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园林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霍灿灿 朱栗琼 +1 位作者 龙孟元 招礼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和叶绿素含量(Chl)平均值分别为15.68 cm^(2)、136.33 cm^(2)/g、0.24 g/g、76.42%和9.36 mg/g;叶片N、P、K含量,N∶P、N∶K和K∶P的平均值分别为21.23 mg/g、0.39 mg/g、9.37 mg/g、55.48、2.28和25.14。不同灌木种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N∶P、N∶K与SLA、Ch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第1、2排序轴共同解释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变异的93.51%,其中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影响显著的叶功能性状因子为SLA、LWC、Chl。主成分综合分析表明:金叶假连翘、朱槿和台琼海桐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研究区的环境有更好适应能力,因此适合作为城市园林规划所需的重要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灌木 叶片 功能性状 生态化学计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区山核桃叶片生理特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灿灿 招礼军 +2 位作者 朱栗琼 霍丽娜 刘金炽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研究山核桃叶片生理特性的季节动态变化,探讨其对不同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以期为山核桃的经营管理及产量增加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喀斯特区生长的山核桃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和主... 为研究山核桃叶片生理特性的季节动态变化,探讨其对不同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以期为山核桃的经营管理及产量增加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喀斯特区生长的山核桃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山核桃叶片生理特性随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高温雨季显著高于低温旱季;高温雨季的MDA含量(29.57μmol/g)与可溶性蛋白含量(28.23 mg/g)显著高于低温旱季,可溶性糖则与之相反;脯氨酸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减少,且各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OD活性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加至355.46 U/(g·min);高温雨季的SOD活性1 089.04 U/(g·min)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经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发现,环境因子对生理特性有较大影响,温度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雨显著影响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日照对各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山核桃可通过调整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对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叶片 生理特性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磊 温远光 +2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孙冬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0-1349,共10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MEC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两种纯林,MEC和PEU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CH,而MEC和PCH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EU;MEC显著提高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2)PEU显著提高灌木层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草本层生物量;PCH降低灌木层生物量,增加草本层生物量;而MEC则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灌草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平衡。(3)MEC 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pH均显著高于两种纯林;PEU 5个土层的土壤容重均高于MEC和PCH,且0—20 cm土层达到显著差异;MEC和PCH各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均显著高于PEU;除个别土层(60—80 cm)外,MEC和PEU各土层的全氮、全钾均显著高于PCH,3种林分各土层土壤全磷差异不显著。(4)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控因子为灌木层地下生物量(SBB)、草本层地上生物量(HAB)、乔木层地上生物量(TAB)、土壤全氮(TN)、土壤碳氮比(C꞉N)、土壤氮磷比(N꞉P)和pH;其中,TAB、SBB、TN、pH、N꞉P与PEU和MEC林下植物群落、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HAB、C꞉N与PCH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尾巨桉与红锥混交能显著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灌草生物量平衡,改良土壤质量,有效提升混交树种和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尾巨桉-红锥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4
作者 高天宇 邬磊 +4 位作者 张泽茂 刘天鸿 王聪 张文菊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53,共16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土壤退化严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低。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探讨施肥对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东北黑土区粮食增...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土壤退化严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低。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探讨施肥对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东北黑土区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4年已公开发表的88篇文献,共558组配对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包括化肥、有机物料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施氮量、施肥年限及气候和土壤属性等因素下,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等统计方法,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的主控因素。