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被引量:4
1
作者 覃雪 丁莉 蒋蜀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的PLC进行研究。经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随机分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研究组则采用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连续治疗4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随访观察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各41例,治疗后1个月时对照组肿瘤控制率(DCR)为80.49%,研究组DCR为92.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1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DCR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治疗前,研究组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分别为(82.74±5.77)μg/L、(90.27±4.67)μg/L及(148.74±62.15)mg/L,对照组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84.28±6.02)μg/L、(89.74±5.32)μg/L、(156.20±41.03)mg/L,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t=0.48,t=0.64,P>0.05);治疗后研究组AFP、GP-73及AFP-L水平分别为(14.22±2.60)μg/L、(49.39±5.63)μg/L、(82.41±21.7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3±6.21)μg/L、(65.28±3.74)μg/L、(117.20±35.62)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t=15.05,t=5.34,P<0.05)。治疗前,研究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29.17±6.33)%、(27.86±3.92)%、(1.04±0.25),对照组依次为(28.63±5.41)%、(28.53±4.63)%及(1.01±0.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t=0.73,t=0.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36.28±4.11)%、(1.3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2±5.01)%及(1.09±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t=3.00,P<0.05)。治疗前,研究组CD151、CD168、CD9及CD63分别为(94.18±18.33)%、(96.27±16.08)%、(98.52±16.33)%、(94.57±10.96)%,对照组4项数据水平依次为(96.31±21.05)%、(97.24±14.20)%、(99.36±17.41)%、(93.64±12.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t=0.29,t=0.23,t=0.36,P>0.05);治疗后研究组CD151、CD168指标水平分别为(32.06±6.34)%、(31.28±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36±15.03)%、(76.34±11.52)%,而CD9及CD63水平分别为(210.54±27.12)%、(247.02±3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2±12.94)%、(110.32±1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t=23.13,t=22.59,t=25.50,P<0.05)。治疗后随访36~48个月,研究组失访3例,总生存率为47.37%,对照组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40)。研究组≥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117)。结论 TACE联合PD-1治疗晚期PLC可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病人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同时可延长病人远期生存率,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 信迪利单抗 疗效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显林 冉学军 +3 位作者 邓长青 苏琴 蒲川成 周勇 《西部医学》 2010年第8期1420-1421,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统一选择髌骨上缘水平线与髌骨外缘的垂直线的交点作为膝关节腔的穿刺点,每个关节每次注入玻璃酸钠25mg(2.5ml),每7天1次,5次1个疗程,6个月重复治疗1个疗程。结果玻璃酸...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统一选择髌骨上缘水平线与髌骨外缘的垂直线的交点作为膝关节腔的穿刺点,每个关节每次注入玻璃酸钠25mg(2.5ml),每7天1次,5次1个疗程,6个月重复治疗1个疗程。结果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完成2个疗程疗效优于1个疗程,完成3个疗程疗效优于1个和2个疗程。结论关节腔注射外源性玻璃酸钠具有缓解或消除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的治疗效果,主要适用于早中期患者,但不适用于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或不对称、严重的软骨破坏和骨赘形成、关节内外翻畸形等晚期病例。定期按疗程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巩固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吴贵亮 蒲川成 +1 位作者 周勇 覃勇志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对术前、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对术前、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6个月。有2例出现椎体侧方少量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前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为(30.74±10.65)%,Cobb角为(23.74±3.65)°,VAS为(7.1±1.2)分。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为(15.46±7.12)%,Cobb's角为(14.57±4.18)°,VAS为(1.4±0.5)分。术前、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及VAS均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患者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明显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其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360°减压前中柱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严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光胜 胡敏 +2 位作者 余江 杨小忠 刘知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77-3978,共2页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压的彻底性.同时前中柱植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椎弓根螺钉保证了椎体高度最小程度的丢失。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后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内 神经功能受损 前路手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股骨折患者炎症因子影响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波 裴昌录 李小川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对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炎症因子影响,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改变股骨骨折炎症因子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共计66例,...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对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炎症因子影响,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改变股骨骨折炎症因子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共计66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研究治疗,即A组22例,采用田七丸进行治疗,男16例,女6例,患者年龄结构为19~44岁,平均年龄(31.32±7.11)岁,骨折时间为1.5~24.4 h,平均(8.9±6.11)h;B组22例,采用可塞风联合田七丸进行治疗,男14例,女8例,患者年龄结构为21~42岁,平均年龄(30.89±6.52)岁,骨折时间为2.8~25.2 h,平均(11.24±6.89)h;C组22例,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男14例,女8例,患者年龄结构为22~44岁,平均年龄(32.23±9.01)岁,骨折时间为4.3~28.8 h,平均(13.25±7.01)h。