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
59
1
作者
张振显
杨爱莲
+3 位作者
吴爱军
王生海
宋延峰
曾茗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恶性76例,良性44例,注入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测得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图像,0.5 mm层厚图像用于多平面重...
目的:观察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恶性76例,良性44例,注入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测得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图像,0.5 mm层厚图像用于多平面重建(MPR)观察SPN血管及形态特点,对比分析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对SPN血管显示率、形态特征显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在SPN血管显示率和形态特征显示率均高于MSCT动脉扫描,血管显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99,P<0.05)。MPR的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85.53%、84.09%、90.28%和77.08%,均明显高于MSCT动脉扫描。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相对于MSCT动脉扫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通过多层面、多方位显示肺结节的征象,并能够清楚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胸膜等的关系,有利于恶性结节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
三维重建
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栋
吴爱军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伴随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伴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良性肿瘤78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螺旋CT显像特征,记录...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伴随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伴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良性肿瘤78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螺旋CT显像特征,记录研究组患者的原发灶检出与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螺旋CT显像显示原发灶部位形态不规则,基本未见对称性结构;对照组螺旋CT显像显示所有患者各脏器基本形态规则,各器官及组织均未见异常软组织病灶。研究组螺旋CT显像检出淋巴结远处转移原发灶64例(82.1%),鳞癌、腺癌与其他类型的原发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2.5%、83.3%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远处转移灶部位有60例符合常规转移部位,不符合常规转移部位4例。结论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检出率,诊断效果也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恶性肿瘤
淋巴结远处转移
原发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爱军
杨爱莲
高海峰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损伤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检查诊断、MRI检查诊断及CT联合MRI检查诊断明确的患者病变部位、病灶类型、病灶直径,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以病理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损伤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检查诊断、MRI检查诊断及CT联合MRI检查诊断明确的患者病变部位、病灶类型、病灶直径,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MRI检查及CT联合MRI检查确诊为DAI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MRI检查出的DAI患者非出血病灶检出个数、出血病灶检出个数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个数、大脑皮层病灶检出个数均高于CT检查法,检出病灶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CT检查(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联合CT检查检出的DAI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T检查和MRI检查(P<0.05);MRI联合CT检查检出的DAI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和MRI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RI检查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与MRI联合CT检查诊断结果类似,MRI能检出更为深部及细小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
59
1
作者
张振显
杨爱莲
吴爱军
王生海
宋延峰
曾茗
机构
延安市
人民医院
CT诊断科
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9期62-65,共4页
基金
陕西省延安市科技惠民计划(2017HM-07-03)"低剂量CT靶重建联合MRI检查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研究"
文摘
目的:观察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恶性76例,良性44例,注入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测得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图像,0.5 mm层厚图像用于多平面重建(MPR)观察SPN血管及形态特点,对比分析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对SPN血管显示率、形态特征显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在SPN血管显示率和形态特征显示率均高于MSCT动脉扫描,血管显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99,P<0.05)。MPR的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85.53%、84.09%、90.28%和77.08%,均明显高于MSCT动脉扫描。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相对于MSCT动脉扫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通过多层面、多方位显示肺结节的征象,并能够清楚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胸膜等的关系,有利于恶性结节早期临床诊断。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
三维重建
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Keywords
MSCT arterial scan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Diagnosi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栋
吴爱军
机构
汉中市中心
医院
核医学科
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伴随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伴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良性肿瘤78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螺旋CT显像特征,记录研究组患者的原发灶检出与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螺旋CT显像显示原发灶部位形态不规则,基本未见对称性结构;对照组螺旋CT显像显示所有患者各脏器基本形态规则,各器官及组织均未见异常软组织病灶。研究组螺旋CT显像检出淋巴结远处转移原发灶64例(82.1%),鳞癌、腺癌与其他类型的原发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2.5%、83.3%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远处转移灶部位有60例符合常规转移部位,不符合常规转移部位4例。结论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检出率,诊断效果也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恶性肿瘤
淋巴结远处转移
原发灶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爱军
杨爱莲
高海峰
机构
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90-29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损伤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检查诊断、MRI检查诊断及CT联合MRI检查诊断明确的患者病变部位、病灶类型、病灶直径,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MRI检查及CT联合MRI检查确诊为DAI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MRI检查出的DAI患者非出血病灶检出个数、出血病灶检出个数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个数、大脑皮层病灶检出个数均高于CT检查法,检出病灶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CT检查(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联合CT检查检出的DAI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T检查和MRI检查(P<0.05);MRI联合CT检查检出的DAI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和MRI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RI检查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与MRI联合CT检查诊断结果类似,MRI能检出更为深部及细小的病变。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技术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张振显
杨爱莲
吴爱军
王生海
宋延峰
曾茗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6排螺旋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
文栋
吴爱军
《贵州医药》
CAS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吴爱军
杨爱莲
高海峰
《贵州医药》
CAS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