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9年防城港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综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文桦 赵胜男 +1 位作者 陈绍河 黄滢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对防城港市影响最大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为PM_(2.5)和O_(3),空气污染日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空气污染按500 hPa环流形势可分为西北气流型、偏西气流型及西南气流型;按地面气压场可分为冷高压脊型、均压型、高压后部低压前部型。在无境外输入... 对防城港市影响最大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为PM_(2.5)和O_(3),空气污染日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空气污染按500 hPa环流形势可分为西北气流型、偏西气流型及西南气流型;按地面气压场可分为冷高压脊型、均压型、高压后部低压前部型。在无境外输入的情况下,PM_(2.5)产生在风速小、气温较低、能见度小、湿度较大并且无降雨或降雨不明显的天气环境里,而O_(3)产生在高温、低湿、日照充足、风速较大和能见度好的天气环境里。在垂直运动方面,中低层的下沉气流利于空气污染物累积。在温度层结分布方面,700~850 hPa的低层存在的逆温层对PM_(2.5)浓度增加非常重要,近地面的逆温层对PM_(2.5)浓度增加的作用要比低层弱,而近地面的逆温层对O_(3)浓度的增加非常重要,但是低层的逆温却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分析 天气分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市一次空气污染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春华 许文龙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该文利用空气质量、污染物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17年10月25日—11月3日防城港市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污染物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臭氧浓度存在... 该文利用空气质量、污染物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17年10月25日—11月3日防城港市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污染物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臭氧浓度存在日变化;气温与臭氧浓度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臭氧浓度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午后太阳辐射增强、湿度降低、无降水等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浓度的增加;500hPa环流平直、地面为弱的高压脊、地面风速小、天气晴好少云、低层存在逆温层是本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维持的有利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要素 逆温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市海水养殖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研究
3
作者 李新华 《新农业》 2022年第14期76-77,共2页
防城港市气象局紧贴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探索创新为农服务方式。结合当地海水养殖特点,利用智能传感、智能处理及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将现代气象观测、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与气象科技有机结合,创新研发了海水养殖智慧气象服务系统,... 防城港市气象局紧贴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探索创新为农服务方式。结合当地海水养殖特点,利用智能传感、智能处理及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将现代气象观测、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与气象科技有机结合,创新研发了海水养殖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实现池塘水质环境的远程实时监测、池塘水质环境自动报警、养殖设备远程操控、气象—水体要素变化趋势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综合服务五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智慧气象 水质监测 物联网
原文传递
防城港市气象科普创新体系构建现状与措施
4
作者 胡建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217-217,219,共2页
中国气象科普创新体系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向前推进,科学的气象科普创新体系能够帮助民众了解气象科学常识和最新成果,从而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防城港市气象科普创新体系为例,从气象科普创新体系构建现... 中国气象科普创新体系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向前推进,科学的气象科普创新体系能够帮助民众了解气象科学常识和最新成果,从而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防城港市气象科普创新体系为例,从气象科普创新体系构建现状出发,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民众对气象科普的评价,并提出防城港市气象科普创新体系构建的措施,为防城港市气象科普创新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助力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普 创新体系 广西防城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市沿海风能资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滢 彭俊龙 +1 位作者 卢峰本 黄思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763-8765,8800,共4页
利用防城港市港口站1992~2006年逐日逐时风速观测资料和白龙、企沙站经模式计算延长逐日逐时风速资料,计算分析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有效风速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和总风能密度,结果表明,防城港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开发利用... 利用防城港市港口站1992~2006年逐日逐时风速观测资料和白龙、企沙站经模式计算延长逐日逐时风速资料,计算分析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有效风速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和总风能密度,结果表明,防城港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风能密度 有效风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时雨量的防城港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春华 黄滢 +2 位作者 林文桦 莫权芳 刘金裕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5期99-102,共4页
基于2016-2019年防城港市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结合地形分析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十万大山南北两侧短时强降水次数从北到南递增,大值区位于十万大山南侧的迎风坡及喇叭口地形;各月的短时强降水的分布有差异,短时强降水主要... 基于2016-2019年防城港市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结合地形分析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十万大山南北两侧短时强降水次数从北到南递增,大值区位于十万大山南侧的迎风坡及喇叭口地形;各月的短时强降水的分布有差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4-9月,6月短时强降水分布不均匀,7-8月短时强降水最强盛;受对流日变化、低空急流、海陆风等影响,短时强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前汛期市南部短时强降水高峰期出现在清晨、市北部出现在凌晨和午后,后汛期市南部出现在清晨和午后、市北部出现在午后到傍晚,非汛期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段呈多峰值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地形 时空分布 逐时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绍河 赵胜男 骆艺仁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范围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韦帕”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缓慢、强度减弱慢、中心登陆防城港是造成防...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范围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韦帕”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缓慢、强度减弱慢、中心登陆防城港是造成防城港大暴雨的主要原因;②“韦帕”对流云系长时间滞留防城港上空,是造成防城港大暴雨的直接原因;③台风过程降水为对流性降水,台风降水效率高导致防城港出现大范围大暴雨;④防城港上空一直位于925 hPa水汽辐合中心和850 hPa垂直上升运动中心或附近,有利于大量水汽集结抬升形成对流云系产生持续性强降水;⑤“韦帕”影响防城港期间大气对流非常不稳定,湿正压项(MPV1)分布对较强降水落区有指导意义,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湿正压项负值中心附近;⑥“韦帕”环流后部在防城港上空有一条偏东南风急流带,这条急流带在十万大山山脉前被迫抬升形成对流,对防城港出现大暴雨有明显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台风“韦帕” 大暴雨 物理量场 地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低涡西移引发防城港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绍河 黄滢 《贵州气象》 2016年第3期43-48,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气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方面对广西防城港市沿海地区9月3日一次华南低涡影响下产生大暴雨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西伸引导华南低涡西移是造...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气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方面对广西防城港市沿海地区9月3日一次华南低涡影响下产生大暴雨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西伸引导华南低涡西移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暴雨的直接原因;2低涡右侧辐合上升气流诱发副高边缘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增加降雨强度;3本次华南低涡非对称结构,左侧风小,右侧风大,但系统深厚,西移过程中发展并在防城港沿海一带形成明显的气旋性拐点;4低空急流带随着低涡西移而向西移动,强降水出现在低涡右侧和低空急流左侧的重叠区域;5垂直方向上的螺旋度在强降水产生期间和产生后量级相差10-3h Pa·s-2,在强降雨预报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华南低涡 副高边缘 低空急流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海高温概念模型建立及预报要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文桦 莫权芳 +1 位作者 黄滢 陈静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4期56-62,共7页
广西沿海高温主要集中在7—8月,并且呈北多南少的特点。通过对38个典型高温个例进行分析,建立了广西沿海高温概念模型,主要有4类:副高+热带气旋型、副高型、副高+西南暖低压型和热带气旋型。增温的形势主要由垂直下沉气流增温及暖平流... 广西沿海高温主要集中在7—8月,并且呈北多南少的特点。通过对38个典型高温个例进行分析,建立了广西沿海高温概念模型,主要有4类:副高+热带气旋型、副高型、副高+西南暖低压型和热带气旋型。增温的形势主要由垂直下沉气流增温及暖平流增温。副高+热带气旋型受到副高底部脊和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西南暖低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及西南急流输送的暖平流增温影响;热带气旋型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增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沿海 高温 副高 热带气旋 西南暖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42-42,共1页
农用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覆盖面反映了农用气象信息的服务质量。建立农村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可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指导服务的作用,切实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 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 必要性 有利因素 发展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