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和深部真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帮献 王莉宁 +1 位作者 梁小英 葛益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异同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2~2004年分离培养出的产ESBLs细菌与深部真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异同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2~2004年分离培养出的产ESBLs细菌与深部真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相同性和差异性.结果病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 d)、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5 d)、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三连药使用时间(>7 d)、有基础疾病、使用激素、尿路插管、呼吸道插管与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关系,是危险因素;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是引起医院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深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跟病室内环境、室温、湿度有一定的关系,产ESBLs细菌引发医院感染可以引起医院爆发流行,这是其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是致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一定要考虑对其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减少住院病人经济负担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ESBLS细菌 深部真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珊 劳小霞 +1 位作者 秦雪 李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3,226,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的75例鼻咽癌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IL-16基因的3个单核苷...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的75例鼻咽癌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IL-16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556218T/G、rs4778889T/C、rs4072111C/T)多态性与NPC的相关性。结果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在NPC患者中TG基因型分布频率(4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7%)(P=0.037)。NPC组IL-16-rs11556218G等位基因频率为32.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3%(P=0.027),并且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IL-16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0)。携带GTT和GCC单倍型的个体罹患鼻咽癌风险性是携带TTC单倍型者的2.95倍和2.73倍。结论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鼻咽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TG基因型可能是NPC发生的易感基因型,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NPC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鼻咽肿瘤 单倍型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住院人群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与分析
3
作者 韦仕喻 黄翠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5期2325-2326,共2页
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状况及其滴度与年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进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反应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抗体确认,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抗体滴度。... 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状况及其滴度与年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进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反应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抗体确认,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抗体滴度。结果该院2007—2011年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率为1.29%,抗体滴度小于1∶8者占75.06%,其中阴性占30.08%;在抗体滴度小于1∶8的患者中,20~50岁者占65.75%,以30~<40岁年龄段比例最高(29.11%)。结论该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滴度多数小于1∶8,以性活跃年龄段人群为主。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类患者进行病史追踪并完善相关检测,对隐性梅毒患者要及时采取规范治疗,阻断其在低危人群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试验 住院病人 抗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检查在产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荣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的梅毒感染情况 ,探讨产前检查梅毒的必要性。 [方法 ]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 (TRUST) ,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确诊。 [结果 ]1 0 4 3例孕妇 TRUST阳性率为 1 .4 4 %。 [结论 ]应该对...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的梅毒感染情况 ,探讨产前检查梅毒的必要性。 [方法 ]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 (TRUST) ,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确诊。 [结果 ]1 0 4 3例孕妇 TRUST阳性率为 1 .4 4 %。 [结论 ]应该对孕妇进行产前梅毒常规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检查 产科 甲苯胺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小明 张春荣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年第4期66-67,共2页
乙型肝炎属于临床较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肝脏细胞受到乙肝病毒的入侵引起肝脏细胞功能受损而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我院为了分析乙型肝炎患... 乙型肝炎属于临床较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肝脏细胞受到乙肝病毒的入侵引起肝脏细胞功能受损而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我院为了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对该类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测,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检测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意义 检验 肝脏细胞 细胞发生 功能受损 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常规检验与CRP检验对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绍府 廖英萍 黄荣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0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与CRP检验对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广西民族医院确诊的10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分为CRP组(52例,用CRP检验)和尿常规组(51例,用尿常规检验)。比较两...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与CRP检验对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广西民族医院确诊的10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分为CRP组(52例,用CRP检验)和尿常规组(51例,用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确诊率、漏诊率、灵敏度、特异度、检测耗时;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CRP组患儿确诊率、灵敏度显著高于尿常规组,漏诊率显著低于尿常规组,检测耗时显著长于尿常规组;CRP组患儿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尿常规组;CRP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显著低于尿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儿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在采取CRP检验时准确率更高,但耗时较长,故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儿童 尿常规 C-反应蛋白 检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农少云 梁娟英 +1 位作者 杨晓泉 陆作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Hb电泳对α-地中海贫血的早期筛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春荣 黄小明 陆作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应用脐血对新生儿进行α-地中海贫血早期筛查。