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婵娟 杨迪 +3 位作者 付岗 叶云峰 潘连富 张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6,共9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 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Dickeya zeae 病原鉴定 多基因系统发育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及越南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永浩 高旭渊 +5 位作者 曾宪儒 龙秀珍 韦德卫 覃建林 蔡健和 曾涛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背景】广西地理环境独特,与越南水陆相连,气候、作物等条件相似,边境贸易往来频繁,致使其成为我国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方法】通过本底调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结果】广西主要入侵动... 【背景】广西地理环境独特,与越南水陆相连,气候、作物等条件相似,边境贸易往来频繁,致使其成为我国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方法】通过本底调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结果】广西主要入侵动物26种,入侵微生物18种,入侵植物21种,高风险入侵物种包括辣椒实蝇、木薯绵粉蚧、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来自越南的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共38种。【结论与意义】广西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加剧,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提出应对入侵生物的综合防控对策,为广西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现状 防控对策 越南 潜在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旱地作物主要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初步调查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永浩 龙秀珍 +3 位作者 曾宪儒 韦德卫 王助引 曾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3,163,共5页
2011-2013年,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 2011-2013年,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龟、异丽金龟和桐黑异丽金龟,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 优势种 发生动态 诱虫灯 发生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腰果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其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中润 于永浩 +2 位作者 高燕 黄伟坚 黄海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45-2150,共6页
为了摸清越南腰果种植区发生的腰果病虫害种类,对越南巴地-头顿、平福、平顺、林同、同奈、隆安、前江、槟椥等腰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越南腰果种植区的腰果病害10种,害虫46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花枝... 为了摸清越南腰果种植区发生的腰果病虫害种类,对越南巴地-头顿、平福、平顺、林同、同奈、隆安、前江、槟椥等腰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越南腰果种植区的腰果病害10种,害虫46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花枝回枯病,主要害虫有腰果角盲蝽、腰果皱胸天牛和咖啡皱胸天牛。还对越南主要腰果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腰果 病虫害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芒果品种抗炭疽病评价及采后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宁平 郭堂勋 +3 位作者 李其利 唐利华 黄穗萍 莫贱友 《广西植保》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生长期间和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选取了12个芒果品种,通过自然发病观察和室内人工接种炭疽菌实验来比较不同品种对炭疽的抗病性。室内菌丝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红象牙、金煌芒为中抗品种,帕拉英达、红杉林、红芒6...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生长期间和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选取了12个芒果品种,通过自然发病观察和室内人工接种炭疽菌实验来比较不同品种对炭疽的抗病性。室内菌丝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红象牙、金煌芒为中抗品种,帕拉英达、红杉林、红芒6号为中度感病品种,其余为感病品种。采后调查果实的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金煌芒、帕拉英达、红杉林、吉尔为中度抗病品种,台农、金星芒为感病品种,其余为中度感病品种。综合室内接种和采后果实自然发病的结果表明,金煌芒可确定为中抗品种,台农、金星为感病品种。4种杀菌剂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显示:在设定的试验浓度下,250 m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7 d后发病率仅16.7%,防治效果达84.38%,14 d后好果率仍然有6.7%,防治效果达65.17%。研究结果可为芒果炭疽病抗病育种研究和采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 抗性鉴定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三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芊 凌炎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有选择条件下和非选择条件下均表现出对玉米的偏好。但随着龄期的增长对玉米的取食偏好会逐渐减弱,在有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在玉米和水稻上的选择取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2%和23%,在非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取食3种寄主植物后幼虫体重增长均能与Logisitic生长模型较好拟合,取食玉米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最快,蛹重也最重。表明了当前新入侵广西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玉米的取食偏好要高于对甘蔗和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幼虫 取食偏好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4 位作者 秦碧霞 杨世安 崔丽贤 邓铁军 蔡健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8-1703,共6页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 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 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斑病菌 病原菌鉴定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志健 农保选 +6 位作者 张宗琼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李丹婷 颜群 夏秀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稻瘟病 鉴定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发生世代数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芊 凌炎 +7 位作者 蒋婷 符诚强 钟勇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发生世代。