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低蛋白血症: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1
作者 郑泽炜 叶凯静 +5 位作者 张阔 赵庆华 陈秀天 江禹来 易艳梓 张庆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47-3152,共6页
背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多发低蛋白血症,影响术后愈合及康复。目的:探讨及筛选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为临床中判断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5例,... 背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多发低蛋白血症,影响术后愈合及康复。目的:探讨及筛选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为临床中判断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5例,根据术后第1天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238例、正常组117例,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67%。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脂、麻醉方式、置换前白细胞、置换前红细胞、置换前血红蛋白、置换前血小板、置换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置换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置换前国际标准化比值、置换前凝血酶时间、置换前纤维蛋白原、置换前血沉、置换前C-反应蛋白、置换前D-二聚体、置换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置换前平均红细胞体积、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置换前降钙素原、置换前红细胞压积等资料。利用SPSS 2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利用R语言(4.3.1)再次对观察指标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10倍交叉验证,取二者危险因素交集,使用SPSS 27.0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最终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全髋关节置换后低蛋白血症的预测模型,并构建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结果与结论:①经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OR=1.024,P=0.023)、置换前血小板(OR=0.995,P=0.028)、置换前血沉(OR=1.031,P=0.045)在判断置换后是否会发生低蛋白血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所筛选出的最终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构建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经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35(95%CI=0.779-0.891),C-index=0.835,经临床决策曲线计算,模型在阈值为0-0.83可带来更好的临床效能,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可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前更好地识别置换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高信号强度对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雨珂 徐金凡 +4 位作者 何晓铭 林天烨 何敏聪 邵敏 魏秋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73-3378,共6页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强度与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IPFP高信号强...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强度与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IPFP高信号强度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和结构改变的差异,同时分析IPFP高信号强度变化与膝骨关节炎症状以及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并完成236例患者(294膝)的影像学测量和评估,以IPFP高信号强度中位数(27.40%)进行分组比较,IPFP高信号强度≥27.40%组在胫骨软骨损伤程度、膝关节角度变化、疼痛程度以及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总分方面要显著高于与IPFP高信号强度<27.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PF高信号强度变化与膝关节疼痛、关节线夹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及股骨、胫骨软骨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KOA患者中,IPFP高信号强度改变与膝关节疼痛症状以及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可能是影响KOA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磁共振 高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锟 何宪顺 +10 位作者 田佳庆 陆舜 何敏聪 林天烨 何晓铭 范帅 杨宏光 于天启 张大光 何伟 魏秋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3-529,共7页
血友病的反复出血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受限于伦理要求,需要建立H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总结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动物HA模型... 血友病的反复出血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受限于伦理要求,需要建立H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总结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动物HA模型的研究文献,从物种选择、建模方法以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物种选择上包括啮齿类鼠类、新西兰兔、比格犬、小型猪、食蟹猴等;造模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创伤模型、基因敲除自发模型和注射模型,其中基因敲除自发模型最接近人类HA的自发出血并发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更贴近人类HA,但是由于造模成本高、表型不稳定、成活率低等因素,该模型并不作为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相比之下,基因敲除创伤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稳定性强、成功率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HA模型的评价除了多种大体评分方法外,还包括MRI、micro-CT、MSKUS/PD等多种影像学方法可供选择。通过对HA模型研究进展的综述,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疗效验证提供更多依据,弥补HA临床数据的匮乏,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膝关节形态差异
4
