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4
篇文章
<
1
2
…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安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鹿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延安大学是一所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校。它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延安大学是一所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校。它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集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建国后又为陕北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大学
现代高等教育史
民主革命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
3
2
作者
武宝宁
刘建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72-173,共2页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改变目前大学群体文化素质缺失和低下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群体
诵读经典
思考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菊香
高延春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X期46-47,共2页
国家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0年的100万到2006年的410万,6年间净增300多万毕业生。这意味着需要数百万的职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仅在7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
国家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0年的100万到2006年的410万,6年间净增300多万毕业生。这意味着需要数百万的职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仅在7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分析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没有完全实现大学生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
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困难
国家教育部
大学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其主要之点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斗争中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普遍而深入的思想整风教育是马克思主...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其主要之点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斗争中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普遍而深入的思想整风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对于深刻理解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具有意义,而且对于科学认识和大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其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
被引量:
5
5
作者
高布权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X期225-226,共2页
延安蕴涵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红色旅游潜能,但是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却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小、资源利用率低、制度障碍突出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为此,必须针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通过...
延安蕴涵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红色旅游潜能,但是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却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小、资源利用率低、制度障碍突出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为此,必须针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通过观念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战略促进延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创新
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郝琦
冯菊香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3-65,共3页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历史证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优良作风。这些经验对新时期青年妇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历史证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优良作风。这些经验对新时期青年妇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运动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3
7
作者
雷甲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43-145,共3页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成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教育培养干部的中坚、新文化的开创者、科学技术的奠基者 。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知识分子
陕甘宁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
2
8
作者
冯建玫
《理论月刊》
2004年第9期48-50,共3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逐步推向强盛。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外交特点不仅曾经是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之源,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处理同世界的关系时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独立自主,灵活务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开放的外交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外交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
3
9
作者
郝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5-99,共5页
延安时期进行干部教育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特点不同的实践阶段。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启示我们:要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全党动手进行干部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倡导理论联...
延安时期进行干部教育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特点不同的实践阶段。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启示我们:要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全党动手进行干部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从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入手,作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干部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延安时期中共在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积极与美国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使中共与美国的关系由民间交往逐渐上升到官方外交。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使国际社会对...
延安时期中共在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积极与美国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使中共与美国的关系由民间交往逐渐上升到官方外交。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使国际社会对中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步伐,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中共的外交视野,为中共后来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共
美国
民间交往
官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科学技术工作回顾
被引量:
3
11
作者
马海平
王宁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围绕夺取政权展开了各项工作,其中科学技术是完成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党中央,崇尚科技,面向实际,注重实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形成了该时期科技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力地保障了抗日救国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科学技术
面向实际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军观察组来延安对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7-31,57,共6页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写下了中共与美国政府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跨越中日战线,超越国共关系,与中共发生一种半官方关系,这使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达到高峰。这一历...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写下了中共与美国政府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跨越中日战线,超越国共关系,与中共发生一种半官方关系,这使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达到高峰。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美军观察组
美国
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被引量:
2
13
作者
拓宏伟
乔渭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展示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文物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演艺市场不断复苏的现实格局;但制约延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展示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文物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演艺市场不断复苏的现实格局;但制约延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从思想观念、政策植入、机制创新、职能转变、理论研究和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开拓,走出一条使延安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前进、有序升级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有序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近现代史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被引量:
1
14
作者
拓宏伟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近现代史观教育,不仅能使他们充分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且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和综合人...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近现代史观教育,不仅能使他们充分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且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史观教育
爱国主义
大学生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个案
被引量:
2
15
作者
惠晓峰
马伸义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0-211,共2页
失地农民能否妥善合理安置,直接关系到农民失地以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保障问题。故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给予失地农民应得的经济补偿;增加预留三产用地比例,使三产用地在规避失地农民各种生活风险方面发...
失地农民能否妥善合理安置,直接关系到农民失地以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保障问题。故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给予失地农民应得的经济补偿;增加预留三产用地比例,使三产用地在规避失地农民各种生活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就业培训,开辟就业渠道,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治本之策;尽快为失地农民设计出台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三产用地安置
养老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郝琦
冉春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4-87,共4页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基本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并且在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扶助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17
作者
任学岭
张春海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之间是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
关键词
延安精神
传统文化
扬弃
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5—2005年延安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综述
18
作者
贺小娜
侯虎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近年来,史学界对延安时期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以及延安时期的民族学院、民族工作者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普遍认为延安时期不仅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成熟期,而且也是民族政策的初步实践期...