【结果】草地贪夜蛾在16~28℃下均能完成生活史,19~28℃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和繁殖,且发育历期除预蛹期外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5、12.29、3.86、11.16、11.82、12.86和10.64℃,有效积温分别为50.71、155.68、51.88、130.86、107.98、39.42和446.38 d·℃。【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理论发生世代为7~11代,发生世代多且全年均可发生,对广西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Logisitic曲线模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战彪 徐鹏超 +4 位作者 秦碧霞 苏琴 谢慧婷 崔丽贤 蔡健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1,共10页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 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分布 复合侵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群 罗志勇 +3 位作者 张晋 高利军 陈小林 高汉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4-1928,共5页
为明确广西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分别在广西岑溪、三江、永福设立了三个自然诱发病圃,通过采用苗期室内人工喷雾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5个主导水稻品种的抗谱及病区田间抗性.室内抗谱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45个水稻... 为明确广西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分别在广西岑溪、三江、永福设立了三个自然诱发病圃,通过采用苗期室内人工喷雾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5个主导水稻品种的抗谱及病区田间抗性.室内抗谱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45个水稻主导品种抗性频率在8.33%~94.44%之间,抗性频率在80%以上的有8个,占鉴定总数的17.78 %;50%~80%之间的有11个,占总数的24.44%;50%以下的有26个,占57.78%.两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45个水稻主导品种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较差,无中抗水平以上抗性品种;2010年,表现中感的有26个,占总数的57.78%,表现感病的有12个、高感7个,分别占26.67%、15.56%;2011年,表现中感的有16个,占总数的35.56%,表现感病的有23个、高感6个,分别占51.11%、13.33%.45个水稻主导品种总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生产上应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主导品种 稻瘟病 抗性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草地贪夜蛾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12
作者 覃武 覃江梅 +4 位作者 韦敏学 韦丽龙 于永浩 蔡晓燕 陈红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3-610,共8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种群动态 为害 玉米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对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兴民 罗莹 +2 位作者 龙秀珍 赵晶 任顺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m L的孢子悬浮液恒温培养20 h后,分别取4 m L孢子悬浮液于紫外光灯下照射5、7、10、20、30min,吸取10μL不同照射时间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后测定菌落直径、产孢量、毒力及FAE蛋白含量。[结果]经不同诱变时间处理的sp.1菌株再培养后,其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的孢子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此诱变时间的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1.97 d,明显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的菌株和原始菌株。诱变株FAE蛋白含量也因诱变时间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菌株的FAE蛋白含量最高,达3.46μg/mg,显著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和对照处理(P〈0.05)。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紫外诱变株与对照株之间FAE蛋白条带也存在明显差异,诱变10 min处理在20.0~30.0 k D和66.2 k D处有较高浓度的FAE蛋白。[结论]玫烟色棒束孢具有耐紫外照射的特性,紫外线诱变10 min能使玫烟色棒束孢产生正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紫外线诱变 生物学特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广西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凌炎 黄芊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0,共7页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50值在0.2544~0.7207mg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珊宇 朱桂宁 +9 位作者 贤小勇 韦小妹 黎柳锋 李慈代 韦名壮 韦爱娜 韦艺 黄明金 韦桥现 廖仁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8-2166,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种类,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天峨县、南丹县、环江县和金城江区等石漠化地区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 【目的】明确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种类,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天峨县、南丹县、环江县和金城江区等石漠化地区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进行离体或活体接种确定其致病性,结合部分病原菌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黑斑病,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引起的枝枯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溃疡病,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及胡桃球针壳(Phyllactinia juglandis)引起的白粉病。其中,多隔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核桃枝枯病为首次发现。核桃炭疽病可为害核桃的叶片、芽、嫩梢和果实;黑斑病可为害叶片、嫩梢和果实的青皮;枯枝病可为害小枝(尤其是1年生嫩枝);溃疡病可为害核桃树干及主侧枝基部;根腐病可为害根部;白粉病为害叶片。【结论】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6种,其中发生最严重的是炭疽病,其次是黑斑病和枯枝病,生产上需重点防控。