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油制品质量安全与质量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赖丽琼 彭海亮 《中外食品工业》 2024年第5期10-12,共3页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粮油制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为提升粮油制品的整体质量水平,需积极开展粮油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粮油制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细致分析风险因素,引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及适宜方法,对粮油制...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粮油制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为提升粮油制品的整体质量水平,需积极开展粮油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粮油制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细致分析风险因素,引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及适宜方法,对粮油制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及时消除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全面提高粮油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质量检测还可以为粮油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是对各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依据行业标准要求与规范,加强粮油制品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粮油制品质量,还有助于提升粮油制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制品 质量安全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桂军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206-208,共3页
针对当前粮油食品安全面临添加剂滥用、农药残留、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本文以市面上流通的5种知名品牌食用油为例,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成功鉴别出2种抗氧化剂、2种防腐剂,为食... 针对当前粮油食品安全面临添加剂滥用、农药残留、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本文以市面上流通的5种知名品牌食用油为例,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成功鉴别出2种抗氧化剂、2种防腐剂,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有效识别了多种有害农药,确保了粮油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气相色谱技术成功区分并量化了各种脂肪酸组成,为评估油脂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技术 粮油食品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优质稻谷的种植品种及质量品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先绍 李玥 +2 位作者 李真 胡蓉 柳永英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2期86-90,共5页
对广西自治区2018年新收获154份优质稻谷的种植品种及质量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种植的优质稻谷品种资源丰富,有百香、丝香、野香优、油占、丝苗等;按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标准规定进行质量品质分析,稻谷样品的食味... 对广西自治区2018年新收获154份优质稻谷的种植品种及质量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种植的优质稻谷品种资源丰富,有百香、丝香、野香优、油占、丝苗等;按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标准规定进行质量品质分析,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全部符合优质稻谷三级标准要求(≥70分),其中92.2%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达到优质稻谷二级标准要求(≥80分),9.7%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达到优质稻谷一级标准要求(≥90分);70.8%稻谷样品达到优质稻谷直链淀粉含量(干基)范围(14.0%~24.0%)要求,29.2%(45份)稻谷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干基)低于14.0%,不符合优质稻谷标准规定要求,但是其中38份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符合优质稻谷二级标准要求(≥80分),结果显示广西地区新收获优质稻谷的总体质量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自治区 优质稻谷 品种调查 质量调查 品质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同时测定粮油中77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6
4
作者 袁光蔚 莫紫梅 +6 位作者 周嵩煜 戴向东 叶金 吴宇 伍先绍 胡蓉 王海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5,共9页
建立了直接提取/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粮油中77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水-乙酸(70∶29∶1)提取,稀释,CORTECSTM■UPLC■C18柱(1.6μm,2.1 mm×100 mm)分离,在一级母离子全扫描... 建立了直接提取/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粮油中77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水-乙酸(70∶29∶1)提取,稀释,CORTECSTM■UPLC■C18柱(1.6μm,2.1 mm×100 mm)分离,在一级母离子全扫描加数据依赖的二级子离子扫描模式(Full MS/dd MS^(2))下进行快速筛查、定量。77种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定量限为0.6~48.0μg/kg,在3个不同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70%~120%范围内的占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0.1%~8.7%。采用建立的方法对236批来自全区各地市的食用植物油进行检测,部分产品检出了不同含量的真菌毒素。该方法简便、准确,可满足粮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真菌毒素 筛查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分析广西籼稻谷中砷含量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海亮 黄冬 杨永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05-2110,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籼稻谷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选取广西区内100份籼稻谷作为实验材料,将籼稻谷脱壳分别制成糙米和精度一级的大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 目的研究广西籼稻谷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选取广西区内100份籼稻谷作为实验材料,将籼稻谷脱壳分别制成糙米和精度一级的大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LC-AFS)分别检测总砷和无机砷含量。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总砷的检出限为0.0030 ng/mL,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139 ng/mL;糙米总砷含量约是精米总砷含量的1.8倍,糙米无机砷含量约是精米无机砷含量的1.9倍;糙米中总砷含量约是糙米无机砷含量的1.7倍,糙米中无机砷含量远远低于总砷含量。结论砷元素在稻谷中的分布主要富集在皮层中,总砷和无机砷在糙米和精米中的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总砷 无机砷 含量 分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法快速测定广西早籼稻谷脂肪酸值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冬 樊菲菲 +3 位作者 柳永英 张斌 刘艺 彭海亮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2年第6期60-63,共4页
