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方紫云英种质资源收集及表型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彩会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忠义 唐红琴 曾成城 莫永诚 何铁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8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北以及0~4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2项... 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8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北以及0~4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2项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2个农艺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产量、生物产量及生育期特征,累计贡献率达72.089%;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为GXLF20180011、GXLF2019109、GXLF2019156、GXLF2019118、GXLF2019112、GXLF2019117、GXLF20180006、GXLF2019125、GXLF2019111、GXLF2019136;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全生育期为134~147 d,盛花期茎粗(直径)为2.83~3.66 mm,盛花期株高为41.63~54.73 cm,单株分枝数为2.83~4.19个,每分枝花序数为5.85~6.99个,总花序数为17.55~26.23个/株,结荚花序数为14.33~19.97个/株,鲜草产量为10458.15~48792.75 kg/hm^(2),干草产量为1037.36~5724.34 kg/hm^(2),种子产量为246.75~99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 种质资源 收集 表型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及态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吉平 苏天明 +2 位作者 张野 王瑾 何铁光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8-69,共12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高效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15年—2020年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从发文数量的...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高效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15年—2020年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从发文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不同作者和机构的研究方向、研究实力和合作网络关系、整体研究内容变化趋势及外文文献的引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近6年来已发表的国内外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研究领域的文献年发文总量基本趋于稳定,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中文文献主要研究的热点为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微生物降解、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的机理和工艺,养殖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和有害成分的消减等;外文文献整体研究趋势更偏向于废弃物的能源化和材料化利用。随着国内外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高质量社会的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本文通过探讨该领域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现状 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国仙 许忠裕 +3 位作者 黎丽菊 陆翠萍 周静华 杨祈飞 《山西农经》 2023年第5期149-151,共3页
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是广西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广西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迎来了良好形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广西特色农业规模化优... 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是广西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广西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迎来了良好形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广西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广西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导向,并从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经营主体高水平发展、科技创新高效率支撑、农业品牌高层次打造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规模化 优质化 品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大化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俞月凤 何铁光 +6 位作者 蒙炎成 韦彩会 张野 李忠义 李婷婷 王瑾 唐红琴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广西大化县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具有岩溶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石漠化面积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以大化县16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9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并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 广西大化县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具有岩溶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石漠化面积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以大化县16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9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并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从而为大化县的岩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有4个中度脆弱乡镇,8个轻度脆弱乡镇,4个潜在脆弱乡镇.图1,表5,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化县 生态环境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广西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韦爱兰 廖幸 +3 位作者 罗红 谢春斌 黄琳 向昱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第16期24-27,共4页