作者 林天烨 江禹来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李子祺 陈镇秋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组29例(58膝),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10例。单侧DDH组男28例,女70例;平均年龄(35.40±11.62)岁。双侧DDH组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17±12.58)岁。对照组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35.82±11.49)岁。收集三组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测量膝关节相关参数,股骨内侧髁宽度(width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WMFC)、股骨外侧髁宽度(width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WLFC)股骨内侧髁高度(height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HMFC)、股骨外侧髁高度(height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HLFC)、胫骨内侧平台宽度(width of medial tibial platform,WMTP)、胫骨外侧平台宽度(width of lateral tibial platform,WLTP)、股骨前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AJED)、股骨后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PJED)、胫骨前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AJED)、胫骨后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PJED)、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近端后侧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股骨远端后侧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对比三组膝关节正视位图、侧视位图及角度相关参数。结果对照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HMFC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HMFC大于单侧DDH组(P<0.05)。对照组WMTP显著小于单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MTP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WM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WMFC、HLFC、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TA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此外,三组FAJED、PDFA、P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AJED、PDFA、PPT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FAJED、P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FPJED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与单侧DDH组F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AJ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DDH组TAJED显著小于对照组及双侧DDH组(P<0.05)。三组T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膝关节外翻角增加,其机制与HMFC增加有关。DDH患者膝关节股骨远端后侧角和胫骨近端后侧角均减少。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与膝关节外翻、胫骨后倾斜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膝关节 外翻 三维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子影像学探讨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异病同治的研究思路
5
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3 位作者 林天烨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48,I0018,共5页
时空分子影像学(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imaging,SMI)是分子事件在临床影像(如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和心电图)中的动力学和定位,可将“临床-影像-分子-病理”串联,解释疾病在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将疾病的临床影像和分子表型... 时空分子影像学(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imaging,SMI)是分子事件在临床影像(如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和心电图)中的动力学和定位,可将“临床-影像-分子-病理”串联,解释疾病在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将疾病的临床影像和分子表型建立紧密联系后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在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具备“异病同治”的基础。中医认为二者分别属于“骨痹”和“骨痿”范畴,均可因肾虚精亏,骨髓失养而发病,这是“异病同治”良好的切入点。从微观角度看,同一病机的KOA和OP的临床、影像、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时空差异,掌握两者在不同时空中动态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对于提高异病同治的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从时空分子影像学的角度,探讨KOA和OP的“临床-影像-分子-病理”动态时空关系,期望为二者的异病同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子影像学 膝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或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综合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冰朗 林天烨 +6 位作者 杨鹏 徐景利 邹启昭 赖启忠 李子祺 何伟 张庆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7期1327-1334,1342,共9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探讨同期或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制定相关检索式,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1年5月。筛选出所有主题与同期或分期双... 目的:使用Meta分析探讨同期或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制定相关检索式,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1年5月。筛选出所有主题与同期或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最终所纳入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所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包含34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组(MD=-9.99,95%CI(-14.72,-5.26),P<0.0001);同期组住院费用低于分期组(MD=-1.3,95%CI(-1.73,-0.86),P<0.00001);同期组手术时间少于分期组(MD=-27.08,95%CI(-40.89,-13.26),P=0.0001);同期组总出血量少于分期组(MD=-176.55,95%CI(-282.5,-70.6),P=0.001);同期组总输血量大于分期组(MD=69.85,95%CI(40.48,99.22),P<0.00001);同期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分期组(MD=1.79,95%CI(0.8,2.79),P=0.0004);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组(OR=0.73,95%CI(0.56,0.96),P<0.05)。