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龙荔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潘丽梅 朱建华 +3 位作者 秦献泉 彭宏祥 黄凤珠 卢美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4-819,共6页
选用l2条ISSR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67个龙荔单株和10个龙眼品种(单株)、12个荔枝品种以及l0个野生荔枝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均得到了清晰指纹。在所扩增的151条ISSR主带中,有1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占84.1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 选用l2条ISSR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67个龙荔单株和10个龙眼品种(单株)、12个荔枝品种以及l0个野生荔枝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均得到了清晰指纹。在所扩增的151条ISSR主带中,有1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占84.1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单株)区分开来。供试龙荔单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97,表明广西龙荔种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龙荔与龙眼、荔枝间遗传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99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在0.53~0.98,在相似系数0.53处荔枝供试材料自聚为1类,而龙荔与龙眼聚为1类,表明龙荔与荔枝的遗传差异较大,龙荔在遗传物质上更接近龙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荔 遗传多样性 ISSR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SR标记分析广西香稻与南亚香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远孟 张向军 +3 位作者 陈传华 杨新庆 李容柏 李杨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利用16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分析78份来自南亚的香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的香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南亚的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31个,广西的香稻资源... 利用16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分析78份来自南亚的香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的香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南亚的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31个,广西的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44个;南亚香稻资源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广西香稻资源平均PIC为0.41;南亚香稻资源平均基因多样性(Hs)为0.60,广西香稻资源平均Hs为0.47;说明了南亚香稻资源比广西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南亚香稻资源或大部分的广西香稻资源各自聚为一类,说明大部分南亚和广西的香稻种质资源存在遗传差异性和地理远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与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远孟 张向军 +2 位作者 陈传华 李容柏 李杨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4,共4页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对SSR引物,分析24份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香稻的SSR等位变异、多态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在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对SSR引物,分析24份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香稻的SSR等位变异、多态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在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3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基因多样性(Hs)分别为0.53和0.60;而在广西种植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44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基因多样性(Hs)为0.41和0.47。说明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比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广西非香地方栽培稻和香稻资源各自聚为一类,说明二者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栽培稻 香稻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4
作者 冯诚诚 陈小凤 +5 位作者 黄熊娟 琚茜茜 黄玉辉 梁家作 刘杏连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苦瓜白粉病菌种类,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调查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在广西苦瓜栽培品种桂农科6号、清脆277、翠华和海加仕183上的危害程度和致病力分析,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种类及生理小种的分化。【结果】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西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2016—2021年生理小种1的平均分离频率为95.72%,是广西苦瓜白粉病菌的优势小种,生理小种2F仅在贵港苦瓜种植基地发现,平均分离频率为4.29%。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4个广西苦瓜栽培品种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生理小种1致病力强度呈上升趋势,田间病害发生较严重。【结论】导致广西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广西苦瓜白粉病菌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单囊壳白粉菌 生理小种 ITS序列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AP1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聪 何新华 +3 位作者 陈虎 蒋雅琴 高美萍 李杨瑞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58,共8页
我们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2个A州同源基因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MAPl—1(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6)和MAPl—2(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7)。MAPl—1编码247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1bp,蛋白质分子量为28.54kD,... 我们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2个A州同源基因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MAPl—1(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6)和MAPl—2(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7)。MAPl—1编码247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1bp,蛋白质分子量为28.54kD,等电点为8.31;MAPl—2编码248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4bp,蛋白质分子量为28.78kD,等电点为8.70。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木本植物A纠同源基因的一致性为72%~81%。实验分析表明,MAPl—1和MAPl—2第1至第6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ADS盒结构域,第88至第178个为K盒结构域;两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且功能位点分布存在着不同,推测这两个基因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存在差异。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MAPl—1蛋白有12个α-螺旋,4个8折叠区,14个β-转角;而MAP1—2蛋白有11个α-螺旋,5个B折叠区,15个β-转角;其大多数氨基酸具有亲水性。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芒果的开花分子机理及成花的生物学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AP1(APETALA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松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韦泳丽 何新华 +1 位作者 罗聪 陈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62,共5页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罗汉松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2条(占88.97%),8个罗汉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9~0.80说...