【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东北黑土区玉米和大豆产量,提升幅度分别为24.1%~74.5%和14.7%~30.7%,其中单施化肥对作物产量的提升幅度较高,玉米为73.6%,大豆为28.7%,显著高于单施有机物料的22.3%和14.2%,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26.5%和16.4%。玉米和大豆增产幅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分别达到210~480和120~450 kg/hm^(2)后趋于平缓。大豆的最佳施氮量低于玉米,同一作物单施化肥的最佳施氮量小于单施有机物料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玉米和大豆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和大豆的肥料增产效应与年均温度、初始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初始SOC含量和初始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初始SOC含量和C/N低的土壤基础地力低,作物产量对施肥的依赖程度更强。【结论】在东北黑土区土壤初始SOC含量和C/N较低、pH≥7的条件下,施肥提升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幅度更大,且单施化肥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科学施肥时,需综合考虑肥料类型、施肥量及施用时间,并结合气候和土壤性质,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和粮食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土壤肥力 玉米 大豆 增产效应 有机物料 化肥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金钗石斛花的生理及转录组响应分析
5
作者 蒙红霞 李佳蔚 +1 位作者 龚建英 王华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金钗石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春石斛杂交品种群的重要亲本之一,为探索金钗石斛花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结合水势、细胞膜通透性监测、乙烯相关化合物含量测定,以及转录组学分析,以36℃高温胁迫5、10、24 h为处理组,常... 金钗石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春石斛杂交品种群的重要亲本之一,为探索金钗石斛花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结合水势、细胞膜通透性监测、乙烯相关化合物含量测定,以及转录组学分析,以36℃高温胁迫5、10、24 h为处理组,常温培养为对照组,研究36℃下金钗石斛花的生理特性,分析其对高温的响应转录组特征。结果表明:36℃高温胁迫在24 h内对金钗石斛花水分状况和细胞膜通透性几乎没有影响,3个高温处理组的金钗石斛花乙烯前体(ACC)含量与对照组(Dno-CK)相比均显著增加;高温处理5 h与常温对照组(Dno-CK vs Dno-5h)、高温处理10 h与常温对照组(Dno-CK vs Dno-10h)、高温处理24 h与常温对照组(Dno-CK vs Dno-24h)3个比较组的差异基因分别为25 204、25 528、26 878个,上调表达与下调表达的基因量约为1∶1,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金钗石斛花的差异表达的基因总数逐渐上升。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3个比较组差异基因均富集到单萜生物合成通路,说明高温促进金钗石斛花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合成。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金钗石斛花受高温胁迫大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到遗传信息处理途径、代谢途径相关的通路,在核苷酸切除修复、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3条通路中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说明高温激发金钗石斛花提高各类代谢活动响应热胁迫。对差异表达基因中热激蛋白基因(HSP)筛选发现,金钗石斛花的HSP基因大量上调表达响应高温胁迫,金钗石斛花在24 h内响应高温胁迫的HSP基因主要是HSP20基因,其次是HSP90基因。金钗石斛花的热响应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可针对HSP20基因和HSP90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石斛耐热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为耐高温春石斛品系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转录组分析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大花万代兰根部发育、防御过程初探
6
作者 淡冬莹 龙蔷宇 李佳蔚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91,共14页
大花万代兰(Vanda coerulea),为附生型植物,根裸露在空气中生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也是兰花育种的重要亲本。从组学水平探究大花万代兰根的生长发育机制,能为全面了解气生根独特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大花万代兰气生根3个不... 大花万代兰(Vanda coerulea),为附生型植物,根裸露在空气中生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也是兰花育种的重要亲本。从组学水平探究大花万代兰根的生长发育机制,能为全面了解气生根独特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大花万代兰气生根3个不同发育水平的根部位为材料,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揭示大花万代兰根部不同部位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其防御适应机制。转录代谢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份对比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积累代谢物(DAMs)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各种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途径。转录组结果显示,根部分生区(A)与伸长区(B)有11 995个DEGs,上调6274个,下调5721个。伸长区(B)与成熟区(C)共有3673个DEGs,上调1691个,下调1982个。代谢组结果显示2份对比组DAMs共有102个,上调52个,下调50个。在根系的生长发育上,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s)、脱落酸(ABA)等相关基因在植物根部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化。在防御适应机制上,生物碱(alkaloids)、类黄酮(flavonoids)、木质素(lignins)等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相对成熟区较多。说明气生根的发育受上述激素调控且积累较多种类的次生代谢物,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代谢组 大花万代兰 生长发育 植物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3种核桃林土壤养分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霍灿灿 招礼军 +2 位作者 朱栗琼 霍丽娜 刘金炽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0-17,共8页
