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型深穿透复合解堵技术在定边采油厂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海萍 吕二鹏 +2 位作者 江峰 张雁婷 吕继忠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48-48,共1页
氧化型深穿透复合解堵技术的酸液体系为强氧化型复合解堵剂,是各种有机、无机物解堵剂的复合体,它既可解除近井堵塞,又可以通过多级缓速方式解除钻井泥浆污染造成的油层伤害、深部无机物堵塞,以及铁盐和亚铁盐腐蚀物造成的堵塞。
关键词 氧化型深穿透 复合解堵 多级缓速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复配氨基酸强化的甲烷水合物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俊 李加院 张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基于吸附与水合的活性炭湿储甲烷技术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而随着反应压力降低和预吸附水量增加,水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克服该技术难题,文中研究在活性炭体系中引入环境友好的L-甲硫氨酸与L-亮氨酸,评价了活性炭复配氨基酸体系中水合物... 基于吸附与水合的活性炭湿储甲烷技术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而随着反应压力降低和预吸附水量增加,水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克服该技术难题,文中研究在活性炭体系中引入环境友好的L-甲硫氨酸与L-亮氨酸,评价了活性炭复配氨基酸体系中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探究了氨基酸浓度、反应压力以及液炭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将质量分数0.2%的L-甲硫氨酸与0.5%的L-亮氨酸引入活性炭体系时,其在低反应压力和高液炭比下对水合物生长动力学表现出优异的促进作用。并且,与L-亮氨酸相比,L-甲硫氨酸具有更优异的促进作用,在低反应压力(5 MPa)和高液炭比(1.4)下,甲烷储量分别增加3.57%和5.26%,水合物诱导时间降低41.14%。该发现为活性炭湿储甲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活性炭 氨基酸 水合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剖面测井技术简介
3
作者 张亚旭 高小燕 王瑞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年第1期100-100,共1页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油层压力逐步下降。为了实现长时间稳定的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大多数油田通过注水的方法把石油开采出来,从而延长了石油的开采期限,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地...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油层压力逐步下降。为了实现长时间稳定的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大多数油田通过注水的方法把石油开采出来,从而延长了石油的开采期限,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流动情况,这时需要吸水剖面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测井 同位素测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油田见水特征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旭 韩亮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102-102,共1页
F油田属于开发20余年的"低孔、低渗"的老油田,目前相当一大部分井已进入高含水期,使得油田稳产压力大。通过对该油田的高含水井及明水井见水原因的分析,发现油井见水的主要原因为异层水影响、底水锥进、注入水影响三个类型,... F油田属于开发20余年的"低孔、低渗"的老油田,目前相当一大部分井已进入高含水期,使得油田稳产压力大。通过对该油田的高含水井及明水井见水原因的分析,发现油井见水的主要原因为异层水影响、底水锥进、注入水影响三个类型,并通过实践,采取了微膨胀水泥封堵、有机凝胶化学堵水、体积压裂等措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油田 油田见水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刚 高彪 韩迎鸽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2242-2245,共4页
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临界胶束浓度低、水溶性好、胶束结构和聚集行为异常、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率高、流变性能好等特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现场专家的广泛关注。流变特性和界面张力的测定是评价和选择提高采收率(EOR)药剂的两项重要筛选技术... 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临界胶束浓度低、水溶性好、胶束结构和聚集行为异常、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率高、流变性能好等特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现场专家的广泛关注。流变特性和界面张力的测定是评价和选择提高采收率(EOR)药剂的两项重要筛选技术。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润湿性变化、吸附和界面性质做了分析,对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出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流变学 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边地区延9储层单井产能的分析与预测
6
作者 李玉辉 刘卫江 +1 位作者 王帅 何斌 《辽宁化工》 CAS 2012年第6期582-583,640,共3页
准确预测油藏储层的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该油藏的重要决策依据,对油藏单井产能的合理分析与准确预测有助于油藏开发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油井生产能力的分析与预测是以试采井生产动态分析为依据而进行的。本文主要采用3种方法来进行产能的... 准确预测油藏储层的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该油藏的重要决策依据,对油藏单井产能的合理分析与准确预测有助于油藏开发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油井生产能力的分析与预测是以试采井生产动态分析为依据而进行的。本文主要采用3种方法来进行产能的分析和预测,这三种方法分别是视流度法、地层系数曲线回归法和试采统计法,最后将3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得出新安边区的产能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边 单井产能 油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活性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油田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刚 成城 张卫平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2期89-91,共3页
纳米SiO_(2)粉体是一种新型的增强型注入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亲油性,能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它能有效地扩大孔隙半径,降低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提高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速度。利用模拟延边油田某厂地质条... 纳米SiO_(2)粉体是一种新型的增强型注入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亲油性,能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它能有效地扩大孔隙半径,降低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提高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速度。利用模拟延边油田某厂地质条件的人工岩心,在注水开发后进行了SiO_(2)纳米粉体减压增注实验,选择了低渗透条件下SiO_(2)纳米粉体的最佳注入量。结果表明,纳米SiO_(2)粉体使岩石的润湿性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注水开发后原油采收率进一步提高。随着注入孔体积的增大,纳米SiO_(2)粉体驱替的回收率和减压率逐渐提高。最佳注入孔隙体积和注入浓度分别为0.6PV和0.5%,相应提高采收率为6.84%,减压率为52.78%。现场试验表明,在低渗透油田,纳米SiO_(2)粉体增注技术可以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注入压力。因此,它是解决低渗透油田注水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降压增注 采收率 亲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起翡 张昭 +1 位作者 曹开开 陈鹏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期47-47,共1页
为了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注水工艺,增加井下石油的高度,并降低开采的难度,有效提高了开采的速度。为了进一步发挥注水开采工艺的作用,应该进一步掌握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开发 生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昭 朱凤喜 张起翡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12期61-61,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油田领域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对我国近些年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很好的能够提升采收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 技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功率超声波油井增油技术
10
作者 吕继忠 任晴 +2 位作者 王永飞 姚元建 贺洋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121-121,共1页
本文针对特低孔低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堵塞、结垢问题,采用超大功率超声波油井增油技术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关键词 污染 堵塞 解堵 增油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油田正22井区储层的物性特征研究
11
作者 陈鹏 曹开开 张起翡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5期198-199,共2页
着重研究志丹油田正22井区储层的物性特征,并将孔隙度与渗透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对后期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储层的物性特征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油层油井层内深部堵水技术的应用
12
作者 刘敏艳 王俊超 +2 位作者 吕继忠 姚元建 焦卫华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179-179,共1页
厚油层油井深部堵水技术以堵水为中心,不为堵水而堵水,体现了辩证施治的特点,建立起堵驱结合、堵解结合等工艺,努力兼顾油藏对堵水、驱油、油藏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关键词 厚油层 深部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