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罗汉松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2条(占88.97%),8个罗汉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9~0.80说明罗汉松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将8份罗汉松材料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见,利用SCoT分子标记可有效的分析罗汉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罗汉松种质亲缘关系的鉴别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松 SCo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远孟 张向军 +3 位作者 陈传华 杨新庆 李杨瑞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794-5797,共4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78份外引香稻品种、18份在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以度24份具有代表性的非香的广西地方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到100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引物可检测到3~1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6.25个,聚类结果表明:利用16...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78份外引香稻品种、18份在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以度24份具有代表性的非香的广西地方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到100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引物可检测到3~1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6.25个,聚类结果表明:利用16个SSR标记可以明显地把香稻与非香稻品种聚类为2大类;在78份外引香稻种质中,在遗传距离分别为0.64和0.56处.43份和14份各自聚为一类,占73.1%,18份与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聚类,占23.1%,3份与非香的栽培稻品种聚为一类,占3.8%,不同类组香稻的Nei's遗传距离估算表明,传统的南亚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大于改良的南亚香稻,改良的南亚香稻的多样性又显著大于广西当前种植的香稻种质和广西代表性的非香稻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SSR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Williams B6)组培快繁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柳 秦钢 +6 位作者 粟靖 杨丽涛 罗瑞鸿 李小泉 林贵美 邹瑜 李杨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0-1013,共4页
以香蕉(MusaAAACavendishvar.WilliamsB6)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开展了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TIBS系统可使香蕉组织培养一代增殖14倍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2~3倍;(2)含2.0mg·L-... 以香蕉(MusaAAACavendishvar.WilliamsB6)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开展了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TIBS系统可使香蕉组织培养一代增殖14倍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2~3倍;(2)含2.0mg·L-16-BA的TIBS系统适合于增殖培养;(3)TIBS系统中,以第7代继代材料为宜,接种密度在每株100mL培养基最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4)TIBS系统中浸没间歇频率在4min/3h时增殖和生长表现比较优异,而4min/6h时则有利于根的诱导和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组培快繁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黄萎病及抗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益奎 李文嘉 +2 位作者 莫贱友 黎炎 蒋雅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14,共6页
茄子黄萎病是世界各地茄子生产上重要的土传性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40%~50%。本文从茄子黄萎病病原菌分布与危害、病原菌鉴定与致病力分化、抗源材料、抗病遗传育种等几个方面对茄子黄萎病进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茄子 黄萎病 抗病育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4
10
作者 牟海飞 林贵美 +8 位作者 邹瑜 李小泉 李朝生 韦华芳 吴代东 张进忠 王趣有 潘永杰 陈忠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6-1210,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条。供试香蕉品种间的遗传相异系数范围为0.0345~0.7500,平均相对遗传相异系数为0.03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32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四个类群,其中巴引103、野酸蕉和花蕉(观赏)分别为一类,其余29个品种(系)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霆 欧阳雪庆 +1 位作者 杨丽涛 李杨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固氮 ^15N同位素稀释法 固氮百分率 含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主要栽培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任繁 王益奎 +2 位作者 李文嘉 黎炎 吴永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61-1866,共6页
为了明确我国茄子主要栽培种的遗传背景,对主要来自广西及全国部分地区的54份茄子栽培种进行表形标记和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37个表形性状中,表现为多态性有33个,占89.18%;从5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8条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 为了明确我国茄子主要栽培种的遗传背景,对主要来自广西及全国部分地区的54份茄子栽培种进行表形标记和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37个表形性状中,表现为多态性有33个,占89.18%;从5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8条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扩增出6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5条带,多态性带58条,占85.29%;品种间两类型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04~1.00之间,总体平均数分别为0.51、0.60,表明个别品种间遗传差异很大,但群体整体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应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两类标记均能在欧氏距离14~15间将54个栽培种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表形标记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而分子标记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遗传多样性 形态标记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满若君 李杨瑞 卜朝阳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蝴蝶兰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著名盆栽植物,用种子、茎尖、茎段、根尖、叶、花梗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获得了成功。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在兰... 蝴蝶兰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著名盆栽植物,用种子、茎尖、茎段、根尖、叶、花梗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获得了成功。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在兰花的转基因研究中,以基因枪法成功转化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农杆菌介导法,其它转化方法还有PEG法、电激法、花粉管通道法等。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蝴蝶兰遗传转化体系,为以后目的外源基因的转入奠定基础,同时对于蝴蝶兰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在兰花上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永升 周瑞阳 +6 位作者 韦新兴 黄爱花 莫润秀 邹成林 谭华 郑德波 黄开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目的】对低氮胁迫和正常施氮条件下玉米植株的生理指标、产量性状与耐低氮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96份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一点两个水平的田间试验,鉴定玉米自交系在... 【目的】对低氮胁迫和正常施氮条件下玉米植株的生理指标、产量性状与耐低氮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96份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一点两个水平的田间试验,鉴定玉米自交系在低氮和正常氮水平下的产量、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低氮农学利用效率(LNAE)、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和ASI值等性状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遗传力等,对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结果】在低氮和正常施氮条件下,各性状遗传变异较大;铁7922、9046、金黄55、P1201-1-1-6、89-1、D黄212、Su137-3P798-1-3-1-3、M017和越F1-1等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较高,应充分利用。低氮条件下,各遗传力较高,正常氮下则较低;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最高,达0.76。【结论】低氮条件下选育自交系的效率更高;低氮农学效率(LNAE)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的性状,能提高选择材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氮利用效率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FDA荧光染色技术监测木薯渣堆肥中的细菌动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圣进 韦仕岩 +3 位作者 王灿琴 汪茜 覃晓娟 陈廷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76-1980,共5页
