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巫敬文 周琦石 +1 位作者 陈信军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疼痛程度、跟骨参数、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均增大,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配合手术进程,弥补不能充分暴露的缺点,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部功能与骨折端解剖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 中医正骨 顺势复位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临床带教中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碧莉 黄萍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20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带教中护理安全防范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分析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如: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护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护生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水平训...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带教中护理安全防范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分析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如: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护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护生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水平训练;完善带教管理等,时刻敲响警钟,采取防范对策。结果:有效地维护了护理安全。结论: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带教 护理安全 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伤科学》多媒体图像库建立与教学意义
3
作者 郑晓辉 周琦石 黄枫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918-1918,共1页
介绍《中医伤科学》多媒体图像库(包括局部功能解剖、典型病例、特殊体征及检查方法、手法应用和X线、CT、MR I等方面的图像)建立方法及意义,为进行《中医伤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伤科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图像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接骨中药对骨折修复的成骨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展鹏 周驰 +2 位作者 李康活 王海彬 唐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42-2448,共7页
背景:骨折愈合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耦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骨质生长的过程,其中成骨细胞介导骨的形成,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使骨重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于动态平衡环境中促进骨生长,而目前研究多数倾向于单独的成骨或者破骨机制,但... 背景:骨折愈合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耦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骨质生长的过程,其中成骨细胞介导骨的形成,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使骨重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于动态平衡环境中促进骨生长,而目前研究多数倾向于单独的成骨或者破骨机制,但会忽略这两种细胞共同存在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机制。目的:观察补肾接骨中药对成骨与破骨细胞耦联中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核因κB受体活化因子的影响及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小鼠成骨、破骨细胞并体外细胞培养,建立小鼠"成骨-破骨细胞共育系"作为研究平台,补肾接骨中药1.25,2.5,6.25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结果与结论:共育培养24 h后,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P<0.05)。实时PCR检测显示,共育体系细胞中碱性磷酸酶、Runx2及骨护骨素表达增加(P<0.05),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高浓度[6.25 g/(kg?d)]中药能明显促进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蛋白表达(P<0.05)。结果证实,补肾接骨中药可动态调节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的配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对促进骨组织重建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中草药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补肾接骨 中医药 骨痂 成骨-破骨细胞 耦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恢复关节功能28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展鹏 苏博源 +2 位作者 黄学员 黄枫 姜自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7期9581-9583,共3页
目的:传统对锤状指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抽出钢丝法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或关节融合等方法。观察微型骨锚钉配合中药熏洗恢复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4/2007-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的28例锤状指患者,均采用微型Anchor... 目的:传统对锤状指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抽出钢丝法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或关节融合等方法。观察微型骨锚钉配合中药熏洗恢复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4/2007-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的28例锤状指患者,均采用微型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并配合中药祛风通络散熏洗治疗。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2~45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并采用国际上评价手指活动功能常用的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分别从患指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疼痛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价。结果:①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7个月,平均4个月。②本组病例伤口除1例患者切口皮肤边缘变黑外均顺利愈合,该患者2周后皮肤愈合,本组患者术后平均9 d出院。③术后按Dargan方法评定主动活动范围:优25例,良2例,可1例。④全部患者于术后6周左右复查X线片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全部患者在术后8周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自如,均获得满意结果。结论:使用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锤状指,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再加上中药熏洗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钉 祛风通络散 锤状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甘红 冯淑芬 +4 位作者 曾娟 采薇 林翠雯 陈丽 黄瑞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置换术(HR)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HR治疗的老年FNF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连...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置换术(HR)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HR治疗的老年FNF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自我护理能力[根据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比较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比较干预3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估]。