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对新生儿脐血进行Hb电泳,染色后用扫描仪进行Hb Bart’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2382份脐血中。检出Hb Bart’s(≥1.... 【目的】应用脐血对新生儿进行α-地中海贫血早期筛查。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对新生儿脐血进行Hb电泳,染色后用扫描仪进行Hb Bart’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2382份脐血中。检出Hb Bart’s(≥1.0%)237份,检出率为9.95%.其中Hb Bart’s水平在1.0%~5.0%者138份.在5.1%~15.0%者95份,20%~40%者4份。检出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标准型、HbH基因携带检出率分别为5.79%、3.99%、0.17%。【结论】应用脐血筛查地中海贫血方便、快捷,及时、准确,有利于婚姻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Hb电泳 Α-地中海贫血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世元 农智新 +1 位作者 钟振国 王乃平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小鼠肉瘤,观察甘草总黄酮对S180小鼠肉瘤抑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从肿瘤组织提取的DNA并做琼脂糖凝胶电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Bcl-2和Ba...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小鼠肉瘤,观察甘草总黄酮对S180小鼠肉瘤抑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从肿瘤组织提取的DNA并做琼脂糖凝胶电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甘草总黄酮各组能显著抑制S180小鼠肉瘤生长,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部分肿瘤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浓染。肿瘤组织的DNA电泳带呈明显的梯状条带;免疫组化显示小鼠肿瘤组织内的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而Bax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甘草总黄酮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影响肿瘤细胞内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 体内抑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陆作洁 农少云 黄翠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进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轮状病毒肠炎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D-二聚体的变化特征及临界值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仕喻 孙蕾 +2 位作者 李健 王海 王成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04-105,108,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各孕期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特征,初步建立排除妊娠期静脉血栓相应的临界值。方法以非孕适龄健康女性为对照(30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3~8月体检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20~40岁健康孕妇,... 目的通过调查各孕期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特征,初步建立排除妊娠期静脉血栓相应的临界值。方法以非孕适龄健康女性为对照(30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3~8月体检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20~40岁健康孕妇,未接受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无静脉血栓史。根据孕龄分为早(12w)、中(24w)、后期(36w)三组各30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各组95%分位数初步建立cutoff并随访调查有无静脉血栓发生,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与非孕女性的差异。结果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早孕期D-二聚体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1.33,P=0.19),妊娠中期、后期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1和t=3.96,P〈O.01)。而妊娠后不同时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地渐进性增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1;t=4.56,P〈0.01和t=8.92,P〈0.01),非孕和妊娠后三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传统临界值(O.5mg/L)的比例分别为:93.3%,90%,25%和3.3%,提示妊娠中后期D-二聚体已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结论中西方女性妊娠期D-二聚体的渐进性升高特点存在差异,以0.54,1.38和3.78mg/L作为各孕期的临界值对排除静脉血栓更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农少云 梁娟英 +3 位作者 杨晓泉 叶晓明 农智新 陆作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西民族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在10月~9岁之间.同时收集健康儿童共计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 目的 为了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西民族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在10月~9岁之间.同时收集健康儿童共计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在10个月~10岁之间.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对所有患儿分别在入院时及痊愈后抽取静脉血2 ml,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所有血样标本经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术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Simulset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与65例健康对照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8.47,5.38,6.58(P〈0.05);而CD8+则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t值为7.55(P〈0.05).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有所提高或恢复正常,CD8+也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27,0.75,0.51,0.44(P〉0.05).结论 手足口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出现异常.因此,检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春荣 黄小明 +1 位作者 吴斯 马巧蓉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71-672,共2页