本文以农业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为例,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财务、内部营运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来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qu... 本文以农业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为例,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财务、内部营运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来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富民强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广西农业科技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富硒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水稻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宋佳平 袁林喜 +7 位作者 刘晓东 刘永贤 王张民 陈清清 张泽洲 龙泽东 林锦钰 尹雪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7-547,共11页
发展富硒农业对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开展富硒土壤中生态安全评估相关研究.土壤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主要调节者,线虫是土壤中数量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通道和... 发展富硒农业对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开展富硒土壤中生态安全评估相关研究.土壤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主要调节者,线虫是土壤中数量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通道和环境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水稻土壤(总硒为100~900μg/kg)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低硒组、中硒组和高硒组,对其中的线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相比于低硒组,中硒组及高硒组线虫密度显著增大,cp-2线虫及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减小,F/B值和结构指数SI值显著减小;随土壤总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增加,线虫密度、连胃属(Chronogaster)线虫相对丰度、棱咽属(Prismatolainus)线虫相对丰度增大,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线虫相对丰度、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Fu)、F/B值和结构指数SI减小.硒抑制了群落中的硒敏感线虫,简化了土壤食物网结构.在野外条件下线虫群落对于水稻土壤硒元素具有敏感的响应,可作为水稻土壤硒素水平的生物指示者.本研究为科学评价天然富硒水稻土壤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壤 线虫 结构指数 拟丽突属 生物指示者
原文传递
广西蔗叶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宇锋 谭裕模 《广西农学报》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蔗叶是糖料蔗生产后的副产品,是广西主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广西蔗叶具有总量相对丰富、产生时期集中、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但在蔗叶资源化利用上存在认识有待加强、蔗叶资源化上下游产业链还不完整、蔗叶采收与运输瓶颈有待突破、蔗... 蔗叶是糖料蔗生产后的副产品,是广西主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广西蔗叶具有总量相对丰富、产生时期集中、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但在蔗叶资源化利用上存在认识有待加强、蔗叶资源化上下游产业链还不完整、蔗叶采收与运输瓶颈有待突破、蔗叶机械化还田农机具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广西蔗叶资源化利用必须立足实际,在充分调查广西蔗叶资源规模和利用途径的基础上,公开蔗叶资源化利用数据,明确蔗叶资源化整体设计,建立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蔗叶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建立以蔗叶肥料化和燃料化为主的综合利用模式和分级收储体系,推动广西蔗叶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蔗叶 资源化利用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现状及转型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峻锐 石元值 +4 位作者 胡钧铭 韦翔华 张俊辉 郑富海 索广利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224-1231,共8页
广西属华南优势茶区,茶叶上市早、品质佳,但茶产业整体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滞后于区外知名产茶省,亟待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昭平、凌云、苍梧、桂平4个广西典型茶区,参考产茶大省,结合茶... 广西属华南优势茶区,茶叶上市早、品质佳,但茶产业整体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滞后于区外知名产茶省,亟待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昭平、凌云、苍梧、桂平4个广西典型茶区,参考产茶大省,结合茶产业政策,并依据相关典型文献及科技成果,剖析区域茶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为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提供理论思考。茶产业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带动乡村发展和致富的重要手段,尽管广西茶园面积、茶产量呈逐年增加,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但广西茶科技在茶产业生产管理、品牌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引育等方面落后产茶大省;并从植茶规模、茶品牌价值、茶科技文献、茶科技奖项等方面探讨了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挖掘区域优质茶树种质资源、构建茶产业高质量标准化体系、强化知名茶品牌建设与管理、统筹“三茶”深度融合态势、优化高端茶学人才引育机制,促进茶科技统筹布局的茶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在茶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科技融合有助于推动广西茶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支撑 科技转型 茶产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沃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张野 王吉平 +3 位作者 苏天明 何铁光 梁芷姮 罗增桂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沃柑上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T1(不施化肥)、T2(常规施化肥)和T3(水肥一体化,化肥总量较T2减少24.76%)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组的沃柑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结果】(1)T3与T2处理对沃柑植株生长影响相... 【目的】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沃柑上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T1(不施化肥)、T2(常规施化肥)和T3(水肥一体化,化肥总量较T2减少24.76%)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组的沃柑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结果】(1)T3与T2处理对沃柑植株生长影响相同,均有效提高株高、主干胸径、横纵冠幅、上下冠层厚等农艺性状指标。(2)果实性状。