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框架下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广西靖西和那坡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政武 陶斐玲 +1 位作者 莫万姣 钟永锋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空间、增强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环境恶劣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作用有限、民族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广西...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空间、增强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环境恶劣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作用有限、民族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广西发展战略中缺位是靖西和那坡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困境。"一带一路"框架下,靖西和那坡县城镇化发展要重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民族文化保护难度、民族安全和边疆安全隐患增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互联互通"保障机制;发展特色型产业,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带动与支撑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前提和目的,突出边境性和民族性;发挥边境贸易作用,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 边境民族地区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壹东 王政武 《广西农学报》 2019年第5期73-78,共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动向深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都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还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精准扶贫监督有待加强、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项目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应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方面着手,重点是坚持正确的扶贫方针和因户施策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户信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健全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示公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新时代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精准扶贫机制构建逻辑与路径再造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立伟 王政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1,共8页
精准扶贫及其向精准脱贫的跃进,高度体现着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是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与步骤。贫困者主体地位被政府错代、扶贫精准度不高、外在'输血'扶贫与内生脱贫... 精准扶贫及其向精准脱贫的跃进,高度体现着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是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与步骤。贫困者主体地位被政府错代、扶贫精准度不高、外在'输血'扶贫与内生脱贫能力失衡问题突出等,是中国精准扶贫主要问题的呈现,根源归结于人民主体性的缺失。中国精准脱贫机制再造与优化应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精准扶贫多元共建模式,完善以制度脱贫为核心的贫困者自主脱贫内生机制和共享成果保障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政府供给推动机制向贫困者需求拉动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以人民为中心 成果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享民生保障体系构建——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政武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了民生保障阶段演进的过程。共享民生是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的坐标定向,其具有共享群体广泛性、共享内容丰富性、共享质量提升性等特征。共享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兼顾、增强与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了民生保障阶段演进的过程。共享民生是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的坐标定向,其具有共享群体广泛性、共享内容丰富性、共享质量提升性等特征。共享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兼顾、增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共享层次性与递进性相结合。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中国共享民生保障体系构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通过强化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力价值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匹配机制;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家庭保障高度相融且衔接有效的系统保障制度;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建立和优化与共享民生相匹配的民生财富系统并保障有效落实;深化共建共享并把握好民生制度改革的节奏和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享民生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的逻辑和路径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政武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4期34-39,共6页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服务。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社会财富等由实体经济创造和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必须发挥好实体经济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服务。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社会财富等由实体经济创造和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必须发挥好实体经济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影响有效产品供给、削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社会财富供需与社会收入分配失衡、误导和扭曲人民劳动生产观等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必然结果和由此造成人生存发展保障不足的具体呈现。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则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路径是与多重发展战略相融合发展实体经济,以扩大就业为核心增强对人生存发展的保障;优化实体经济产业结构,提高社会产品供给质量;完善实体经济产业薪酬制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以人民为中心 人的生存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