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CTX-M-14质粒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燕 卓超 +2 位作者 黎晓强 冯景宇 沈妙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0-703,712,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质粒同源性特征。方法收集2007~2008年广州地区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ESBLs分子表型;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n... 目的研究广州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质粒同源性特征。方法收集2007~2008年广州地区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ESBLs分子表型;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ceae repe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ERIC-PCR)分析产CTX-M-14型ESBLs菌株的分子同源性;取产CTX-M-14型ESBLs的Kp的所有非克隆株,通过结合试验、质粒图谱、PCR分析blaCTX-M-14基因环境。结果产ESBLsKp共181株,69.1%(125/181)的产ESBLs株为CTX-M表型;其中产CTX-M-14型ESBLs株的检出率为28.2%(51/181),经ERIC-PCR分析,共分为33个基因型;基因环境显示,75.7%(25/33)blaCTX-M-14位于90 kb的可接合质粒上,其他耐药基因blaSHV、blaDHA-1、blaOXA-1、qnr、aac(6')-Ib-cr等均未检到;有28株菌的blaCTX-M-14位于ISEcp1-like插入序列下游,ISEcp1-like末端与blaCTX-M-14间距均为42 bp,有2株菌ISEcp1末端与blaCTX-M-14起始区间距也为42 bp;但在ISECP1中间有一个S10插入序列。结论广州地区ESBLs主要分子表型为CTX-M型,主要流行为CTX-M-14型,携blaCTX-M-14质粒的传播,可能是本地区CTX-M型ESBLs高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14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不同证型乳腺增生患者癌发危险度X线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健敏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7期119-120,共2页
目的:通过X线检查分析中医学不同证型乳腺增生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度。方法:对210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乳腺X射线内外斜位(MLO位)和轴位(CC位)检查结果,按文献分组,并行中医学辨证分型。按照分组、分型结果,对各组患者患乳腺癌危险度作评... 目的:通过X线检查分析中医学不同证型乳腺增生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度。方法:对210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乳腺X射线内外斜位(MLO位)和轴位(CC位)检查结果,按文献分组,并行中医学辨证分型。按照分组、分型结果,对各组患者患乳腺癌危险度作评估、分析。结果:患癌危险性最高的是40~49岁组,其次是≥50岁组,最低的是30~39岁组,40~49岁组验后概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凝结型患者的患癌危险性最低,肝郁气滞型患者的患癌危险性最高,肝郁气滞型患癌危险性验后概率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药辨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时,应注意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早期排查乳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X线分型 患癌危险性 中医证型 肝郁气滞型
原文传递
关节镜手术治疗14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龙浩 董伟强 +1 位作者 白波 郭志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37-223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4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其中10例软组织撞击,4例骨性撞击。取前内、前外关节镜通道(1例附加后内通道),检查内侧距...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4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其中10例软组织撞击,4例骨性撞击。取前内、前外关节镜通道(1例附加后内通道),检查内侧距骨、外踝、胫距关节、距骨穹窿和距骨顶,观察距腓关节、外侧沟间隙和前距腓韧形成的索条状瘢痕。修整关节软骨,并行软骨下骨外露处克氏针钻孔。骨性撞击者,磨钻磨去骨赘。结果 14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0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估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关节评分系统(AOFAS):优9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6%。均无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定血清PCT与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4
作者 何静 卢卫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5期1904-1905,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荧光分析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3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30例健康者血清的PCT、CRP,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荧光分析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3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30例健康者血清的PCT、CRP,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与CRP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在细菌感染中PCT比CRP更敏感、更特异,动态联合检测PCT和CRP对鉴别诊断重症、一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内外翻畸形时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汤敏生 白波 +3 位作者 谢诗涓 龙浩 刘琦 陈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09-3116,共8页
背景:膝内、外翻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形态,除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外,还可能改变相邻关节髋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也就是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力学传导。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鲜尸体下... 背景:膝内、外翻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形态,除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外,还可能改变相邻关节髋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也就是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力学传导。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鲜尸体下肢标本3个,剔除附着的肌肉组织,保留骨膜、韧带及关节囊,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模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标本分为中立位组、膝内翻10°组、膝内翻20°组、膝外翻10°组和膝外翻20°组。实验中骨盆的位置选择单足站立中立位。标本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加载至50kg,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顶负重区的负重面积、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髋臼顶区中立位时股胫关节面负重面积为(6.33±0.12)cm2,平均应力(3.62±0.33)MPa,峰值应力为(4.58±0.20)MPa。当膝内、外翻达10°时,髋臼顶区负重面积减少,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有明显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膝内、外翻达20°时髋臼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随膝内、外翻畸形程度的不同,髋臼负重顶区的负重面积、峰值应力及平均应力也发生变化,当膝内、外翻达20°时,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这可能是膝内外翻畸形造成髋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膝骨关节炎内、外翻畸形患者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膝内翻 膝外翻 髋臼负重顶区 关节软骨 负重面积 生物力学 应力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在胫骨平台塌陷骨折修复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华章 马晓春 +3 位作者 李创 唐程 龙浩 叶建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双螺钉固定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模型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微创治疗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取10对老年尸体胫骨近端标本制备成胫骨平台SchatzkerⅡ... 