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路径研究
1
作者 惠筱 郑丽 《教师》 2025年第1期29-31,共3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文化价值、阐释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探索了红色文...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文化价值、阐释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探索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路径,旨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和育心的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培养教学新模式——以延安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
2
作者 周小雨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依据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和素质要求为指南,就如何提高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质量,提出了专业分类培养办学新模式。文章详述了分类培养的课程设置及要求,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并从本专... 依据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和素质要求为指南,就如何提高西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质量,提出了专业分类培养办学新模式。文章详述了分类培养的课程设置及要求,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并从本专业教学策略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及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分类培养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期望能为西部高校本专业的更好开办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 分类培养 实践教学周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孙刚成 刘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科学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只有不断适应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趋向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以及社会发展价值导向的一体化... 科学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只有不断适应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趋向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以及社会发展价值导向的一体化。本研究首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一体化机制方面分析“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境,继而提出树立系统观念,实现教学目标统一整合;坚持认知引领,实现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秉持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方法多维匹配;健全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纵横协同,最终形成“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科学素养 内容割裂 衔接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个案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任锁平 刘瑞儒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以延安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大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现状、资源处理能力、影响使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化学习。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 终身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微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霍婷婷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使用微课程的基本情况、对微课程的评价、对在微信上推送分享专业类微课程的需求和影响大学生利用微课程学习的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使用微课程的基本情况、对微课程的评价、对在微信上推送分享专业类微课程的需求和影响大学生利用微课程学习的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分享专业类微课程的可行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 微课程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晓江 田伏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1-123,共3页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此,地方高校应转变观念,增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意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凸显办学特色,强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此,地方高校应转变观念,增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意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凸显办学特色,强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地方沟通协调,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样,地方高校才能更好地承担历史责任,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社会功能 服务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大学校园网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瑞 李婵娟 +1 位作者 叶倩 黄协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9-94,共6页
通过对多种校园网涵义解释的分析,提出校园网涵义的新解析,根据校园网教学应用的服务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从教师、学生、教务和网络管理多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详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延安大学校园网教学应用的基本现状,并... 通过对多种校园网涵义解释的分析,提出校园网涵义的新解析,根据校园网教学应用的服务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从教师、学生、教务和网络管理多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详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延安大学校园网教学应用的基本现状,并给出几点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 教学应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绩效研究——基于延安大学研究生培养的个案研究
8
作者 刘瑞儒 葛妍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以延安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调研了目前影响中国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以绩效技术的理论、模式为指导,经过整合分析,整体建构出适合提升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结构化模型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西部高校... 以延安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调研了目前影响中国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以绩效技术的理论、模式为指导,经过整合分析,整体建构出适合提升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结构化模型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解决对策、实施方案、绩效管理、效果评估及对绩效改进结果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途径等。以期整体构建出一套提升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绩效技术 结构化模型 解决对策 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初探
9
作者 张瑞 张社争 刘瑞儒 《内江科技》 2010年第9期48-48,72,共2页
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文化素质是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因而高等教育应兼顾科学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在对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教育的科学内涵... 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文化素质是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因而高等教育应兼顾科学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在对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教育的科学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教育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区高校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
10
作者 周小雨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9期255-256,共2页
众多老区高校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如何重振老区高校,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已成为这些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此,老区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历史经验,通过凝练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更好地服务... 众多老区高校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如何重振老区高校,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已成为这些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此,老区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历史经验,通过凝练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更好地服务老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特色 老区高校 延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学院建设中“原生学院”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周小丁 许有强 孙刚成 《高教学刊》 2022年第30期13-16,共4页
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于2017年整合组建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校科教融合后,增设科教融合专业,推行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该文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管理视角探讨“... 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于2017年整合组建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校科教融合后,增设科教融合专业,推行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该文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管理视角探讨“原生学院”在科教融合学院成立前后“原生学院”所做的实践工作,包括开设科教融合示范专业、在科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中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及时补位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从中得出“原生学院”在科教融合学院建设中要为其提供专业基础和发展支持、并推动双方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原生学院 教学管理 知行合一 全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延安自然科学院办学特色解读
12
作者 孙刚成 贺列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所理工科大学,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自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等科技人才的事业。从创办之初,学校就坚持实践取向的办学特色,坚持...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所理工科大学,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自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等科技人才的事业。从创办之初,学校就坚持实践取向的办学特色,坚持在实践中提升学员的综合技能和理论水平,在理论中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发展。自然科学院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探索出了一条适时适用的办学道路,其办学特色鲜明而富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自然科学院 实践取向 理论与实践结合 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精神融入研究生德育的内在逻辑、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向研究
13
作者 赵森 刘瑞儒 《红岩春秋》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教化意义。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研究生德育中,可以有效提升研究生德育实效。文章认为,延安精神赋能研究生德育育人体系存在三大生成逻辑: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教化意义。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研究生德育中,可以有效提升研究生德育实效。文章认为,延安精神赋能研究生德育育人体系存在三大生成逻辑: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新发展,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淬炼家国情怀的践行与体悟,文化逻辑体现为对中国红色文化和基因的传承。延安精神赋能研究生德育在本质上可为研究生的科研初心引领、个体科研奉献精神、科研求真态度和学术探索品质提供理论指引。从实践角度出发,延安精神赋能研究生德育可从三方面加强:拓宽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路径,提升自觉性以强化认知;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增强协同化以保障成效;创新研究生多元评价方式,突出横纵向以完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研究生德育 本质内涵 内在逻辑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与路径
14
作者 胡杨 孙刚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推进成为发展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培养符合国家需求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也成为评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准。文章梳理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在此视域下提出人才培... 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推进成为发展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培养符合国家需求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也成为评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准。文章梳理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在此视域下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认为人才培养策略应专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目标。具体而言,人才培养路径应侧重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拓展教师角色,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转变教育思维,推动对知识的连贯性理解;提升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下发展认知。通过这些途径可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人才培养 核心素养 启迪智慧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瑞儒 刘舰 +1 位作者 王承博 曹殿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扼要介绍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概貌并按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共延安时期48项有代表性的电化教育事件。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延安时期主要的电化教育活动及其特点,即:党的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奠定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友人的帮助,带来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曙光;电化教育设备的添置,夯实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基础;电化教育机构的成立,确保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推广;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著作教材的出版与电教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瑞儒 刘舰 胡瑞华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2年第8期10-13,共4页
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 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和电教设备的添置是其诞生和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外部因素: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国防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 左翼电影运动 国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7
17
作者 戴艳军 张社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成熟,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干部教育、民众动员和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成熟,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干部教育、民众动员和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对现今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生命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的使命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文军 张社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50,共2页
大学担承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新时期,大学要从多方面进行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品德教育 高校 德育创新 调查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同祥 刘瑞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电化教育实践的历史始终是推动我国电教发展的重要动力。延安时期的电教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与促进电教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何审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电教实践,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能汲取怎... 电化教育实践的历史始终是推动我国电教发展的重要动力。延安时期的电教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与促进电教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何审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电教实践,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能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实践 特点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报刊与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瑞儒 张苗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三份重要报刊,即《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这三份报纸不仅为延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教育民众、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刊载了许多延安时期电教工作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既表明延安时... 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三份重要报刊,即《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这三份报纸不仅为延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教育民众、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刊载了许多延安时期电教工作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既表明延安时期党对电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延安时期电教工作的宣传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三份报纸的创刊史和办刊史;列表详实梳理了三份报纸对延安时期电教工作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以真实再现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发展和电教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了三大报刊对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提出了对当今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以丰富、完善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报刊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 影响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