近年来,史学界对延安时期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以及延安时期的民族学院、民族工作者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普遍认为延安时期不仅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成熟期,而且也是民族政策的初步实践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对建国后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民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19
作者
侯虎虎
加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简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
20
作者
王纪鹏
邢瑞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41-142,共2页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工作,大力发展边区教育事业,开展对传统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批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延安时期党在领导和建设先进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文化...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工作,大力发展边区教育事业,开展对传统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批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延安时期党在领导和建设先进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教育事业
文艺工作
文化创新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鹿平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9-126,共8页
文摘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延安大学是一所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校。它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集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建国后又为陕北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
延安大学
现代高等教育史
民主革命
陕北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
3
2
作者
武宝宁
刘建华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72-173,共2页
文摘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改变目前大学群体文化素质缺失和低下的现状。
关键词
大学群体
诵读经典
思考
实践
分类号
G40-05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菊香
高延春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X期46-47,共2页
文摘
国家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0年的100万到2006年的410万,6年间净增300多万毕业生。这意味着需要数百万的职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仅在7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分析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没有完全实现大学生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
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困难
国家教育部
大学毕业生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机构
延安大学
政法
学院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阶段性成果(06BKS008)
文摘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其主要之点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斗争中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普遍而深入的思想整风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对于深刻理解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具有意义,而且对于科学认识和大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其启迪。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现实启示
Keywords
Yanan period
Marxism become a Chinese version theory
historical experience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
被引量:
5
5
作者
高布权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X期225-226,共2页
文摘
延安蕴涵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红色旅游潜能,但是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却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小、资源利用率低、制度障碍突出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为此,必须针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通过观念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战略促进延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创新
延安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郝琦
冯菊香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3-65,共3页
文摘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历史证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是妇女运动取得成功的优良作风。这些经验对新时期青年妇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运动
经验
启示
Keywords
Yan' an period
youth woman movement
experience
enlightment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3
7
作者
雷甲平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43-145,共3页
文摘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成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教育培养干部的中坚、新文化的开创者、科学技术的奠基者 。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知识分子
陕甘宁根据地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
2
8
作者
冯建玫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4年第9期48-50,共3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3JK205)。
文摘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逐步推向强盛。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外交特点不仅曾经是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之源,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处理同世界的关系时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独立自主,灵活务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开放的外交理念。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外交
毛泽东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
3
9
作者
郝琦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5-99,共5页
文摘
延安时期进行干部教育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特点不同的实践阶段。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启示我们:要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全党动手进行干部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从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入手,作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干部教育
启示
Keywords
the Yan'an Period
cadre education
significance
分类号
D264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红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173,共4页
文摘
延安时期中共在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积极与美国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使中共与美国的关系由民间交往逐渐上升到官方外交。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使国际社会对中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步伐,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中共的外交视野,为中共后来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共
美国
民间交往
官方外交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科学技术工作回顾
被引量:
3
11
作者
马海平
王宁
机构
延安大学
政法
学院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基金
延安大学科研资金资助项目(YDK2005-052)
文摘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围绕夺取政权展开了各项工作,其中科学技术是完成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党中央,崇尚科技,面向实际,注重实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形成了该时期科技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力地保障了抗日救国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科学技术
面向实际
特色
分类号
TD3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军观察组来延安对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红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7-31,57,共6页
文摘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写下了中共与美国政府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跨越中日战线,超越国共关系,与中共发生一种半官方关系,这使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达到高峰。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美军观察组
美国
延安
Keywords
US Army Observer Group,CPC,Yan'an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被引量:
2
13
作者
拓宏伟
乔渭英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中共
延安
市委党校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00JK087)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展示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文物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演艺市场不断复苏的现实格局;但制约延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从思想观念、政策植入、机制创新、职能转变、理论研究和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开拓,走出一条使延安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前进、有序升级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延安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有序升级
Keywords
Yanan, cultural property,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go up orderly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近现代史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被引量:
1
14
作者
拓宏伟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文摘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近现代史观教育,不仅能使他们充分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且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近现代史观教育
爱国主义
大学生成长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个案
被引量:
2
15
作者
惠晓峰
马伸义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延安
市宝塔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0-211,共2页
基金
陕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06G008S)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失地农民能否妥善合理安置,直接关系到农民失地以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保障问题。故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给予失地农民应得的经济补偿;增加预留三产用地比例,使三产用地在规避失地农民各种生活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就业培训,开辟就业渠道,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治本之策;尽快为失地农民设计出台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网。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三产用地安置
养老保障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3.8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郝琦
冉春嫚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延安
革命纪念馆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4-87,共4页
文摘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基本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并且在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扶助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区域自治
Keywords
Yan'an Period
the CPC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17
作者
任学岭
张春海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文摘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之间是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
关键词
延安精神
传统文化
扬弃
汇流
Keywords
Yah 'an spirit
Traditional Culture
Criticize and inherit
Remit to flow
分类号
D6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5—2005年延安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综述
18
作者
贺小娜
侯虎虎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文摘
近年来,史学界对延安时期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以及延安时期的民族学院、民族工作者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普遍认为延安时期不仅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成熟期,而且也是民族政策的初步实践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对建国后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民族
综述
Keywords
Yanan Period
ethnicity
synthesis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19
作者
侯虎虎
加东
机构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延安大学
学报编辑部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文摘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简编》
Keywords
Yanan Periods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Concise Edition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
20
作者
王纪鹏
邢瑞娟
机构
延安大学
人文
社会科学
学院
延安大学
政法
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41-142,共2页
文摘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工作,大力发展边区教育事业,开展对传统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批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延安时期党在领导和建设先进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教育事业
文艺工作
文化创新
经验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安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曾鹿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武宝宁
刘建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冯菊香
高延春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高九江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
高布权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延安时期青年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
郝琦
冯菊香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雷甲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
冯建玫
《理论月刊》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郝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
赵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延安时期科学技术工作回顾
马海平
王宁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美军观察组来延安对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延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拓宏伟
乔渭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试论近现代史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拓宏伟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个案
惠晓峰
马伸义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郝琦
冉春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任学岭
张春海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1995—2005年延安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综述
贺小娜
侯虎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侯虎虎
加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略论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
王纪鹏
邢瑞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