探究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和云新核桃(Yunxin walnut)土壤养分状况,为核桃园的科学施肥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20个种植有漾濞大泡核桃、薄壳山核桃和云新核桃的核桃园,采集深度为0~40 cm... 探究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和云新核桃(Yunxin walnut)土壤养分状况,为核桃园的科学施肥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20个种植有漾濞大泡核桃、薄壳山核桃和云新核桃的核桃园,采集深度为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及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漾濞泡核桃、薄壳山核桃、云新核桃土壤pH分别为4.49~7.52、4.55~7.03、6.49~7.57;3个品种的核桃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均较为丰富,全钾、有效氮含量均比较匮乏,漾濞泡核桃、薄壳山核桃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124.02、76.12 mg/kg)较匮乏,近半数云新核桃林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也较低;3种核桃土壤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大部分处于过量水平,交换性钙较适量;不同品种间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分布不均衡,且基本缺乏有效氮和钾元素。主成分分析表明,云新核桃林地土壤肥力比漾濞泡核桃、薄壳山核桃高。在核桃园管理上应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状况,根据不同核桃林土壤的差异针对性调整施肥方案,以促进核桃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泡核桃 薄壳山核桃 云新核桃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8
作者 秦佳琪 肖指柔 +5 位作者 明安刚 朱豪 滕金倩 梁泽丽 陶怡 覃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9-1731,共13页
探究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深刻理解土壤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人工林类型的响应特征尚不清楚。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 探究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深刻理解土壤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人工林类型的响应特征尚不清楚。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解析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碳循环(碳固定、碳降解和甲烷代谢)功能基因丰度的差异特征及其主导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碳固定功能基因(rcbL、MUT和PCCA)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林分,这与其土壤总磷(TP)含量较高且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和惰性有机碳(ROC)含量显著较低的影响有关;土壤微生物碳降解功能基因(MAN2C1和bglB)丰度在马尾松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主要受到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SOC)、MBC、可溶性有机碳(DOC)、EOC和ROC含量低的显著影响;马尾松林甲烷代谢功能基因(pmo A-amo A、pmoB-amo B和pmoC-amo C)丰度显著最高,这与土壤SOC、MBC、DOC、EOC和ROC的显著负作用有关。另外,3个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基本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主要与土壤SOC、C/N、MBC、DOC、EOC和ROC含量随土壤深度加深而降低密切相关。总之,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具有较高碳循环潜力,但3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碳循环潜力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强,土壤有机碳组分是主导3个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 土壤有机碳组分 宏基因组测序 人工林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忠才 Alison Kim Shan Wee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11-117,128,共8页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林逆境胁迫下生理响应的研究概况和成果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红树林植物主要受到其生境盐胁迫和环境低温的胁迫,以及来自于环境污染致使其生存环境受到的胁迫等。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和低温胁迫下红树林会改变自身的水力结构以确保在胁迫环境下能够保障水分运输的安全性;此时光合作用会明显受损,但一定范围内的盐度却不会对红树林植物造成损害;红树林植物受胁迫使其抗性酶活性提高,从而提高红树林植物本身的耐受性;转录组学分析也揭示红树林在逆境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和基因功能的富集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和代谢以及应激响应上。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逆境胁迫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方向应结合多层次以及抓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更加深入探究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低温胁迫 盐胁迫 转录组 生理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山楂黄色和红色果皮呈色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荣琨 董宁光 +3 位作者 农惠兰 王菡 滕维超 孟佳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9-2453,共15页
【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pinnatifida Ruanzi)的果皮为试材,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品种5个生长时期果皮中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对不同果色品种果皮中积累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两个山楂品种果皮中共检测出130种类黄酮代谢物和49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这些物质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内的山楂果皮中存在显著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软籽’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远高于‘金如意’山楂果皮,成熟期(S5)花青素化合物在红色山楂和黄色山楂果皮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30.04和2.32μg·g^(-1),两个品种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相差约400倍。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是最主要的花青素成分,其在花青素代谢物总含量中占比高达95%以上。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显示,‘软籽’和‘金如意’S1—S3时期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积累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均为叶黄素。S4—S5时期,两种山楂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逐渐扩大,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新黄质、α-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在‘金如意’果皮中大量积累,其含量高于‘软籽’山楂。【结论】花青素积累是导致‘软籽’山楂果皮在成熟期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是‘金如意’山楂发育后期黄色加深的主要原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积累是造成山楂果皮颜色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花青素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代谢组学 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米老排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艺莛 陈晓龙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26,共6页
