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位对前列腺增生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光宇 李玉莹 +4 位作者 付杰新 黄恒前 吕艳红 植凡 刘超荣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24-142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前列腺增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不同体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前列腺增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在不同位体下尿动力学检查,坐位时Pdetmax和Qmax、Qav...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前列腺增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不同体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前列腺增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在不同位体下尿动力学检查,坐位时Pdetmax和Qmax、Qave测值高于平卧位,而坐位MCC测值低于平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位对前列腺增生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影响,应予重视。坐位较平卧位比较符合男性正常排尿体位,有利于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的完成及减少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冰 付杰新 +2 位作者 谢光宇 李玉莹 黄恒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疗效,并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96例(A组)及开放性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62例(B组)的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疗效,并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96例(A组)及开放性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62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在总住院费用上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微创治疗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腹腔镜输尿管上段手术以经腹膜后途径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腹腔镜手术 开放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颜冰 付杰新 +2 位作者 刘勇刚 李玉莹 谢光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流动力学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逼尿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重度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光宇 付杰新 +3 位作者 黄恒前 吕艳红 植凡 刘超荣 《微创医学》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重度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术后留置1根6F~7F双J支架管,1~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3~12个月进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41例手术...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重度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术后留置1根6F~7F双J支架管,1~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3~12个月进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41例手术成功,4例手术失败改开放手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尿,1例术后发生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1~3个月拔除双J管。3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有效32例(84.2%),好转4例(10.5%),无效2例(5.2%)。结论输尿管镜多导管扩张法治疗重度输尿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多导管扩张 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之膀胱逼尿肌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杰新 李玉莹 +1 位作者 谢光宇 颜冰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938-939,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改变。方法 对 30 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 ,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 流率同步检查。结果  30 0例检测结果 :最大逼尿肌压力 (Pdet) 0~ 14 9cmH2 O ,平均 (5 9 2 4± 37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改变。方法 对 30 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 ,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 流率同步检查。结果  30 0例检测结果 :最大逼尿肌压力 (Pdet) 0~ 14 9cmH2 O ,平均 (5 9 2 4± 37 87)cmH2 O ,BC值平均 (2 5 6± 4 93)ml cmH2 O ,逼尿肌不稳定 (DI) 5 2例 (17 33% ) ,逼尿肌无力 36例 (12 % )。本组BC值 <30者 132例 ,即低顺应性膀胱 132例 ;BC值 >4 0者 83例 ,即高顺应性膀胱 83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P <0 0 5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 ,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 ,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 ,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逼尿肌改变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付杰新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698-699,共2页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逼尿肌 老年男性 病理生理学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莹 付杰新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962-963,共2页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对 2 0 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评估患者检查过程的情绪、配合情况及检查后不适。结果 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能更好配合检查 ,缩短...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对 2 0 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评估患者检查过程的情绪、配合情况及检查后不适。结果 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能更好配合检查 ,缩短检查时间 ,减轻痛苦。结论 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 ,可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积极性 ,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BPH剩余尿及最大尿流率的临床价值再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恒前 莫曾南 +1 位作者 隆电熙 杨占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BPH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BPH症患者进行IPSS、并测定Qmax、PVR及前列腺体积。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各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不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PVR与IPSS、前列腺... 目的:探讨症状性BPH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BPH症患者进行IPSS、并测定Qmax、PVR及前列腺体积。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各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不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PVR与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正相关,与Qmax呈负相关。与年龄、前列总腺体积(P〉0.05)之间均无相关。PVR〈10ml组与10-30ml组在年龄、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和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VR10-30ml组与≥30ml组在年龄、前列腺移行带体积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PSS、Qmax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Qmax〈10mL/s组,Qmax与年龄、IPSS、PVR、前列腺总体积和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负相关;在Qmax〉10ml/s组,Qmax与上述指标均呈无相关(P〉0.05);除年龄外,两组间上述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BPH患者PVR≥30ml,Qmax〈10ml/s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逼尿肌损害所致的PVR增加及Qmax降低后,应及早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剩余尿 最大尿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剩余尿及最大尿流率的临床价值再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恒前 莫曾南 +1 位作者 隆电熙 杨占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BPH患者进行IPSS评分、并测定Qmax、PVR及前列腺体积。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各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不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PVR与IPSS、前列... 目的:探讨症状性前列腺增生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BPH患者进行IPSS评分、并测定Qmax、PVR及前列腺体积。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各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不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PVR与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正相关,与Qmax呈负相关。与年龄、前列总腺体积之间均无相关(P>0.05)。PVR<10ml组与10~30ml组在年龄、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和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VR10~30ml组与≥30ml组在年龄、前列腺移行带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PSS、Q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Qmax<10ml/s组,Qmax与年龄、IPSS、PVR、前列腺总体积和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负相关;在Qmax>10ml/s组,Qmax与上述指标均呈无相关(P>0.05);除年龄外,两组间上述指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症状性BPH患者PVR≥30ml,Qmax<10ml/s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逼尿肌损害所致的PVR增加及Qmax降低后,应及早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剩余尿 最大尿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尿动力检查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莹 付杰新 陈伯川 《医学文选》 2003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 尿动力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恒前 付杰新 +1 位作者 颜冰 谢光宇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6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及其突入膀胱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及137例BPH未并发AUR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BPH并发AUR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病... 