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荔湾区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鲁义 姚嘉茵 +1 位作者 郅敏 胡前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89-3591,共3页
目的:明确广州市荔湾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荔湾区2个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咨询、体格检查(体质)、血脂检测以及肝脏B超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目的:明确广州市荔湾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荔湾区2个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咨询、体格检查(体质)、血脂检测以及肝脏B超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02名成人完成调查,其中男238名,女264名,平均年龄(50.4±14.5)岁,调查对象约占广州市荔湾区人口的6.5/10000人。肝脏B超共检出脂肪肝102例,占调查人数20.32%,其中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18.6%及81.4%。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脂肪肝患病率为16.4%,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35%、12.56%。脂肪肝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腰围、WHR、BMI、HDL-C、TG、糖尿病、高血压病等8项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广州市荔湾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6.4%,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占76.59%。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腰围增粗、腰臀比增大、BMI增大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HDL-C增高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陈燕 姚嘉茵 +3 位作者 尧新华 劳俊铭 黄嘉瑜 鲁义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469-1470,14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每组58例。常规监测组...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每组58例。常规监测组给予常规监测,BIS监测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给予BIS监测。比较2组患者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苏醒指标的差异性。结果BIS监测组患者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监测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可减少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骨科 全身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苏醒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3
作者 彭小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中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取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两组的例数相同。对...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中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取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两组的例数相同。对照组施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则实施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不同麻醉方式起到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术毕时的MAP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术后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阻滞后3 h平静呼吸、最大深呼吸状态下的膈肌移动度小于对照组,苏醒即刻、术后6 h的屈肘肌力、屈髋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臂丛上干阻滞麻醉的苏醒质量与安全性均较高,不仅能够提升麻醉效果,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手术 全身麻醉 七氟烷 臂丛上干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尧新华 周朴 +4 位作者 肖珍科 王保 陈陈燕 卿朝辉 刘继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2%七氟醚(氧流量2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气腹后10min(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与S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但丙泊酚TCI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与东莨菪碱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朴 尧新华 +2 位作者 王保 卿朝辉 陈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74-1575,共2页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东莨菪碱分别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时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颈丛阻滞麻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在颈丛阻滞麻醉前30min静注长托宁0.01mg/kg和东莨菪碱0.006mg/kg,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min、麻...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东莨菪碱分别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时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颈丛阻滞麻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在颈丛阻滞麻醉前30min静注长托宁0.01mg/kg和东莨菪碱0.006mg/kg,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min、麻醉前即刻、麻醉后20min的BP、HR和SpO2。结果:A组用药后SBP、DBP、HR有下降趋势,麻醉后虽有增高,但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用药后SBP、DBP、HR有上升趋势,以麻醉后20min最明显(P<0.05)。用药后两组间各时点的SBP、DBP、H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托宁比东莨菪碱更适合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长托宁 东莨菪碱 颈丛 术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联合浅全身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珍科 黎贤泰 +2 位作者 王保 尧新华 张立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7期43-44,66,共3页
目的比较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和持续泵注给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Ⅲ级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组,每组30例。2组均行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选择T10—11间隙硬膜外穿刺。... 目的比较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和持续泵注给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Ⅲ级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组,每组30例。2组均行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选择T10—11间隙硬膜外穿刺。A组硬膜外间断给药,B组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记录在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的麻醉节段数,并以硬膜外首次注入维持量局部麻醉药后每15min为一时间点,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2组阻滞平面均满足手术要求。A组术中MAP的变化趋势比B组明显,A组MAP下降幅度>20%及HR上升幅度>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麻醉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泵注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疏肝化瘀法对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谭花 刘栋 邱桂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747-1749,1756,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疏肝化瘀法对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 目的探究中医疏肝化瘀法对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疏肝化瘀法。