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CT征象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细胞癌中CK19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怡 黄向阳 +3 位作者 覃云英 刘丽娟 黄彩云 罗宁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1-467,共7页
目的 探讨术前CT征象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数... 目的 探讨术前CT征象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以及CT征象,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380例HCC患者,其中68(17.9%)例CK19阳性。年龄、AFP、动脉期环形强化、中央延迟强化、瘤内动脉是HCC中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训练组和验证组的临床影像模型预测CK19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9、0.748。校准曲线显示,临床影像模型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影像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术前CT征象联合年龄、AFP预测HCC患者的CK19表达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征象 细胞角蛋白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iser评分的MRI影像特征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的价值
2
作者 罗显廷 冯倚敏 +4 位作者 周静 肖磊 尹家瑜 赵欣 苏丹柯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Kaiser评分的MRI影像特征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5例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影像学和Kaiser评分资料,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42)和验证集(n=103... 目的评估基于Kaiser评分的MRI影像特征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5例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影像学和Kaiser评分资料,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42)和验证集(n=103)。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最大直径、Kaiser评分、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形状和相关受侵征象与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相关(均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aiser评分≥6分、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形状不规则和存在相关受侵征象是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iser评分联合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形状和相关侵犯征象构建的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899(95%CI:0.859~0.939)和0.827(95%CI:0.744~0.909);训练集中特异性为0.845,敏感性为0.840;验证集中的特异性为0.787,敏感性为0.750;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可获得较高收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Kaiser评分的MRI影像特征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术前预测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并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术前评估肿块型乳腺癌脉管侵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光束乳腺CT图像的放射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性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阳君 康巍 +1 位作者 钟武宁 赵欣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one-bean breast CT,CBBCT)图像的放射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 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one-bean breast CT,CBBCT)图像的放射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CBBCT图像。将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共提取2264个放射组学特征,采用特征筛选器与机器学习分类器交叉组合的方案建立放射组学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训练组和测试组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收益。结果L2范数正则化-决策树模型在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1(95%CI:0.897~0.984),准确率为86.9%,特异度为94.2%,敏感度为75.0%;在测试组的AUC为0.732(95%CI:0.518~0.947),准确率为72.7%,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为50.0%。无论在训练组还是测试组均有最大净收益。结论基于CBBCT图像的L2范数正则化-决策树预测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pCR上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可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锥光束乳腺CT 放射组学 新辅助治疗 病理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鼻咽癌影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谢东 李印 金观桥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81-484,共4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医学多学科、多专业深度融合,其中医学影像也是AI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目前临床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数量庞大的影像数据和放射科医师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医学多学科、多专业深度融合,其中医学影像也是AI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目前临床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数量庞大的影像数据和放射科医师的主观性让检查结果、疗效评估和预后的准确性有所降低。AI具有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性能,应用于鼻咽癌影像诊断可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尤其是医学影像与AI融合的影像组学有望为NPC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本文就AI在NPC影像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鼻咽癌 机器学习 放射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杨志 柴华 +5 位作者 仇冰清 韦琳琳 罗煜 杨彩娟 李宁 肖国有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UV max与病灶大小及Ki-67水平的关系,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病理参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不同病理亚型、不同转移特征乳腺癌患者SUV max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病灶SUV max与病灶大小、Ki-67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ER、PR阴性者的SUV max高于阳性者,HER2阴性及不确定者的SUV max低于HER2阳性者(均P<0.05)。4种病理亚型乳腺癌患者的SUV 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uminal A型的SUV max低于非Luminal A型(均P<0.05)。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SUV max分别高于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者(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SUV max增高与乳腺癌侵袭性病理亚型及转移有关,可为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临床病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吸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彬玲 王铮 +6 位作者 李丽娅 田连芬 陆心慧 林玲 周传集 赖少侣 谢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到2019年3月经CT证实的93例(202个淋巴囊肿)盆腔恶性肿瘤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淋...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到2019年3月经CT证实的93例(202个淋巴囊肿)盆腔恶性肿瘤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淋巴囊肿分为吸收组(n=122)和未吸收组(n=80),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第1次CT征象(粘连、壁厚、囊壁强化、CT值、长径)及临床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CT征象显示淋巴囊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囊壁强化及术后1周内感染为影响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吸收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是影响淋巴囊肿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囊壁强化和术后1周内感染可能是影响淋巴囊肿吸收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囊肿 吸收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对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渝 金观桥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866-2868,2875,共4页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在头颈部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非常常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ENE极其重要,出现淋巴结ENE预示肿瘤侵袭性高,了解淋巴结ENE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本...