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境内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影像及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凌洲焜 余成成 +5 位作者 张烈光 黄德扬 丁岩 江松峰 陈碧华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境内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384例COVID-19确诊患者首次胸部HRC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境内组270例(广州地区以外的境内输入性病例及... 目的探讨境内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384例COVID-19确诊患者首次胸部HRC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境内组270例(广州地区以外的境内输入性病例及其直接关联病例),境外组114例(发病前14 d内有明确国外旅居史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及其直接关联病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境内组患者年龄5~90岁,平均(48.62±16.25)岁,男124例,女146例;境外组患者年龄16~63岁,平均(33.45±12.33)岁,男68例,女46例。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咳嗽;肺内未见病灶(轻型)境内组比例显著低于境外组;多发病灶比例境内组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比例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各叶病灶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出现磨玻璃密度影、病灶内血管增粗、小叶内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比例显著高于境外组。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均以发热、咳嗽多见,境外输入性病例轻型率显著高于境内输入性病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肺内病变较境内输入性病例轻,我国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境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复阳”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加美 袁超 +3 位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余成成 张烈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889-289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CT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后确诊COVID-19“复阳”患者胸部CT表现和临床特征。其中,男12...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CT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后确诊COVID-19“复阳”患者胸部CT表现和临床特征。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9岁,平均(46.61±17.86)岁。结果23例均为普通型COVID-19“复阳”患者,3例患者有胃纳差,口苦表现,其他均无临床症状。核酸阳性表现为肛拭子阳性15例(65.2%),咽拭子阳性7例(30.4%),鼻拭子阳性1例(4.4%),肛拭子和咽拭子核酸“复阳”时间分别是(6.87±3.31)d和(7.14±4.06)d,“复阳”后转阴时间分别是(6.53±4.93)d和(2.71±1.50)d。胸部CT病灶累及双侧肺叶16例,累及单侧肺叶7例。分布在中上叶为主3例,下叶及胸膜下为主14例,肺内多发散在分布7例。肺内可见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改变20例,条索状密度增高影14例,邻近胸膜增厚4例,间质间隔增厚1例,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11例,细支气管受牵拉扩张2例,胸腔积液1例。对比核酸“复阳”前的CT影像,1例炎症较前加重,5例较前无明显变化,16例炎症较前有进一步吸收缩小。结论分析23例广州地区COVID-19“复阳”患者均为普通型患者,“复阳”后只有3例有胃纳差,口苦的表现,其他均无临床表现。核酸“复阳”时间在达到出院标准后指定地点隔离观察的14 d内,“复阳”后转阴天数在14 d内,且后继随访未发现阳性。“复阳”患者CT影像表现较前很少有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多发小磨玻璃影,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多累及双肺,以肺下叶和胸膜下多见,多有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少有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阳 CT表现 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被引量:53
3
作者 刘晋新 王巧兮 +2 位作者 林怡蔼 郭玉鑫 甘万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3 6例大咯血患者 (女 8例 ,男 2 8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3 8.5岁。咯血量 3 0 0ml/2 4h)均采用经微导管...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3 6例大咯血患者 (女 8例 ,男 2 8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3 8.5岁。咯血量 3 0 0ml/2 4h)均采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栓塞剂为丝线微屑和 /或明胶海绵微屑。全部病例随访 6~ 18个月。结果 即刻止血 3 1例 ,咯血明显减少 4例 ,有效率 97% ( 3 5 /3 6) ,1例无法止血。无严重并发症 (主要是脊髓损伤 )发生。结论 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 咯血 治疗 介入性放射学 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13
4
作者 甘清鑫 刘晋新 +5 位作者 张烈光 黄德扬 丁岩 梁艺 官宛华 胡天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脑膜炎4例(28.57%);结节性肉芽肿(即隐球菌瘤)3例(21.43%);局灶性脑水肿2例(14.29%);脑积水1例(7.14%);脑萎缩1例(7.14%)。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炎的MRI表现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及脑炎型,其中胶状假囊和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其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新型隐球菌 脑膜脑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晋新 王巧兮 +2 位作者 林怡蔼 郭玉鑫 甘万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探讨栓塞治疗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有效的范围。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为健康犬 6只 ,使用 5FCobra导管、3FSP微导管 ,每只犬分别行 3次实验。在选择性肠系膜前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选取有 3级以上动... 目的 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探讨栓塞治疗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有效的范围。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为健康犬 6只 ,使用 5FCobra导管、3FSP微导管 ,每只犬分别行 3次实验。在选择性肠系膜前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选取有 3级以上动脉分支的肠段进行实验。结果 分段结扎直动脉及末级动脉弓动脉后均可见到肠管局限性地收缩 ,术后观察 1、2周均未见肠梗死 ;病理检查实验肠管均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 在实验动物具有 3级以上动脉分支的肠段局部进行直动脉近端和末级动脉弓动脉的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不会引起肠梗死的发生。