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立平 申文 +6 位作者 韩茜 袁燕 梁栋 殷琴 朱雯 许恒 胡学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79-683,共5页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1例。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治疗目标为背景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当出现爆发痛时采用盐酸吗啡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的日均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疼痛缓解程度: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背景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给药后第2、3、7和14天,A组患者平均背景痛NRS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给药后第2、3、7、14和28天,A组患者24小时爆发痛的平均次数也少于B组(P<0.05)。(2)吗啡的日均用量:综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的日均总用量,在给药第28天,A组患者日均吗啡用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分:在正规服药后,两组患者在情绪、失眠、恶心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在失眠、恶心等方面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能有效治疗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副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加巴喷丁 癌性疼痛 爆发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性疼痛3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立平 申文 +4 位作者 袁燕 许恒 梁栋 殷琴 金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01-1601,共1页
虽然“三阶梯原则”可以治疗大部分癌性疼痛,但是仍有一部分顽固性癌痛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所致严重副作用的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mplanted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 虽然“三阶梯原则”可以治疗大部分癌性疼痛,但是仍有一部分顽固性癌痛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所致严重副作用的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mplanted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鞘内镇痛,既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又可以减少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本科近期应用IDDS治疗3例晚期癌痛病例取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施康定联合罗通定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静 庄雪梅 +2 位作者 杨宗凡 申文 陈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191-2194,共4页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罗通定用于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效果、疼痛自我效能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160例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罗通定用于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效果、疼痛自我效能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160例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B组53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C组54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用罗通定治疗,根据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患者用药剂量,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评定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感。结果:A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8.7%,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罗通定组)总有效率为94.4%,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最终滴定剂量为(204.03±30.45)mg/天,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最终滴定剂量为(163.67±25.49)mg/天,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P<0.05),但B组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自我效能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更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嗜睡和便秘常见,其次是恶心、呕吐,无呼吸抑制及成瘾性的发生。结论:罗通定可增强盐酸羟考酮的镇痛、镇静作用,降低其抑制癌痛的用药剂量,两者联用在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方面安全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管理疼痛及疼痛相关症状的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临床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施康定 罗通定 癌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袁燕 申文 +4 位作者 刘功俭 曹君利 梁栋 殷琴 许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5
作者 申海燕 袁燕 +1 位作者 孙灿林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PHN在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多发,年龄是PHN的风险因素。PHN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故临床治疗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PHN在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多发,年龄是PHN的风险因素。PHN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故临床治疗困难,目前很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均为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其中神经阻滞疗法对于治疗PHN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普遍应用和推广。本文就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进行归纳,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皮内臭氧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6
作者 梁栋 申文 张励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幼苗 申文 +1 位作者 陈晏 柳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胫骨癌痛大鼠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control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胫骨癌痛大鼠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control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术后10~12d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对照IgG(10μg/15μl)。测定术前1d,术后1、3、5、7、10、14、21d各组大鼠自由行走痛评分。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术后10、14和21d自由行走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4dMOD值明显降低(P<0.01),Ⅳ组对应时点各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自由行走痛并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CCL2可能通过激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维持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2 骨癌痛 痛觉过敏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在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申文 陈晏 +3 位作者 徐幼苗 柳娇 岳冬梅 袁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大麻素受体2(CB2)表达的变化,探讨CB2在骨癌痛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6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7组(n=8):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术后7d、14d和...