结果干预2周,2组患者ESCA中自护技能、健康知识、责任感、自护概念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较术后7 d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HHS中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HR术后采用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术后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协同护理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 自我护理能力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萍 曹文凤 +3 位作者 全小明 骆焕枝 郭佳莹 李四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对33例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了解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通过护理了解,从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经实践证明,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威克伤负压... 目的对33例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了解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通过护理了解,从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经实践证明,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疗效的有力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 严重软组织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同进钉点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蔡群斌 姜自伟 +3 位作者 林梓凌 陈心敏 董航 黄培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I0003,I0004,共7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不同进钉点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方法基于志愿者髋部CT资料,通过Mimics、Geomagic等软件提取和优化右侧股骨三维模型,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与PFNA模型装配不同进钉...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不同进钉点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方法基于志愿者髋部CT资料,通过Mimics、Geomagic等软件提取和优化右侧股骨三维模型,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与PFNA模型装配不同进钉点并分割模拟不同外侧壁骨折线得到3个A模型(股骨外侧壁粉碎,内侧支撑存在)和3个B模型(股骨外侧壁粉碎,内侧支撑缺失),导入Abaqus软件中设置材料参数、边界条件等后运算,查看模型的Von Mises云图。结果A模型中外侧壁上部进钉形成应力集中,中部进钉移位较大,下部进钉应力分布均匀且移位较小;B模型外侧壁上部进钉移位较大,中部进钉应力较大且应力集中,下部进钉应力分散且移位较小。结论PFNA在外侧壁下部进钉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进钉点 外侧壁破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泽培 江晓兵 +3 位作者 黄枫 郑晓辉 陈祝江 罗伟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锁骨下动脉、静脉、神经硬肺组织的损伤风险较小,有利于锁骨骨折的愈合及骨折端软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接骨术 骨折 锁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晓辉 曾展鹏 黄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40-141,共2页
为探讨中药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作用 ,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闭合手法复位或半开放复位、交锁钉内固定后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中药组 19例手术后辨证使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11例手术后不使用中药。经 8~ 2 4个月的... 为探讨中药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作用 ,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闭合手法复位或半开放复位、交锁钉内固定后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中药组 19例手术后辨证使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11例手术后不使用中药。经 8~ 2 4个月的随访 ,发现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 ,中药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1
作者 郭佳莹 黄萍 曹文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远优于常规治疗。本文主要论述VSD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软组织创面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三角肌入路微创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群斌 黄学员 +1 位作者 黄枫 陈基长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三角肌入路微创钢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粉碎性移位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其中男性9例,... 目的探讨分析经三角肌入路微创钢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粉碎性移位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9~63岁,平均41.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三角肌前中束间隙入路MIPO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通过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52.5min(45~9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5.3mL(60~110mL),平均住院时间7.2d(5~12d),15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10~26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2个月(3~6个月),1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末次随访,按照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平均(88.7±4.5)分(78~94分)。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86.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3分,平均0.8分。结论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治疗粉碎性移位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固定可靠、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微创钢板 经三角肌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型论治”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晓辉 杨达文 +1 位作者 徐险峰 夏大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辨型论治”治疗跟骨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术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63例(67侧)跟骨骨折病例,根据分型选取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共59例患者获得9—18个月的随访,术后跟骨Boelher角和Gis... 【目的】探讨“辨型论治”治疗跟骨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术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63例(67侧)跟骨骨折病例,根据分型选取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共59例患者获得9—18个月的随访,术后跟骨Boelher角和Gissane角大部分恢复良好。除经皮铜板治疗中SandersⅣ型的Gissane角外.其余各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分标准,铜板与螺钉病例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2%和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型论治”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满意,疗效确切。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 经皮螺钉内固定 微创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陈基长论治骨伤科痹证学术思想集要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晓辉 黄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8-1079,共2页
