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玉娥 《广西植保》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近两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发生严重,2014年在晚稻发生流行,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分析发现,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与病源菌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相关。对此,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流行原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玉林市玉州区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玉娥 王克林 《广西植保》 2007年第B12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稻飞虱 防控措施 发生特点 早稻 玉林市 防治面积 水稻生产 发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田间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豪红 陈景成 +3 位作者 吴永官 党绍东 卢继英 文洪波 《广西植保》 2010年第4期23-2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处理比空白对照增产2034.3~5149.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92%~215.8%,比当地习惯栽培增产2926.4~3261.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55.4%~76.3%;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疫病病株率比空白对照低30个百分点... 试验结果表明,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处理比空白对照增产2034.3~5149.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92%~215.8%,比当地习惯栽培增产2926.4~3261.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55.4%~76.3%;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疫病病株率比空白对照低30个百分点以上。不同栽培方式对疫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盖双色膜处理产量最高,病株率为26.7%~27.8%,比空白对照低62个百分点以上;盖透明膜产量次之,病株率为29.3%~38%,比空白对照低40个百分点以上;大棚处理、盖稻草处理疫病病株率分别为19.3%和26%,比空白对照低50个百分点以上;盖膜处理发病时间与对照相仿或略推迟,盖棚、施农家肥、育苗移栽处理发病比空白对照分别推迟13d、29d和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疫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州区农药安全使用情况及对策
4
作者 梁玉娥 《广西植保》 2014年第4期35-36,共2页
农药是用于预防、防治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及有目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它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 农药是用于预防、防治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及有目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它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有效地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对我区农业生产起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安全使用 农业生产资料 有害生物 天然物质 农药防治 化学合成物 混合物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植马铃薯田杂草种类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玉娥 宾光华 +2 位作者 黄主龙 冯善伟 宁国利 《广西植保》 2015年第2期25-26,共2页
调查结果表明,玉州区冬植马铃薯田杂草共有10科26种,其中禾本科1种,占3.85%;菊科10种,占38.46%;十字花科5种,占19.23%;蓼科3种,占11.54%;石竹科2种,占7.69%;藜科、唇形科、茄科、苋科、毛茛科各1种,分别占3.85%。牛繁缕、看麦娘、腋花... 调查结果表明,玉州区冬植马铃薯田杂草共有10科26种,其中禾本科1种,占3.85%;菊科10种,占38.46%;十字花科5种,占19.23%;蓼科3种,占11.54%;石竹科2种,占7.69%;藜科、唇形科、茄科、苋科、毛茛科各1种,分别占3.85%。牛繁缕、看麦娘、腋花蓼、小藜、绵毛酸模叶蓼是冬种马龄薯田优势杂草;牛繁缕和看麦娘是严重危害的杂草,应重点防治,其次是腋花蓼、小藜、绵毛酸模叶蓼、弯曲碎米荠和雀舌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田 杂草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玉娥 宾光华 +2 位作者 黄主龙 宁国利 冯善伟 《广西植保》 2015年第3期21-22,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WG防治水稻褐飞虱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用量以12g/667m2为佳,药后1d、3d、7d和15d的防效分别达42.11%、65.10%、82.60%和92.44%。
关键词 烯啶·吡蚜酮 褐飞虱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文洪波 朱豪红 +3 位作者 陈景成 岑佩琴 卢继英 党绍东 《广西植保》 2007年第B12期10-12,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效果好,杀虫迅速,有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吡蚜酮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以40g/667m^2效果最好,对第3代稻飞虱防治(药液45k... 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效果好,杀虫迅速,有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吡蚜酮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以40g/667m^2效果最好,对第3代稻飞虱防治(药液45kg),药后1、4、7、14、21d防治效果幅度为98.31%-91.66%,对第4代稻飞虱防治(药液75kg),药后3、7、14d防治效果分别为91.71%、95.4%和9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吡蚜酮 稻飞虱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