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区桉树人工林与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50
1
作者 谭宏伟 杨尚东 +6 位作者 吴俊 刘永贤 熊柳梅 周柳强 谢如林 黄国勤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中涉及碳、氮、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低于天然阔叶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同样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指标也逊于天然阔叶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两种人工林之间无规律性的差异。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以及均匀度(EH)指数均逊于天然阔叶林,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桉树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虽不及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林的生态效应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 马尾松 阔叶林 土壤肥力 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成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丰景 卢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3-1681,共9页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时期,而开花调控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拟南芥中存在多条调控开花的信号途径如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等。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许多葡萄花发育相关的...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时期,而开花调控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拟南芥中存在多条调控开花的信号途径如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等。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许多葡萄花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是拟南芥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并且绝大多数基因具有与拟南芥相似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开花相关基因在葡萄开花时间、花发育过程以及其他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葡萄成花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整合子 花发育 成花诱导 同源基因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分子机制及基因挖掘
3
作者 孙嘉曼 陈格 +4 位作者 罗海玲 黄永才 刘增亮 杨柳 张进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600,共12页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分析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表达模式,挖掘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为利用分子手段进行百香果抗病性状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以百香果主栽品种钦果9号为试材,对...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分析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表达模式,挖掘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为利用分子手段进行百香果抗病性状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以百香果主栽品种钦果9号为试材,对烟草疫霉侵染12、24、48、72和96 hpi钦果9号进行组织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构建钦果9号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转录组,使用DESeq分析基因表达差异,以P<0.005、错误发现率(FDR)≤0.001和|log2 Ratio|≥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BLAST2GO和KOBAS2等进行DEGs的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明确钦果9号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通路和代谢途径;挖掘与植物抗病相关代谢通路的DEGs并利用MeV软件绘制基因表达热图,分析其在烟草疫霉侵染钦果9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量差异与转录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烟草疫霉侵染钦果9号初期叶片无明显症状,侵染48hpi叶片出现褪绿,随着侵染时间不断延长,病斑颜色变深并不断扩大呈明显棕色枯斑;从侵染12hpi开始所有处理组钦果9号叶片中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4 hpi时SOD活性达最高值,表明侵染初期烟草疫霉已开始从伤口侵入钦果9号叶片。转录组分析共筛选获得7163个DEG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类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与植物抗病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表明这些通路在转录水平上是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代谢途径。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中的PR1、CERK1、RPM1、CDPK和CML等基因,茉莉酸(JA)/乙烯(ET)信号途径中的JAR1、JAZ2、ERF1、EBF1和ERS等基因,以及次生代谢相关的CAD6、4CL、POD、CHS和LDOX等基因均在感染烟草疫霉的钦果9号植株中大幅上调表达,推测这些基因参与了百香果对烟草疫霉的抗性反应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RNA-Seq数据的可靠性。【结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类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是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不同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以复杂方式参与了百香果对烟草疫霉的抗性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烟草疫霉 转录组分析 分子机制 基因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CoT标记分析花生栽培种×A.chacoensis组合异源多倍化的早期基因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梁琼 熊发前 +6 位作者 钟瑞春 韩柱强 李忠 唐秀梅 蒋菁 唐荣华 何新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55-1563,共9页
【目的】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化行为,揭示花生属多倍体进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CoT标记对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和二倍体野生种A.chacoensis的种间杂种F1及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基因组变化时间、类型和频率进行... 【目的】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化行为,揭示花生属多倍体进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CoT标记对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和二倍体野生种A.chacoensis的种间杂种F1及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基因组变化时间、类型和频率进行分析。【结果】1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12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率达92.86%,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了丰富的DNA多态性;与扩增出的109条亲本条带比较,F1—S3分别丢失亲本条带28、30、10、11和10条,其中,来自父本特异性条带为16、12、7、9和9条,各自新增条带9、3、10、14和8条,说明SCoT产物早在Fl即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类型包括亲本条带的丢失、跳跃式继承和新条带的产生,在丢失的亲本条带中以父本条带为主。【结论】ATG翻译起始位点及其侧翼区域在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迅速发生广泛而剧烈的变化,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多倍体的进化和稳定有关;SCoT标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和实用的新型功能型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花生属及其它物种多倍体进化中基因组遗传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 花生 功能型标记 种间杂交 异源多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蔗蜡脂产物的超声波辅助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赶林 林波 +1 位作者 莫磊兴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6-379,共4页
