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宁世郁 马榕榕 +2 位作者 王静 黄雪芳 梁庆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8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老年AC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老年AC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HCY、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ACI有一定疗效,能调节患者血清HCY和VEGF的表达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银杏内酯 急性脑梗死 老年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业旺 陈梁志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3期3567-356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因损害脑、心脏而引起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治愈112例,死亡5例,...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因损害脑、心脏而引起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治愈112例,死亡5例,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结论动态监测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可以准确反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变化,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分析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俊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69-97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200万U。根据患者救治时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组:A组(MABP≤90.0mmHg)16例,B组(90.0mmHg?MABP≤105.0mmHg)2...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200万U。根据患者救治时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组:A组(MABP≤90.0mmHg)16例,B组(90.0mmHg?MABP≤105.0mmHg)22例,C组(105.0mmHg?MABP≤120.0)27例,D组(MABP<120.0mmHg)19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E组(治疗时发病时间<3h)14例,F组(治疗时发病时间3~6h)46例,G组(治疗时发病时间>6h且<9h)24例。治疗前后应用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①溶栓后血管再通率:A组为50.0%,B组为81.8%,C组为77.8%,D组为57.9%,B、C两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②治疗前E、F、G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h,7d,21d各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E组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与患者救治时血压水平有关,患者血压水平略高于理想血压,溶栓效果较好,但溶栓时间窗3~6h与6~9h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探讨青年脑梗死病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青年脑梗死病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有关单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 目的探讨探讨青年脑梗死病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青年脑梗死病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有关单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脉管系统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此,对青年脑梗死都应进行一级预防,倡导科学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干预,以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业旺 梁振业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2期172-173,共2页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第28d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26例(86.7%),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脑血管痉挛缓解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46.4%),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置换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 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