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上皮内瘤变96例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云 曾庆维 吕金玲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IN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病理存在一定的过低诊断率(肉眼活检过低诊断率10.8%、阴道镜下活检2.4%),漏诊早期浸润癌1例;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IN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病理存在一定的过低诊断率(肉眼活检过低诊断率10.8%、阴道镜下活检2.4%),漏诊早期浸润癌1例;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CINⅠ)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CINⅡ、Ⅲ和原位癌)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2.4%和10.0%。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及过低诊断率,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对CIN的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浸润癌 多点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蛋白及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静云 吕志红 +1 位作者 徐芳 刘耘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微管去稳蛋白1(STMN1)及P16蛋白对CINⅡ~Ⅲ级患者LEEP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80例CINⅡ~Ⅲ级患者,根据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情况将其分...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微管去稳蛋白1(STMN1)及P16蛋白对CINⅡ~Ⅲ级患者LEEP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80例CINⅡ~Ⅲ级患者,根据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7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情况和手术情况,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情况;比较两组STMN 1及P16蛋白阳性率。结果:两组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与患者颈管腺体累及情况、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STMN1及P16蛋白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90,x2=8.120,x^(2)=11.000,x^(2)=15.690,x^(2)=9.17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STMN1及P16蛋白高表达属于CIN患者LEEP术后独立危险因素(OR=2.114,OR=1.228,OR=1.527,OR=1.739;P<0.05)。STMN1和P16蛋白预测模型对LEEP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1%和71.4%、88.0%和84.0%,两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82.7%和76.9%。结论:病理切缘阳性、HPV持续感染、STMN 1及P16蛋白是CINⅡ~Ⅲ级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STMN 1及P16蛋白模型预测CINⅡ~Ⅲ级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危险因素 微管去稳蛋白1(STMN 1) P16蛋白 复发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经Nampt/NAD/Sirt1途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边宝丰 张立军 +2 位作者 陈素华 王丽红 杨丽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4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经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途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设Hela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0μg·ml-1)、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200,40...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经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途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设Hela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0μg·ml-1)、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200,400μg·ml-1),采用MTT法、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增殖、单克隆形成数目,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迁移水平,实时荧光逆转录法(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细胞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ela细胞组比较,氟尿嘧啶组、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金丝桃苷低剂量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金丝桃苷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金丝桃苷高、低剂量组间各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丝桃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金丝桃苷抑制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Nampt/NAD/Sirt1途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号通路 宫颈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骆广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10期00250-00250,共1页
观察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 观察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外阴红肿,阴道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波辅助康妇灵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显著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康妇灵 聚甲酚磺醛栓 微波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静云 曾庆维 吕金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9期2119-2121,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行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的76例IU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不同程度IUA患者根据术后应用雌...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行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的76例IU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不同程度IUA患者根据术后应用雌激素剂量不同分为两组,A组戊酸雌二醇8 mg/d,B组4 mg/d,每月用雌激素22 d,后5 d加用黄体酮软胶囊0.2 g/d,连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周期后月经及宫腔恢复情况并追踪妊娠情况。结果宫腔恢复良好81.58%(62/76),月经改善73.68%(56/76);随访4~40个月,妊娠36.84%(28/76),活产35.71%(10/28)。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在Ⅰ度与Ⅱ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Ⅰ度、Ⅱ度与Ⅲ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度IUA中A、B两组间比较,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IUA效果良好;Ⅰ度、Ⅱ度预后明显好于Ⅲ度;适当增减雌激素剂量对IUA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激素 疗效
原文传递
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晓娟 王健 范淑英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2期-,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的汉族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的汉族宫颈癌患者104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从上述四所医院门诊行HPV基因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通过宫颈癌筛查流程除外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汉族人群20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结果(1)人工流产次数≥2次患宫颈癌的风险性增大[病例组2次(48?08%)、3次(18?27%)、4次(8?65%)高于对照组的19?23%、3?85%、0?48%]。(2)病例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7?12%(101/104),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8?27%(38/208),两组之间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8,P<0?01)。(3)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开始性生活年龄、怀孕次数、性伴侣包皮过长或包茎这些因素的作用后,人工流产次数≥2次( OR=6?86,95%CI为2?93~11?68)和高危型HPV感染( OR=156?17,95%CI为43?04~566?32)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次数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人工流产次数≥2次使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大。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感染高危型HPV使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次数 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癌 相关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的整合作用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晓娟 王健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的整合作用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与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宫颈病变阴道镜门诊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阳性的180例患...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的整合作用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与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宫颈病变阴道镜门诊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阳性的18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细胞学结果为阴性的1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HPV 16的整合作用在宫颈癌发病中的影响。结果病例组180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86例,HPV16阳性患者37例,其中HPV16游离型共10例,HPV16混合型共10例,HPV16整合型共17例,整合型比例高达46.0%;对照组128例患者中HPV阳性20例,HPV16阳性3例,其中均为HPV16游离型。病例组HPV16分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宫颈癌患者中的人乳头瘤病毒16的整合状态表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整合作用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在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骆广玲 秦文利 +1 位作者 张全福 甄永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3期5772-5774,共3页
目的探究HR—HPV的病毒载量对于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在内的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2例确诊为宫颈病变并接受活检进行病理分析的患者,检测HPV病毒,并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HR—HPV的病毒载量对于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在内的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2例确诊为宫颈病变并接受活检进行病理分析的患者,检测HPV病毒,并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宫颈炎症组、CINI期组、CIN1I~II期组、宫颈癌I期组和宫颈癌Ⅱ期组。运用HC-11检测患者的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分析其与病变的关系。结果宫颈炎症组患者的HPV基因载量显著低于CIN患者和宫颈癌患者,宫颈癌I期患者的HPV载量远远高于CINII-Ⅲ期组,病毒载量高于100.00时,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率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对于宫颈癌Ib—II期的患者,病毒载量〉100.00时,有更高的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大于4em病灶的危险性,但其他特征与病毒载量无关,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联系紧密,较高的HPV病毒载量可对患者构成较大的产生CIN和宫颈癌的风险,且与病灶的临床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铁军 白洁 +7 位作者 蔺杰 郑井慧 高秀江 张树波 高晓增 谭志斌 郝旭丽 张丽慧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4-1526,共3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补液方案,观察组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补液方案,观察组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液容量、术后不良反应,检测手术前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前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晶体液量、总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尿量、胶体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补液方案相比,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减轻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腹腔镜 卵巢癌根治术 肝肾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晓娟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2期00138-00138,共1页
宫颈癌是一种妇科恶性肿瘤,且三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我国。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rnavi ruses,HPV) 已被公认为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1]。本文就HPV的结构、HPV的分型、HP... 宫颈癌是一种妇科恶性肿瘤,且三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我国。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rnavi ruses,HPV) 已被公认为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1]。本文就HPV的结构、HPV的分型、HPV导致宫颈癌的机制及HPV的检测,四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感染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