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1.3)Al_(0.3)Ti_(1.7)(PO_4)_3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玉超 蓝凌霄 +1 位作者 梁兴华 伍春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方向之一,而固态电解质是研究固态电池的重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作为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法对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的LATP...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方向之一,而固态电解质是研究固态电池的重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作为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法对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的LATP玻璃-陶瓷粉的结构、形貌和电导率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合成的样品都具有钠离子快导体(NASICON)结构(空间结构群R-3C),结晶程度良好,粒径均匀,晶粒之间相连形成纳米多孔结构。固相法制备的样品呈现立方颗粒形态。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电导率总体都高于固相法制备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 Li1.3Al0.3Ti1.7(PO4)3 溶胶凝胶法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包覆量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壮 赖飞燕 +3 位作者 杨辉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材料科学》 2017年第7期648-654,共7页
针对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以九水硝酸铝(Al(NO3)3·9H2O)和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包覆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氧化铝包覆量(氧化铝与锰酸锂的质量比)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 针对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以九水硝酸铝(Al(NO3)3·9H2O)和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包覆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氧化铝包覆量(氧化铝与锰酸锂的质量比)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等手段研究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循环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XRD和SEM结果表明:氧化铝的包覆并没有改变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只是包覆在锰酸锂的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包覆量为1.0%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1 C条件下,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为96.96%,锰酸锂为5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氧化铝涂层 不同包覆量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和Mg共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资龙 张经济 +3 位作者 张志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刘国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1,15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_4/C和Al、Mg共掺杂的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仪(EDS)、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_4/C和Al、Mg共掺杂的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仪(EDS)、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Al、Mg共掺杂后的样品并没有破坏LiFePO_4的橄榄石结构,同时还增强了LiFePO_4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和Li+扩散速度;通过SEM和EDS观测到LiFePO_4呈球形颗粒,并在复合样品中检测到有Al和Mg元素存在。分别以0.5C、1C、3C和5C倍率充放电,LiFe_(0.95)Al_(0.03)Mg_(0.02)PO_4/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5.1、142.6、133.2和124.9 m Ah/g; 1C倍率下循环30次后仍保持99.2%的初始容量,显示出良好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LIFEPO4/C 共掺杂 高温固相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MoS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庆余 孙燕娜 +2 位作者 季成 王红强 刘国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29,共5页
结合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了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b/Mo S2/C,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b/Mo S2/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为纳米片状。通过恒流充放... 结合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了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b/Mo S2/C,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b/Mo S2/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为纳米片状。通过恒流充放电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杰出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b/MoS2/C复合材料 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0.65Sr0.35MnO3@LiMn2O4正极材料在聚合物锂电池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庆余 黄德权 +3 位作者 赖飞燕 熊庆 王红强 刘国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4-227,232,共5页
通过以乙酸镧、乙酸锶和乙酸锰制备的锰酸锶镧(La0.65Sr0.35MnO3)和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正极材料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锰酸锶镧表面包覆的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 通过以乙酸镧、乙酸锶和乙酸锰制备的锰酸锶镧(La0.65Sr0.35MnO3)和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正极材料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锰酸锶镧表面包覆的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充放电循环测试等对包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包覆比例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及在502030型电池中电的化学性能。通过XRD和SEM分析可知,包覆锰酸锶镧对锰酸锂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当包覆比例为1.0%时,包覆材料分布均匀。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纯相LiMn2O4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4.5mAh/g,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57.78%;包覆比例为1.0%的LiMn2O4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6.2mAh/g,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64.22%,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了12.4%,容量保持率提高了6.44%。结果表明,经过包覆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2O4 La0.65Sr0.35MnO3涂层 溶胶-凝胶法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