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方药治疗肾虚所致男性生殖功能衰减的药效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露娜 陈迪新 +4 位作者 王启鹏 彭子倫 刘永俊 陈艳芬 贾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499-2508,共10页
有关高龄育子和少子化的现状表明,男性生殖功能衰减带来不育风险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男性生殖功能衰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氧自由基、血睾屏障、生精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生殖功能衰减与肾之阴阳失衡... 有关高龄育子和少子化的现状表明,男性生殖功能衰减带来不育风险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男性生殖功能衰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氧自由基、血睾屏障、生精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生殖功能衰减与肾之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运用补肾法可治疗肾虚导致的生殖功能衰减。补肾类方药通过系统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可显著延缓生殖功能的衰退;补肾类方药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补肾类方药可通过维持血睾屏障而改善生精功能,并能调控生精细胞的凋亡。通过补肾改善肾虚所致生殖功能衰减的代表性方剂有五子衍宗丸、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及龟鹿二仙膏。这些方剂并非只针对单一机制产生效果,而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综合调节机体内环境,以达到改善男性生殖功能的目的。中医补肾疗法在男性生殖功能衰减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改善男性生殖功能衰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药 男性生殖功能衰减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氧自由基 血睾屏障 生精细胞凋亡 五子衍宗丸 肾气丸 右归丸 六味地黄丸 综述
原文传递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瑞鸿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随着社会变迁,环境污染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高,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许多患者的病因不明,导致POI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POI患者饱受绝经样症状和生育问题的困扰。本文对POI中西医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 随着社会变迁,环境污染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高,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许多患者的病因不明,导致POI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POI患者饱受绝经样症状和生育问题的困扰。本文对POI中西医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POI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发病机制 中西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特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鲍颖霞 邹国发 +2 位作者 赖烨才 郭秋平 秦飞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2期1115-1117,1122,共4页
目的:本文采用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测供试品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市售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局部毒性和过敏性。方法:以125 mg/mL浓度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以150 mg/mL、12... 目的:本文采用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测供试品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市售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局部毒性和过敏性。方法:以125 mg/mL浓度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以150 mg/mL、125 mg/mL浓度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试验;以250 mg/mL、125 mg/mL浓度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肌肉刺激性试验;采用豚鼠进行ASA,致敏剂量分别为0.58、0.29 mg/只,激发剂量分别为1.16、0.58 mg/只;采用大鼠进行PCA,致敏剂量分别为75.0、62.5 mg/只,激发剂量与致敏剂量一致。结果:供试品及市售参比制剂无体外溶血、无红细胞凝聚作用、无血管刺激性;最大给药浓度的供试品及市售参比制剂可引起明显肌肉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供试品组与市售参比制剂组高剂量组呈恢复趋势,低剂量组完全恢复;供试品及市售参比制剂ASA和PCA试验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供试品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市售参比制剂的溶血性、刺激性和过敏反应情况基本一致,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溶血性 刺激性 过敏试验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SD大鼠毒代动力学研究及P450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秋平 杨威 +2 位作者 郭琳 覃仁安 金若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3-1184,共2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DILI会影响药物在临床的使用,甚至药物撤市。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常用药物,其肝毒性已有大量的报道。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毒代动力学 P450 药物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研究及其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汉 刘学功 +2 位作者 陈苏丹 余楚钦 陈桐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制备淫羊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ICT-SLN),并考察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制备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ICT-SLN的制备条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最优处方。结果:制得的ICT-SLN的平均粒... 目的:制备淫羊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ICT-SLN),并考察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制备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ICT-SLN的制备条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最优处方。结果:制得的ICT-SLN的平均粒径为47.5 nm,包封率达到76.58%。结论:ICT-SLN的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高压乳匀法适用于ICT-SLN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压乳匀法 包封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1跌打镇痛膏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慧敏 肖百全 +3 位作者 郭健敏 汪玉芳 符美燕 杨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3-1034,共2页
