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0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三维地理信息的数智化油气勘探开发——延长石油的实践与展望
1
作者 王香增 党海龙 +3 位作者 张亮 张建锋 王世玉 张景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延长石油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历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存储分散且安全风险较高,陕北油气区极其分散的作业环境,使得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数据孤岛,导致数据难以共享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为应对这些问题,延长石油致力于研究数... 延长石油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历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存储分散且安全风险较高,陕北油气区极其分散的作业环境,使得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数据孤岛,导致数据难以共享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为应对这些问题,延长石油致力于研究数智化油气勘探开发与三维地理信息的融合技术,旨在提高油气藏的经营效率,探索数字化驱动转型的新路径。文章从延长石油地理信息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实践出发,深入分析数智化油气勘探开发与三维地理信息融合的方法与成效。通过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导航,围绕勘探开发研究构建主线,依托高效的数据组织和传递机制,依托油气藏综合分析及专业软件集成,建立覆盖勘探开发全流程的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由此建立了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了智能化数据检索,构建了勘探开发全周期业务流程,促进了多专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创建了一体化协同研究工作流程,进而实现精准管控与高效决策。文章通过分析融合应用场景模型的建设展望,为延长石油智能化油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油气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 协同工作平台 融合应用 场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油研究院分析化验实验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永乐 耿代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124-125,共2页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加强了分析化验工作。如何有效的将这些分析化验设备、化学药剂、实验耗材、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有效管理起来,并且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延长石油研究...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加强了分析化验工作。如何有效的将这些分析化验设备、化学药剂、实验耗材、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有效管理起来,并且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延长石油研究院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结合相关的分析化验流程,确定了软件的六大功能模块,并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平台,采用ASP.NET技术,完成了该实验平台的开发。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来,该软件实现了各项功能,满足了相关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验 软件设计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油研究院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
作者 马永乐 杜炜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150-151,共2页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何将传统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核、批复等线下业务流程转变为线上管理,并将越来越多的项目报告有效的管理起来,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结...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何将传统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核、批复等线下业务流程转变为线上管理,并将越来越多的项目报告有效的管理起来,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延长石油研究院科研项目相关业务流程,确定了系统的六大功能模块,并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平台,采用ASP.NET技术,完成了该系统的开发。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来,该系统实现了各项功能,满足了相关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软件设计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油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香增 杨红 +5 位作者 刘芳娜 胡海文 李超跃 刘瑛 梁全胜 张春威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8-262,共15页