T3的单果重较T1和T2分别增加了7.69%和2.66%;T3的横径较T1和T2分别增加了8.85%和4.87%;T3的纵径较T1和T2分别增加了9.09%和5.59%。(3)果实品质。T3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T1、T2分别提高了10.17%和3.43%;T3的果实总糖含量较T1、T2分别提高了3.84%和1.50%。T3的果实总酸含量比T1、T2均降低了1.59%;T3的果实糖酸比较T1、T2分别提高了6.00%和3.74%。(4)果实产量。T3的折公顷产量较T1、T2分别提高了28.36%和8.61%。【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促进沃柑植株生长,提高沃柑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沃柑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信息的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绍锷 杜鑫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快速、准确地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既保障作物的高产量,又有效地管控、减少化肥施用量。由于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作物的光谱信息,因此以作物光谱信息为依据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极... 快速、准确地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既保障作物的高产量,又有效地管控、减少化肥施用量。由于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作物的光谱信息,因此以作物光谱信息为依据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极具潜力。对当前基于光谱信息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3种方法(便携式叶绿素仪法、高光谱遥感诊断法和数字图像分析诊断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个方法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光谱信息的作物氮素营养诊断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信息 氮素 营养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种植园土壤管理防控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平明 莫海港 +7 位作者 张英俊 熊晓兰 田青兰 牟海飞 刘洁云 黄伟华 吴艳艳 谢如林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4期50-53,共4页
香蕉枯萎病在全球香蕉种植区广泛分布,给香蕉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其防控技术研究成为香蕉生产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的防控措施主要有种植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轮作。香蕉枯萎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蕉地土壤管理贯穿整个防控... 香蕉枯萎病在全球香蕉种植区广泛分布,给香蕉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其防控技术研究成为香蕉生产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的防控措施主要有种植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轮作。香蕉枯萎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蕉地土壤管理贯穿整个防控过程。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向土壤施用抗菌剂、添加生物菌剂、科学施肥以及轮作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抗菌剂多菌灵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2.9%,解淀粉芽孢菌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15%以下,生物菌肥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10%以下,香蕉与甘蔗、韭菜、辣椒轮作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5%以下,四种方法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均表现出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土壤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ZH-2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李婷婷 张野 +6 位作者 何铁光 何永群 韦彩会 曾向阳 王瑾 胡钧铭 李琴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为了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产品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共设计4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处理1)、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2)、有机肥ZH-2(处理3)及有机肥ZH-2+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4),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 为了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产品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共设计4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处理1)、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2)、有机肥ZH-2(处理3)及有机肥ZH-2+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4),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的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ZH-2处理3、处理4的品质较高,其还原糖较处理1、处理2分别提高7.18%-19.75%和2.21%-14.20%;维生素C含量较处理1、处理2分别提高8.96%-9.65%和4.34%-5.01%;干物质比率分别为1.26%、1.25%,与处理1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2、3、4的黄瓜产量分别比处理1增产121.62%、98.07%、150.29%,均极显著高于处理1。综合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最优的施肥处理是有机肥ZH-2+国产无机复混肥(处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加工废弃物 有机肥 黄瓜 施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13
作者 兰秀 杜虎 +5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彭晚霞 刘永贤 范稚莲 张家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43-2053,共11页