临床上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的药物很多,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吲哚美辛等、传统中医药中的各种跌打损伤膏药等,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疗效,但化学药物大都存在副作用大,停药后疼痛反复发作等问题;传统中药大都也存在镇痛作用弱,... 临床上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的药物很多,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吲哚美辛等、传统中医药中的各种跌打损伤膏药等,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疗效,但化学药物大都存在副作用大,停药后疼痛反复发作等问题;传统中药大都也存在镇痛作用弱,镇痛作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上述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都限制了相应药物的应用。701跌打镇痛膏在国内外上市销售多年,临床疗效确切。然而其对何种类型的疼痛疗效更敏感,以及其镇痛作用是通过外周或者是通过中枢发挥的至今未见相关报道。为进一步明确701跌打镇痛膏镇痛作用的特点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而进行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1跌打镇痛膏 镇痛作用研究 疼痛模型 炎症性疼痛 化学刺激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1跌打镇痛膏安全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邓慧敏 欧慧瑜 +3 位作者 孙昊 杨威 符美燕 肖百全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4期225-228,236,共5页
目的研究701跌打镇痛膏经皮给药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兔和Hartley豚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最大耐受量法和同体左右侧对照给药的方法考察701跌打镇痛膏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皮... 目的研究701跌打镇痛膏经皮给药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兔和Hartley豚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最大耐受量法和同体左右侧对照给药的方法考察701跌打镇痛膏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结果 701跌打镇痛膏经皮给药后对新西兰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对新西兰兔破损皮肤会产生刺激性反应,但此刺激性可于停药后14 d完全恢复;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也会产生轻度刺激性,但此刺激性是一过性反应;对Hartley豚鼠未产生明显过敏反应。结论 701跌打镇痛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皮单次和多次给药后除轻微的皮肤刺激性外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且所产生的皮肤刺激性均为可逆性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在临床应用中701跌打镇痛膏应尽量在损伤局部皮肤无明显破损时使用,尽量避免在破损皮肤上使用,以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1跌打镇痛膏 安全性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性 皮肤过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分散体技术对黄芩苷的增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志新 陈奕伸 +3 位作者 陈苏丹 梁超峰 余楚鑫 黄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制备黄芩苷-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苷的溶出速率,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度对比,考察了载体泊洛沙姆188的用量及熔融温度、冷却温度对固体分散体中黄芩苷... 目的:制备黄芩苷-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苷的溶出速率,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度对比,考察了载体泊洛沙姆188的用量及熔融温度、冷却温度对固体分散体中黄芩苷溶出速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药载比以及制备条件。同时比较了黄芩苷与泊洛沙姆188的物理混合物、黄芩苷-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速率。结果:制成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出度在一定程度上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药物和载体比例达到1∶11时药物的溶出速率增大最为明显。结论: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黄芩苷的溶出度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泊洛沙姆188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熔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多途径暴露对比格犬脾脏组织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因子表达分析
9
作者 饶干 何嘉欣 +4 位作者 石观稳 赖建仪 赵志宏 周治东 胡敏华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为探究卵清蛋白(OVA)多途径暴露对比格犬脾脏组织微结构和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试验将16条三月龄的比格犬分为4组,采用梯度剂量的卵清蛋白注射12次后再进行18次雾化,上述操作间隔均为5天/次,试验总周期为150d,之后,采集脾脏组织进... 为探究卵清蛋白(OVA)多途径暴露对比格犬脾脏组织微结构和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试验将16条三月龄的比格犬分为4组,采用梯度剂量的卵清蛋白注射12次后再进行18次雾化,上述操作间隔均为5天/次,试验总周期为150d,之后,采集脾脏组织进行HE和IHC染色。结果发现,OVA暴露能引起比格犬脾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髓比例增加,少量白髓淋巴细胞排列疏松,并且偶见白髓淋巴细胞点状坏死,胞核固缩,红髓处多见棕色色素沉积。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表明OVA暴露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3的阳性率增加,并伴有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试验初步证实了OVA暴露能引起比格犬脾脏组织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清蛋白 脾脏 比格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和机制初探
10
作者 何嘉欣 胡敏华 饶干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30-33,共4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比格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BPH)疾病模型,并初步探究其病理变化和潜在机制。通过B超筛选出17条BHP犬,并采集部分犬的前列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镜检和NF-κB免疫荧光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与健康犬相比,BHP犬前列腺组织...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比格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BPH)疾病模型,并初步探究其病理变化和潜在机制。通过B超筛选出17条BHP犬,并采集部分犬的前列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镜检和NF-κB免疫荧光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与健康犬相比,BHP犬前列腺组织外膜粗糙,体积变大,质地变硬;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还出现了间质细胞增多,弥漫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胶原纤维沉积;NF-κB的激活转录也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进程,表现为组织内NF-κB的表达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自发性前列腺增生 NF-ΚB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治疗犬蠕形螨病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周治东 石观稳 +5 位作者 龙海斌 饶干 何嘉欣 欧兆佳 赖健仪 胡敏华 《云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犬蠕形螨病具有与宿主共生、感染率高、传播能力强、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可能继发脓皮病或者败血症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目前针对其防治的药品种类繁多,疗效良莠不齐,为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将75例确诊... 