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空细胞的本质及尖锐湿疣病理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杰 彭杰青 +3 位作者 余俐 邬全会 暴菊英 柳息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寻找尖锐湿疣比较确切可行的病理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HE、HPV CAg免疫组化、HPV DNA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和超薄切片等方法检测 5 0例尖锐湿疣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 ,对 2 0例尖锐湿疣进行观察。结果 鳞状...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寻找尖锐湿疣比较确切可行的病理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HE、HPV CAg免疫组化、HPV DNA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和超薄切片等方法检测 5 0例尖锐湿疣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 ,对 2 0例尖锐湿疣进行观察。结果 鳞状上皮呈尖细的乳头状增生 ,角化不全和乳头纤维轴索中毛细血管丛状增生 ,棘层中上部和颗粒层有多少不等的挖空细胞 ,单个散在、成群或广泛分布 ,胞质空亮 ,核皱缩成星形或毛虫样 ,无炎细胞反应。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的阳性细胞比免疫组化HPV CAg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光镜、电镜观察 ,显示所有的挖空细胞均呈现细胞凋亡变化。结论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是由HPV所引起的凋亡细胞。从形态学上确认其凋亡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诊断 ,角化不全和乳头间质血管丛状增生可作佐证。难以确认挖空细胞的疑难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空细胞 尖锐湿疣 病理诊断 原位杂交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原位杂交组化和免疫组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余俐 彭杰 +3 位作者 彭杰青 暴菊英 邬全会 柳息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 48例尖锐湿疣 (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 ,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和免疫组化HPV Ag(HPV衣壳抗原 )染色 ,在光镜下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 结果  3 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 ,... 目的 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 48例尖锐湿疣 (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 ,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和免疫组化HPV Ag(HPV衣壳抗原 )染色 ,在光镜下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 结果  3 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 ,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和重复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18例免疫组化阴性病例 ,原位杂交组化 13例 (72 .2 % )阳性 ,重复免疫组化染色 5例 (2 7.2 % )阳性 ;在连续切片上 ,显示原位杂交组化比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PV原位杂交组化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方法与免疫组化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原位杂交组化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及其与Hp、GH关系 被引量:27
3
作者 余俐 彭杰青 +1 位作者 邬全会 暴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活动性胃炎诊断标准及其与 Hp、GH关系。方法 :从 72 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 ,选取慢性活动性胃炎 5 6 1例 ,尸检儿童正常胃体、胃窦标本 4 0例 ,采用 HE、慢性胃炎三重染色法和免疫组化 L CA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Hp感染... 目的 :探讨慢性活动性胃炎诊断标准及其与 Hp、GH关系。方法 :从 72 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 ,选取慢性活动性胃炎 5 6 1例 ,尸检儿童正常胃体、胃窦标本 4 0例 ,采用 HE、慢性胃炎三重染色法和免疫组化 L CA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Hp感染程度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活动度关系密切 ,且随着 Hp感染程度增加 ,炎症的活动性增强。 Hp检出率98.2 2 % ,Hp螺旋体长平均 2~ 3.5μm,横切面直径 0 .3~ 0 .6μm,Hp球形体直径 0 .7~ 1.2μm,同一张切片中 Hp螺旋体横切面直径与球形体直径之比约为 1∶ 2 ,且 Hp螺旋形和球形体往往同时存在。 GH长 4~ 6μm,横径 0 .5~ 1μm,检出率为 1.78% ,结论 :Hp和 GH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 ,Hp常见 ,GH少见得多。 Hp和 GH均能吸引中性白细胞游出 ,形成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启动机制。中性白细胞渗出浸润应为确定慢性活动性胃炎活动性病变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胃炎 GH 诊断标准 中性白细胞 HP感染 螺旋体 检出率 形体 结论 唯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杰 柳息洪 +3 位作者 余俐 彭杰青 暴菊英 邬金全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 DNA存在 ,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 ,其中 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 ,染色质边集 ,深染 ,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 ,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 ,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 :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挖空细胞 原位杂交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黄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俐 彭杰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瘤(LP)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典型LP病例进行全面病理学检查和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与正常卵巢黄体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LP均发生于妊娠后期,临床无明显自觉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反应与正常...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瘤(LP)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典型LP病例进行全面病理学检查和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与正常卵巢黄体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LP均发生于妊娠后期,临床无明显自觉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反应与正常卵巢黄体相似。多在剖腹产时偶然发现而误为卵巢肿瘤。结论:LP为妊娠后期卵巢黄素化细胞的结节状增生,并非真性肿瘤。妊娠期出现卵巢明显增大,应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必要时术中可作活检,以避免误切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诊断 黄体瘤/诊断 妊娠并发症 肿瘤/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末端标记观察
6
作者 彭杰 彭杰青 +3 位作者 余俐 暴菊英 柳息洪 邬全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证实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凋亡实质。方法 选自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常规活检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组化确诊为尖锐湿疣 2 0例共 2 8个标本。每例分别重新切片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法 )进行染色 ,光镜下观察 ... 目的 进一步证实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凋亡实质。方法 选自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常规活检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组化确诊为尖锐湿疣 2 0例共 2 8个标本。每例分别重新切片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法 )进行染色 ,光镜下观察 ,结合上次报告中的电镜照片 ,进行仔细分析。结果 在电镜下呈核膜皱缩 ,染色质边集、胞质空泡化的挖空细胞均显示原位末端标记阳性信号。结论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表皮细胞后所发生的一种特异的凋亡变化 ,可能与人体防御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挖空细胞 原位末端标记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简便三重染色法——同时检测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余俐 彭杰青 暴菊英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三重染色法 胃黏膜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