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芦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1
作者
盛玉珍
黄玲
+6 位作者
叶鹏盛
赖佳
刘勇
张骞方
刘佳
李丰山
韦树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8,共9页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根际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2
作者
李春
何振
+7 位作者
刘小俊
梁根云
李艺凡
杨楠
蔡鹏
李跃建
房超
刘独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3-528,共6页
【目的】研究莴笋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加速莴笋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通过构建红叶和绿叶莴笋杂交群体,分析遗传规律,利用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法精细定位并克隆了莴笋红叶基因Lactuca sativa Red Leaf 1(...
【目的】研究莴笋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加速莴笋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通过构建红叶和绿叶莴笋杂交群体,分析遗传规律,利用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法精细定位并克隆了莴笋红叶基因Lactuca sativa Red Leaf 1(LsRL1),根据变异位点设计了分子标记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果】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2分离群体中红叶个体与绿叶个体的分离比为3∶1,说明研究中莴笋叶色表型受一个基因控制,且红叶相对于绿叶为显性性状。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将莴笋叶色基因LsRL1初步定位在莴笋第5染色体336.00 Mb到339.64 Mb的范围内。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进一步将LsRL1基因的范围缩小至2个Indel分子标记ls06和ls12之间的85.17 kb区间内,这一区间内包含2个基因LOC111892298和LOC111892911。亲本间差异位点分析将LsRL1的候选基因确定为LOC111892911,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编码一个bHLH转录因子,参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调控。【结论】基于LsRL1基因在2个亲本间的插入缺失变异,我们开发了一个可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Indel标记,以加速红叶莴笋的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红叶
图位克隆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1
作者
盛玉珍
黄玲
叶鹏盛
赖佳
刘勇
张骞方
刘佳
李丰山
韦树谷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彭州市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基金
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2020YFQ0017)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1SYSX0055)
+1 种基金
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2022ZZCX079)
2021年四川省转移支付科技计划项目(210017)。
文摘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芦笋
根际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Keywords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2
作者
李春
何振
刘小俊
梁根云
李艺凡
杨楠
蔡鹏
李跃建
房超
刘独臣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彭州市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3-528,共6页
基金
四川省蔬菜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2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23-G3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蔬菜创新团队(川农函[2019]427号)。
文摘
【目的】研究莴笋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加速莴笋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通过构建红叶和绿叶莴笋杂交群体,分析遗传规律,利用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法精细定位并克隆了莴笋红叶基因Lactuca sativa Red Leaf 1(LsRL1),根据变异位点设计了分子标记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果】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2分离群体中红叶个体与绿叶个体的分离比为3∶1,说明研究中莴笋叶色表型受一个基因控制,且红叶相对于绿叶为显性性状。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将莴笋叶色基因LsRL1初步定位在莴笋第5染色体336.00 Mb到339.64 Mb的范围内。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进一步将LsRL1基因的范围缩小至2个Indel分子标记ls06和ls12之间的85.17 kb区间内,这一区间内包含2个基因LOC111892298和LOC111892911。亲本间差异位点分析将LsRL1的候选基因确定为LOC111892911,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编码一个bHLH转录因子,参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调控。【结论】基于LsRL1基因在2个亲本间的插入缺失变异,我们开发了一个可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Indel标记,以加速红叶莴笋的育种进程。
关键词
莴笋
红叶
图位克隆
分子标记
Keywords
stem lettuce
red leaf
map-base cloning
molecular markers
分类号
S636.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芦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盛玉珍
黄玲
叶鹏盛
赖佳
刘勇
张骞方
刘佳
李丰山
韦树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李春
何振
刘小俊
梁根云
李艺凡
杨楠
蔡鹏
李跃建
房超
刘独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