临床针对患者骨折治疗,采用股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2例,剩余44例均采用股骨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介入治疗过程中同时加入药物治疗模式,针对A组患者药物治疗给予口服田七丸,每次5 g,2次/d;针对B组患者药物治疗给予口服田七丸,每次5 g,2次/d的同时,进行可塞风8 mg肌肉注射治疗,1次/d;针对C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在使用口服田七丸,每次5 g,2次/d的同时采用红花黄色素10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250~300 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上述药物治疗模式全部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次日开始进行,对3组患者的静脉血采样时间分别为手术前(2、7 d)及手术后(8~12 d)凌晨6:30分进行,针对患者血清中IL-6、TNF-α炎症促使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免疫学度量法分别进行测定,对异阶段性的所得IL-6、TNF-α测量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未进行药物治疗前(即患者入院第2天),对比3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血清IL-6、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加入药物治疗后(即入院第7天),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血清IL-6、TNF-α含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入院第2天、第7天以及术后第7天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血清IL-6、TNF-α含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第7天及入院地7天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血清IL-6、TNF-α含量对比,A组与C组差异明显(P〈0.01),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炎症因子抑制与清除,采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可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效控制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活血祛瘀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中药治疗 炎症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全 胡兆洋 +2 位作者 张大刚 游红林 王超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4-2间诊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4-2间诊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得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9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1.43%,对照组为1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病症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椎管 螺钉内固定 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L”型解剖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波 邓章云 +2 位作者 游红林 邹懿 王显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L"型解剖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 目的:探讨新型"L"型解剖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新型"L"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采用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A),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TPA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沉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L"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可明显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液流动学,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膝关节功能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毒品致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永华 王爱民 +7 位作者 孙红振 杜全印 郭庆山 赵玉峰 唐颖 吴思宇 王子明 冉学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四肢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1998~2006年间收治因注射毒品致四肢血管损伤病人共31例,其中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者28例,形成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者2例,因直接注射粉剂毒品致股血管栓塞并下...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四肢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1998~2006年间收治因注射毒品致四肢血管损伤病人共31例,其中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者28例,形成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者2例,因直接注射粉剂毒品致股血管栓塞并下肢湿性坏疽者1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30例假性动脉瘤形成者清创后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其中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后直接血管吻合7例,应用静脉片单纯修补4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2例,人造血管移植3例,直接行股动脉结扎4例;已经出现湿性坏疽者行截肢术。结果住院时间11~32天,平均19天,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肢体缺血坏死及血管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彻底清创是防治感染的根本;自体静脉移植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手段,直接行股动脉结扎是在条件困难情况下才选择的术式,本组有限的病例显示其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术式,有待更多的临床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吸毒 显微外科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对防止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后脱位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冉学军 邓长青 +4 位作者 李君慧 胡兆洋 蒲川成 胡波 游红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对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后脱位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97—2002年的120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切除术与2003—2006年134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加强人工全髋关节后方软组...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对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后脱位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97—2002年的120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切除术与2003—2006年134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加强人工全髋关节后方软组织支撑力量两组病例,比较两组术后假体后脱位发生率。前者切除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后者以髋臼后缘为基底将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切修成一舌形瓣;关闭切口时.在转子间嵴上钻3~4个小骨孔.前者只将外旋短肌群缝合到转子间嵴上,后者将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和外旋短肌群一并缝合到转子间嵴上。结果前者120例因软组织修复欠佳发生假体后脱位8例,发生率6.7%;后者134例因软组织修复欠佳发生假体后脱位2例,发生率1.5%,后者比前者术后假体后脱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舌形瓣成形术加强人工全髋关节后方软组织支撑力量,有助于恢复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增加关节稳定性,对防止术后假体后脱位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置换术 关节囊 脱位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冉学军 邓长青 +5 位作者 胡兆洋 周全 王显林 邓章云 胡波 蒲川成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59-559,共1页
总结9例吸毒者反复经股动脉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股动脉损伤直接修补4例、血管移植修复3例和直接结扎2例,8例成功重建下肢血循环,1例截肢,为此构想一种更理想的术式。
关键词 股动脉 动脉瘤 毒品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纱布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缺损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冉学军 邓长青 +4 位作者 王显林 张大刚 蒲川成 胡波 游红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62-362,共1页