建立一种利用近红外法快速测定广西早籼稻谷脂肪酸值的方法。用近红外便携式谷物分析仪采集148份广西籼稻谷样本的光谱数据,并用GB/T 20569—2006附录A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检测该148份样本的脂肪酸值,通过仪器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建立近... 建立一种利用近红外法快速测定广西早籼稻谷脂肪酸值的方法。用近红外便携式谷物分析仪采集148份广西籼稻谷样本的光谱数据,并用GB/T 20569—2006附录A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检测该148份样本的脂肪酸值,通过仪器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建立近红外光谱模型。广西早籼稻谷脂肪酸值模型的相关系数接近0.9,预测偏差2.5 mg/100 g。利用该模型结合仪器对新扦取的30份早籼稻谷样品进行测定,重复性误差均在2 mg/100 g以内,90%的样品准确性误差在3 mg/100 g以内。为广西基层粮库、市县级粮食检测机构现场或实验室内快速、准确检测早籼稻谷脂肪酸值,指导稻谷合理储藏、轮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法 脂肪酸值 早籼稻谷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慧杰 韦凯春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1期62-66,共5页
广西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稻米是广西最主要的粮食。本文分析了广西水稻生产现状,阐述了广西在发展水稻生产中采取的措施,以稳定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促进广西水稻发展。
关键词 水稻 耕地保护 良种良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021年早晚籼优质稻主要品种品质测报分析
8
作者 柳永英 蒋文佳 张桂福 《粮油食品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244-251,共8页
通过对广西2021年度推广种植的野香优、广粮香2号、百香、丝香四个主要品种系列的早晚籼优质稻谷品种进行采样,按照《优质稻谷》《中国好粮油稻谷》《广西好粮油广西香米》标准中规定质量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数据对四个主要稻... 通过对广西2021年度推广种植的野香优、广粮香2号、百香、丝香四个主要品种系列的早晚籼优质稻谷品种进行采样,按照《优质稻谷》《中国好粮油稻谷》《广西好粮油广西香米》标准中规定质量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数据对四个主要稻谷品种在不同季节、不同种植区域以及同一种植区域不同种植季节品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寻找优质稻因品种、产地、种植季节不同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优质稻谷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促进广西优质粮食产业和“广西香米”产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谷 籼稻 广西 品种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花生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1
9
作者 农子明 胡蓉 +3 位作者 伍先绍 潘药银 陆秀青 韦天富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2,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花生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的方法。花生油样品通过正己烷饱和乙腈提取,通过浓缩复溶,采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花生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的方法。花生油样品通过正己烷饱和乙腈提取,通过浓缩复溶,采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0.02~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在80.3%~109.6%之间,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9.4%;检出限在0.6~15.0μg/kg范围,定量限在1.8~45.0μg/kg范围。该方法与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相比,结合了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串联质谱抗干扰性强的特点,舍去了固相萃取净化步骤,前处理过程更为简单,适合批量花生油样品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筛查以及定性定量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邻苯二甲酸酯 批量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油中9种抗氧化剂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秀青 韦云莹 +1 位作者 农子明 马炜烨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明确和优化油类样品9种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方法油类样品用3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液溶解后,用3 mL含AP的正己烷饱和的乙腈重复提取5次,合并5次提取液。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全部提取液和洗脱液一起收集浓缩至0.2 mL,最后用乙腈定... 目的明确和优化油类样品9种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方法油类样品用3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液溶解后,用3 mL含AP的正己烷饱和的乙腈重复提取5次,合并5次提取液。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全部提取液和洗脱液一起收集浓缩至0.2 mL,最后用乙腈定容至2 mL。结果9种抗氧化剂在1.0~6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91.2%~10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0.0%;检出限在0.2~2.0 mg/kg范围,定量限在0.6~6.0 mg/kg范围。结论本方法通过优化提取次数、净化方法和洗脱体积,9种抗氧化剂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提取次数对BHT、DG的回收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抗氧化剂 优化 提取次数 C18固相萃取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亲和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