结论:相比较分期双侧髋关节置换,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在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等方面有优势,且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总输血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全髋关节置换 同期 分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宋雨珂 郭海威 +5 位作者 洪志楠 林天烨 何晓铭 何敏聪 陈庆真 魏秋实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住院治疗的320例(379膝)膝骨关节炎(kn...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面积与内翻畸形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住院治疗的320例(379膝)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81膝),女247例(298膝);年龄40~86岁,平均(65.04±8.56)岁;病程(5.37±5.46)年。根据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退变组(K-LⅡ级),中度退变组(K-LⅢ级)和重度退变组(K-LⅣ级),分别对比三组患者MRI矢状位平面IPFP面积和IPFP高信号面积,并分别分析IPFP面积和IPFP高信号面积与下肢骨骼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IPFP面积方面,轻度退变组(586.08±108.99)mm 2、中度退变组(570.75±90.73)mm 2和重度退变组(577.35±102.07)mm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PFP高信号面积方面,轻度退变组(159.33±50.31)mm 2、中度退变组(153.54±58.00)mm 2和重度退变组(178.81±57.87)mm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P面积与下肢力线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IPFP高信号面积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和关节线夹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PFP高信号面积与膝关节退变程度以及内翻畸形角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能是影响膝骨关节炎进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内翻畸形 髌下脂肪垫 高信号 下肢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炎性相关组织影像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腾飞 何晓铭 +6 位作者 肖方骏 张文胜 宋文婷 钟原 林锟 陆舜 魏秋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2期5101-5106,共6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及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关节内呈现广泛的慢性低度炎症,膝周组织结构受累,影像学检查可甄别相应病理变化。然而,KOA确诊时已发生的病理结构损害无法逆转,故借助影像学手段尽早发现和诊治...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及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关节内呈现广泛的慢性低度炎症,膝周组织结构受累,影像学检查可甄别相应病理变化。然而,KOA确诊时已发生的病理结构损害无法逆转,故借助影像学手段尽早发现和诊治KOA是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现代影像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技术在KOA病情评估、诊治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受累组织影像改变及症状表现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仍需深入研究KOA早期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表现间的联系,以为KOA临床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影像学技术 软骨 软骨下骨 滑膜 髌下脂肪垫 半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蓄毒致毒”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态靶治毒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宪顺 田佳庆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魏腾飞 韦雨柔 詹芝玮 林天烨 魏秋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06-2010,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一种反复炎症性疾病,专家团队在长期临证学习及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因湿、热相搏,郁而不解,热极成毒,蓄毒于内,阳动生风,助热毒攻注骨节而发病,疾病发展演变历经“蓄毒而发,毒... 痛风性关节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一种反复炎症性疾病,专家团队在长期临证学习及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因湿、热相搏,郁而不解,热极成毒,蓄毒于内,阳动生风,助热毒攻注骨节而发病,疾病发展演变历经“蓄毒而发,毒损骨络——湿滞难去,毒伏骨脉”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尿酸钠晶体刺激体内炎性体的激活和肠道菌群失调是痛风性关节发生的重要机制,其中炎性体激活可促进机体分泌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加重炎症过程,并且肠菌失调还会导致尿酸的分解、排泄减少。团队认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疾病可借鉴仝小林院士的“态靶结合”辨治方略,对痛风辨毒识态定其靶,热毒为痛风急性期所处之“态”,湿毒为痛风缓解期所处之“态”,炎性体、肠菌失调为痛风治疗的重要靶点;治疗上遵循“解毒—化毒”原则,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定风为法,缓解期以除湿化毒通络为法。结合态靶辨治方略,分期辨态治毒打靶,减低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蓄毒致毒 态靶结合 清热解毒定风 除湿化毒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探讨膝骨关节炎低度炎症环境的病机及中药治疗进展
10
作者 魏腾飞 肖方骏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宪顺 田佳庆 韦雨柔 林锟 陆舜 魏秋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438-5442,5447,共6页
膝骨关节炎(KOA)可致膝关节呈现广泛的低度炎症,中医药可改善其炎症环境,减缓KOA的发展。中医的“虚气留滞”理论与KOA低度炎症环境相契合,可认为是KOA低度炎症的基本病机,其中虚气失荣、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为KOA发病之本,留滞不通、寒... 膝骨关节炎(KOA)可致膝关节呈现广泛的低度炎症,中医药可改善其炎症环境,减缓KOA的发展。中医的“虚气留滞”理论与KOA低度炎症环境相契合,可认为是KOA低度炎症的基本病机,其中虚气失荣、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为KOA发病之本,留滞不通、寒湿(湿热)瘀阻、邪瘀留滞为发病之标,故临证时应注意补虚通滞、扶正祛邪、补肾活血。而中药多具有补益肝肾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功效,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改善低度炎症环境,恢复关节功能。故未来应高度关注KOA潜在的低度炎症环境,全面、深刻地理解其病理机制,并进一步挖掘中药治疗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虚气留滞 低度炎症环境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佳庆 韦雨柔 +4 位作者 肖方骏 何宪顺 魏腾飞 何敏聪 魏秋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PMOP)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苷组(4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HE染色观...