为探究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为其苗期栽培与水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1年生米老排实生苗为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其进行水分控制,以土壤含水率80%~85%为对照(CK),设置3个干旱水平——... 为探究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为其苗期栽培与水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1年生米老排实生苗为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其进行水分控制,以土壤含水率80%~85%为对照(CK),设置3个干旱水平——轻度干旱T1(土壤含水率65%~70%)、中度干旱T2(土壤含水率50%~55%)和重度干旱T3(土壤含水率35%~40%)。对不同处理下米老排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米老排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及生理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米老排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总鲜重下降,总干重、SOD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OD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呈逐渐上升。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米老排能耐受轻度干旱,此时幼苗综合状况最好,因此在栽培米老排幼苗时应控制其土壤含水率在65%~85%,低于此范围的土壤含水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米老排幼苗 生物量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四地赤苍藤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道承 韦晟珠 +4 位作者 杨有兴 易标 庞艳萍 莫艺莛 王凌晖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24-32,共9页
为筛选出枝叶生长旺盛、性状优良的赤苍藤种质类型,对云南、海南、广西及贵州10类赤苍藤种质的8个叶性状及4个枝条性状进行标记,探究各类赤苍藤种质的表型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各赤苍藤种质间叶、枝条... 为筛选出枝叶生长旺盛、性状优良的赤苍藤种质类型,对云南、海南、广西及贵州10类赤苍藤种质的8个叶性状及4个枝条性状进行标记,探究各类赤苍藤种质的表型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各赤苍藤种质间叶、枝条性状差异表现为枝条性状>叶性状,叶及枝条变异范围分别为3.44%~24.15%和58.33%~108.93%。但一部分叶及枝条性状种质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类种质内性状变异程度高于不同种质类型间。(2)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性状与叶性状间关系较密切,多数指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叶柄长、叶厚度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赤苍藤叶与枝条的生长发育关联性较强,而枝条的加长、增粗生长近乎同步进行。(3)10类赤苍藤种质经系统聚类可分为3类。其中,云南、贵州种质因地理位置接近,聚类时多分在同一小类。(4)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种质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云南5>云南1>云南2>海南乐东>云南3>贵州荔波>云南4>贵州安龙>假赤苍藤>红芽赤苍藤。云南5表现最佳,叶大且枝条生长旺盛,适宜引种至南宁市进行栽培推广,云南1、云南2次之。假赤苍藤、红芽赤苍藤植株稀缺、叶片较少、枝条生长缓慢,仍待进一步收集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种质 形态标记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江 蒙玥盈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29-30,33,共3页
八角是一种常见于华南、西南地区的优良经济林树种,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其体内含有的莽草酸亦为生产抗病毒及抗癌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八角的种植与产业化在中国得到了逐渐推动,其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提升。结合目前国... 八角是一种常见于华南、西南地区的优良经济林树种,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其体内含有的莽草酸亦为生产抗病毒及抗癌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八角的种植与产业化在中国得到了逐渐推动,其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提升。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八角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苗木繁殖技术(含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栽培技术、抚育管理(营养、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八角的研究现状,提出需增强优良品种选育、加强养护管理措施及生理生化研究、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为八角栽培技术的提升及展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丰产 栽培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莫艺莛 李承东 +3 位作者 马道承 粟春青 王艺锦 王凌晖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中国无忧花幼苗的生理特性。【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中国无忧花幼苗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OD和SOD酶活性分别为563.33~823.67 U/[g(FW)•h]和854.41~974.71 U/[g(FW)•h],与CK相比,施肥处理POD、SOD酶活性均有所下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N_(2)P_(2)K_(3)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达3.72%和3.84%。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CK,施肥条件下N3P2K1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达423.31 mg/g,N_(2)P_(2)K_(3)处理最低,为125.11 mg/g;N_(3)P_(1)K_(3)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为13.66μmol/g;N_(2)P_(1)K_(2) 处理最低,为10.33μmol/g。各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与CK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N3P1K3处理最高,分别为2.14 mg/g和3.07 mg/g,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N3P2K1处理最高,分别为0.94 mg/g和0.46 mg/g。