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福勇 刘燕琼 +3 位作者 桂滢 黄珊 齐运伟 陈华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届的53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22—2023届的49名实习生为干预组,实施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取教学质量考核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教学质量考核总成绩[(77.82±5.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9.08±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学习目标明确与重点难点突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促进主动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感到学习压力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进行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BOPPPS理念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NLR、PLR在细菌所致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莫丽玲 林发全 +4 位作者 梁宏洁 廖林 韦贵将 黄莎圆子 杨溢 《右江医学》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中山...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住院的血流感染患者101例,其中G+菌40例,G-菌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水平,计算NLR和PLR。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PCT、IL-6,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RP。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间两项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血流感染患者中G+菌占39.60%,包括肠球菌(22.77%)、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1%)、金黄色葡萄球菌(7.92%);G-菌占60.40%,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2.77%)、大肠埃希菌(13.86%)、鲍曼不动杆菌(4.95%)、其他病原菌(18.81%)。G-菌组PCT、NLR与PLR高于G+菌组(P<0.05),G-菌组与G+菌组的组间IL-6、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PCT、IL-6、NLR、PLR水平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球菌(P<0.05),WBC水平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0.05),与肠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中肺炎克雷伯菌的PCT、IL-6、WBC、PLR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病原菌(P<0.05),NLR水平低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病原菌(P<0.05)。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可知,χ^(2)=3.093,P>0.0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089,PCT、NLR、PLR单一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645~0.751)、0.794(0.656~0.816)、0.733(0.687~0.821)、0.837(0.697~0.916)。结论PCT、NLR、PLR在G+菌和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中表现具有差异性,PCT、NLR、PLR联合检测优于单个指标在G+菌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中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梓婷 何雨 +1 位作者 潘康健 郑智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不同抗体与EB病毒DNA联合检测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EB病毒不同抗体、EB病毒DNA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汇... 目的 探讨EB病毒不同抗体与EB病毒DNA联合检测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EB病毒不同抗体、EB病毒DNA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汇总两组检测结果、不同分期者检测结果,统计各个指标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分析联合与单一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Rta-IgG抗体、EBV-DNA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且Ⅳ期Rta-IgG抗体、EBV-DNA高于Ⅰ期、Ⅱ期、Ⅲ期(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种抗体为阳性,而对照组则相反,大部分为阴性(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VCA-IgA抗体+Rta-IgG抗体+EA-IgA抗体+EBV-DNA阳性率高于EB病毒抗体阳性率、EB病毒DNA阳性率(P<0.05);VCA-IgA抗体+Rta-IgG抗体+EA-IgA抗体+EBV-DNA检测准确度高于其他检测方案(P<0.05)。结论 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联合方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分期提供参考,值得借鉴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EB病毒DNA 鼻咽癌 血清学 诊断 EA-Ig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与嗜酸性粒细胞联合B超检查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天盛 陈元雄 林发全 《右江医学》 202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等检验指标联合B超检查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粪便寄生虫检查找到肝吸虫卵的病例17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肝吸虫抗体检测及粪便寄...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等检验指标联合B超检查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粪便寄生虫检查找到肝吸虫卵的病例17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肝吸虫抗体检测及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均阴性的健康体检人员171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GGT、EOS及B超检查结果的差异,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查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肝吸虫病联合诊断模型。结果两组GGT和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B超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胆囊病变、胆管病变以及肝脏病变分别为31例(17.7%)、36例(20.6%)、70例(40.0%);对照组胆囊病变、胆管病变以及肝脏病变分别为11例(6.4%)、3例(1.8%)、64例(37.4%)。经逐步回归分析,GGT、EOS、胆囊异常、胆管异常4项指标入选模型。GGT与EOS联合B超检查建立回归方程,得到联合诊断模型logitP。logitP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4,敏感性为0.669,特异性为0.801。结论GGT和EOS联合B超检查在肝吸虫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吸虫病 Γ-谷氨酰转肽酶 嗜酸性粒细胞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比值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
5