目的了解产检孕妇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发生率,探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和G-6PD的临床价值。方法孕12~20周孕妇3417例,应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筛查、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活性,筛查其地中海贫血及G-6PD缺乏症发生率。结果3417例产检... 目的了解产检孕妇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发生率,探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和G-6PD的临床价值。方法孕12~20周孕妇3417例,应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筛查、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活性,筛查其地中海贫血及G-6PD缺乏症发生率。结果3417例产检孕妇中,G-6PD缺乏105例,占3.07%;检出轻型β-地中海贫血215例,占6.29%,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16例占0.47%,另外检出异常血红蛋白HbE12例,异常血红蛋白HbK组区带4例,血红蛋白A2减少180例。结论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区进行产前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的筛查,是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和新生儿溶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G-6PD缺乏 产前筛查 优生优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作洁 农少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605-2607,共3页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细胞。结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有核红细胞 幼稚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小英 王莉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对近3年来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3 018份尿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080株,阳性率为35.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5%,... 目的对近3年来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3 018份尿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080株,阳性率为35.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5%,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7.6%)、肺炎克雷伯菌(8.2%)和铜绿假单胞菌(6.2%);革兰阳性菌占20.2%,居前三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7.5%)、粪肠球菌(4.7%)和屎肠球菌(2.8%);真菌占12.3%。3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30株,居首位,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有30%。结论尿培养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但多重耐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培养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STD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原因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玉清 吴丹 农光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STD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复发原因及与STD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性病检查,对350例女性STD患者只进行性病检查。结果RVVC复发因素在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较频、患病后未禁止性生活、... 目的探讨女性STD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复发原因及与STD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性病检查,对350例女性STD患者只进行性病检查。结果RVVC复发因素在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较频、患病后未禁止性生活、合并其他STD、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各种性病阴道念珠菌检出率以尖锐湿疣最高(72.31%),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最低(26.53%、19.05%)。两组阴道念珠菌培养,主要分离出白念珠菌(75.38%,81.55%),非白念珠菌有上升趋势,分别为26.15%和1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传播是RVVC复发的重要因素。RVVC与STD具有明显相关性,故在RVVC确诊之前必须常规作性病检查,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复发 性传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农朝赞 周志宇 +2 位作者 黄之虎 谢昌纪 吴晓精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50-450,共1页
收集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临床资料,按轻、中、重分3组。于伤后1~7d内采集脑脊液,测定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提示脑脊液CRP水平对脑损伤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作洁 韦仕喻 农少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形态学检查中幼稚细胞检出对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作血常规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作形态学检查检出幼稚细胞。结果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幼稚细胞检出率为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形态学检查中幼稚细胞检出对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作血常规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作形态学检查检出幼稚细胞。结果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幼稚细胞检出率为75.00%,未检出率为25.00%。在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中56.25%为低白细胞患者,其中漏检1例占未检出幼稚细胞病例的1.56%,误诊1例,占1.56%。结论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应重视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幼稚细胞的原因,加强幼稚细胞形态学学习,防止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外周血 幼稚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在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的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农朝赞 黄婵娟 +4 位作者 潘莉莉 叶海洪 吴喜秀 何伟生 Huang Hua-yi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在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的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为通过这一途径实施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BEL-7404人肝癌细胞进行稳定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β-连环蛋... 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在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的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为通过这一途径实施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BEL-7404人肝癌细胞进行稳定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β-连环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细胞黏附、细胞迁移以及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肝癌细胞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后,促进了β-连环蛋白与上皮钙黏蛋白的结合,表现为其与上皮钙黏蛋白的沉淀量增加,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强,在细胞核中的表达趋向减弱;细胞黏附能力增强,迁移及增殖能力下降。结论转染p120ctn同工蛋白3A,能弱化β-连环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削弱了BEL-7404人肝癌细胞的恶性行为,是调控β-连环蛋白癌基因表达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120CTN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563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小英 王莉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1293-1293,1296,共2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2 5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577例,阳性率为22.51%,其中0~...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2 5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577例,阳性率为22.51%,其中0~1岁、1~3岁、3~5岁、5~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8%、23.68%、26.07%、30.61%;除0~1岁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外(P<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可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主要感染3~12岁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