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PMOP)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苷组(4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HE染色观察胫骨近端骨组织病理变化,Micro-CT分析膝关节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分析膝关节HIF-1α、VEGF、CD31、Emcn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不连续,BMD、BV/TV、Tb.N、Tb.Th值降低(P<0.01),Tb.Sp值升高(P<0.01),膝关节组织HIF-1α、VEGF、CD31及Emcn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BMD、BV/TV、Tb.N、Tb.Th值升高(P<0.05,P<0.01),Tb.Sp值降低(P<0.01)膝关节组织HIF-1α、VEGF、CD31及Emcn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虎杖苷可能通过上调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来促进H型血管的生成,改善PMOP大鼠的血流供应,从而达到对PMO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血管生成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沉默Piezo1蛋白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TAZ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雨柔 田佳庆 +5 位作者 何宪顺 詹芝玮 魏腾飞 林天烨 何伟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背景:Piezo1作为机械敏感蛋白与成骨分化密切相关,TAZ也被证明参与调节成骨分化,但Piezo1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时TAZ是否参与其中目前尚不明确,故研究其具体机制对防治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iezo1对人骨髓间充... 背景:Piezo1作为机械敏感蛋白与成骨分化密切相关,TAZ也被证明参与调节成骨分化,但Piezo1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时TAZ是否参与其中目前尚不明确,故研究其具体机制对防治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iezo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TAZ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Piezo1的siRNA,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RT-qPCR检测其沉默效率并筛选出Piezo1-Homo-2337进行包装,使用荧光染色检测其最佳感染复数值。Piezo1沉默重组慢病毒进一步被转染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其沉默效果;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免疫荧光染色、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沉默Piezo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TAZ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si-Piezo1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iezo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iezo1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钙沉积明显减少;③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iezo1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DLX5、osteocalcin、β-catenin及TAZ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si-Piezo1组TAZ、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相反,si-Piezo1组p-TAZ、p-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④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si-Piezo1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TAZ、β-catenin的表达较少;⑤结果表明Piezo1可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沉默Piezo1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明显降低,同时TAZ的表达也同样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iezo1 TAZ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疾病风险遗传预测的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3
作者 陈秀天 易艳梓 +3 位作者 江禹来 郑泽炜 张阔 张庆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52-759,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来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与髋部骨折有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是逆方差加权法(IVW),使用加权中位数(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来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与髋部骨折有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是逆方差加权法(IVW),使用加权中位数(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方法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未发现遗传预测的12种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表型与髋部骨折间的因果关联。在反向MR分析中,髋部骨折与左室每搏输出量(β=-0.04,95%CI=-0.08~-0.00,P=0.032)、右室舒张末容积(β=-0.03,95%CI=-0.07~0.00,P=0.047)、右室收缩末容积(β=-0.04,95%CI=-0.07~-0.00,P=0.047)存在因果关联,而与其他心脏MRI表型无显著关系。结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心脏结构和功能与髋部骨折的因果关系。反之,从基因层面证明了髋部骨折可增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心脏结构和功能 髋部骨折 因果关系 磁共振成像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酚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14