目的探讨一种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双螺钉固定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模型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微创治疗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取10对老年尸体胫骨近端标本制备成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模型后成对匹配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采用CPC加压注入和自体松质骨充填植骨结合双螺钉横排固定的方法植骨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将标本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垂直压缩,记录载荷-位移数据,测量2组标本的最大失效载荷和抗压刚度。结果新型CPC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在胫骨平台塌陷下方骨缺损区充填充分,且材料在骨缺损区周围松质骨中进一步渗透、扩散。实验组胫骨干骺端平均骨密度为(0.639±0.081)g.cm-2,对照组为(0.668±0.083)g.cm-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最大失效载荷为(4 101±813)N,对照组最大失效载荷为(692±138)N,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轴向抗压刚度为(1 363±362)N.mm-1,对照组轴向抗压刚度为(223±54)N.mm-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中采用新型复合CPC加压充填植骨结合双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恢复胫骨平台的抗塌陷力学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植骨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红婷 周伯荣 +3 位作者 王融 邓燕华 关海涛 刘子凡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CR发生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68例、高危组59例、脑梗死组121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入组(...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CR发生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68例、高危组59例、脑梗死组121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入组(氯吡格雷75 mg/d)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服药2周后,出现CR者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检测其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非CR的脑梗死患者维持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6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服药前,脑梗死组[(65.75±13.11)%]分别与健康对照组[(50.49±12.42)%]、高危组[(56.71±11.33)%]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t=4.534,P=0.000;t=7.829,P=0.000);服药2周后,高危组CR发生率为13.6%(8例),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29.75%(36例),且两组患者发生CR的患者中患糖尿病比例均较高(分别为50%和41.67%);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70%CR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服药3个月后脑梗死组未见新发CR;服药6个月后脑梗死组新发CR者15例(17.65%)。结论脑梗死组CR发生率较高,CR在脑梗死患者中可能存在时相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氯吡格雷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卫国 何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564-156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及健康者血清CysC、尿素(Urea)、肌酐(Scr)浓度及异常率。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血清CysC异常率分别为63.0%和87.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及健康者血清CysC、尿素(Urea)、肌酐(Scr)浓度及异常率。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血清CysC异常率分别为63.0%和87.2%,明显高于Urea、Scr异常率(P<0.05)。肾衰竭患者血清CysC异常率为100.0%。结论 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损伤 胱抑素C 尿素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IL-6、IL-8、IL-10和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治伟 迟琼 万利 《广州医药》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6、IL-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6、IL-8、IL-10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L-6、IL-8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成为乳腺癌患者病因之一。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磊 赵仕佳 张雪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718-1719,1721,共3页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常规给予控制感染、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急...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常规给予控制感染、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急性左心衰予以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注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及FEV1/FVC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VC、FEV1及FEV1/FV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变化与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O2、PaCO2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左心衰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男性精液中的顶体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静 吴鹰军 曹晓君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206-2207,共2页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对男性不育症的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按精液常规分析结果将不育男性分为正常精液参数不育组和异常精液参数不育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顶体酶活性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顶体酶活性为(93.5&...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对男性不育症的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按精液常规分析结果将不育男性分为正常精液参数不育组和异常精液参数不育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顶体酶活性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顶体酶活性为(93.5±42.7)μIU/106精子,正常精液参数不育组精子顶体酶活性为(29.4±11.5)μIU/106精子,异常精液参数不育组顶体酶活性为(16.9±13.1)μIU/106精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测对评价男性精液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体酶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痛酊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符祺 王小璞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3期488-489,共2页
