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martRock传感技术的道砟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家全 张涛艺 +1 位作者 黄世斌 唐毅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k无线传感器技术分析道砟层不同位置颗粒接触变形特性,揭示循环加卸载过程中道砟沉降及旋转特性。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幅值下的累积塑性变形分别为2.92、3.91、12.37 mm,且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累积塑性变形量为高幅值工况的22.94%、30.71%,表现为道砟承载塑性变形对基底高压力敏感性高;建立峰值沉降量与循环次数和荷载幅值之间数学模型,可较好预测经过多次循环后道砟的峰值沉降量;在静力循环加卸载过程中,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x、y轴转角的最大值分别为高幅值工况的22.19%、34.90%和32.45%、39.55%,颗粒绕x、y轴转动的概率远大于z轴,在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弱,必然会在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强,且循环荷载作用是道砟填料磨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循环 平板载荷试验 道砟 SmartRock传感器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拉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家全 祁航翔 +1 位作者 林志南 唐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59-3269,共11页
由于加筋土界面作用的复杂性,加筋土工程建设中铺设土工格栅时往往采用经验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土工格栅的浪费及工程安全隐患,理清不同填料筋土界面作用的影响范围,有助于确定加筋土结构的合理加筋间距。为了揭示不同填料筋土界面... 由于加筋土界面作用的复杂性,加筋土工程建设中铺设土工格栅时往往采用经验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土工格栅的浪费及工程安全隐患,理清不同填料筋土界面作用的影响范围,有助于确定加筋土结构的合理加筋间距。为了揭示不同填料筋土界面作用的影响范围,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砂土与格栅在不同法向应力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拉拔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量测技术,分析了不同类型砂土下界面剪切带厚度、颗粒位移矢量、格栅拉拔阻力峰值及应变等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界面剪切带厚度H随法向应力σv与砂土平均粒径d50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多变量拟合的方法,得到了H、σv与d50三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格栅在拉拔过程中,砂土颗粒位移矢量以土工格栅为界有着显著的差别,格栅上部的颗粒位移矢量明显大于下部颗粒,且在格栅上下一定范围内会形成颗粒位移矢量集中带;拉拔阻力峰值随σv及d50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类型砂土各区段的格栅应变均表现出由前向后依次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类型 拉拔试验 格栅应变 界面剪切带 位移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加筋砾性土累积应变及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家全 董程锋 +1 位作者 周圆兀 林志南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第1期29-34,49,共7页
为探究加筋砾性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应变及动力特性,选取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和加筋层数工况下对加筋砾性土试样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分别研究加筋砾性土的累积轴向塑性应变、回弹模量与影响因素... 为探究加筋砾性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应变及动力特性,选取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和加筋层数工况下对加筋砾性土试样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分别研究加筋砾性土的累积轴向塑性应变、回弹模量与影响因素围压、动应力幅值和加筋层数之间的关联度大小。研究表明:加筋砾性土的累积塑性应变随振次的发展趋势符合稳定性增长规律,增大围压和提高加筋层数能够显著减少其累积塑性应变,而较大的动应力幅值将会导致土体的动回弹模量升高,土体的吸能效果降低,不利于抗震;基于GRA理论以及相关度系数计算结果,得出循环荷载作用下影响土体累积塑性应变、回弹模量两者发展规律的优势子因素,且以回弹模量作为加筋砾性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性指标能够综合考虑围压、动应力水平及加筋层数的贡献程度,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加筋土 灰色理论 累积塑性应变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