目的:探讨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及其突入膀胱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及137例BPH未并发AUR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BPH并发AUR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病史(6·40±4·84)年,前列腺体积(58·18±36·66)ml,前列腺突入膀胱(2·56±1·72)cm;BPH未并发AUR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病史(6·35±3·93)年,前列腺体积(43·51±23·45)ml,前列腺突入膀胱(2·14±1·61)cm。两组间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个不同前列腺体积范围(小于和大于或等于30ml)及两个不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范围(小于或等于和大于2cm)AUR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PH并发AUR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与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r=0·51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可作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并发AUR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急性尿潴留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附38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杰新 陈伯川 李建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为探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方法 ,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30例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 8例。结果开放手术组 30例均恢复尿道连续性 ,腔内手术组 6例恢复尿道连续性 ,排尿通畅。认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各有优缺点 ,手术方... 为探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方法 ,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30例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 8例。结果开放手术组 30例均恢复尿道连续性 ,腔内手术组 6例恢复尿道连续性 ,排尿通畅。认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各有优缺点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长度、部位以及局部瘢痕组织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尿道狭窄 后尿道闭锁 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 腔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550例报告
13
作者 李建安 付杰新 陈伯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6期53-54,共2页
我院于1986年~1997年应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5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45~86岁,均有典型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并经直肠指检、B超和尿流... 我院于1986年~1997年应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5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45~86岁,均有典型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并经直肠指检、B超和尿流率检查明确诊断,Ⅲ度增生者20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电切除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颜冰 孙毅海 +3 位作者 付杰新 邓洪辉 谢光宇 黄恒前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接受腹膜后腹腔镜手术(A组),103例接受开放手术(B组),术式均为离断肾盂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接受腹膜后腹腔镜手术(A组),103例接受开放手术(B组),术式均为离断肾盂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或短于B组(均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UPJO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疼痛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离断肾盂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杰新 谢光宇 黄恒前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IPP)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方法对3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并进行压力流率同步检测。结果前列腺1级者141例,39例(27.66%)有梗阻,前列腺2级者93例,5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IPP)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方法对3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并进行压力流率同步检测。结果前列腺1级者141例,39例(27.66%)有梗阻,前列腺2级者93例,51例(54.84%)有梗阻;前列腺3级者135例,95例(70.37%)有梗阻。前列腺2级者发生梗阻与前列腺1级者发生梗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3级者发生梗阻与前列腺2级者、1级者发生梗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PP程度与膀胱流出道梗阻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与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有关。结论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及梗阻的程度在尿动力学研究方面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突入膀胱 膀胱出口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经皮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15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光宇 付杰新 +3 位作者 黄恒前 吕艳红 植凡 刘超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19-620,共2页
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在B超引导下行侧卧位经皮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1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肾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冰 付杰新 +2 位作者 谢光宇 李玉莹 黄恒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在肾上腺疾病治疗中.传统的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OA),疗效虽然可靠,但由于肾上腺位置深,术野暴露困难,常需较大的手术切口,肌肉和神经易受损,有时还需切除一段肋骨,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重、恢复慢等缺点。自Gagner于1... 在肾上腺疾病治疗中.传统的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OA),疗效虽然可靠,但由于肾上腺位置深,术野暴露困难,常需较大的手术切口,肌肉和神经易受损,有时还需切除一段肋骨,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重、恢复慢等缺点。自Gagner于1992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此项技术逐渐推广应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完全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目的.而且具有损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较开放手术更具优势。近年来有取代开放性手术的趋势,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被认为是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及金标准。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手术切口 术后疼痛 开放手术 开放性手术 肾上腺手术 疾病治疗 暴露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镜检鉴别膀胱占位性病变103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安 陈伯川 付杰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33-33,35,共2页
应用膀胱镜对B超提示有膀胱占位性病变的103例进行检查。发现96例有阳性病变,其中膀胱肿瘤74例,慢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17例,膀胱结核2例,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向膀胱3例。有7例检查未发现异常。认为膀胱镜检查可清晰见到膀胱病变部位... 应用膀胱镜对B超提示有膀胱占位性病变的103例进行检查。发现96例有阳性病变,其中膀胱肿瘤74例,慢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17例,膀胱结核2例,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向膀胱3例。有7例检查未发现异常。认为膀胱镜检查可清晰见到膀胱病变部位,并能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对鉴别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占位性病变 膀胱镜 鉴别诊断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超声中频及中药灌肠治疗重度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恒前 付杰新 +5 位作者 谢光宇 吕艳红 刘超荣 梁建厂 冯耀宁 谢正飞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超声中频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重度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Stamey试验、前列腺液(EPS)常规及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的ⅢA型前列腺炎且NIH-CPSI≥19分患者120例,...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超声中频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重度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Stamey试验、前列腺液(EPS)常规及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的ⅢA型前列腺炎且NIH-CPSI≥19分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组(6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予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 1次/d,对照组予安慰剂,两组同时予超声中频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疗程28 d。所有患者均行入组前、治疗后2周和4周随访并行NIH-CPSI评分、EPS等检查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NIH-CPSI总分、疼痛、排尿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2周和4周NIH-CPSI总分、疼痛、排尿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EPS中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超声中频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重度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和排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型前列腺炎 左氧氟沙星 超声波 中药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部分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安 付杰新 朱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止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