11
作者 陆秀青 韦云莹 +2 位作者 胡蓉 农子明 马炜烨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3期174-178,共5页
本文采用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55%甲醇水溶液提取,全自动固相萃取过柱,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选择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 本文采用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55%甲醇水溶液提取,全自动固相萃取过柱,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选择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花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3μg·kg^(-1),平均回收率为85.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0.6%~3.7%;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标准要求。本方法检测效率高、操作简便、准确性良好,适用于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 黄曲霉毒素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加工精度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李真 蒋文佳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4期117-119,共3页
小麦在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艺技术对小麦粉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小麦在不同加工精度条件下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小麦粉的品质,增强小麦粉口感,因此需要针对现阶段的小麦加工精度进行完善。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面团品... 小麦在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艺技术对小麦粉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小麦在不同加工精度条件下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小麦粉的品质,增强小麦粉口感,因此需要针对现阶段的小麦加工精度进行完善。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面团品质特性会发生显著改变,研究分别对其组成、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开展研究,探索出粉率与馒头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小麦粉的适度加工提供依据,同时为提高小麦粉工艺设计以及小麦粉的品质质量,为小麦在制粉工业发展中提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加工精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的留皮度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李真 蒋文佳 《中外食品工业》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稻谷加工主要是指稻谷从收割到成为食品的一个过程,稻谷作为人们主要的日常饮食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大米过度加工现象普遍,致使糙米碾白阶段丝苗米破碎较高,资源浪费严重、营养损失较多,在该过程中由于加工技术的不完... 稻谷加工主要是指稻谷从收割到成为食品的一个过程,稻谷作为人们主要的日常饮食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大米过度加工现象普遍,致使糙米碾白阶段丝苗米破碎较高,资源浪费严重、营养损失较多,在该过程中由于加工技术的不完善或者是处理不当,会导致稻谷内部的营养发生流失。通过介绍稻谷留皮度对于营养物质的影响,随着留皮度的升高,样品的营养成分保留程度也越高,因此需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稻谷在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营养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留皮度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粮油脂肪酸值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赖丽琼 黄桂军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5期85-87,共3页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粮油脂肪酸值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阐述了该技术原理及在粮油检测领域的优势,介绍了应用于检测粮油脂肪酸值时涉及的样品制备、光谱采集、建立定量检测模型等关键环节的具体方法,分析影响近红外光谱技术...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粮油脂肪酸值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阐述了该技术原理及在粮油检测领域的优势,介绍了应用于检测粮油脂肪酸值时涉及的样品制备、光谱采集、建立定量检测模型等关键环节的具体方法,分析影响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粮油脂肪酸值准确性的因素,为粮油行业实现高效、准确的脂肪酸值检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粮油脂肪酸值 快速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快速检测粮食中3种真菌毒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文佳 胡蓉 +1 位作者 李真 蓝熊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57,共5页
采用基质匹配法消除基质效应,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种真菌毒素不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 采用基质匹配法消除基质效应,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种真菌毒素不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1.1%~11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4.6%;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法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的优势,适用于粮食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基质匹配法 真菌毒素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的脂肪酸组成调查与花生油的真实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农子明 伍先绍 +3 位作者 胡蓉 王海波 柳永英 叶金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为了调查部分花生和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534—2017《花生油》规定特征范围的油脂真实性,对广西本地种植采集的69份花生样品和从市场采集的40份花生样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13份广西本地种植采... 为了调查部分花生和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534—2017《花生油》规定特征范围的油脂真实性,对广西本地种植采集的69份花生样品和从市场采集的40份花生样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13份广西本地种植采集的花生样品和15份从市场采集的花生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不符合GB/T 1534—2017规定的特征范围。