终末动脉弓前动脉的栓塞治疗有可能发生肠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放射学 下消化道出血 栓塞疗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健珍 曾春燕 +4 位作者 张春兰 张烈光 赵令斋 姚细安 袁小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 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碧华 刘晋新 +3 位作者 甘清鑫 江松峰 张烈光 黄德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30-31,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22例、双肺索条状及网状影8例、碎石路征11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双肺散布...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22例、双肺索条状及网状影8例、碎石路征11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双肺散布斑片状影、肺段实变、肺气囊、结节灶、肺大泡、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艾滋病人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宿主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伍建林 施裕新 +1 位作者 刘晋新 张志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免疫抑制宿主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影像学检查在该类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免疫抑制宿主如艾滋病和糖尿病等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
关键词 肺结核 免疫抑制 艾滋病 影像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例SARS病人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晋新 江松峰 +6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尹炽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 ) ;磨玻璃样改变 113例 (4 3 .46% ) ;大范围肺实变 3 1例 (11.92 % ) ;索条状影 10 8例 (4 1.5 4% ) ;弥漫性病变 42例(16.15 % ) ;单肺受累 96例 (3 6.92 % ) ;双肺受累 176例 (67.69% )。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 ,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转归 被引量:6
10
作者 凌洲焜 官宛华 +3 位作者 黄德扬 陈碧华 张烈光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阴性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胸部HRCT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5例无症状感染者及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型患... 目的探讨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阴性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胸部HRCT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5例无症状感染者及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型患者,肺内未见病灶;13例普通型患者,2例重型患者。普通型及重型患者肺内病灶表现:累及单个肺叶3例,累及2个肺叶3例,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9例;磨玻璃影15例,病灶内血管增粗14例,胸膜下线7例,铺路石征6例,环礁征2例。结论无症状感染者及COVID-19轻型患者多为潜在传染源,需高度警惕;部分COVID-19轻型患者可发展为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3 位作者 丁岩 甘清鑫 张烈光 凌洲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胸片见团块高密度阴影5例,斑片状、片状渗出实变4例,病灶内见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CT显示大面积(叶、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胸片见团块高密度阴影5例,斑片状、片状渗出实变4例,病灶内见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CT显示大面积(叶、段分布)实变8例,周边见斑片状渗出实变9例、空洞9例(8例见液平)、邻近胸膜粘连7例、胸腔积液4例、结节灶8例、支气管气像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肺浸润实变并空洞形成,邻近胸膜增厚粘连及散发结节是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常见胸部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红球菌 艾滋病 机会致病菌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6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张志平 甘清鑫 凌洲焜 黄务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6例(54.5%,6/11);肝脾肿大6例(54.5%,6/11);肝内胆管扩张1例(9.1%,1/11);腹水2例(18.2%,2/11);2例(18.2%,2/11)腹部CT影像未见异常。结论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常见表现为腹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肿大淋巴结中央坏死及环形强化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分支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2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中19例(67.86%,19/28)结节内可见空洞;肺内磨玻璃样改变14例(50%,14/28);肺内片状实变2例(7.14%,2/28);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1例(40.74%,11/28);胸腔积液6例(21.43%,6/28);心包积液4例(14.29%,4/28)。11例行腹部CT检查,肝脾肿大8例(72.73%,8/11);肝脾实质病变共2例(18.18%,2/11),其中肝内肿块1例(9.09%,1/11),肝内多发低密度粟粒结节1例(9.09%,1/11),脾内低密度结节1例(9.09%,1/11);腹腔淋巴结肿大4例(36.36%,4/11),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27.27%,3/11);肾上腺结节1例(9.09%,1/11);腹水1例(9.09%,1/11)。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胸部最常见CT表现是肺内结节,结节内空洞是特征性CT表现;腹部CT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2 位作者 丁岩 张烈光 甘清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累及肺部常见影像表现为肺内可见沿肺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结节灶,可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可见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4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甘清鑫 黄务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6例,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网织结节影1例;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儿均可见小叶...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6例,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网织结节影1例;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儿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粟粒样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小叶间隔增厚伴局部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行腹部CT检查的2例患儿均显示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肠壁增厚。