目的观察癌痛酊防治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癌痛酊联合盐酸曲马多片,对照组单用盐酸曲马多片,观察记录疼痛的缓解程度、缓解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 目的观察癌痛酊防治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癌痛酊联合盐酸曲马多片,对照组单用盐酸曲马多片,观察记录疼痛的缓解程度、缓解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癌痛酊可以有效、快速缓解癌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疼痛 癌痛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万艳 张献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4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并评价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护理风险意识实施后2012年4~6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风险管理组。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并评价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护理风险意识实施后2012年4~6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风险管理组。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规范性、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渗滤法与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伟宏 肖洪广 曹晓君 《广州医药》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质控物及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病人107份标本的DD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稳...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质控物及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病人107份标本的DD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快速ELISA法检测DD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度、敏感度优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693,相关性不理想。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敏感性,二者特异性不高,两种方法相比较有各自特点,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D二聚体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快速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虎粉提取物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治伟 万利 迟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壁虎粉在体外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壁虎份提取物处理白血病细胞HL-60,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 目的:探讨壁虎粉在体外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壁虎份提取物处理白血病细胞HL-60,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及结构变化。结果:MTT法证实壁虎粉对HL-6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杀伤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显微镜下可见HL-60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壁虎粉在体外可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粉 HL-60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磊 张雪花 邱芳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4期125-126,共2页
目的:明确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概率分布及对患者预后构成影响的因素,为临床急救争取时间以挽救危重病人生命。方法:选取11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记录他们的病因和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将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病因明确者101例... 目的:明确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概率分布及对患者预后构成影响的因素,为临床急救争取时间以挽救危重病人生命。方法:选取11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记录他们的病因和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将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病因明确者101例,占91.8%,死亡22例,占20.0%。结论:急诊内科的昏迷患者病情一般危重,预后不甚乐观,死亡率较高。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及时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昏迷 病因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德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高苯丙氨酸血症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伟宏 欧阳辉 +1 位作者 邓惠英 肖洪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354-1355,共2页
目的分析顺德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顺德地区2001年7月至2012年9月260 765例新生儿CH、HPA初筛、确诊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260 765例新生儿中,确诊... 目的分析顺德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顺德地区2001年7月至2012年9月260 765例新生儿CH、HPA初筛、确诊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260 765例新生儿中,确诊CH 121例,发病率1/2 155;确诊HPA 7例,发病率1/37 251,其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2例、轻~中度HPA 3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2例。所有确诊患儿经有效治疗,未见智力及体格发育障碍。结论顺德地区CH发病率较高,HPA发病率较低;顺德地区CH初筛促甲状腺激素临界值定为8mIU/L较为适合;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指导治疗和保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 发病类型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眼内炎临床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宗美 陈炳衡 冯雪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使内源性眼内炎得以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例(4只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详细了解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其全身情况严格做好眼部护理,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使内源性眼内炎得以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例(4只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详细了解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其全身情况严格做好眼部护理,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结果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逐渐缓解,积极配合各种检查、治疗护理,使内源性眼内炎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治伟 迟琼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且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华章 佟方明 +3 位作者 付建华 柳昱 陆锐均 黄有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38.9岁。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23例,Ⅲ型6例。根据Tscheme-Gotzen软...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38.9岁。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23例,Ⅲ型6例。根据Tscheme-Gotzen软组织损伤分度:闭合性损伤0度2例,1度16例,2度6例,3度1例;开放性损伤1度4例,2度2例。31例Pilon骨折全部采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2~36月,平均20月)。骨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14周。Teeny和Wiss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80.6%;Mazur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优16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8%。结论采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