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二合一教学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丹 孟晶 +2 位作者 戴体俊 马涛 武玉清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5期336-337,共2页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麻醉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麻醉医师合理用药打下基础。为了满足麻醉学专业的需要,麻醉药理学教研室对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二...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麻醉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麻醉医师合理用药打下基础。为了满足麻醉学专业的需要,麻醉药理学教研室对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二合一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2
作者 王丹 武玉清 +1 位作者 孟晶 马涛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472-473,共2页
从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的选择、双语讲义的编写、教案的撰写、双语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双语教学在麻醉药理学中的实践,并进一步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英语水平和双语教材内容等方面总结了在双语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 麻醉药理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理学的创建与研究
3
作者 戴体俊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
徐州医学院于1985年在国内外率先开办麻醉学专业。我们率先开设“麻醉药理学”课程,1986年编写出第一本“麻醉药理学”讲义。随后逐年修改,共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同时,我们编写了国内外第一本“麻醉药理学实习指导”,直至... 徐州医学院于1985年在国内外率先开办麻醉学专业。我们率先开设“麻醉药理学”课程,1986年编写出第一本“麻醉药理学”讲义。随后逐年修改,共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同时,我们编写了国内外第一本“麻醉药理学实习指导”,直至2006年出版《麻醉药理学实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理学 实习指导 麻醉学专业 国内外 医学院 出版 编写 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武玉清 周成华 +3 位作者 马涛 徐洁 王丹 孟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5期453-454,共2页
从学生的实验态度、动物保护观念、实验预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能动性及对实验结果成败的分析等方面,对近几年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药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学教学中增加相关研究进展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成华 武玉清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5期333-335,共3页
当代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经典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研究前沿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加深记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并且有助于师资... 当代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经典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研究前沿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加深记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并且有助于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挥发性麻醉药对动物的效应 被引量:52
6
作者 戴体俊 叶妙 傅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研究了注射挥发性麻醉药对动物的效应。在小鼠,乙醚的催眠ED50是5.35(sc)和1.62(ip)ml/kg;LD50是13.7(sc)和2.32(ip)ml/kg。甲氧氟烷的ED50为0.75(ip)和4.12(i... 研究了注射挥发性麻醉药对动物的效应。在小鼠,乙醚的催眠ED50是5.35(sc)和1.62(ip)ml/kg;LD50是13.7(sc)和2.32(ip)ml/kg。甲氧氟烷的ED50为0.75(ip)和4.12(im)ml/kg;LD50为1.23(ip)和5.81(im)ml/kg。ip氟烷的ED50和LD50分别是1.20和1.94ml/kg,ip安氟醚的ED50和LD50分别是3.01和7.50ml/kg。在兔,甲氧氟烷、氟烷和安氟醚静注的催眠ED50分别为0.030、0.036和0.064ml/kg。这些结果提示,动物注射挥发性麻醉药肯定能引起麻醉,但给人注射挥发性麻醉药是否可行,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麻醉药 乙醚 氟烷 安氟醚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4种静脉麻醉药催眠作用和肌阵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廖艺聪 王雷 +6 位作者 李艳 严涛 宋苏沛 刘强 刘远航 马涛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95,共2页
常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propofol,P)、氯胺酮(ketamine,K)、依托咪酯(etomidate,E)和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S)均有诱发肌阵挛的可能,临床常规应用麻醉辅助药以增强全麻作用,减轻不良反应。加巴喷丁(gabapentin,G)是新型抗... 常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propofol,P)、氯胺酮(ketamine,K)、依托咪酯(etomidate,E)和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S)均有诱发肌阵挛的可能,临床常规应用麻醉辅助药以增强全麻作用,减轻不良反应。加巴喷丁(gabapentin,G)是新型抗癫痫药,并能在术前镇静、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静脉麻醉药 丙泊酚 氯胺酮 依托咪酯 羟丁酸钠 催眠实验 肌阵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下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蔡军 于刚 +4 位作者 缪江波 颜建娥 侍海碧 杨庆堂 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丙泊酚 七氟醚 小儿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麻醉期间大鼠脑内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飒飒 段世明 王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氯胺酮 大脑皮层 海马 谷氨酸 天冬氨酸 甘氨酸 GABA 大鼠 麻醉期 氨基酸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肃 戴体俊 程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2-1275,共4页