【目的】探讨CFDA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高温细菌的效果,阐明木薯酒精渣堆肥过程中的细菌动态,为堆肥进程的调节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30℃和60℃下对高温型和中温型细菌进行CFDA荧光染色,观察染色效果。同时采用CFDA技术和培养法对木... 【目的】探讨CFDA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高温细菌的效果,阐明木薯酒精渣堆肥过程中的细菌动态,为堆肥进程的调节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30℃和60℃下对高温型和中温型细菌进行CFDA荧光染色,观察染色效果。同时采用CFDA技术和培养法对木薯酒精渣堆肥中的细菌动态和垂直分布进行监测。【结果】60℃下进行CFDA荧光染色能有效识别高温细菌。CFDA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木薯渣堆肥前期堆料中细菌以中温型为主,但随堆肥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高温型细菌数量随堆肥时间延长迅速增加,并在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群。10~40cm深度的堆料温度高,细菌以高温型为主;50cm以下堆料呈酸性,温度降低,细菌以中温型为主。【结论】高温细菌是木薯酒精渣高温堆肥中的重要微生物群体,CFDA荧光染色技术可以检测出高温细菌,可用于检测木薯渣堆肥中的总高温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堆肥 CFDA技术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在植物基因差异表达上的应用及其分析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建明 李杨瑞 +4 位作者 杨柳 王爱勤 杨丽涛 熊发前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发实验室 甘崇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2-55,共4页
对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指出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已逐渐成为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工具,是构建转录图谱、定位目标性状位点、研究差异基因表达等研究的主要手段,具有广泛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cDNA-A... 对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指出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已逐渐成为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工具,是构建转录图谱、定位目标性状位点、研究差异基因表达等研究的主要手段,具有广泛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cDNA-AFLP和cDNA-SRAP技术均具有一定的缺限,主要表现在获得的差异片段还不够全面丰富。cD-NA-AFLP可以扩增到扩增较多的带,但试验程序比较繁琐、昂贵而且耗时较长、操作较困难;而cDNA-SRAP相对比较简便、便宜而耗时较短,较易操作。因而将cDNA-AFLP与cDNA-SRAP技术结合起来,可望得到更全面丰富的差异片段,从而在植物基因差异表达、新基因发现、抗逆性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AFLP cDNA-SRAP 分子标记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和龙眼茎段诱导成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献泉 郭绍云 +3 位作者 彭宏祥 何新华 李鸿利 徐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共5页
选用禾荔荔枝和石硖龙眼实生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含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AA和2,4-D的MS、B5、1/2MS等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茎段萌芽。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荔枝和龙眼茎段芽的诱导,禾荔荔枝最佳萌芽培养基... 选用禾荔荔枝和石硖龙眼实生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含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AA和2,4-D的MS、B5、1/2MS等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茎段萌芽。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荔枝和龙眼茎段芽的诱导,禾荔荔枝最佳萌芽培养基是MS+6-BA 0.6mg/L+IAA 0.2mg/L+2,4-D 0.5mg/L+活性炭3g/L,萌芽率71.7%,正常芽率90.9%;石硖龙眼最佳萌芽培养基是MS+6-BA 0.6mg/L+IAA 0.4mg/L+2,4-D 0.5mg/L+活性炭3g/L,萌芽率75.6%,正常芽率83.8%。禾荔荔枝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05mg/L+IBA 1.0mg/L,生根率2.9%;石硖龙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1 mg/L+IBA1.0 mg/L,生根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茎段 萌芽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提高抑制消减杂交(SSH)文库质量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登峰 李杨瑞 白云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49-1852,共4页
抑制消减杂交(SSH)高灵敏、易操作、高效富集低表达丰度基因和均一化目的基因片断,广泛用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cDNA文库构建。在实验操作中常出现低表达mRNA和cDNA丢失、大片断连接效率低等问题,构建的文库质量差,文章通过改进萃取操... 抑制消减杂交(SSH)高灵敏、易操作、高效富集低表达丰度基因和均一化目的基因片断,广泛用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cDNA文库构建。在实验操作中常出现低表达mRNA和cDNA丢失、大片断连接效率低等问题,构建的文库质量差,文章通过改进萃取操作提高目的产物(mRNA和cDNA)回收率,回收率增加30%以上;通过采用PVPP、高浓度KAc专一性结合和LiCl沉淀等措施除去RNA中的多酚和多糖、进而增加可分离mRNA种类和含量,对应的Uni-EST种类增加近3倍,通过采用胶回收并分段连接保护大片断cDNA等措施使文库中转录本丰富度增加,大片段(500 bp以上)比例增大,cDNA平均长度增大,文库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SSH) 文库构建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湾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永升 黄爱花 +6 位作者 韦新兴 莫润秀 邹成林 谭华 郑德波 程伟东 黄开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1-765,共5页
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分析广西常用苏湾玉米自交系和原始育种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39对SSR引物在27份玉米自交系和两个玉米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54和196条等位基因差异,在27份玉米自交系中,每对引物检测到3~8个等位位点,平... 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分析广西常用苏湾玉米自交系和原始育种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39对SSR引物在27份玉米自交系和两个玉米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54和196条等位基因差异,在27份玉米自交系中,每对引物检测到3~8个等位位点,平均为3.95个。经聚类分析,27份自交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明确了经过选择后的苏湾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可为更好地利用苏湾玉米自交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遗传分析 苏湾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朗 陈恩海 黄小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分析了甘蔗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控制作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用的方法及手段,以及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讨论了甘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甘蔗 有害生物 生态控制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