作者 易艳梓 来孟琪 +4 位作者 陈秀天 江禹来 张阔 郑泽炜 张庆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40-45,50,共7页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下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鼠尾草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方法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1.0、2.5、5.0、10.0、25.0、50.0、100.0μmol/L)的鼠尾草酚干预24 h,分析对成...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下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鼠尾草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方法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1.0、2.5、5.0、10.0、25.0、50.0、100.0μmol/L)的鼠尾草酚干预24 h,分析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鼠尾草酚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250.0μmol/L H_(2)O_(2)干预)、鼠尾草酚低浓度组(250.0μmol/L H_(2)O_(2)+2.5μmol/L鼠尾草酚)、鼠尾草酚高浓度组(250.0μmol/L H_(2)O_(2)+5.0μmol/L鼠尾草酚),各组细胞干预24 h。比较各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表达及Nrf2、HO-1、SOD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选择2.5、5.0μmol/L鼠尾草酚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含量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及SOD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鼠尾草酚低、高浓度组ROS、MDA含量降低;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Runx2、Osterix、COL1A mRNA表达及Nrf2、HO-1、SOD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鼠尾草酚低浓度组比较,鼠尾草酚高浓度组ALP活性、矿化面积比例及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鼠尾草酚低、高浓度组ROS,MDA含量,Runx2、Osterix、COL1A、HO-1 mRNA及Nrf2、SOD2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尾草酚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调控MC3T3-E1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促进成骨分化,减轻骨质疏松进程中骨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酚 骨质疏松症 成骨分化 Nrf2/H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骨量及体积对膝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韩龙飞 侯文渊 +8 位作者 陆舜 曾子俊 林锟 韩明丽 罗贵锋 田龙 杨帆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6,共11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骨量及体积对膝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获取CT)及1名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获取X线片),在正常膝关节模型基础上建立包含低密度区的...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骨量及体积对膝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获取CT)及1名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获取X线片),在正常膝关节模型基础上建立包含低密度区的膝关节静力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加载1000 N和1800 N轴向载荷至股骨头上表面负重区,分别用于模型验证及有限元研究,对股骨软骨、内外侧胫骨软骨、内外侧半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进行观测,同时对内/外侧组件应力占比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低密度区KOA患者标本进行HE染色及碱性品红染色观察。结果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符合正常解剖结构且与既往文献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静力分析结果示,正常膝关节内侧组件的最大von Mises应力最低,随着低密度区进展,其最大von Mises应力随之升高;而外侧组件则呈相反趋势,正常膝关节外侧组件的最大von Mises应力最高,随着低密度区进展,其最大von Mises应力随之降低。内侧组件在整个膝关节内所承受的应力占比亦越来越高。HE染色示,随着低密度区范围增大,软骨细胞层逐渐磨损甚至消失;碱性品红染色示,骨小梁微断裂严重程度随低密度区范围扩大逐渐增高。结论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的存在可能会加重关节退变,临床实践中需重视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的改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区骨质状态,恢复膝关节完整生物力学功能,以延缓或逆转骨关节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低密度区 有限元分析 软骨 半月板
原文传递
非手术保髋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秋实 何晓铭 +4 位作者 何伟 张庆文 陈镇秋 何敏聪 林天烨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保髋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996年6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ARCOⅡ期ONFH并接受非手术保髋治疗(活血通络胶囊+个性化限制性负重)患者75例,男47例,女28例... 目的:探讨非手术保髋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996年6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ARCOⅡ期ONFH并接受非手术保髋治疗(活血通络胶囊+个性化限制性负重)患者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23~58岁,平均(37.8±11.4)岁;单侧病变52例,双侧病变23例,共98髋;激素性、酒精性、创伤性、特发性ONFH患者分别为42例、22例、2例和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应用ONFH保髋疗效评价体系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事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股骨头前侧保留角(APA)、外侧保留角(LPA)与股骨头塌陷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非手术保髋治疗ARCOⅡ期ONFH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21.7年,平均(5.8±3.7)年。治疗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影像学评分、股骨头形态评分和骨关节炎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坏死面积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ROC分析提示APA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86.4%,临界值为61.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为0.805~0.941,P<0.001;LPA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63.6%,临界值为60.9°,AUC为0.888,95%CI为0.809~0.943,P<0.001;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与LPA≤60.9°和APA≤61.5°相比,LPA>60.9°和APA>61.5°的累积生存率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治疗前临床评分越高,股骨头塌陷的风险越高,其HR值为1.643,95%CI为1.221~2.212;治疗前APA≤61.5°的股骨头塌陷风险比APA>61.5°高,其HR值为3.77,95%CI为1.553~9.156。