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3年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李智卓 杜瑞 +1 位作者 徐兴全 蒋青 《医学新知》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分析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前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干细胞治疗KOA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1—2023年,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载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分布、期刊... 目的分析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前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干细胞治疗KOA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1—2023年,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载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分布、期刊分布、文献发表领域、关键词频次及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420篇文献,干细胞治疗KOA的发文量及被引次数逐年增多,2022年达到顶峰。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发文量占总量的50%左右。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来自中国浙江大学。主要发文作者包括Sekiya Ichiro(29篇)、Koga Hideyuki(24篇)、Muneta Takeshi(16篇)等。主要发文期刊包括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103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84篇)、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74篇)等。人关节软骨细胞、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损伤、细胞外囊泡是5个主要的关键词聚类群。突现词由十年前的前交叉韧带、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变化为近年来的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结论干细胞治疗KOA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等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方向成为该领域的新兴焦点,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膝关节骨关节炎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P15通过铁死亡调节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赵赛利 王章定 +3 位作者 王凤兰 王雷 张斌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背景:敲减核糖体RNA加工蛋白15(RRP15)可抑制肝细胞癌(HCC)增殖和生长,但其与HCC对索拉非尼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探讨RRP15是否参与调节HCC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背景:敲减核糖体RNA加工蛋白15(RRP15)可抑制肝细胞癌(HCC)增殖和生长,但其与HCC对索拉非尼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探讨RRP15是否参与调节HCC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肝癌细胞株中的RRP15表达。通过感染敲减或过表达慢病毒调节肝癌细胞RRP15表达水平,以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RP15表达改变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Fe2+、脂质过氧化物、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铁死亡标志物水平探究RRP15表达改变对铁死亡的影响。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联合敲减RRP15验证RRP15对索拉非尼敏感性和铁死亡的调节作用。以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进一步明确RRP15表达与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关系。结果:索拉非尼能诱导肝癌细胞RRP15表达上调。肝癌细胞的RRP15表达水平与其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呈负相关,敲减RRP15可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和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表现为肝癌细胞活性和集落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细胞内ROS、Fe2+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Ferrostatin-1处理则能有效逆转敲减RRP15的上述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敲减RRP15系通过抑制p62-KEAP1-NRF2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和索拉非尼增敏。动物实验表明敲减RRP15联合索拉非尼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结论:抑制RRP15可增强HCC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铁死亡相关。这一发现可能为提高HCC患者对索拉非尼的治疗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RNA加工蛋白15 肝细胞 索拉非尼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双侧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的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丁昕 杜瑞 +1 位作者 王渭君 蒋青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OB-UKA)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进行OB-UKA手术的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行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UKA)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OB-UKA)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进行OB-UKA手术的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行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UKA)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匹配者各35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前3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UKA组手术时间较UKA组和TKA组长(P<0.05),总失血量与TK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UKA组(P<0.05);术后OB-UKA组和UKA组Hb、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UKA组和TKA组术后WBC、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UKA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UK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TKA组(P<0.05);OB-UKA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与UK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OB-UKA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9%,低于TKA组并发症发生率(5.7%)(P<0.05)。结论OB-UKA与UKA相比,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但术后营养相关指标与UKA水平相似,疼痛程度较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UKA相当。此外,OB-UKA术后炎症相关指标与TKA水平相似,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KA,且与UKA相似。OB-UKA可以作为双膝内侧间室退变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术 同期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厚度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俞江 申越 张荣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厚度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首次发生STEMI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PCI并且术后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95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厚度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首次发生STEMI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PCI并且术后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9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心脏磁共振指标。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后续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分为MACE组及非MAC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厚度及其他指标对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MACE组在年龄、肌钙蛋白T及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梗死面积、微血管阻塞(MVO)、前室间沟脂肪组织厚度指数(SIVGi)与非MAC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其他危险因素调整后,SIVGi增加(OR=2.742,95%CI 1.763~4.266,P<0.001)仍是STEMI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增加(OR=0.852,95%CI 0.775~0.935,P=0.001)则是保护因素。SIVGi联合LVEF预测STEMI患者在PCI术后发生MACE的AUC值为0.834,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739(P<0.001)。结论SIVGi和LVEF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STEMI患者通过心脏磁共振检查测算SIVGi、LVEF,能够发现MACE高危人群,进而强化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K3CA突变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受体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如仪 叶春颖 翁侨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讨PIK3CA突变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对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为寻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例,分别收集48例病例组患者的卵巢... 目的探讨PIK3CA突变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对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为寻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例,分别收集48例病例组患者的卵巢异位病灶组织以及40例对照组的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IK3CA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IK3CA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定位,采用RT-qPCR检测PIK3CA和孕激素受体m 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转染PIK3CA野生型和突变型腺病毒子宫内膜上皮细胞PIK3CA、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PIK3CA突变,且定位于上皮细胞,而正常内膜组织未发生该突变;与正常内膜相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上皮组织PIK3CA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mRNA表达均减少(均P<0.001),且PIK3CA阳性组孕激素受体减少明显(均P<0.001);子宫内膜上皮细胞PIK3CA突变和过表达均可下调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突变组下调作用更明显(均P<0.05),但其AKT信号通路活化程度低于过表达组。结论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IK3CA突变可能通过非经典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上皮细胞的孕激素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PIK3CA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鼻咽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 陈银 +2 位作者 徐峥嵘 王会会 俞晨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5-969,共5页