采用混合溶剂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合溶剂、超声波频率、萃取时间对甘蔗皮渣中蔗蜡脂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70%乙醇含量的乙醇-汽油混合溶剂可作为最适提取溶剂,在45 KHZ频率的超声波下萃取4 h,蔗蜡脂... 采用混合溶剂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合溶剂、超声波频率、萃取时间对甘蔗皮渣中蔗蜡脂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70%乙醇含量的乙醇-汽油混合溶剂可作为最适提取溶剂,在45 KHZ频率的超声波下萃取4 h,蔗蜡脂产率可达最高值7.0%,纯化蔗蜡产率可达4.6%;蔗蜡脂产物经皂化、柱层析纯化后,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分析其纯度达70.45%,主要成分为C22~C30的偶碳脂肪醇类和植物甾醇衍生物,单组分成分最高为C28脂肪醇,含量为50.34%,植物甾醇主要是麦角甾醇和豆甾醇的衍生物,含量分别为4.72%和1.12%。试验研究为甘蔗高附加值产物蔗蜡脂的提取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蜡脂 超声波辅助 提取 甘蔗皮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开强 陈雷 +4 位作者 黄玉溢 高国庆 陈彩虹 高利军 潘英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隆迪 水稻 产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露露 曲俊杰 +3 位作者 郭泽西 孙大运 潘凤英 尹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8、24和36 h的葡萄叶片总RNA,利用基于Gateway技术的CloneMinerⅡ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首先将cDNA与pDONR222载体进行BP重组反应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初级文库;然后初级文库质粒与pGADT7-DEST载体通过LR重组反应,重组反应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次级文库;再随机挑取次级文库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最后利用ImageJ软件和PCR反应分别统计库容量和鉴定重组率。【结果】构建的初级文库库容量为4.6×10^7 CFU,次级文库库容量为2.7×10^7 CFU,均达到构建cDNA文库的标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1000~2000 bp,且具有很好的多态性,文库质量较高。【结论】构建的霜霉菌诱导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要求,可用于筛选霜霉菌致病效应蛋白在寄主体内的靶标及霜霉菌侵染寄主葡萄早期抑制寄主免疫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菌 葡萄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峰 李浩然 +7 位作者 王金英 彭宏祥 何新华 黄小雄 李平 钟敏芝 覃燕 张树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80-1789,共10页
【目的】探究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为调控荔枝果实成熟期、解析焦核发生分子机制及选育焦核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发现1个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对禾荔和GLL-1开展全基因组重测... 【目的】探究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为调控荔枝果实成熟期、解析焦核发生分子机制及选育焦核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发现1个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对禾荔和GLL-1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50×),对比分析GLL-1全基因组变异情况。【结果】与禾荔相比,GLL-1果实明显较大,品质优良,特晚熟,种子变为焦核,可食率明显提高。从GLL-1基因组获得320858674个高质量的Clean reads,定位到荔枝参考基因组的高质量Clean reads数占比为96.07%,正确识别率大于Q20的碱基占比为96.48%,正确识别率大于Q30的碱基占比为91.38%,基因组GC含量为35.28%,覆盖度(大于1×的碱基占比)为97.62%。检测到930608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759887个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del)位点,共导致12621个基因发生变异,其中发生非同义SNP突变的基因8451个,发生Indel的基因4170个。许多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MYB、bHLH、WD40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及参与ABA信号转导的重要家族基因(bZIP、WRKY、MAPK及PPR)均发生突变。【结论】MYB、bHLH、WD40、bZIP、WRKY、MAPK及PPR等家族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导致GLL-1果实特晚熟及焦核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推测其在调控荔枝果实发育和焦核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焦核突变体 全基因组重测序 变异分析 SNP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整合对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和本土莲子草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誉 郭文锋 李晓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38,共8页
【目的】在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常与本地莲子草A.sessilis同域分布且占据生态优势。本文探讨克隆整合与空心莲子草强竞争力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同质园试验,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先端与基端匍匐... 【目的】在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常与本地莲子草A.sessilis同域分布且占据生态优势。本文探讨克隆整合与空心莲子草强竞争力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同质园试验,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先端与基端匍匐茎的连接处进行保持连接(克隆整合)与剪断处理(无克隆整合),分别测量不同克隆整合处理下2种植物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光合性能及生物量分配情况,比较2种植物克隆整合能力的大小。【结果】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的茎长、基端分株的叶片数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叶片数及茎长显著增加,细根数、总根数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光补偿点、气孔导度等)也显著提高;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粗(细)根数及总根数也显著增加。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或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莲子草。【结论】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克隆整合中受益,但空心莲子草的克隆整合能力要显著强于本地莲子草,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挤占莲子草的空间生态位,从而形成自然生境中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整合 入侵植物 生长 光合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DlbZIP2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0
作者 王金英 张树伟 +8 位作者 丁峰 潘介春 彭宏祥 范志毅 赵德征 黄幸 李琳 王颖 李浩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分析bZIP转录因子基因DlbZIP21在石硖和四季蜜两个龙眼品种不同组织和年周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龙眼品种成花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和四季蜜龙眼为试材,克隆其DlbZIP21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 【目的】分析bZIP转录因子基因DlbZIP21在石硖和四季蜜两个龙眼品种不同组织和年周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龙眼品种成花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和四季蜜龙眼为试材,克隆其DlbZIP21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理化性质特性、磷酸化位点和结构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克隆获得石硖和四季蜜龙眼DlbZIP21基因分别命名为DlbZIP21-sx和DlbZIP21-sj,其开放阅读框(ORF)均为1353 bp,各编码45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49.80和49.81 kD,理论等电点均为6.53。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lbZIP21-sx与DlbZIP21-sj蛋白的同源性为99.78%,同时与大豆、水稻和菜豆的亲缘关系较近。DlbZIP21基因在花芽中的表达量表现为四季蜜龙眼比石硖龙眼高5倍;在年周期中,从1~12月DlbZIP21基因在四季蜜龙眼中的表达量均普遍高于石硖龙眼,其中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12月—翌年4月)的表达量高于石硖龙眼6~8倍。【结论】DlbZIP21基因可能在四季蜜龙眼成花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诱导四季蜜龙眼一年多次成花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DlbZIP21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