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股总动脉血流速度、股浅动脉血流速度及胫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疏肝化瘀法有利于改善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利于增加术后血管远期通畅率,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 中医疏肝化瘀法 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珍科 陈陈燕 尧新华 《微创医学》 2016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A组麻醉平面出现较B组明显快,阻滞平面范围较B组广,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牵拉反应及辅助用药B组较A组明显增多,A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牵拉反应轻等优点,辅助用药少,是在下腹部短小手术中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 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朴 陈乃招 +1 位作者 尧新华 肖珍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分别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择期科手术需要硬膜外镇痛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B组和M组各30例。B组镇痛液配方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5 mg加布吡卡因注射液100 mg再加...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分别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择期科手术需要硬膜外镇痛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B组和M组各30例。B组镇痛液配方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5 mg加布吡卡因注射液100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M组镇痛液配方为吗啡注射液5mg加布吡卡因注射液100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的镇痛效果和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结果:两组配方术后镇痛效果相当(P>0.05),但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相比,镇痛效果相当,副作用发生率更少,更适合于妇科女性患者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布托啡诺 吗啡 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用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肖珍科 王保 +3 位作者 周仆 陈陈燕 尧新华 张立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3期15-16,20,共3页
目的比较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与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在阑尾炎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置入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B组置入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两组均选择T11... 目的比较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与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在阑尾炎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置入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B组置入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两组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平卧后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首量3mg/kg。记录两组的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评估麻醉效果。结果A组麻醉平面出现明显较B组快,阻滞平面较B组高,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牵拉反应及辅助用药B组较A组明显增多,A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结论用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行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比用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起效快,阻滞效果佳,肌松好,牵拉反应轻,辅助用药少,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侧孔 硬膜外麻醉导管 阑尾炎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11
作者 王保 尧新华 +3 位作者 肖珍科 周朴 卿朝辉 鲁义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1组、D2组、S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1组、D2组、S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0.15mg/kg和舒苏太尼0.1μg/kg。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苏醒时间(T2)、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3);记录缝合皮肤前、拔除气管导管即时、拔除后1、5、10 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结果:D1、D2组T1、T3值低于S组(P<0.05),D1组T2短于D2组(P<0.05);D1、D2组SBP、DBP、HR在拔除气管导管即时,拔除后1、5 min比S组低(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麻醉苏醒快,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苏醒期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3
12
作者 鲁义 屠伟峰 +3 位作者 卿朝晖 卜文豪 陆建华 尧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30例,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量表评估术后12、24h患者的镇静及舒适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2h检测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术后12、24hPCEA组的BCS评分分别为(3.37±0.67)和(3.73±0.45)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2.73±1.14)和(3.03±0.85)分(P<0.05);RSS评分分别为(2.17±0.53)和(2.03±0.18)分,明显低于PCIA组的(2.70±1.02)和2.40±0.81)分(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术后12h,PCEA组血清TNF-α与IL-6含量明显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在疼痛VAS评分≤2分时,PCEA可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及镇静效果,但增加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37
13
作者 鲁义 姚嘉茵 +5 位作者 龚楚链 王保 卿朝晖 劳俊铭 刘栋 尧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依据国际疼痛学会的标准诊断CPSP。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诊断为CPSP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6个月CPSP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24 h NRS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PSP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24 h NRS评分>3分(P<0.05)。CPS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05%)和特异性(97.04%)。结论本研究建立CPSP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CPSP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保 尧新华 +5 位作者 卿朝辉 肖珍科 周朴 陈陈燕 鲁义 刘继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78-348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43~58岁,体重47~66 kg,ASAⅠ~Ⅱ级,术中麻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43~58岁,体重47~66 kg,ASAⅠ~Ⅱ级,术中麻醉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后PCIA随机分成4组(n=30):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酯150 mg组(A组)、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150 mg组(B组)、舒芬太尼150μg+氟比洛芬酯150 mg组(C组)、芬太尼1 mg+氟比洛芬酯150 mg组(D组),4组镇痛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应用福尼亚镇痛泵输入,参数设定:负荷量2 mL,背景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病(PCA)量1 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术后2 h(T1)、4 h(T2)、8 h(T3)、16 h(T4)、24 h(T5)和36 h(T6)各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术后36 h内患者按压PCA泵的次数和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评分,于T1、T2、T3、T4时点B组和C组均低于D组(P<0.05),于T2、T3、T4时点A组高于D组(P<0.05);术后镇静评分,于T2、T3、T4时点C组高于D组(P<0.05)。