介绍陈基长教授论治痹证主要学术思想有:强调整体观学说,求“全”求“早”;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擅用“同异相治”原则;注重辨虚实,标本兼治,巧用内外结合法;着重“以通为用”治痹理论。其临证思维方法体现了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对祖国医学... 介绍陈基长教授论治痹证主要学术思想有:强调整体观学说,求“全”求“早”;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擅用“同异相治”原则;注重辨虚实,标本兼治,巧用内外结合法;着重“以通为用”治痹理论。其临证思维方法体现了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对祖国医学“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古”的精神,为继承与弘扬祖国医学提供了正确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整体观学说 中医药疗法 学术思想 陈基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基长教授治疗骨关节感染性疾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晓辉 黄枫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9,共2页
陈基长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陈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载,学贯中西,擅长运用西医诊断手段与中医辨证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病,尤以... 陈基长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陈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载,学贯中西,擅长运用西医诊断手段与中医辨证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病,尤以治疗骨关节感染性疾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感染性 标本兼治 陈基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治疗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群斌 赵京涛 +1 位作者 黄枫 黄学员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12例螺旋形股骨转子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5±12)min;术中出血量(18...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12例螺旋形股骨转子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5±12)min;术中出血量(180±60)ml。7例获得解剖复位,5例存在≤5°髋内翻。根据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有限切开、微创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股骨转子下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微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简单有效方法治愈高龄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报告
17
作者 陈基长 何才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28,共1页
患者,女,90岁,2007年9月8日初诊。主诉:因起床时不慎跌到,右手撑地致右肩部疼痛,畸形并关节功能障碍1小时,由家人陪来求治。诊见:一般情况可,右肩疼痛,可见皮下瘀斑,右上臂外展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脑动脉搏动可... 患者,女,90岁,2007年9月8日初诊。主诉:因起床时不慎跌到,右手撑地致右肩部疼痛,畸形并关节功能障碍1小时,由家人陪来求治。诊见:一般情况可,右肩疼痛,可见皮下瘀斑,右上臂外展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脑动脉搏动可扪及,右手各指活动感觉良好。X线摄片检查示:右肱骨外科颈外展型粉碎性骨折。即在门诊给予类似整复肩关节脱位之“手牵足蹬法”整复,并一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正骨手法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残留移位复位模型:力学响应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林威 赵京涛 +5 位作者 郑挺渠 何昌强 孙汉桥 黄枫 郑晓辉 甘燕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25-2132,共8页
背景: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是造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原因之一,临症治疗时多强调纠正后尺侧偏移,复位经验是否具有力学上的优势,缺乏现有的实验依据。目的:建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有限元模型,探讨骨折整复后存在功... 背景: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是造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原因之一,临症治疗时多强调纠正后尺侧偏移,复位经验是否具有力学上的优势,缺乏现有的实验依据。目的:建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有限元模型,探讨骨折整复后存在功能复位标准范围内残留移位情况下骨折端的力学响应情况,以此为"宁前勿后,宁桡勿尺"的复位经验法则提供力学证据。方法:选择新鲜7岁儿童右上肢尸体骨一副进行CT扫描,建立残留移位骨折复位有限元模型,再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和接触面积的大小分组进行外力加载,记录骨折端面前后缘应力值及Baumann角,分析对比数据。结果与结论:后内侧移位下后侧缘应力值显著增高,后侧移位组次之,接触面积为75%时应力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前侧缘应力值对比中,前内侧移位与其他组应力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接触面积下应力值普遍较高;前后侧缘应力对比示后侧移位时应力增幅明显高于前侧移位,内侧移位时载荷后Baumann角显著增高。提示移位方向改变应力集中的区域,相比较而言,后方移位下应力增量更加显著,骨折端接触面积减少,相应统计区域的应力明显升高,远端骨折块正内侧移位显著改变Baumann角,实验结果在力学上支持肱骨髁上骨折远端骨折块移位的假说,"宁前勿后,宁桡勿尺"的复位经验原则有一定力学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 残留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林适 吴潇烁 +4 位作者 陈柏行 陈超 吴宇航 周琦石 何才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O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获得骨碎补的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相关化合物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骨碎补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 目的:探讨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O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获得骨碎补的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相关化合物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骨碎补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OMIM、GAD、PharmGKB、CTD数据库获得OP疾病相关靶点,与骨碎补作用靶点取交集后获得骨碎补-OP疾病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再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关键靶点,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通过在线分析工具KOBAS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显著富集的通路(P<0.05)。通过MCC算法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共获得骨碎补活性化合物7个,骨碎补-OP疾病交集靶点136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靶点的生物途径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应答等;细胞组分主要包括细胞外间隙、胞外区部分、细胞质等;分子功能主要有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单氧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上述靶点主要与骨代谢、内分泌、炎症、肿瘤、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通过MCC算法筛选得到关键基因30个,包括ALB、AKT1、JUN等(P≤1.96×10^(-9))。结论:骨碎补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靶点、多系统的特性,除了影响骨代谢相关途径还可影响体内多种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骨质疏松症 作用机制 通路 靶点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趾巨趾症一期手术治疗1例报道
20
作者 高怡加 黄学员 黄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3期123-123,共1页
先天性巨趾症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下肢畸形病,发症率仅为万分之一,临床报道较少。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粗,发育停止后巨趾的生长也停止,易导致走路不稳、肢体麻木、甚至坏死等症状。以往的手术方法为分期缩减患趾内侧及外侧的软组织... 先天性巨趾症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下肢畸形病,发症率仅为万分之一,临床报道较少。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粗,发育停止后巨趾的生长也停止,易导致走路不稳、肢体麻木、甚至坏死等症状。以往的手术方法为分期缩减患趾内侧及外侧的软组织,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我科采取一期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同侧双趾巨趾症一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趾症 一期手术治疗 下肢畸形 临床报道 走路不稳 肢体麻木 手术方法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