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在头颈部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非常常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ENE极其重要,出现淋巴结ENE预示肿瘤侵袭性高,了解淋巴结ENE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淋巴结ENE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包膜外侵犯 淋巴结 影像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胜兰 陆凤妮 肖国有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9期39-42,69,共5页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侵袭性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进展快,同时也具有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惰性,一般发现较晚,目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侵袭性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进展快,同时也具有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惰性,一般发现较晚,目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是以18F-FDG为示踪剂,将功能显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解剖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相互结合的分子影像手段,能提供病变代谢活性及解剖位置的双重信息,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优势,在多种恶性淋巴瘤的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卢飞臣 谈曦 +4 位作者 杨桂梅 蒙金凤 朱丽蓉 张宇贤 蒋凤姣 《科技风》 2022年第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2个护理专业本科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50人,对照组50... 目的:探讨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2个护理专业本科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50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进行教学。学习结束后,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表、学生评教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分别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总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和学生评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毕业后可快速胜任复杂的临床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超星学习通 P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MRI评估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铮 肖国有 +9 位作者 赖少侣 金观桥 谢东 李丽娅 田连芬 梁彬玲 周传集 韦红娇 柴华 杨志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7期89-92,10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MRI评估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直肠癌患者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33、45枚,比较两组间短径、SUV_(max)、ADC值,探讨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的诊断价值。结果PET/CT、...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MRI评估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直肠癌患者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33、45枚,比较两组间短径、SUV_(max)、ADC值,探讨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的诊断价值。结果PET/CT、MRI测量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MRI短径≥6.75 mm、PET/CT短径≥5.05 mm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差异不大(P>0.05);将PET/CT短径≥5.05 mm联合T2WI信号不均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ADC值、SUV_(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SUV_(max)≥1.45、ADC值≤1.049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差异不大(P>0.05);而SUV_(max)≥1.45联合ADC值≤1.049×10^(-3) mm^(2)/s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MRI多模态显像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疗前分期提供更准确N分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磁共振T2WI纹理预测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疗效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铮 孟令候 +4 位作者 李强 李丽娅 田连芬 梁彬玲 周传集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7,53,共7页
目的探讨基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WI图像纹理分析在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病理证实为晚期直肠癌的患者66例,基线行盆腔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 目的探讨基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WI图像纹理分析在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病理证实为晚期直肠癌的患者66例,基线行盆腔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根据平扫及增强图像明确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运用Mazda软件提取T2WI图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纹理,分别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和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3种提取方法进行判别分类,筛选出最优方法进行纹理提取。结合术后病理,比较晚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灶疗效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基线形态学特征,比较两组T2WI序列图像纹理特征,构建疗效预测模型。结果6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灶术后病理肿瘤退缩分级(pathological tumor regression grade,pTRG)显示:pTRG 0级9例,pTRG 1级8例,pTRG 2级35例,pTRG 3级14例,其中敏感组(pTRG 0~2级)52例和不敏感组(pTRG 3级)14例。两组患者原发灶累及肠段、与腹膜反折关系、纵向累及长度、占肠腔环周比例、斜轴位最大厚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isher纹理特征提取法下的NDA分类方法误判率最低,故运用该方法提取图像纹理。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原发灶不同疗效组别各纹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百分位数(Percentile,Perc 1%)、S(2,0)DifEntrp、S(3,0)InvDfMom、S(3,-3)SumAverg、S(4,0)InvDfMom、S(4,-4)SumAverg、S(5,0)InvDfMom、S(5,-5)SumAverg、S(2,2)SumVarnc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2,2)SumVarnc、S(3,0)DifEnt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2);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Perc 1%、S(5,0)InvDfMom为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不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运用上述因子构建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不敏感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2,敏感度为92.90%,特异度为60.80%。结论基于MRI Fisher提取法所提取的T2WI图像纹理特征有助于预测晚期直肠癌原发灶转化治疗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转化治疗 病理分级 纹理分析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宇 廖海 +5 位作者 王琦 周艳 王佳玲 刘丽东 苏丹柯 朱旭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9例复发瘤(复发组)和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4例鼻咽癌放疗后非复发病例(非复发组)进行鼻咽部平扫以及28 s、80 s双期增强扫描(注射速率4.0 ml/s),... 目的探讨分析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9例复发瘤(复发组)和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4例鼻咽癌放疗后非复发病例(非复发组)进行鼻咽部平扫以及28 s、80 s双期增强扫描(注射速率4.0 ml/s),分别测量感兴趣区各期CT值,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鼻咽癌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28 s、80 s两期CT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增强扫描第一期相(28 s)病灶增强CT值≥60.4 HU为临界值,诊断复发瘤的敏感度为73.70%,特异度为70.80%;以增强扫描第二期相80 s增强CT值≥61.35 HU为临界值,诊断复发瘤的敏感度为68.40%,特异度为70.80%。结论鼻咽癌MS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对鼻咽癌局部复发瘤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overy 710 PET/CT儿童18F-FDG显像成功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彩娟 何正中 +5 位作者 方建芸 韦红娇 李玲玲 陆静佳 肖国有 陆凤妮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9期43-45,83,共4页
目的探讨Discovery 710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儿童患者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 Deoxy Glucose,18F-FDG)显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预约PET/CT显像的儿童肿... 目的探讨Discovery 710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儿童患者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 Deoxy Glucose,18F-FDG)显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预约PET/CT显像的儿童肿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受检儿童患者。根据儿童患者年龄特征、心理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9例儿童患者检查顺利完成,4例失败。实验组儿童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位于≤6岁年龄段儿童患者多数需使用镇静剂配合。结论儿童患者年龄特征、心理等护理因素是儿童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完成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 氟代脱氧葡萄糖 全程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一体的吲哚菁绿纳米体系介导的光热疗法在多模态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晓 金观桥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4期712-717,共6页
