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林文香 冯文辉 +4 位作者 叶泳松 翁蓓 谢尚煌 钟桂棉 刘天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皮质髓质期(CMP)和肾实质期(NP)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肾嗜酸细胞腺瘤(RO)和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断模型,并将相关模型与人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RO和CRCC病例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提取CMP和N...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皮质髓质期(CMP)和肾实质期(NP)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肾嗜酸细胞腺瘤(RO)和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断模型,并将相关模型与人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RO和CRCC病例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提取CMP和NP瘤内和瘤周(3 mm)的CT影像组学特征。图像分割由放射科医生手动执行,瘤周掩膜由Python执行。采用单变量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组内相关系数对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并通过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RF)算法完成建模。另外所有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手动诊断并记录诊断结果。使用校准、决策和ROC曲线对RF模型进行评估。比较RF模型与手工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2例患者中,有65例(29例RO,36例CRCC)在训练集,27例(12例RO,15例CRCC)在验证集。训练集中各个模型均表现优异。验证集中,最佳验证模型为模型2和模型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及0.872],最差验证模型为模型3(AUC=0.639)。CMP模型(模型1和模型2)总体优于NP模型(模型3和模型4)。RF模型(灵敏度:60.00~88.89%;特异性:73.33~81.25%;准确率:66.67~81.48%)优于人工诊断(灵敏度:46.74~70.59%;特异性:41.67~46.34%;准确率:52.27~59.78%)。结论CMP瘤内和瘤周放射组学模型对RO和CRCC的诊断有价值且优于人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影像组学 计算机横断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瓜蒌散联合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硕 伍尚祯 +1 位作者 彭春锦 李岚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散联合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H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A组59例和B组62例。基础治疗为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加甲钴胺片的常规西医治...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散联合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H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A组59例和B组62例。基础治疗为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加甲钴胺片的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味瓜蒌散联合毫火针治疗,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红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皮疹情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A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蒌散联合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可快速减轻皮肤症状,缓解急性期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瓜蒌散 毫火针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病人及其配偶生活质量与二元应对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苗云霞 侯春怡 +2 位作者 沈香香 洪丽微 黄丹霞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0期3811-381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肺移植病人及其配偶生活质量与二元应对的研究现况,以期为构建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肺移植病人及其配偶干预方案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肺移植 配偶 生活质量 二元应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