延长石油创新将煤化工CO_(2)捕集与油藏CO_(2)封存相结合,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碳减排和原油增产等多重效益,探索形成了一条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径。系统阐述了延长石油CCUS全流程一体化技术及矿场实践,形成了煤化工低温甲醇洗低成... 延长石油创新将煤化工CO_(2)捕集与油藏CO_(2)封存相结合,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碳减排和原油增产等多重效益,探索形成了一条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径。系统阐述了延长石油CCUS全流程一体化技术及矿场实践,形成了煤化工低温甲醇洗低成本CO_(2)捕集技术,捕集成本105元/t,捕集示范规模30万t/a;建立了CO_(2)封存选址及潜力评价方法,评价油田CO_(2)理论封存量为8.84×10~8 t,封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油田西部;揭示了跨时间尺度油藏CO_(2)封存状态演变规律,水气交替注入情景下CO_(2)封存10年和100年对应的构造、束缚、溶解和矿化封存量占比分别为24.38%、27.19%、48.38%、0.05%和15.09%、38.65%、45.77%、0.49%;创建了盖层封闭性评价方法,明确化子坪CO_(2)封存试验区长4+5盖层主要为Ⅰ、Ⅱ类;构建了“三位一体”CO_(2)安全监测体系,监测未发现CO_(2)地质泄漏,封存安全等级为Ⅰ级,矿场实现CO_(2)安全有效封存10.12×10~4 t。煤化工CO_(2)捕集与油藏CO_(2)封存矿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碳减排与原油增产效果,相关创新技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CO_(2)捕集 CO_(2)封存 盖层封闭性 安全监测 延长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CO_(2)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及监测点位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康 杨红 +7 位作者 沈振振 刘瑛 梁全胜 杨强强 王宏 姚振杰 王苛宇 马振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并开展了监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加,CO_(2)云的浓度在纵向上呈现出一直缩小的趋势,但是CO_(2)云的浓度在横向上的扩散距离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当风速为2.0 m/s时,CO_(2)云的扩散距离最远为47 m,浓度最大的CO_(2)云扩散距离为15 m;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大,近地表处CO_(2)云的浓度无论是在纵向上还是在横向上都在不断增大;当泄漏速度小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得较快;当泄漏速度大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速率变缓。结合模拟结果、陕北地区气象环境、裂缝发育方向、“注气”优势方向和近地表植被高度,确定监测点位布局:方向上为北东—南西向;平面上为距离井口下风向15 m;纵向上为采样高度50 cm。CO_(2)浓度大气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并未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 CO_(2)泄漏 CO_(2)浓度大气扩散 监测点位 黄土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空气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白艳伟 尚庆华 赵聪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73-175,共3页
针对延长油田地层压力低、渗透率低、产能低、水窜、水淹严重、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等问题,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及先导试验。在室内研制出了适用于延长油藏性质的复合空气泡沫体系配方,分析评价了复合泡沫体系性能指标。在甘谷... 针对延长油田地层压力低、渗透率低、产能低、水窜、水淹严重、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等问题,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及先导试验。在室内研制出了适用于延长油藏性质的复合空气泡沫体系配方,分析评价了复合泡沫体系性能指标。在甘谷驿唐80井区开展了2口井的空气泡沫驱试验,平均月增油104t,增油效果明显。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空气泡沫复合驱可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空气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庆城地区延长组前积斜坡生长及其控砂规律
7
作者 夏勇 惠潇 +4 位作者 赵俊峰 侯云超 李慧琼 白金莉 刘永涛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目的】前积斜坡在湖泊或海洋环境中均可出现,其生长方式能够反映物源、湖平面及沉积物输送和分散样式的变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中上部存在较典型的前积斜坡生长现象。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延长组“千层饼... 【目的】前积斜坡在湖泊或海洋环境中均可出现,其生长方式能够反映物源、湖平面及沉积物输送和分散样式的变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中上部存在较典型的前积斜坡生长现象。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延长组“千层饼式”沉积分层的传统认识,也为分析三角洲—深湖区砂体分布规律及储层预测提供了新思路。【方法】以斜坡生长理论为指导,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延长组长7—长1油层组依次划分为F1~F6共6期前积斜坡体。【结果与结论】定量表征了发育较完整的F1~F4斜坡体特征,识别出平坦型(0°~0.5°)和低角度上升型(0.5°~1.0°)两种坡折迁移轨迹。F1沉积期,物源供应弱,湖盆规模最大,形成加积型斜坡,砂体主要发育于顶积层。F2~F3沉积期,物源供应增强,湖盆收缩,形成进积型斜坡,具有平坦型迁移轨迹,砂体主要分布在深湖区。F4沉积期,形成加积—进积混合型斜坡,具有低角度上升型迁移轨迹,顶积层及深湖区均富砂。物源供给与湖平面变化是研究区斜坡生长及砂体分布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积斜坡体 滨线迁移轨迹 砂体分布样式 延长组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尾矿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王佳琪 吕园 +2 位作者 王菲菲 常世豪 刘星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状况,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对区块(单井)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尾矿 经济评价 开发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制高级醇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佳琪 王姗姗 +3 位作者 车远军 李飞 史坤谋 常世豪 《工业催化》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并结合我国“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现状,开发合成气直接催化制取高级醇绿色工艺符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其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基于此,对合成气制高级醇反应及其催化剂进...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并结合我国“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现状,开发合成气直接催化制取高级醇绿色工艺符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其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基于此,对合成气制高级醇反应及其催化剂进行综述,系统性总结了现有生产工艺、催化剂类型以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合成气直接制取高级醇研究探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工程 合成气 高级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油在延安地区储气库库址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阳 左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98-101,共4页