犬蠕形螨病具有与宿主共生、感染率高、传播能力强、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可能继发脓皮病或者败血症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目前针对其防治的药品种类繁多,疗效良莠不齐,为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将75例确诊蠕形螨病患犬,根据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分别用多拉菌素、双甲脒、吡虫啉莫昔克丁、伊维菌素和氟雷拉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各组患犬的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症状变化率排序为氟雷拉纳、伊维菌素、双甲脒、多拉菌素、吡虫啉莫昔克丁;总有效率排序为氟雷拉纳、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并列、双甲脒、吡虫啉莫昔克丁。综上,本试验氟雷拉纳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为治疗犬蠕形螨病的优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病 药物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苷对斑马鱼心脑血管疾病模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应军 李晶晶 +1 位作者 黎晌 李铭源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血管新生损伤模型、斑马鱼出血性中风模型及斑马鱼心脏损伤模型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结果在1 mmol/L浓度下落新妇苷恢复了血管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 目的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血管新生损伤模型、斑马鱼出血性中风模型及斑马鱼心脏损伤模型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结果在1 mmol/L浓度下落新妇苷恢复了血管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RI)所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中新生血管的生长,在节间血管(ISV)损伤区域恢复生成了70%以上的完整血管,但对斑马鱼心脏损伤模型和斑马鱼出血性中风模型未见明显效果。结论落新妇苷对血管损伤导致的血管新生不足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新妇苷 斑马鱼模型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1跌打镇痛膏对新西兰兔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威 邓慧敏 +3 位作者 郭秋平 汪玉芳 郭健敏 肖百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2-1229,共8页
目的:探讨701跌打镇痛膏对新西兰兔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重锤打击法复制新西兰兔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损伤组织评分、损伤部位痛阈值测定、血液流变学测定、损伤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组织中细胞因... 目的:探讨701跌打镇痛膏对新西兰兔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重锤打击法复制新西兰兔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损伤组织评分、损伤部位痛阈值测定、血液流变学测定、损伤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组织中细胞因子的测定以及损伤组织基因芯片分析考察701跌打镇痛膏对急、慢性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701跌打镇痛膏能显著改善新西兰兔急性损伤模型的损伤情况,如提高损伤局部的痛阈值、降低损伤评分值、修复损伤组织、降低模型动物血液黏度、降低模型动物损伤局部IL-1、5-HT的含量,但对IL-6、PGE2的含量未见显著影响,差异基因分析表明药物干预的信号通路主要为IL-1R和白细胞粘附信号通路。701跌打镇痛膏对兔慢性损伤模型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炎作用,能降低损伤局部组织中IL-1、IL-6和5-HT的含量,但对损伤局部组织中的PGE2的含量、血浆Fbg的含量、血液流变学和损伤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未见显著改善作用。差异基因分析表明药物干预的信号通路有IL-17、IL-12、T细胞信号通路和NK细胞信号通路。结论:701跌打镇痛膏对家兔急、慢性损伤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急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强于慢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损伤局部的IL-1、IL-6、5-HT等炎症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1跌打镇痛膏 急性软组织损伤 慢性软组织损伤 重锤法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自噬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秋平 陈贵英 +1 位作者 覃仁安 金若敏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12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自噬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细胞模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8 mmol·L^(-1),检测肝细胞活力指标、肝细胞形态指标以及肝细胞自噬指标。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浓度1~8 mmol·L^(-1)范围内,浓度依赖的抑...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自噬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细胞模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8 mmol·L^(-1),检测肝细胞活力指标、肝细胞形态指标以及肝细胞自噬指标。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浓度1~8 mmol·L^(-1)范围内,浓度依赖的抑制肝细胞活力,改变肝细胞的形态结构;MDC观察自噬体结果提示在浓度0.5~8 mmol·L^(-1)范围内,能使肝细胞自噬明显升高,上调基因Beclin^(-1)的表达,自噬升高幅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转折点为1 mmol·L^(-1)。结论本研究结果得出,对乙酰氨基酚能影响肝细胞的自噬行为,在0.5~1 mmol·L^(-1)浓度范围内,促进自噬;在2~8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自噬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1跌打镇痛膏活血化瘀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威 郭秋平 +3 位作者 郭健敏 汪玉芳 邓慧敏 肖百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5-886,共2页