作者 韦倩清 廖林 林发全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972-978,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大规模临床数据库探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以来自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中符合2012年柏林定义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ICU后24小时内INR...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大规模临床数据库探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以来自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中符合2012年柏林定义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ICU后24小时内INR值以三分位数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Q1组(INR<1.2),Q2组(1.2≤INR<1.6),Q3组(INR≥1.6)。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评估INR和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亚组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有7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0.1±17.3)岁,其中54.1%为男性。INR水平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有关(P<0.001),Q3组(INR≥1.6)与住院病死率增加明显相关(OR=2.46,95%CI 1.5~4.01,P<0.001),在调整全部协变量后,效应值仍显著(OR=2.22,95%CI 1.28~3.84,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发现,INR水平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呈线性关系(P>0.05)。亚组分析显示,INR水平在年龄、性别、ARDS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及是否合并糖尿病亚组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INR水平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呈线性关系,高INR水平与住院病死率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住院病死率 MIMIC-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菌种鉴定的结果分析
6
作者 陆素萍 何雨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菌种的鉴定结果,为NTM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1例NTM患者标... 目的分析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菌种的鉴定结果,为NTM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1例NTM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NGS检测技术对菌种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菌种鉴定结果中,诊断为NTM肺病46例,诊断为播散性NTM病45例,NTM肺病患者送检标本类型以肺泡灌洗液(95.7%)为主,少部分为肺组织(4.3%);而播散性NTM肺病患者送检标本类型多样,以淋巴结组织(35.6%)和肺泡灌洗液(26.7%)为主,其次皮肤组织(8.9%)。NTM肺病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播散性NTM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M肺病组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54.4%)最常见,胞内分枝杆菌(26.1%)次之,其次为龟分枝杆菌(8.7%);而播散性NTM病组的菌种分布类似,鸟分枝杆菌复合群(53.3%)最常见,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26.7%)、偶发分枝杆菌(8.9%),其他相对少见。结论广西地区NTM病菌种分布广泛,以慢生型NTM多见,并且涉及标本类型多样,应对可疑患者尽早行菌型鉴定,NGS可作为快速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菌种鉴定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FAP、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小婷 王承翰 +2 位作者 翟宁能 廖林 林发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496-35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IS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IS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血清GFAP与Hcy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110例AIS患者分为轻型组(73例)、中型组(32例)和重型组(5例),比较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及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血清GFAP和Hcy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FAP、Hcy与AIS患者NIHSS评分、住院总时间及WBC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FAP、Hcy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AIS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水平、WBC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GFA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型组患者GFAP、Hcy水平高于轻型组,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在8~14 d患者的GFAP水平高于住院时间<8 d的患者,住院时间>14 d患者的GFAP水平高于住院时间<8 d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FAP与Hcy呈正相关(r=0.253,P=0.001),GFAP水平与NIHSS评分、住院时间、WBC均呈现正相关(r=0.238、0.300、0.226,P<0.05),Hcy水平与NIHSS评分、WBC呈正相关(r=0.342、0.27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FAP、Hcy单独用于诊断AIS的AUC分别为0.816、0.712,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57。结论AIS患者血清GFAP、Hcy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作临床AIS早期检测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妙丸与三妙丸治疗痛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欣雁 王永美 +1 位作者 杨媚 周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9期190-194,共5页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急性发作时,肢体末端常出现红、肿、热和剧烈疼痛。传统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和多靶点等优点,已成为研治痛风的新方向,但因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未能普及。二妙丸、三妙丸是主治焦湿热痹证的古老中药复方...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急性发作时,肢体末端常出现红、肿、热和剧烈疼痛。传统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和多靶点等优点,已成为研治痛风的新方向,但因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未能普及。二妙丸、三妙丸是主治焦湿热痹证的古老中药复方,是至今治疗痛风的常用中药,但其成分、配比与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需不断完善与探索。本文对二妙丸、三妙丸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二妙丸 三妙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