结论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儿童艾滋病常见的机遇性感染,胸部及腹部多器官受累,常见影像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肺实质及间质病变、肝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远程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美瑜 甘清鑫 廖生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144-147,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早期的诊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信息时代的诊疗方式逐现多样化,远程医疗作为医学和计算机信息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在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远程联合会诊、远程实时监护、远程相关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早期的诊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信息时代的诊疗方式逐现多样化,远程医疗作为医学和计算机信息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在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远程联合会诊、远程实时监护、远程相关治疗方面已有了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从而使得心血管相关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的综合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有效评估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同时,由于远程医疗技术应用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问题待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心血管疾病 医疗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CT灌注成像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凌洲焜 梁艺 丁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对比,门静脉灌注量(HPP)、门静脉灌注指数(PPI)、肝脏总灌量(TLP)明显降低[HPP:(86.34±20.73)ml·min-1·100ml-1与(111.87±20.59)ml·min-1·100ml-1,P=0.0014;PPI:(72.18±2.94)%与(78.69±2.29)%,P=0.0001;TLP:(119.44±27.17)ml·min-1·100ml-1与(142.02±24.70)ml·min-1·100ml-1,P=0.000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27.82±2.94)%与(21.31±2.29)%,P=0.0001];以上4项灌注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反应HIV合并HCV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肝癌CT边缘形态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甘清鑫 刘晋新 +3 位作者 肖艳华 杨可立 张烈光 黄德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5-267,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CT边缘特征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边缘形态特征,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34蛋白在癌灶边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34与艾滋病合并肝癌边...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CT边缘特征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边缘形态特征,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34蛋白在癌灶边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34与艾滋病合并肝癌边缘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T病灶边缘不清在病理上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多见;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强化者,多见肝细胞癌微血管,边缘组织CD34阳性表达呈"肝细胞癌型染色",肿瘤呈中、低分化,术后发生肝内转移灶或肿瘤复发的几率高。结论:CD34蛋白在癌灶边缘阳性表达与艾滋病合并肝癌CT边缘模糊并明显强化及肿瘤边缘浸润密切相关,艾滋病合并肝癌边缘的CT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反映肿瘤边缘的情况,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情况及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T CD3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惠明 伍筱梅 +1 位作者 刘晋新 邓宇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毛霉菌病患者(AIDS组24例,非AIDS组9例)胸部X线及CT(常规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影像表现。结果:肺毛霉菌病的常见征象有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双肺... 目的:探讨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毛霉菌病患者(AIDS组24例,非AIDS组9例)胸部X线及CT(常规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影像表现。结果:肺毛霉菌病的常见征象有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磨玻璃样密度影、肺气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其中非AIDS组肺内多发渗出性病灶的发生率(9例,100%)高于AIDS组(14例,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则更多见于AIDS组(9例,37.5%),非AIDS组未见此征象(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肺毛霉菌病在非AIDS组中以肺部渗出性改变最为常见,在AIDS组中则以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疾病 毛霉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胸部影像动态变化表现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德扬 张烈光 +3 位作者 甘清鑫 凌洲焜 瞿静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胸部HRCT的影像动态变化表现。结果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首次CT影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100%)、...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胸部HRCT的影像动态变化表现。结果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首次CT影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100%)、间质间隔增厚(48.4%)、条索影(48.4%)、局部实变影(45.2%);病变进展时肺内索条影(77.4%)、局部实变影(73.3%)较首次CT明显增多;病灶吸收时实变影(32.3%)明显减少,相应条索影(80.6%)增加。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CT显示磨玻璃影逐渐出现实变改变,实变和条索影增加,可提示COVID-19普通型患者病变进展,临床上需警惕患者症状突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X线计算机 影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