广西森林面积和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和区域碳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评价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碳循环及碳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阐明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 广西森林面积和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和区域碳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评价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碳循环及碳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阐明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广西10类主要森林类型345个样地的调查,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广西主要森林植被碳储量,探讨广西不同森林类型、不同龄组、不同层次的碳储量组成与分配。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描绘了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植被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主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46.06 Tg(1Tg=10^(12) g),平均碳密度为55.37 t/hm^2,松树、杉木、桉树、栎类、软阔、硬阔、石山林、竹林、八角和油茶林对广西植被碳储量的贡献比例分别为26.83%、12.28%、6.67%、3.03%、20.37%、16.32%、10.84%、0.88%、1.38%和1.39%。各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介于20.77—108.28 t/hm^2,大小顺序为硬阔>软阔>松树>杉木>栎类>石山林>桉树>八角>竹林>油茶。广西区森林植被碳密度在7.05—219.73 t/hm^2之间,总体表现为广西北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存在高值区,广西中部和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值区。碳储量以乔木层占优势,且随林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影响广西植被碳储量的主控因子是平均胸径、林龄和林分密度,经度、碱解氮、全氮、有机碳是影响碳储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碳储量 影响因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ZH-1、ZH-2在白菜薹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赵坤 石峻涛 +7 位作者 曾向阳 李光义 张朝明 俞月凤 张野 王瑾 李忠义 唐红琴 《辣椒杂志》 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
测试了木薯加工废弃物生物发酵转化有机肥产品ZH-1、ZH-2在白菜薹上的应用效果设有机肥ZH-1(处理1)、有机肥ZH-2(处理2),并以高浓度复合肥(CK-1)、不施肥(CK-2)作为对照处理,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施用有机肥ZH-1和ZH-2对白菜薹经济性状... 测试了木薯加工废弃物生物发酵转化有机肥产品ZH-1、ZH-2在白菜薹上的应用效果设有机肥ZH-1(处理1)、有机肥ZH-2(处理2),并以高浓度复合肥(CK-1)、不施肥(CK-2)作为对照处理,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施用有机肥ZH-1和ZH-2对白菜薹经济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均起到促进白菜薹生长的效果,各指标测定结果显著或极显著优于不施肥处理(CK-2)。在施肥处理中,有机肥ZH-1和ZH-2处理白菜薹单位产量比同等养分条件下施用高浓度复合肥(CK-1)分别低6.92%和4.44%,但2个有机肥处理白菜薹的品质更好,商品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比施用高浓度复合肥(CK-1)分别提高32.32%和38.55%,其中有机肥ZH-2的综合施用效果尤为突出。因此,新型有机肥料产品ZH-1和ZH-2值得在白菜薹生产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ZH-1 有机肥ZH-2 白菜薹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在白萝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5
作者 曾向阳 张野 +1 位作者 赵坤 李婷婷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30-32,35,共4页
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ZH-2在萝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在相同总养分肥料施用水平下,设施有机肥ZH-2、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复合肥、不施肥(CK)4个处理,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萝卜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3个... 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ZH-2在萝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在相同总养分肥料施用水平下,设施有机肥ZH-2、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复合肥、不施肥(CK)4个处理,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萝卜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3个施肥处理均起到促进白萝卜生长的作用,各经济性状和产量上的表现均极显著优于不施肥处。在施肥处理中,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在萝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最为突出,其地上部株高、株幅、单株叶重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复合肥、ZH-2处理,而地下部根长、根粗、根重均指标极显著高于ZH-2;产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肥和ZH-2处理,增产率分别为10.24%和32.99%,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复合肥、ZH-2处理。因此,ZH-2+复合肥配施值得在白萝卜生产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加工废弃物 有机肥 白萝卜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曾成城 苏天明 +7 位作者 苏利荣 秦芳 李琴 何铁光 俞月凤 张雨 徐亮 冯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为了给广西喀斯特农林土壤改良与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支撑,调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水田、旱地、林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结果如下:(1)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水田土壤>旱地土壤>林地土壤,几种土壤养分含量的... 为了给广西喀斯特农林土壤改良与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支撑,调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水田、旱地、林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结果如下:(1)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水田土壤>旱地土壤>林地土壤,几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共同点是全氮含量较丰富,有机质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较缺乏。(2)与1982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此次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土壤样品比例更高,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3)本次调查中,属于极强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的样品数占所有调查样品数的平均值是1982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的5.64倍,旱地和林地土壤酸化现象十分普遍,92.86%的旱地和100%的林地土壤为强酸性或极强酸性土壤。建议增施钾肥,适当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旱地农业或林地土壤选用碱性肥料或补施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广西环江县 土壤养分 水田 旱地 林地 土壤酸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表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兰秀 刘永贤 +5 位作者 宋同清 范稚莲 杜虎 曾馥平 彭晚霞 张家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269,共7页