其他病害总体上发生较轻,但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时也需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病原菌 鉴定 石漠化地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调查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9 位作者 凌炎 龙迪 蒋婷 陈玉冲 符诚强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粘虫 寄生性天敌 调查 越冬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艳露 谢玲 +3 位作者 刘斌 曾凤花 廖仕同 张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段中共分离获得352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5纲17目34科43属62个分类单元,不同分类单元的代表菌株中,有41株菌株能够产生分生孢子(66.13%)。其中,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频率(RF)分别为66.19%和20.45%;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和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相对频率分别为55.4%、17.61%和9.66%;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未鉴定属3、帚枝霉属(Sarocladium)、未鉴定属2、弯孢属(Curvularia)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相对频率分别为32.39%、15.06%、13.35%、5.11%、3.98%、3.41%、3.13%和2.84%,后5个属的相对频率未超过10%,其优势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坛洛镇TL2样地和锣圩镇LX样地的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群落分布较均匀。相似度系数分析显示,钦州地区大成镇2个样地(DC1、DC2)间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相似度最高(C_(s)=0.67)。不同采样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香蕉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是影响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穗萍 郭堂勋 +5 位作者 莫贱友 李其利 唐利华 陈军 吴玉东 魏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明确广西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分布范围,为发展其抗病育种技术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打下基础。【方法】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采集38份具典型香蕉枯萎病发病症状的病害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 【目的】明确广西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分布范围,为发展其抗病育种技术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打下基础。【方法】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采集38份具典型香蕉枯萎病发病症状的病害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确定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结果】从38份病害样本中分离出35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经鉴定,有34株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病菌检出率为89.47%,其中,9株为1号生理小种,25株为4号生理小种,检出率分别为26.47%和73.53%;4号生理小种均为热带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在广西香蕉种植区均有分布,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于广西中东部和南部的香蕉种植区。【结论】热带4号生理小种为广西香蕉枯萎病菌的优势种群,在抗病育种中应以热带4号生理小种为靶标菌,且优先选择广西西部和北部的香蕉适生区作为新的香蕉种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生理小种鉴定 群体分布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广西番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琴 崔丽贤 +6 位作者 陈起民 谢慧婷 陈锦清 秦碧霞 朱英芝 李战彪 蔡健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151,共6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2019年从广西百色市采集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叶片样品,采用滚环扩增(RCA)及基因克隆等方法,获得了4个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4个分离物的全长序列分别为277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2019年从广西百色市采集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叶片样品,采用滚环扩增(RCA)及基因克隆等方法,获得了4个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4个分离物的全长序列分别为2776、2781、2752、2781 bp,均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核苷酸相似性比较发现,4个分离物彼此间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上,与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各分离物间的相似性也在91%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YLCV广西分离物BS-2和BS-4与TYLCV-Hunan,BS-1和BS-3与TYLCV-YN6553等分离物处于独立的小分支,说明TYLCV广西分离物与TYLCV-Hunan、TYLCV-YN6553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TYLCV在广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 分子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迪 郑雪玲 +4 位作者 黎鹏 徐东亚 杜婵娟 黄思良 付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2-2488,共7页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对菌株NPGY-1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NPGY-1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菌株NPGY-1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6.0,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菌落扩展直径分别为50.7和62.9 mm。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酸铵。对49科73种植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有44科66种供试植物在试验观察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5科(锦葵科、唇形科、海桐花科、堇菜科和葫芦科)7种植物未发病。【结论】引起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小新壳梭孢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植物有潜在致病性。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应选取抗性程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有利于减轻该病的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褐斑病 小新壳梭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