701跌打镇痛膏主要由土鳖虫、草乌、马钱子、大黄、水杨酸甲脂等14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肿,祛风胜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慢性扭挫伤,慢性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等病症,是中国外用贴膏类出口第一产品。虽然701跌打... 701跌打镇痛膏主要由土鳖虫、草乌、马钱子、大黄、水杨酸甲脂等14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肿,祛风胜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慢性扭挫伤,慢性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等病症,是中国外用贴膏类出口第一产品。虽然701跌打镇痛膏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目前尚未见相关实验报道。为进一步明确701跌打镇痛膏的活血化瘀作用,了解其作用特点而进行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1跌打镇痛膏 活血化瘀 自体血肿模型 微循环障碍模型 SD大鼠 ICR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草花粉-屋尘螨混合抗原诱导比格犬哮喘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钰龙 陈迪非 +4 位作者 陈焕杰 龙海斌 刘经纬 李时悦 苏柱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探索建立症状明显,稳定高效的比格犬哮喘模型。方法 将屋尘螨抗原与豚草花粉抗原配制成单一或混合抗原工作液。健康比格犬在出生后24 h内和第1、4、8周注射混合抗原致敏,第1~12周每天(每日雾化组)或每周2次(间断雾化组)雾化... 目的 本研究探索建立症状明显,稳定高效的比格犬哮喘模型。方法 将屋尘螨抗原与豚草花粉抗原配制成单一或混合抗原工作液。健康比格犬在出生后24 h内和第1、4、8周注射混合抗原致敏,第1~12周每天(每日雾化组)或每周2次(间断雾化组)雾化吸入豚草花粉抗原或混合抗原进行激发,第13周起每周1次雾化吸入豚草花粉抗原至第36周。在第36周和第48周进行气道反应性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检测和病理分析考察哮喘造模效果。结果 第36周每日雾化组和间断雾化组比格犬气道均出现中性粒细胞炎症、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第48周每日雾化组和间断雾化组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和每日雾化组的气道高反应性症状仍持续存在。两组比格犬均出现哮喘相关气道重塑现象。结论 使用豚草花粉抗原和屋尘螨抗原的混合抗原对新生犬进行致敏和激发,并加大吸入激发频次,可以建立比格犬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哮喘 豚草花粉 屋尘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内外模型的肝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秋平 陈贵英 +1 位作者 周泉 金若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检测凋亡率。用对乙酰氨基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斑马鱼,96 h后,检测LC50、肝细胞病理形态、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检测凋亡率,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凋亡相关基因EIF4EBP3和zgc:123120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苦参碱IC50为5.3 mmol/L,氧化苦参碱为>19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肝细胞肿胀,丙二醛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苦参碱的LC50为0.41 mmol/L,氧化苦参碱为>3.8 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的斑马鱼肝细胞呈现轻度至中度空泡化,丙二醛含量和凋亡率增加,谷胱甘肽含量降低(P<0.05)。苦参碱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P<0.05),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BP3,上调促基因zgc:123120(P<0.05)。结论体内外模型结果一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肝毒性,其毒性特征相似,苦参碱的毒性大于氧化苦参碱。肝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下调基因zgc:136383减少脂质转运,并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苦参碱上调促凋亡基因zgc:123120,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EBP3并诱导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肝毒性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超峰 郭晓娟 +3 位作者 陈能安 蔡志华 谢志宏 刘宏飞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11期836-840,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关离子交换树脂在缓控释给药、掩味、提高药物稳定性、促进药物溶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高血糖症、治疗高血钾症等方面新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对国内的树脂给药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关离子交换树脂在缓控释给药、掩味、提高药物稳定性、促进药物溶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高血糖症、治疗高血钾症等方面新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对国内的树脂给药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给药系统在缓控释给药、改善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吸收及作为治疗药物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外已经有二十多个制剂上市,而国内相关制剂的开发与上市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剂技术研发起步晚和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度低等问题的限制,绝大多数产品仍然只处于研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缓控释给药 改善药物理化性质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制剂中7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晶晶 殷玮 +3 位作者 凌珊 彭佳裕 蔡文镇 倪庆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83-1988,共6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制剂中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方法LC⁃MS/MS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_(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流动相水(含0.1%甲酸)⁃甲醇,...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制剂中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方法LC⁃MS/MS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_(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流动相水(含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通过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0),基质效应82.9%~124.0%,提取回收率72.1%~93.8%。结论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素、人参皂苷Rb1是主要入血成分。人参皂苷Rb1、丹参酮Ⅰ体内消除较慢,而三七皂苷R1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制剂 化学成分 药动学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苞车前子壳复配粉剂的通便功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日许 黄暨生 郭秋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93-8597,共5页
目的研究圆苞车前子壳复配粉剂的通便功能。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通便作用检验方法,对通便粉剂的通便功能进行研究。经口分别以408、815和1630 mg/(kg·BW)剂量的受试物对小鼠灌胃,7 d后测定其排首粒... 目的研究圆苞车前子壳复配粉剂的通便功能。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通便作用检验方法,对通便粉剂的通便功能进行研究。经口分别以408、815和1630 mg/(kg·BW)剂量的受试物对小鼠灌胃,7 d后测定其排首粒黑便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6 h内排粪便重量和粪便粒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便秘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便秘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首次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6 h内排黑便粒数和重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以圆苞车前子壳、当归提取物、低聚木糖为主复配的粉剂具有改善小鼠通便作用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苞车前子壳 当归提取物 低聚木糖 通便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