为分析桉树林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特征,选取桉树林典型坡面,测量坡面9个样点5年土壤含水量,基于所测数据采用相对差分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坡面5年的表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 为分析桉树林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特征,选取桉树林典型坡面,测量坡面9个样点5年土壤含水量,基于所测数据采用相对差分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坡面5年的表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21.81%,在空间上表现为较弱的变异性,在时间上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各年平均土壤含水率相关系数偏低,土壤含水率的空间模式在观测时间上的相似性较弱,其平均相对差分变化范围为-7.08%~5.03%,相对差分标准差和时间稳定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73%和6.58%,说明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测点2,3,6,7,8水分含量较平均值高,测点1,4,9,5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湿润点的标准差和时间稳定性指数都相对小且稳定,即土壤湿润状态的水分稳定性比干燥状态的好。回归分析得到测点5的土壤含水量和整个坡面水分均值具有较高相关性,R2值为0.879,MBE值为0.141,RMSE值为99.4%,即测点5可作为代表性测点估计整个研究区浅层平均土壤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时间稳定性 桉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及其对猪场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均利 彭英湘 +5 位作者 罗沛 张树楠 肖润林 何铁光 吴金水 刘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5-299,303,共6页
以湿地底泥基质中分离出的高效异养硝化(HN)-好氧反硝化(AD)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WT14)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WT14的HN-AD性能,以及在不同温度、转速、pH、碳氮质量比(C/N)下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并建立固定床反应器分析其对... 以湿地底泥基质中分离出的高效异养硝化(HN)-好氧反硝化(AD)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WT14)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WT14的HN-AD性能,以及在不同温度、转速、pH、碳氮质量比(C/N)下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并建立固定床反应器分析其对实际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WT14有高效的氨氮去除能力,对200 mg/L左右氨氮的平均HN速率最高可达到4.06 mg/(L·h),最佳脱氮条件为20℃、C/N 9~12、pH=9、转速60 r/min。(2)接种WT14固定化菌的固定床反应器处理实际猪场废水,试验结束氨氮、硝态氮、总氮、COD平均去除率保持在96.70%、97.25%、91.80%、96.30%,证明WT14在猪场废水处理上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猪场废水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核桃示范园区土壤养分状况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韦婉羚 郭伦发 +3 位作者 王新桂 江新能 秦洪波 苏天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92-97,共6页
以广西凤山县、巴马县的4个核桃示范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形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硼含量等指标,比较分析其土壤养分状况,以期为核桃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个核桃核心示范区土壤pH... 以广西凤山县、巴马县的4个核桃示范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形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硼含量等指标,比较分析其土壤养分状况,以期为核桃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个核桃核心示范区土壤pH为6.52~7.38,土壤偏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9.50~48.90 g·kg^-1,含量均较丰富;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为2.06~3.74 g·kg^-1、209.29~381.00 mg·kg^-1,土壤中氮素很丰富;有效磷含量为4.90~111.70 mg·kg^-1,其中坡茶村示范园含量最高,陇碰村示范园次之,而巴优村与弄者村示范园含量极少;速效钾含量为73.00~259.00 mg·kg^-1,坡茶村和陇碰村示范园含量较高,均大于200 mg·kg^-1,而弄者村示范园含量较低,仅73.00 mg·kg^-1;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07~1.40 mg·kg^-1,坡茶村示范园有效硼含量最大,为1.40 mg·kg^-1,其余示范园含量均小于0.20 mg·kg^-1,含量较缺乏。综上所述,各示范区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氮和钾,但磷素分布不均衡,且大多数土壤有效硼含量缺乏。因此,在核桃的生产管理上应当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核桃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土壤养分 有效硼
原文传递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桂甜糯525’产量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吉平 何铁光 +4 位作者 张雨 徐亮 苏天明 李嘉维 覃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94-2600,共7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其中T3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和叶片长较T2显著(P<0.05,下同)提高11.94%和4.53%;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可显著提高14.27%~17.17%;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鲜果穗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穗长较T2显著提高7.12%;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T3显著提高7.21%,T3处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61.54%和77.97%;T3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4.5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说明有机肥可通过提高玉米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积累。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相比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能更好的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穗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区域化肥减施下春玉米提质保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化肥减施 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