POD和SOD酶活性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下,中国无忧花幼苗各生理指标均优于未施肥处理,其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随着氮肥量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合理的钾肥量搭配适量的氮、磷肥更能有效促进中国无忧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产生与富集,氮素在中国无忧花幼苗光合色素方面起主导作用。以施用尿素2 g/株、过磷酸钙1.6 g/株、氯化钾3 g/株处理(N_(2)P_(2)K_(3))的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状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忧花 氮磷钾 配比施肥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用量及比例对赤苍藤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艺锦 郭品湘 +3 位作者 杨敏 马道承 王凌晖 杜佩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3-21,共9页
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是中国南方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叶菜。因其一直被视为野生蔬菜,对其施肥后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还较少。为探究适宜其苗期产量及品质提升的有机肥配施方法,以2年生赤苍藤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对不... 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是中国南方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叶菜。因其一直被视为野生蔬菜,对其施肥后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还较少。为探究适宜其苗期产量及品质提升的有机肥配施方法,以2年生赤苍藤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用量和比例的鸡粪和牛粪处理下赤苍藤植株平均产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茶多酚含量、硝酸盐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全氮、全磷、全钾等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出最佳的施肥处理。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适当施肥可提高赤苍藤的平均产量,同时促进其生长和大量元素的积累。施用有机肥后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CK组,并随着施肥过程不断积累。所有施肥处理中,T_(6)处理(0.8 kg/株鸡粪+1.2 kg/株牛粪)下的赤苍藤植株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但施肥过程中硝酸盐会积累于可食用部位中,过量施肥下赤苍藤植株硝酸盐含量甚至超过食品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木本蔬菜 有机肥 鸡粪 牛粪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绿化灌木叶片表型及表皮超微形态与滞尘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栗琼 龙孟元 +2 位作者 杨凤兰 吕佳峻 招礼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7-1305,共9页
为选择滞尘能力优良的绿化植物,以南宁市大学路分车隔离带栽植的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龙船花(I... 为选择滞尘能力优良的绿化植物,以南宁市大学路分车隔离带栽植的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台琼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formosanum)和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等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观察植株叶片形态及叶片表皮的超微形态特征,收集和测量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结果表明:该路段植物叶片冬季滞尘量多于夏季,尘粒质量中大于PM_(10)的占比多于PM_(10)或PM_(2.5);所研究的种类中,金叶假连翘的滞尘能力最为突出,龙船花和朱瑾滞留大于PM_(10)颗粒物的能力较强,而黄金榕和台琼海桐滞留PM_(10)和PM_(2.5)等细微颗粒的优势较明显;经量化赋值后主成分分析,叶片是否被毛、叶缘类型、一级侧脉数量、侧脉末梢网结状态和叶脉在叶面的分布状态5个指标包含了植物形态特征与滞尘能力关系的大部分信息;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凸出和蜡质层饰纹呈颗粒状滞尘量大,呈条纹状的角质层饰纹过粗或者过细、排列整齐的不利于滞尘功能的发挥,下表皮气孔外拱盖外缘的角质层呈多层环状结构的有利于黏附更多尘粒。在滞尘策略上7种植物在叶片宏观和表皮超微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金叶假连翘的滞尘量大,叶色多样,景观效果突出,值得大力推广;大气颗粒较多且粒径大的环境,推荐选用龙船花和朱瑾,在颗粒物较细等级占优的环境中可多栽植黄金榕和台琼海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灌木 叶片表型 表皮超微形态 滞尘能力 生物净化 植株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山核桃叶片及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灿灿 招礼军 +2 位作者 朱栗琼 霍丽娜 刘金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44-52,共9页
【目的】探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的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为山核桃经济林的施肥、管理、低产林的改造及该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环江县的10个核桃园分别选取20株山核桃,采... 【目的】探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的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为山核桃经济林的施肥、管理、低产林的改造及该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环江县的10个核桃园分别选取20株山核桃,采集叶片和土壤,测定叶片养分(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钙、铁、锌、硼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硼、速效铁、速效锌、速效钙含量),分析叶片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结果】随着山核桃植株的生长,叶片氮含量逐渐减少至13.59 g/kg,而硼、钙含量则逐渐增加;叶片铁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磷含量则相反;7月、10月的叶片钙含量约是4月(13.54 g/kg)的2倍;山核桃林地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硼含量变化则先增加后减少,全钾含量逐渐增加至8.84 g/kg,4月的有效锌含量(8.46 mg/kg)是10月的6.9倍;山核桃叶片各养分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土壤养分中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外,其余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铁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山核桃花期,应加强钾肥施用;在果实生长期,应注重氮肥、钾肥施用,提高大量元素的有效性;在果实成熟期,应补充磷肥和钙、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山核桃 叶片养分 土壤养分 季节动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整合对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和本土莲子草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誉 郭文锋 李晓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38,共8页