从单个成分来分析,不符合的脂肪酸组成成分有硬脂酸(C18∶0)、花生酸(C20∶0)和花生一烯酸(C20∶1),不符合的花生样品数量分别有22份、10份和18份。结果表明,确实存在花生脂肪酸组成不符合GB/T 1534—2017规定特征范围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花生油产品的真实性争议,建议适时修订现行国家标准GB/T 1534—2017《花生油》,硬脂酸(C18∶0)质量分数从1.0%~4.5%调整为1.0%~7.2%、花生酸(C20∶0)质量分数从1.0%~2.0%调整为1.0%~2.6%、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从0.7%~1.7%调整为0.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油 脂肪酸组成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中多种真菌毒素测定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紫梅 王海波 +3 位作者 袁光蔚 叶金 吴宇 伍先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目的: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六堡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广西区产六堡茶为样品,考察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净化小柱、基质效应等方式对各目标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六堡茶样... 目的: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六堡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广西区产六堡茶为样品,考察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净化小柱、基质效应等方式对各目标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六堡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结果:六堡茶样品经提取、净化后经上机测定进行快速筛查定性及定量,多种真菌毒素的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加标回收率在60%~120%,RSD为1.1%~8.3%,定量限在0.7~52μg/kg。结论: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目标物分离效果好,线性、回收与重复性均良好,结果准确性高、灵敏、快速,能够满足六堡茶以及其他茶叶样品中多毒素残留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真菌毒素 检测方法 提取溶剂 净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谷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关联性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晓赞 黄冬 张桂福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0年第5期3-5,共3页
米饭是否好吃,食味值高低很关键,食味值是《好粮油》标准中重要的一项指标,食味值越高,代表米饭越好吃,但食味值检测难度太大,不利于《好粮油》标准在基层的执行和快速筛选符合好粮油的原粮。通过实验检测多个项目,找出直链淀粉含量与... 米饭是否好吃,食味值高低很关键,食味值是《好粮油》标准中重要的一项指标,食味值越高,代表米饭越好吃,但食味值检测难度太大,不利于《好粮油》标准在基层的执行和快速筛选符合好粮油的原粮。通过实验检测多个项目,找出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有关联,直链淀粉含量在10%~21%时,其食味值达到《好粮油》标准的机率在98.6%,直链淀粉含量大于等于21%,其食味值达不到《好粮油》标准的规律。另外,直链淀粉含量检测方法难度小,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基层粮食部门快速筛查稻谷的食味值是否符合好粮油标准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食味值 好粮油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程度对稻米膳食纤维及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海亮 李紫云 +5 位作者 黄桂军 黄文杰 张斌 伍先绍 刘艺 黄冬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2年第6期8-10,13,共4页
将稻谷除杂后用砻谷机及实验室碾米机进行加工,得到糙米、保留80%皮层、50%皮层的大米及精米4种不同加工程度的样品,研究不同加工程度下对稻米膳食纤维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用费伯包(FibreBag)技术中的费博森膳食纤维分析包(Fibretherm... 将稻谷除杂后用砻谷机及实验室碾米机进行加工,得到糙米、保留80%皮层、50%皮层的大米及精米4种不同加工程度的样品,研究不同加工程度下对稻米膳食纤维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用费伯包(FibreBag)技术中的费博森膳食纤维分析包(Fibretherm DF Kit)研究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加工后稻米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变化不大,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B_(3)、维生素E随着加工程度加深含量逐渐变少,样品的膳食纤维含量、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随着加工程度加深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膳食纤维 加工程度 费伯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3PO4等离子体共振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海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5-621,共7页
以Na2HPO4和AgNO3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法合成Ag3PO4,将合成的Ag3PO4悬浮在亚甲基蓝溶液中,用500 W的氙灯光照,通过光诱导方法制备Ag/Ag3PO4等离子体共振复合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来评价其催化性能。利用XRD、XPS、SEM... 以Na2HPO4和AgNO3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法合成Ag3PO4,将合成的Ag3PO4悬浮在亚甲基蓝溶液中,用500 W的氙灯光照,通过光诱导方法制备Ag/Ag3PO4等离子体共振复合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来评价其催化性能。利用XRD、XPS、SEM、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亚甲基蓝溶液中的前2小时,Ag3PO4表面的Ag0量随光照时间增长而增加,当Ag0的含量达到14%后基本保持不变。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表明Ag/Ag3PO4体系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对Ag/Ag3PO4体系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可见光区的高吸收归因于沉积在Ag3PO4上纳米银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同时银的加入使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有效的分离,Ag/Ag3PO4体系简易的制备方法和高效稳定的催化性能可以用来在太阳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Ag3PO4 等离子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