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大麻素受体2(CB2)表达的变化,探讨CB2在骨癌痛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6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7组(n=8):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术后7d、14d和21d组),分别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水平CB2表达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CB2的表达部位。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组基本没有CB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及骨癌痛组脊髓CB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骨癌痛7d组脊髓CB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激光共聚焦技术显示CB2主要表达于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有CB2表达,早期为其表达的高峰,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大麻素受体2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胸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袁燕 申海燕 +6 位作者 申文 韩茜 梁栋 陈立平 殷琴 朱雯 许恒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外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有效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2015年我科收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外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有效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2015年我科收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 A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为硬膜外神经阻滞组;C组为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阻滞组;D组为肋间神经阻滞组。 B、C、D组分别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有创治疗方法注射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记录加巴喷丁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组间两两比较,有创治疗B、C、D组较A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VA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B、C、D组在治疗期间盐酸曲马多及加巴喷丁药物使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日均药物使用量由少到多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对缓解PHN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阻滞 硬膜外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栋 戴凌云 申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n=20)服用与A组相同剂量加巴喷丁,同时在其患处给予每日1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n=20)服用与A组相同剂量加巴喷丁,同时在其患处给予每日1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d,5d,7d,14d,28d的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经皮神经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燕 申文 刘功俭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否安全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麻醉。方法 40例择期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否安全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麻醉。方法 40例择期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诱导时、烧灼时、术毕清醒时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呼吸暂停次数及丙泊酚使用量。结果Ⅰ组在烧灼时心率及血压明显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丙泊酚使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是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24例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丰浩荣 申文 许鹏程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6-7月24例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患者,以利多卡因、甲钴铵、得宝松行椎旁神经阻滞2次,配合日本产SUPER LIZER HA-550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10d,根据患者疼痛视觉...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6-7月24例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患者,以利多卡因、甲钴铵、得宝松行椎旁神经阻滞2次,配合日本产SUPER LIZER HA-550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10d,根据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及口服止痛药物的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4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其中显效率75%,有3例患者在椎旁神经阻滞时发生了一过性头晕,1例出现了红外偏振光的局部烫伤。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实施简易,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椎旁神经阻滞 红外偏振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质针疗法联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栋 申文 戴凌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结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0)采用银质针疗法,B组(n=20)采用骶管阻滞疗法,C组(n=20)采用银质针联合骶管阻滞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1个月... 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结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0)采用银质针疗法,B组(n=20)采用骶管阻滞疗法,C组(n=20)采用银质针联合骶管阻滞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1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A、B、C 3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骶管阻滞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银质针 骶管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晨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9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运用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时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用射频热凝微创术对3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心理护理。结果: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效果满意,护理...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运用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时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用射频热凝微创术对3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心理护理。结果: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效果满意,护理措施得当,所有患者均情绪稳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微创术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卡马西平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丰浩荣 申文 许鹏程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37-37,共1页