镇痛作用是全身麻醉药最重要的药理作用。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GABAA受体、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阿片受体和神经元烟碱受体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其它机制,包括非特异性机制。现就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与受体的关系... 镇痛作用是全身麻醉药最重要的药理作用。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GABAA受体、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阿片受体和神经元烟碱受体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其它机制,包括非特异性机制。现就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与受体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镇痛 受体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法强 王宏刚 +4 位作者 纪振华 汤丹丹 钱晓亮 马涛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氨茶碱组、盐酸多沙普仑组。腹腔注射氯胺酮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各组再分...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氨茶碱组、盐酸多沙普仑组。腹腔注射氯胺酮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各组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2 mg/kg)、氟马西尼(0.5 mg/kg)、氨茶碱(15.5 mg/kg)、盐酸多沙普仑(100 mg/kg)和生理盐水(10 ml/k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结果纳洛酮组恢复时间短于NS组(P<0.05),其他各组的恢复时间与NS组相似(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缩短氯胺酮麻醉持续时间,常用剂量的氟马西尼、氨茶碱、盐酸多沙普仑则不能明显影响氯胺酮的麻醉持续时间,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纳洛酮 氟马西尼 氨茶碱 盐酸多沙普仑 催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小鼠的催醒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元雪 石轩雨 +2 位作者 李兴源 宋英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小鼠有无催醒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等分成依托咪酯和丙泊酚两大组(n=20),每大组再随机等分为氟马西尼组和生理盐水组两亚组(n=10)。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15μg.g-1)和丙泊酚(200...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小鼠有无催醒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等分成依托咪酯和丙泊酚两大组(n=20),每大组再随机等分为氟马西尼组和生理盐水组两亚组(n=10)。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15μg.g-1)和丙泊酚(200μg.g-1),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 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0.5μg.g-1),观察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以下简称睡眠时间)的变化。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1 m l.g-1)作为对照组。结果依托咪酯组中氟马西尼组的睡眠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丙泊酚组的睡眠时间与生理盐水组相差不大(P>0.05)。结论氟马西尼对依托咪酯麻醉小鼠有催醒作用,对丙泊酚无催醒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苯二氮艹卓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西尼 丙泊酚 依托咪酯 催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氮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钢 李惠萍 +4 位作者 裴世成 陈丽 冯艺萍 陈君 戴体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苯二氮受体与吸入麻醉药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除热板试验仅用雌鼠外,其余雌雄兼用,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n=10)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第... 目的探讨苯二氮受体与吸入麻醉药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除热板试验仅用雌鼠外,其余雌雄兼用,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n=10)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第一部分为镇痛实验,包括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和福尔马林试验。每种试验用小鼠80只,分为乙醚组、恩氟烷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四大组,各组再分为生理盐水和氟马西尼两个亚组(n=10)。在各组分别注射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后,氟马西尼亚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生理盐水亚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扭体试验采用皮下注射乙醚(1.0ml/kg)、恩氟烷(0.8ml/kg)、异氟烷(0.6ml/kg)及七氟烷(3ml/kg)外,热板和福尔马林试验均采取腹腔注射上述药物。热板试验中观察记录各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即热板法痛阈(HPPT);扭体试验观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后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福尔马林试验将2%福尔马林20μl注射于小鼠左侧后肢足底皮下,观察记录Ⅰ相(10min)、Ⅱ相(10~60min)舔足时间(PLT)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催眠实验,小鼠80只,分组同上,分别腹腔注射催眠剂量的乙醚(2.0ml/kg)、恩氟烷(1.5ml/kg)、异氟烷(1.0ml/kg)和七氟烷(7.0ml/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按所分亚组分别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ST)。结果镇痛实验中,各吸入麻醉药在热板、扭体和福尔马林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但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HPPT、扭体次数和各时相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催眠实验中,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不能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催眠作用。苯二氮受体并非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苯二氮类 氟马西尼 麻醉药 吸入 催眠术 麻醉和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麻醉药浓度效应物理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寒冰 邵东华 +1 位作者 杭黎华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新的物理模型下探讨浓度效应的规律。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新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浓度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随着麻醉药吸入浓度的增加:①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大于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时,... 目的新的物理模型下探讨浓度效应的规律。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新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浓度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随着麻醉药吸入浓度的增加:①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大于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时,浓度效应越来越明显;②前者小于后者时,浓度效应越来越不明显;③两者相等时,浓度效应趋于稳定。