A组患者PCA泵总按压次数和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均高于D组(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D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1μg/mL复合氟比洛芬酯1.5 mg/mL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镇痛 静脉内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尧新华 曾维安 +5 位作者 卿朝辉 肖珍科 周朴 王保 陈陈燕 鲁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92-993,共2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时,两组均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μg/ml的丙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7min(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和10min(T4)各时点MAP、HR,并于T0、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芬太尼组T1、T4时HR比T0时明显减慢(P<0.05),且芬太尼组T1时HR明显慢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及两组间比较,MAP、血浆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均可以有效地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芬太尼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鲁义 屠伟峰 +1 位作者 尧新华 陆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55-3758,共4页
目的:研究等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及半髋关节,且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关节)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年龄&... 目的:研究等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及半髋关节,且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关节)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接受PCIA和PCEA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2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评分≤2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每组30例。各组随机抽取15例,在术后12 h留取血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EA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CIA组(P<0.05),IL-10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0.05);TGb-β血清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0.05);两组间IL-8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较PCIA可以更好地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维护炎性因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24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鲁义 姚嘉茵 +3 位作者 尧新华 卿朝晖 童辉 刘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明确HMGB1-TLR4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DPN组、TAK组。NC组按大鼠体重腹腔注射55 mg/kg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DPN腹腔注... 目的明确HMGB1-TLR4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DPN组、TAK组。NC组按大鼠体重腹腔注射55 mg/kg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DPN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溶液造模,TAK组腹腔注射3 mg/kg TAK-242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分析以及刺激实验,包括热辐射刺激、冷板试验以及触觉过敏试验。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PN大鼠模型脊髓组织的HMGB1-TLR4轴上下游基因(HMGB1、TLR4、MAPK、NF-κB、IL-6)的变化,分析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疼痛行为的相关性。观察TAK-242对DPN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DPN组大鼠热辐射、冷刺激反应以及机械性触觉异位性疼痛阈值均较NC组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PN组大鼠HMGB1、TLR4、NF-κB、IL-6蛋白表达量较NC组升高(P<0.05);TAK组TLR4、NF-κB、IL-6表达较DPN组下降(P<0.05)。结论 TLR4抑制剂TAK-242通过阻断HMGB1-TLR4轴对DPN动物模型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TAK-242 HMGB1-TLR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鲁义 姚嘉茵 +4 位作者 王保 陈陈燕 劳俊铭 刘栋 尧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索龙胆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方法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以及龙胆苦苷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STZ,55 m... 目的探索龙胆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方法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以及龙胆苦苷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构建DPN大鼠动物模型;龙胆苦苷治疗组大鼠在STZ造模的基础上每天龙胆苦苷灌胃治疗[20 mg/(kg·d),day 1~day 14]。通过行为学分析和刺激试验(冷、热、机械刺激)分析各组大鼠的疼痛阈值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变化。采用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运动(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以及感觉(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传导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下肢胫前动脉血流速度。采用RT-PCR检测PPAR-γ/AMPK/ACC信号通路中各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各刺激试验的疼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MNCV以及SNCV下降(P<0.05),存在显著血脂代谢紊乱(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P<0.05),神经血流速度下降(P<0.05)。龙胆苦苷治疗组大鼠刺激试验的疼痛阈值较DPN模型组升高(P<0.05),MNCV以及SNCV升高(P<0.05),神经血流速度增加(P<0.05)。龙胆苦苷促进脊髓组织PPAR-γ与AMPK基因表达量,抑制ACC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龙胆苦苷增加神经血流速度,对DPN大鼠起神经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PPAR-γ/AMPK/ACC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神经血流速度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尧新华 曾维安 +6 位作者 刘继云 肖珍科 周朴 王保 陈陈燕 卿朝辉 鲁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1时点明显升高(P<0.05),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3、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二异丙酚 插管法 气管内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朴 陈乃招 +2 位作者 尧新华 鲁义 黎贤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和异感法来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和异感法来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完成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疗效综合评定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丛神经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