1 临床资料 马某,男性,40岁,受凉后反复呃逆1年余入院。此病人呃逆特点:持续发作,频率较固定,约25次/分,音调高亢,入睡后不止,晨轻暮重(音调幅度变化),一般午后4至5时发作严重,凌晨3时最轻。受凉后加重,与饮食无关。病... 1 临床资料 马某,男性,40岁,受凉后反复呃逆1年余入院。此病人呃逆特点:持续发作,频率较固定,约25次/分,音调高亢,入睡后不止,晨轻暮重(音调幅度变化),一般午后4至5时发作严重,凌晨3时最轻。受凉后加重,与饮食无关。病人一年中曾四次因持续呃逆加重而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起病以来,体重减轻约20公斤。已多次接受中医药、镇静药、针灸、穴位注药、按摩、理疗、膈神经阻滞、颈丛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及静脉全身麻醉治疗,效果均不佳,治疗中呃逆可渐止,但停止治疗后1至3天又复发。入院时病人体检无任何异常阳性体征,头颅、胸腹部CT及胃镜检查及各项化验均未有异常发现。诊断:顽固性呃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卡马西平 顽固性呃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在胫骨癌痛大鼠脊髓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陈晏 申文 +3 位作者 徐幼苗 柳娇 岳冬梅 袁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B2)在胫骨癌痛大鼠脊髓的表达及其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CB2选择性拮抗剂AM630...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B2)在胫骨癌痛大鼠脊髓的表达及其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CB2选择性拮抗剂AM630组(A组)。采用右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Walker256(4×105)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第7d从S组和BCP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同C组的大鼠一起处死取脊髓,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脊髓CB2的表达,在接种后的第1、2及第3天按照分组D组和A组分别鞘内注射DMSO0.15μl和溶于1%DMSO的AM63015μg。分别于注射肿瘤前1d、注射后的第1、3、5、7、14、21d(T0~6)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免疫印迹显示C组大鼠脊髓基本没有CB2的表达,与C组及S组相比,BCP组接种后第7d脊髓CB2表达水平升高。鞘内注射AM630癌细胞后大鼠接种后肢提前出现机械痛觉过敏现象。结论脊髓CB2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 AM630 脊髓 骨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华北 申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比较0.075%左旋布比卡因和0.07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镇痛药配方为:A组0.075%左旋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 B组0.075%... 目的:比较0.075%左旋布比卡因和0.07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镇痛药配方为:A组0.075%左旋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 B组0.075%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运动阻滞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的分娩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颈椎综合征患者疼痛敏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3418-342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颈椎综合征患者疼痛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颈椎综合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手法推拿等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颈椎综合征患者疼痛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颈椎综合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手法推拿等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VAS评分、FS-CSA评分和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S-CS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FS-C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合传统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颈椎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综合征 综合护理 疼痛敏感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减轻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敏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立平 岳冬梅 +4 位作者 胡学铭 柳娇 马正良 申文 袁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3-695,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加巴喷丁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假手术+加巴喷丁200 mg ·kg-1·d-1组(SG200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加巴喷丁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假手术+加巴喷丁200 mg ·kg-1·d-1组(SG200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N组)、骨癌痛+加巴喷丁50mg·kg^-1·d^-1组(BG50组)、骨癌痛+加巴喷丁100mg·kg^-1·d^-1组(BG100组)和骨癌痛+加巴喷丁200mg· kg-1·d-1组(BG200组).从术后第7天起,在保持正常饮水量的前提下,SG200组、BG50组、BG100组和BG200组每天分别按体重将加巴喷丁200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饲喂,N组、SN 组和BN组仅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d和8,10,12,14d(分别对应为给药后1,3,5,7d)测定右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和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结果 术后第7天,骨癌痛大鼠MWT [ (3.78 ±0.38)g]和自由行走痛评分[(0.76 ±0.44)分]与空白对照组[(14.50 ±1.38)g,(0.00±0.00)分]和假手术组[(10.21±0.88)g,(0.00±0.0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应用加巴喷丁的1周中,SN组和SG200组大鼠行为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G50组与BN组比较,MWT无明显差异(P>0.05),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相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BG100组[(5.35±0.85)g]和BG200组[(5.71±0.72)g]与BN组[(2.61±0.40)g]和BG50组[(3.28±1.15)g]比较,MW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术后14d,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8天起,BG100组和BG200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较BN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到大剂量的加巴喷丁可以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疼痛症状,但是随着肿瘤骨破坏的加重,加巴喷丁的止痛作用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骨癌痛 机械缩足阈值 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
原文传递
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柳娇 申文 +2 位作者 岳冬梅 陈立平 胡学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180g,10~11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1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 目的探讨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180g,10~11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1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溶媒PBS组(Ⅳ组)、骨癌痛+对照IgG组(Ⅴ组)和骨癌痛+CCL21中和抗体组(Ⅵ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14d,Ⅳ组、Ⅴ组和Ⅵ组分别经L5,6鞘内注射PBS15m、亲和纯化的正常羊IgG10μg(15μl)和CCL21中和抗体10腭(15出);Ⅱ组鞘内注射CCL21中和抗体10μg。于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或生理盐水前1d(基础状态)、注射后7、14d及鞘内给药后0.5、1、2,4、8、12、24、48h(T1-10)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W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Ⅲ组~Ⅵ组各时点MWT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各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Ⅵ组MWT降低(P〈0.05);与Ⅲ组、Ⅳ组和V组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结论脊髓CCL21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趋化因子CCL21 脊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