【目的】在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常与本地莲子草A.sessilis同域分布且占据生态优势。本文探讨克隆整合与空心莲子草强竞争力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同质园试验,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先端与基端匍匐... 【目的】在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常与本地莲子草A.sessilis同域分布且占据生态优势。本文探讨克隆整合与空心莲子草强竞争力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同质园试验,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先端与基端匍匐茎的连接处进行保持连接(克隆整合)与剪断处理(无克隆整合),分别测量不同克隆整合处理下2种植物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光合性能及生物量分配情况,比较2种植物克隆整合能力的大小。【结果】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的茎长、基端分株的叶片数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叶片数及茎长显著增加,细根数、总根数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光补偿点、气孔导度等)也显著提高;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粗(细)根数及总根数也显著增加。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或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莲子草。【结论】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克隆整合中受益,但空心莲子草的克隆整合能力要显著强于本地莲子草,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挤占莲子草的空间生态位,从而形成自然生境中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整合 入侵植物 生长 光合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权佳惠 招礼军 +1 位作者 朱栗琼 邱广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7-1828,共12页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庭院观赏和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探究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罗汉松幼苗为研究试材,设置低磷(0.26 g/株)、高磷(1.08 g/株)以及低氮(0...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庭院观赏和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探究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罗汉松幼苗为研究试材,设置低磷(0.26 g/株)、高磷(1.08 g/株)以及低氮(0.53 g/株)、中氮(1.06 g/株)和高氮(2.12 g/株)处理,分析各处理组罗汉松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浓度氮肥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磷环境施加氮肥,罗汉松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下降;高磷环境高氮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减少,MDA和Pro含量增加。(2)中浓度氮肥处理组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低磷环境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罗汉松幼苗胞间CO_(2)浓度(C_(i))降低,高磷环境中浓度氮肥处理组罗汉松幼苗P_(n)、T_(r)和G_(s)最高,Ci最低,高磷高氮下P_(n)、T_(r)和G_(s)降低,Ci含量增加;P_(n)和T_(r)相同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罗汉松幼苗P_(n)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3)氮添加促进了低磷环境下罗汉松幼苗叶片氮含量增加,但降低了高磷环境下叶片氮含量的增加;氮添加限制了罗汉松幼苗叶片对磷的积累,但土壤磷素的增加促进了叶片磷含量积累。(4)磷肥浓度增加提高了不同氮处理下罗汉松幼苗酶活性;增加氮肥浓度降低了低氮和高氮处理组MDA和Pro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高氮浓度下磷肥浓度增加,罗汉松MDA和Pro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增加磷肥浓度促进了低氮和中氮处理组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含量,提升其光合效率;而高氮浓度下增加磷肥含量,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和光合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松 幼苗 生理响应 光合作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罗汉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灿灿 朱栗琼 +2 位作者 招礼军 甘远东 黄相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台湾大叶罗汉松、金钻罗汉松和罗汉松的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分析罗汉松复杂的共生体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为罗汉松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罗汉松根际土...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台湾大叶罗汉松、金钻罗汉松和罗汉松的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分析罗汉松复杂的共生体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为罗汉松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罗汉松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在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指标中0~10 cm>10~20 cm>20~30 cm,其中罗汉松10~20 cm土层AWCD值最大,金钻罗汉松在20~30 cm土层中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同种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模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种罗汉松在10~20 cm土层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差异显著,主要是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三大碳源。在同种不同土层深度下Shannon多样性指数10~20 cm明显高于0~10 cm、20~30 cm土层,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各土层深度下差异不明显。说明10~20 cm土层是罗汉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分布层,是微生物发挥根际效应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罗汉松 主成份分析 碳源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