目的当前鼻-鼻咽部放疗后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连尚不可避免。文中旨在探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例鼻-鼻咽恶性肿瘤... 目的当前鼻-鼻咽部放疗后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连尚不可避免。文中旨在探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例鼻-鼻咽恶性肿瘤放疗后鼻腔粘连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均结合粘连带临床特征,运用内镜下冷器械钝性分离结合微型电针局部精准消融。粘连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鼻内镜随访观察,鼻塞症状以VAS评分评估,并记录其他症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鼻腔-鼻道通畅,术后愈合良好,均未见明显再粘连。所有患者鼻塞情况明显缓解,VAS评分示术前平均为(9.45±0.82),术后平均为(1.36±1.75),术后鼻塞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8例(72.7%)患者术后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夜间打鼾憋气或张口呼吸明显改善。结论内镜下手术可有效解除鼻-鼻咽部放疗后的鼻腔粘连,冷器械钝性分离具有保护鼻腔鼻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放疗 鼻腔粘连 钝性分离 冷器械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评价及复发部位特征分析
7
作者 杜瑞 李强强 +2 位作者 陈东阳 蒋青 秦江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S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例,女5例,年龄20~61岁,平均(...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S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例,女5例,年龄20~61岁,平均(34.8±14.0)岁。症状持续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1.8±6.2)个月。2例患者有骨关节炎表现。1例患者合并肱骨头后上方压缩性骨损伤。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以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9±6.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原发于盂肱关节间隙(GH),复发于结节间沟(ISH);1例原发于肩峰下囊(SAB)、喙突下滑囊(SCB)及三角肌下滑囊(SDB),复发于SAB及SDB。同时,盂肱关节外的SAB、SCB、SDB发病4例,复发1例;GH发病3例,复发1例。1例患者因游离体卡压导致肱骨头软骨损伤。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SC的临床疗效显著。因该病复发率高,术中需完整切除病损部位滑膜组织;对发生在盂肱关节腔的SC,需重点清理ISH区域滑膜组织,以降低复发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滑膜软骨瘤病 游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机器人辅助直前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1例报告
8
作者 杜瑞 张雨 +2 位作者 秦江辉 蒋青 陈东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轴骨、骶髂关节以及周围关节,并在X线片上有所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可累及双侧髋关节[3],表现为疼痛和关节僵硬[1,2]。随着疾病进展,关节可完全融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对于骨性融合的髋关...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轴骨、骶髂关节以及周围关节,并在X线片上有所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可累及双侧髋关节[3],表现为疼痛和关节僵硬[1,2]。随着疾病进展,关节可完全融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对于骨性融合的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缓解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强直性脊柱炎融合髋手术难度大[3,5],选取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6];同时,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也具有假体角度及位置安装精准的优点[7,8],本例患者采用机器人辅助下与传统DAA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直接前入路 机器人辅助 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手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阔 范志伟 王东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手术的1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1、女396,年龄32~77[59(51,68)]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P分为2组:...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手术的1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1、女396,年龄32~77[59(51,68)]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P分为2组:POP组105,非POP组1002例。观察指标:(1)分析心脏手术后患者POP的发病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2)纳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营养不良、吸烟史、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1分、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是否微创手术、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手术及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有无急性肾衰竭、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等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脏外科手术患者P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心脏手术后患者POP的发生率为9.5%(105/1107);POP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5.2%(16/105),高于非POP组患者的病死率(1.1%,11/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1,P<0.001)。(2)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术前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史、SOFA≥1分、NYHAⅢ级或Ⅳ级、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急性肾衰竭、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4.107,95%CI:2.084~8.096,P<0.001)、术前营养不良(OR=4.681,95%CI:2.451~8.940,P<0.001)、合并糖尿病(OR=1.962,95%CI:1.048~3.673,P=0.035)、主动脉手术(OR=11.342,95%CI:5.064~25.401,P<0.001)、体外循环时间>135 min(OR=2.977,95%CI:1.726~5.136,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20 h(OR=4.369,95%CI:2.610~7.312,P<0.001)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POP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高达15.2%;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年龄较大、术前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主动脉手术、体外循环和机械通气时间较长都是影响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尿素-肌酐比值(UCR)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长期预后
10
作者 袁庆港 刘理想 +4 位作者 张亮 周世振 高波 丁超 管文贤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尿素-肌酐比值(UCR)预测术后长期预后的能力,并验证尿素-肌酐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肌肉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2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UCR最佳临界值2.65,将患者分为两组,探讨UCR与患... 目的:探讨术前尿素-肌酐比值(UCR)预测术后长期预后的能力,并验证尿素-肌酐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肌肉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2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UCR最佳临界值2.65,将患者分为两组,探讨UCR与患者3年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患者术前UCR与肌肉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数据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3年内22人死亡,29人复发。多变量分析显示,UCR和肿瘤分期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显著相关(P<0.05)。在所有患者中,预测3年总生存率和复发率的ROC面积分别为0.789(P<0.001)和0.739(P<0.001);与低UCR组相比,高UCR组患者的死亡及复发风险更显著(P=0.007)。此外,UCR水平与骨骼肌质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UCR水平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长期预后,UCR较高的患者死亡和肿瘤复发的风险增加。此外,UCR与骨骼肌质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肌酐比值 肌肉质量 结直肠癌 长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