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内皮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2 位作者 严华 陈湘桂 黄军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探讨EMPs和sICAM-1作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通心络组(34...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探讨EMPs和sICAM-1作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通心络组(34例),另以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中EMPs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血中sICAM-1水平;并分析EMPs与sICAM-1的相关性。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EMPs和sICAM-1水平虽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EMPs(个/μl):693.2(496.7~1043.2)比905.3(646.1~1304.7);sICAM-1(μg/L):178.4(148.3~254.7)比237.4(173.6~308.4),均P〈0.053。EMPs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1)。结论通心络可明显降低uA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其作用与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抑制内皮炎症有关;EMPs对评价U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具有-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内皮微粒 细胞间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何东明 严华 +2 位作者 符春晖 陈丽媛 黄军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对照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SNP)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 目的:对照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SNP)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用药过程所有不良事件。结果:给药24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1623.5±210.6vs1398.6±186.2,P<0.01);治疗72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5.0%vs50.0%,97.5%vs72.5%,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硝普钠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对心房纤颤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丽媛 严华 +3 位作者 陈湘桂 黄军章 何东明 陈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对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125例孤立性房颤患者与60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用气相色谱与质量光谱学法检...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对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125例孤立性房颤患者与60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用气相色谱与质量光谱学法检测尿液异前列腺素(F2-IsoP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MCP-1浓度均增高(均P<0.05),而尿F2-IsoPs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02)。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中,血清TNF-α、IL-10浓度逐级增加(均P<0.05)。结论:炎症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康复 被引量:43
4
作者 严华 符春晖 +6 位作者 邹恩飞 符允衡 陈丽媛 何东明 黄军章 赵志梅 黄春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4,30,共4页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探寻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621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21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B组(203例):鼓...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探寻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621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21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B组(203例):鼓励患者多做运动,但无运动处方;C组(206例):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不限制日常活动。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各组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等的变化。结果:运动训练前3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显著差别;A组总再次住院例次和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A组与运动训练前及B、C组比较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和LVEF显著增加(P<0.01);3组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方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是有效,并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中洁 陈丽媛 +2 位作者 黄春燕 严华 陈幻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方案(包括心理、行为、运动强度和时间)和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方案(包括心理、行为、运动强度和时间)和常规护理方案。于入院时、3周、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和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期间再次因心衰住院次数和总住院次数等与对照组对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死亡率并不增加;观察组2例(2%)死于心源性猝死,对照组9例(9%)因肺部感染、心血管事件而心衰,导致死亡。结论早期运动干预对提高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心脏功能康复是有效并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心力衰竭 早期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严华 符春晖 +6 位作者 邹恩飞 符允衡 陈丽媛 何东明 黄军章 赵志梅 黄春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方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95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被分为康复组(152例)和对照组(143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方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95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被分为康复组(152例)和对照组(143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运动训练前不同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训练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差别;步行运动训练组总再次住院率(20.4%∶33.6%)和因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11.8%∶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康复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明显下降[(72.1±15.7)次/min,(74.3±16.8)次/min∶(66.8±12.4)次/min],6min步行距离[(284.9±104.7)m,(296.1±134.5)m∶(328.6±124.2)m]和LVEF[(33.4±9.7)%,(30.4±9.6)%∶(35.9±10.9)%]均明显增加(P均<0.01);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一定强度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运动试验 心脏功能试验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符春晖 严华 +3 位作者 陈湘桂 黄军章 陈丽媛 何东明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导联和18导联ECG与CAG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5%和76%,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导联或18导联ECG对左前降支(LAD)或含有LAD的双支病变诊断与CAG符合率较高;18导联ECG还可明显提高含有冠状动脉旋支(LCX)和右冠(RCA)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在临床中对于怀疑为ACS的患者应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心电图诊断ACS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血内皮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2 位作者 严华 陈湘桂 黄军章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另以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另以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患者血浆EMPs水平,同时测定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EMPs水平明显升高,FMD明显降低(P均<0.01);在治疗后6个月,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EMPs和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通心络组EMPs水平[(785.4±119.4)个/μl比(727.2±128.2)个/μl]和血压[(140.9±9.6/80.8±6.5)mmHg比(136.1±10.8/76.1±7.4)mmHg]降低、FMD[(8.6±2.5)%比(9.7±2.1)%]升高得更为显著(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MPs与收缩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02),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内皮微粒水平和改善其内皮功能;内皮微粒对评价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细胞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8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东明 黄军章 +1 位作者 陈丽媛 陈林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东明 严华 +2 位作者 陈丽媛 黄军章 陈林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9例STEMI患者69处病变行PC I治疗,共置入82枚EXCEL。观察住院期间和6~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9例STEMI患者69处病变行PC I治疗,共置入82枚EXCEL。