探讨对11例肢体皮肤大面积缺损病例未行皮肤移植术,而仅仅通过更换创面敷料,让其自行生长以达到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愈合后皮肤质量优于移植皮肤,最重要的是不会增加供皮区的损伤。
关键词 皮肤缺损 敷料 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韧带减张在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兆洋 张大刚 +2 位作者 邓章云 胡波 蒲川成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76-176,共1页
对21例髌骨下极骨折应用髌韧带减张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第6个月的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关节面平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髌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光胜 邓长青 +1 位作者 沈斌 冉学军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9期657-658,共2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特别是多发性骨折及关节置换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在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7%,但其病死率高。2005年至2008年在我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四川空军总医院收治的外伤患者中18例...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特别是多发性骨折及关节置换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在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7%,但其病死率高。2005年至2008年在我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四川空军总医院收治的外伤患者中18例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死亡2例,16例治愈。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其发生、尽可能降低病死率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就该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章云 游红林 +1 位作者 胡松 杨小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其中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术式32例(联合组),后外侧入路术式31例(后外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其中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术式32例(联合组),后外侧入路术式31例(后外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骨代谢指标及术后12个月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1个月时,联合组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均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联合组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优于后外侧组(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还能促进骨折愈合,也具有良好安全性,临床可将其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复杂 外侧入路 前内侧入路 联合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敏 李光胜 +2 位作者 余江 吴贵亮 冉学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肱骨长节段骨折患者。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肱骨长节段骨折患者。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可2例。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肱骨长节段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长节段骨折 骨折固定术 桥接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波 胡兆洋 +2 位作者 张大刚 李伟 蒲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22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并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18个月,按照Flynn评分标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情况:优:18例,良:4例。所有...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22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并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18个月,按照Flynn评分标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情况:优:18例,良:4例。所有病例均无骨感染、断针、拔针后再骨折现象。结论弹性髓内针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损伤小、不干扰骨折断端局部血运、不损伤骨骺、患肢功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股骨干 骨折 弹性髓内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护理对膝关节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琼芳 陈静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8期845-846,共2页
目的:分析目标护理对膝关节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13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目标护理对膝关节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13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等级及康复锻炼的积极性。结果: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坚持锻炼人数比例和锻炼动作标准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护理有利促进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锻炼 目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游红林 王显林 刘知泉 《西部医学》 2015年第8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于... 目的探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于关节腔内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比较两者患者ROM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炎性指标IL-1、IL-6、TNF-α水平,以及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OM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患者的ROM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的IL-1、IL-6、TNF-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6.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复合液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炎性反应 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全 邓长青 +1 位作者 邓成勇 蒲川成 《西部医学》 2010年第7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防8~24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防8~24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全 张大刚 胡兆洋 《骨科》 CAS 2010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PFN治疗的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71~89岁,平均(77.5±5.5)岁。按Evans分型...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PFN治疗的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71~89岁,平均(77.5±5.5)岁。按Evans分型:Ⅲ型18例,Ⅳ型10例,V型5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80min,平均(68.7±5.2)min。术中出血量为160~350ml,平均(210±14.5)ml。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3±5.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6~40周,平均(23.9±3.5)周。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7例,良6例。结论 PFN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类型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