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融类院校开设《中国茶文化》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基于广东金融学院的个案 |
武奕波
|
《中国证券期货》
|
2012 |
0 |
|
2
|
试论传媒多元化的政策逻辑 |
陈映
董天策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3
|
香港功夫电影“广东意象”的叙述特征及负载意义 |
陈超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4
|
传媒多元化意涵:政治、经验与规范三个维度的分析 |
陈映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5
|
试论传媒规制的正当性:产业与事业的双重视角 |
陈映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6
|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电视观看与认知的比较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锡场镇华清村为例 |
陈映
邹洁凡
|
《东南传播》
|
2012 |
3
|
|
7
|
香港当代都市小说的市井色彩——以《香港文学选集系列·小说选》为视角 |
贾颖妮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8
|
论中国传媒内容市场准入的规制路径选择——基于外资注入的经济学正负效应分析 |
聂莉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9
|
民国“意义学”:“新批评”的中国化探索——以朱自清的系统实践为讨论中心 |
王晓东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1
|
|
10
|
重设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对话关系 |
陈超
|
《荆楚学刊》
|
2014 |
2
|
|
11
|
文化机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学思考 |
聂莉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2
|
提升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导的阵地功能 |
陈超
|
《鄂州大学学报》
|
2014 |
1
|
|
13
|
从“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论《金瓶梅》两大系统的主题差异 |
陈利娟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4 |
2
|
|
14
|
论财经记者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自律 |
赵阿颖
|
《写作》
|
2016 |
1
|
|
15
|
财经记者的职业化修炼 |
赵阿颖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程文超学术生命逻辑关系探究 |
黄灯
|
《云梦学刊》
|
2013 |
0 |
|
17
|
试论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小说 |
骆田茵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8
|
新时期广东新闻舆论监督的突破与启示 |
陈映
|
《东南传播》
|
2010 |
0 |
|
19
|
情绪资本时代的影视粉丝文化现象 |
曾锋
陈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 |
杨林
李春华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