观察住院期间和6~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结果 68例PCI取得成功,1例术后第4天死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随访12个月,2例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7个月再次行PCI。68例患者中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8例,无支架内再狭窄17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EXCEL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林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陈丽媛 陆永光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2期60-60,共1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0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稳定型冠心病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结果本次PCI...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0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稳定型冠心病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结果本次PCI共干预病变血管54支,成功干预51支,成功率94.4%;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心慌、胸背串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2例(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再通效果更好,创伤微小,不良反应少,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实,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高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丽媛 严华 +3 位作者 郑战传 黄军章 何东明 陈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15-916,共2页
目的:分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面及提供生理资料的重要性。方法:用左、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对2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28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8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5例,动... 目的:分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面及提供生理资料的重要性。方法:用左、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对2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28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8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5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共159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可靠的方法,对了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变性质、部位及程度,明确有无手术适应证及制定手术方式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导管检查 心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东明 严华 +2 位作者 符春晖 黄军章 陈丽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华 陈丽媛 +2 位作者 陈湘桂 黄军章 符春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X线透视 心包穿刺 置管引流 心包积液 seldinger法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AX积分预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林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陆永光 陈丽媛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SYNTAX积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经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和(或)一至三支病变并接受PCI的患者。对每1例患者进行临床SYNTAX积分计算,根据分值大... 目的探讨临床SYNTAX积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经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和(或)一至三支病变并接受PCI的患者。对每1例患者进行临床SYNTAX积分计算,根据分值大小分为3组,其中0~22分为低分组,23~32分为中分组,33分及以上为高分组,根据不同组别行分层分析。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3组不同SYNTAX积分患者术后1年内MACCE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和再发心肌梗死)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每分输出量(CO)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组不同SYNTAX积分患者术后1年内住院频数和住院总日数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SYNTAX积分是预测PCI预后的较理想工具,该积分系统也适用于中国冠心病左主干病变和(或)一至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丽媛 陈建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表现、预后、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7.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表现、预后、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7.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率最高,达86.9%,其次为脑出血80.3%,脑梗死为72.9%;意识障碍者脑心综合症发生率高,为92.9%%;脑心综合症病死率高,达30.3%。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损伤后中枢自主神经损伤、脑卒中早期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脏监护,积极诊治脑心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脑心综合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拔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华 符春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9-169,共1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诊治术后拔管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可能原因。方法 记录分析687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血管介入手术后(病例组) ,在拔管压迫止血过程中,发生2 1例VVRS的原因,并与随机抽样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诊治术后拔管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可能原因。方法 记录分析687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血管介入手术后(病例组) ,在拔管压迫止血过程中,发生2 1例VVRS的原因,并与随机抽样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比例,术中使用造影剂的剂量和拔管前未接受局部麻醉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 .0 1或0 .0 5 )。结论 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其相应手术时间长、术中使用造影剂较多、术后长时间卧床等,以及拔管前未麻醉可能是VVRS易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芹 符春晖 牛继前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 .方法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对伴有焦虑障碍者 ,用苯二氮卓类等治疗 .结果 :6 8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 16 1% ,治疗好转率为 81 8% ,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 .方法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对伴有焦虑障碍者 ,用苯二氮卓类等治疗 .结果 :6 8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 16 1% ,治疗好转率为 81 8% ,治疗后HAMA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1) .结论 :焦虑障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焦虑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障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春燕 王中洁 陈幻 《内科》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简称心衰),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导致心血管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资料表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不仅与就诊是否及时有关,而且与病人的情绪、生活习惯、是否了解有关康...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简称心衰),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导致心血管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资料表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不仅与就诊是否及时有关,而且与病人的情绪、生活习惯、是否了解有关康复知识以及接受治疗期间的护理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心力衰竭 早期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伟波 黎必万 +3 位作者 严华 檀文好 陆彬堂 陆永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2261-2263,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对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右关托咪定静脉全麻组(A组...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对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右关托咪定静脉全麻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B组),每组各36例。患儿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mg/kg,A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1.Om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以诱导麻醉,继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维持,B组丙泊酚用法同A组,诱导时复合使用氯胺酮1.0mg/kg,继以0.5μg/(kg·h)维持。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以改良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在心内操作时心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增加(均P〈0.01),但B组较A组更为明显(P〈0.05)。B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对操作过程中的心率影响更小,麻醉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