结论:非手术保髋可缓解ARCOⅡ期ONFH患者的临床症状,APA>61.5°时可延缓其在影像学上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ACROⅡ期 非手术保髋 疗效评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佳庆 何敏聪 +7 位作者 韦雨柔 何宪顺 钟原 江禹来 詹芝玮 魏腾飞 何晓铭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96-5001,共6页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方法:以2021年6-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例(30髋)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轮廓线,将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轮廓线进行热图呈现;统计股骨头坏死位置与坏死面积,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热力图及结合股骨头病理结果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好发于股骨头中外侧柱,相较于内侧柱囊性变的面积而言,外侧柱囊性变面积最大,且随着囊性变发生位置的内移,其面积也会随着减小;②并且囊性变周围散在分布微小骨折线,它可能是影响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和头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囊性变 热力图 微骨折 力学承载 分布规律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zo1在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腾飞 何晓铭 +4 位作者 韦雨柔 詹芝玮 何敏聪 何伟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5,共6页
背景:据报道,激素、酒精均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影响骨的形成与修复,而股骨头塌陷的发生与机械应力刺激、坏死组织修复能力相关,推测Piezo1可能是感应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力学敏感蛋白。目的:观察力学感应蛋白Piezo1在激素性和酒精... 背景:据报道,激素、酒精均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影响骨的形成与修复,而股骨头塌陷的发生与机械应力刺激、坏死组织修复能力相关,推测Piezo1可能是感应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力学敏感蛋白。目的:观察力学感应蛋白Piezo1在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选取30例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因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收集其股骨头标本及临床、影像资料。股骨头标本均为ARCOⅢ期;其中男20例,女10例;分为激素组15例,酒精组15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blot检测骨组织中Piezo1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iezo1蛋白在骨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发现激素及酒精组坏死区骨质结构紊乱、骨髓坏死,均有大量空虚的骨陷窝;②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激素组患者股骨头骨组织的坏死区、硬化区和正常区Piezo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酒精组患者(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坏死区、硬化区和正常区阳性表达较酒精组更明显;④结果提示,Piezo1可能是感应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力学敏感蛋白,并参与成骨的过程;激素性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中Piezo1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两者不同的骨形成修复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酒精 Piezo1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塌陷 骨修复 成骨 破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晓铭 庞凤祥 +4 位作者 李子祺 郑小龙 郑越生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44-47,共4页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遵循的自然病理过程,此过程受宏观因素(全身情况、基础疾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与微观因素(细胞代谢异常、股骨头局部的血运)的影响。塌陷与否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具有关键性影响,认识塌陷与修复的关系,找出影响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宏观、微观因素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囊性变与股骨头坏死局部的软骨下骨折、“新月征”密切相关,囊性变的出现有可能导致髋关节局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增加塌陷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血瘀证贯穿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根据“态靶辨证”理论,血瘀态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态”,而囊性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靶。文章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化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态靶结合 囊性变 中医药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术口换药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4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术口换药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我院关节中心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试验组119例,对照组由医师换药,试验组由伤口专科护士培训骨科病房护士...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术口换药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我院关节中心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试验组119例,对照组由医师换药,试验组由伤口专科护士培训骨科病房护士换药,经考核合格后,由该骨科病房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口换药。对伤口换药率、换药时疼痛分数、焦虑率、满意度、换药车卫生、医护人员理论水平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一次换药时疼痛率76.24%、术后第4天焦虑率17.82%均低于对照组92.44%、50.42%。试验组换药率(3.64±0.39)次、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97.03%、换药车卫生94.94%,均高于对照组(2.79±0.17)次、89.92%、47.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83.80±31.60)分较实施前(76.10±38.90)分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口由护士换药,能缓解或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及焦虑,提高其满意度,且保持伤口敷料干洁及换药车的卫生,提高护士伤口换药专科知识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药培训 骨科病房 护士 伤口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