结论浓度效应能用新的物理模型予以解读;浓度效应是否趋于明显,其关键因素在于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与血液对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浓度效应 物理模型 摄取率 热力学理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受体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美艳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镇痛、催眠作用是吸入麻醉药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NMDA、GABA、甘氨酸受体,α-氨基羟甲基口恶唑丙酸(AMPA)、神经元烟碱受体及γ-羟基丁酸(GHB)受体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其他机制,现就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 镇痛、催眠作用是吸入麻醉药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NMDA、GABA、甘氨酸受体,α-氨基羟甲基口恶唑丙酸(AMPA)、神经元烟碱受体及γ-羟基丁酸(GHB)受体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其他机制,现就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与上述受体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催眠 镇痛 受体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敏 曹春芳 +1 位作者 张凡 戴体俊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9年第12期731-734,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和苏醒效果。方法3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n=15),观察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和苏醒效果。方法3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n=15),观察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毕停药到呼之睁眼(M1)及拔管(M2)时间;M1与M2时患者的清醒程度。结果两组插管(T3)时血压均较插管前(T2)时升高,且F组高于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撑喉镜置入(T5)时血压均较T2时升高,且F组高于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前、插管时及术中BIS值均较术前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R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及拔管时间小于F组(P<0.05),且R组患者唤醒及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好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用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较芬太尼联用丙泊酚更加平稳,术后恢复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支撑喉镜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催醒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悦 李晴晴 +6 位作者 张文文 吴悠 陈莹 王晶晶 王玉珏 周帅 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00-501,共2页
目的 观察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恩氟烷+生理盐水组(A组)、恩氟烷+洛贝林1 mg/kg组(B组)、恩氟烷+洛贝林3 mg/kg(C组)、恩氟烷+洛贝林5 mg/kg组(D组)、恩氟烷+洛贝林10 mg/kg组(... 目的 观察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恩氟烷+生理盐水组(A组)、恩氟烷+洛贝林1 mg/kg组(B组)、恩氟烷+洛贝林3 mg/kg(C组)、恩氟烷+洛贝林5 mg/kg组(D组)、恩氟烷+洛贝林10 mg/kg组(E组)、恩氟烷+洛贝林15 mg/kg组(F组);观察不同剂量的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麻醉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与A组相比,B、C、D组均对小鼠有催醒作用(P〈0.05),其中D组的催醒效果最明显(P〈0.01),而E、F组催醒效果不明显(P〉0.05),B、C、D、E、F组中小鼠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适浓度的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有催醒作用,未发现洛贝林对小鼠的催醒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醒 洛贝林 恩氟烷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对氯胺酮药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体俊 傅英 +1 位作者 叶妙 郭忠民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安定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安定(0.5、2.5、10mg/kg,ip)可增大阈下剂量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P<0.05,P<0.01)、缩短催眠剂量氯胺酮的入睡潜伏期(P<0.05)、延长睡眠时间(P... 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安定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安定(0.5、2.5、10mg/kg,ip)可增大阈下剂量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P<0.05,P<0.01)、缩短催眠剂量氯胺酮的入睡潜伏期(P<0.05)、延长睡眠时间(P<0.01)、减少躁动。热板法和电刺激法均表明,安定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部分拮抗氯胺酮的升高血压和呼吸抑制作用。安定对氯胺酮的LD50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 氨胺酮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家兔的表面麻醉作用
19
作者 刘亮 丁敏敏 +2 位作者 刘毅 朱江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家兔,用眨眼反射实验分别观察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联用(左眼)或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联用(右眼)对家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结果右眼的眨眼次数明显少于左眼(P<0.01)...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家兔,用眨眼反射实验分别观察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联用(左眼)或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联用(右眼)对家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结果右眼的眨眼次数明显少于左眼(P<0.01)。结论维拉帕米可增强利多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利多卡因 表面麻醉 眨眼反射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浓度效应”的定量分析
20
作者 梁寒冰 戴体俊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对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效应做出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分三个层面讨论浓度效应: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与吸入浓度的关系;肺泡内麻醉药的分压与吸入浓度的关系;血液中麻醉药的分压与吸入浓度的关系。... 目的:对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效应做出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分三个层面讨论浓度效应: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与吸入浓度的关系;肺泡内麻醉药的分压与吸入浓度的关系;血液中麻醉药的分压与吸入浓度的关系。结果:吸入浓度越高,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升高越快,肺泡内麻醉药的分压和血中麻醉药的分压也上升的越快。结论:浓度效应的存在能用数学物理的方法给予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浓度 分压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