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具有微创、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多用于乳腺癌、喉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的治疗,与光动力疗法、化疗和放疗等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光热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具有微创、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多用于乳腺癌、喉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的治疗,与光动力疗法、化疗和放疗等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光热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热纳米材料,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有机光热纳米材料可用于人体医学成像、诊断和治疗。快速发展的纳米技术促进了以ICG为核心的光热纳米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构建诊疗一体的ICG纳米体系极大地改善了ICG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在光热协同抗肿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吲哚菁绿 光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靶向对比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琦 朱旭娜 刘丽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35-338,共4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常规和增强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且相对准确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其在肝...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常规和增强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且相对准确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疗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肝癌靶向对比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影像学和非靶向对比剂检查的不足,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肝癌靶向对比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对比剂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技术及其在乳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苇 易贤林 廖海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用于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组织活检只能在诊断穿刺或肿瘤切除时进行,不能反映整个肿瘤复杂的分子表达谱。而液体活检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多次进行,可以通过...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用于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组织活检只能在诊断穿刺或肿瘤切除时进行,不能反映整个肿瘤复杂的分子表达谱。而液体活检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多次进行,可以通过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部位采样来确定肿瘤成分及肿瘤起源,模仿肿瘤个体的结构组合,可用于肿瘤遗传分析,这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本文就液体活检技术及其在乳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液体活检 肿瘤循环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诊疗一体化调控肿瘤微环境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晓 金观桥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9期3808-3813,共6页
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肿瘤发展和治疗反应,与宿主免疫系统和肿瘤紧密相关。纳米光热材料介导的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有潜力且非侵入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发展迅速,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传统疗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部分纳米光热材料具有协助肿... 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肿瘤发展和治疗反应,与宿主免疫系统和肿瘤紧密相关。纳米光热材料介导的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有潜力且非侵入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发展迅速,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传统疗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部分纳米光热材料具有协助肿瘤诊断的成像特性;另一方面,纳米光热材料介导的光热疗法除了可以直接通过光照射产生热量来消融肿瘤细胞外,还能调控肿瘤微环境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光热诊疗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光热诊疗 纳米光热材料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彬玲 赖少侣 +1 位作者 王铮 谢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284-1289,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定量参数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活检证实为LACC患者47例,所...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定量参数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活检证实为LACC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内行MRI-IVIM检查,体外放疗结束行常规MR扫描,测量肿瘤治疗前后长径及IVIM参数。其中双指数模型: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分布系数(DDC),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将入组患者疗效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相应AUC、最佳阈值和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各参数对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D值与DDC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1,P<0.05)。敏感组36例,不敏感组11例,敏感组治疗前D值、DDC值均较不敏感组低(均P<0.05),两组D^(*)值、f值、α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值、DDC值在预测LACC患者CCRT疗效的AUC为0.785、0.798,最佳阈值为0.85×10mm^(2)/s、1.12×10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97.2%,72.7%、54.5%。结论:D值、DDC值均有可能成为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IVIM 局部晚期宫颈癌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光束乳腺CT体积测量在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珂琼 康巍 +3 位作者 钟国斌 朱荣蓉 李佳玮 刘剑仑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one‑bean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在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 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one‑bean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在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的5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侧乳腺和对侧乳房CBBCT测量的体积与临床手工线性测量法测量的置入假体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方程预测CBBCT推算的假体体积,并比较其与置入假体体积的差异。采用Harris美容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的美容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假体乳房重建术,未出现假体破裂、假体移位等并发症。患侧乳腺CBBCT测量体积、对侧乳房CBBCT测量体积均与置入假体体积相关(r_(s)=0.73,0.81)。基于对侧乳房CBBCT测量体积构建线性预测模型y=0.001x+4.897(R^(2)=0.7,P<0.001),临床验证显示,模型预测的假体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平均绝对误差值为0.1 cm^(3);Harris美容评分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优4例,良6例。结论在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中CBBCT可有效预测放置假体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 假体乳房重建术 锥光束CT 乳房体积 假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诊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艳 朱旭娜 刘丽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3,117,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功能成像技术手段之一,其具有无创、可视、准确的特点,且操作简单、无需注入对比剂、对比度佳。ADC作为DWI的定量参数,提供对生物肿瘤特征的评估,如组织细胞数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功能成像技术手段之一,其具有无创、可视、准确的特点,且操作简单、无需注入对比剂、对比度佳。ADC作为DWI的定量参数,提供对生物肿瘤特征的评估,如组织细胞数量、水分含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血管的程度等,在乳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治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为临床工作提供量化的诊断参考信息。笔者就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病理分级、分子亚型、化疗评估、瘤周侵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