现阶段储气库在延安地区并无相应研究及计划;国家要求企业拥有不低于天然气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目前延长石油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通过对延长集团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对其库址构造圈闭条件、库址封闭条件、库址储层条件、库址... 现阶段储气库在延安地区并无相应研究及计划;国家要求企业拥有不低于天然气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目前延长石油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通过对延长集团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对其库址构造圈闭条件、库址封闭条件、库址储层条件、库址流体条件、库址埋藏深度、老井封堵条件、地理条件、地面条件研究和地下储气库选址的所遵循的地质条件适用性原则、技术条件适用性原则、环保条件适用性原则、经济效益适用性原则,从整个延长油田的气井筛选出9个区块,并根据各项数据分析对比,确定2119井区为最适用的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地下储气库 地质条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复合封窜体系适应性研究
11
作者 杨红 杨康 +4 位作者 刘瑛 沈振振 刘凯 刘芳娜 汪章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延长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和人工裂缝交错,缝网复杂,同时受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和CO_(2)驱油过程中地层水呈弱酸性的综合影响,常规封窜体系难以适用,针对性开展了复合封窜体系... 延长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和人工裂缝交错,缝网复杂,同时受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和CO_(2)驱油过程中地层水呈弱酸性的综合影响,常规封窜体系难以适用,针对性开展了复合封窜体系性能评价、注入参数和段塞尺寸及组合方式优化,并通过径向流注采模拟验证了体系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0.2%AOS+0.2%MX-20+0.4%HPAM泡沫体系综合性能最好,起泡体积为510 mL、半衰期为3940 s,较佳气液比、注入速度和注入量分别为3∶1、0.3 mL/min和0.4 PV;凝胶与CO_(2)配伍性良好,强度可满足对裂缝的封堵要求;复合封窜体系的较佳段塞尺寸及组合方式为0.1 PV凝胶+0.4 PV泡沫+0.1 PV凝胶。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复合体系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 CO_(2)驱 复合封窜 CO_(2)泡沫 聚合物凝胶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油集团节能减排技术实践与挑战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瑞民 王宏 《低碳世界》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陕北煤化工产业现状 资源概况 陕北地区土地面积辽阔,总面积80,000多平方公里,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8种矿藏。其中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66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6%;石油地质储量129亿吨,
关键词 石油地质储量 技术实践 节能减排 探明储量 土地面积 陕北地区 产业现状 资源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混相带演化规律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凯 李超跃 +2 位作者 姚振杰 杨康 王苛宇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CO_(2)-原油混相带是表征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重要依据,对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混相驱驱油机理、提高混相驱采收率、推动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运移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 CO_(2)-原油混相带是表征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重要依据,对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混相驱驱油机理、提高混相驱采收率、推动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运移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CO_(2)与原油混相是汽化-凝析作用的结果,混相带形成后主要发生水动力弥散现象;混相前缘、混相后缘是混相带最主要的表征参数,目前多采取界面张力、黏度、含气饱和度作为划分指标;混相带的运移受到油藏地质条件和开发参数的共同影响,理想状态下混相前缘呈圆弧形均匀推进,矿场开发中存在混相带退化现象。为提高CO_(2)混相驱现场应用效果,需加强非完全混相驱机理研究,研发高效绿色廉价混相助剂,并开展高时效性与精度的矿场混相前缘监测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混相带 演化规律 形成机理 表征方法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颗粒改变油湿性岩石润湿性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4
作者 张通 徐建平 冯震 《河南化工》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取正癸烷分子作为油滴组分,表面甲基改性石英作为油湿性岩石的典型代表,构建油滴-岩石在纯水溶液、纯水纳米颗粒溶液和6%NaCl纳米颗粒溶液三种体系模型。通过测量接触角数据、观察油滴形态以及计算油滴分子...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取正癸烷分子作为油滴组分,表面甲基改性石英作为油湿性岩石的典型代表,构建油滴-岩石在纯水溶液、纯水纳米颗粒溶液和6%NaCl纳米颗粒溶液三种体系模型。通过测量接触角数据、观察油滴形态以及计算油滴分子沿z轴的密度分布曲线的方法对润湿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可以改变油湿性岩石润湿性,结合模型中各组分之间的吸附能与纳米颗粒动态变化过程可得到其改变润湿性的机制。同时油滴对纳米SiO_(2)颗粒的吸附让油滴能稳定地保持住形态而不发生分散,从而改变了油湿性岩石的润湿性。6%NaCl溶液中纳米颗粒改变润湿性的效果不如纯水溶液,原因是Na离子、Cl离子与纳米颗粒之间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力作用导致纳米颗粒团聚比较严重,使得更多的油滴部分吸附到岩石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湿性岩石 纳米SiO_(2)颗粒 分子动力学模拟 接触角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模式矿场实践
15
作者 魏登峰 石立华 +1 位作者 唐后军 郝世彦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长油田4种主力油藏特征,采取差异化注水调控策略,进行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延安组油藏采取边部注水+切割注水完善注采井网,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底水锥进,边水指进;长2油藏采取先期快速补充地层能量,建立合理压力系统,后期调整注水剖面,保持注水各向受效均衡;长6油藏采取“控缝为主、驱渗结合”低强度注水,减缓水线推进速度和油井水淹速度;下组合长9油藏提高有效驱替压差,加大裂缝与基质油水置换速度。实践表明,全油田水驱控制程度、自然递减率及采收率等开发指标显著改善,老井单井日产油平均增长11%,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1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6167×10^(4)t,注水开发效益显著,逐步形成了延长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模式。该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注采调控 矿场实践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 被引量:37
16
作者 国吉安 庞军刚 +3 位作者 王桂成 李文厚 陈全红 曹红霞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7-283,291,共8页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角洲体系,而西南部为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浊积扇。延长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控制了4套生储盖的分布。延长组湖盆演化与石油的聚集关系密切,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深湖区的浊积砂体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和良好的成藏条件。东北部、西南部主要成藏组合及深湖浊积岩的特征表明,可以进一步向盆地腹地扩大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 深湖线 湖盆底形 石油聚集规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浩 陈占军 +4 位作者 任战利 王力 林进 李云 何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天然气藏 储层特征 延长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探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海燕 曹红霞 +3 位作者 强娟 于珺 孙建博 赵谦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7-172,210,共7页
通过对延长探区周缘7条野外露头和80余口井岩心观察及110块样品的分析,表明延长探区奥陶系下古生界马5段上部岩溶储层分为三段式:即致密破碎段,以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发育,裂缝发育;溶孔溶斑段,以膏溶角砾岩、晶粒白云岩为主,... 通过对延长探区周缘7条野外露头和80余口井岩心观察及110块样品的分析,表明延长探区奥陶系下古生界马5段上部岩溶储层分为三段式:即致密破碎段,以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发育,裂缝发育;溶孔溶斑段,以膏溶角砾岩、晶粒白云岩为主,各种溶孔十分发育;深部交代段,以次生白云岩为主,晶间溶孔、微裂隙发育。白云岩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膏盐岩为各种溶孔溶洞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寻找有利储层的关键。延长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气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分为单重孔隙介质储层、双重孔隙介质储层及三重孔隙介质储层;压汞实验数据显示,探区内以Ⅱ,Ⅲ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探区 马五段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长7—长9油层组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上市石油公司综合绩效评价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学 李乐颖 李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公司绩效评价是对公司综合能力进行的集中评价,是对其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判断。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5家上市石油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绩效状况进行... 公司绩效评价是对公司综合能力进行的集中评价,是对其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判断。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5家上市石油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绩效状况进行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一系列指标进行降维,从而得出4个公共因子,据此对样本公司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并对得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样本公司的得分情况,对样本企业社会绩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上市石油公司提高综合绩效提供相关依据,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上市石油公司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