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青 刘艳飞 +3 位作者 徐仕晗 刘凤岚 刘玥 徐凤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认知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HD-MCI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 目的分析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认知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HD-MCI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保留主要证候条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患者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富集归纳,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共采集220例CHD-MCI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数据,保留频率>20%临床证候条目,包含29个症状及13个舌脉象信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口渴、心慌、胸痛、倦怠乏力、活动或劳累加重、头晕、腰膝酸软等,常见舌象为苔腻、苔黄、舌黯红等,常见脉象为弦、沉、涩等。对42个主要证候条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1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98%。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及专家组意见,得出CHD-MCI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4类,即肾虚血瘀证(38.18%)、气滞血瘀证(28.18%)、心肾亏虚证(25.00%)、气虚痰阻证(8.64%)。结论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分为4类,其中肾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证候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认知障碍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继发认知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青 刘凤岚 +3 位作者 徐仕晗 刘艳飞 刘玥 徐凤芹 《医学新知》 CAS 2022年第4期260-269,共10页
冠心病和认知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探索多病共存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冠心病继发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成功建立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 冠心病和认知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探索多病共存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冠心病继发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成功建立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的关键。本文就冠心病继发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常用的检测指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冠心病继发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认知障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衰老与老年泛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
3
作者 王青 刘艳飞 +3 位作者 徐仕晗 刘凤岚 刘玥 徐凤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02-3708,共7页
血管衰老以血管功能障碍和脉管系统结构老化为特征,是引起人体各系统、各器官衰老的重要病理基础。泛血管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血管系统疾病。血管衰老在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衰老血管为泛血管疾病... 血管衰老以血管功能障碍和脉管系统结构老化为特征,是引起人体各系统、各器官衰老的重要病理基础。泛血管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血管系统疾病。血管衰老在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衰老血管为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环境,而泛血管疾病又反过来加速血管衰老的进程,二者互为因果。中医药从血管衰老中医病机阐释老年泛血管疾病,从血管衰老防治泛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延缓血管衰老防治泛血管疾病的策略包括辨识血管健康状态与风险因素促进泛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建立病证结合干预模式减轻血管衰老、阻断泛血管疾病进展,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防控与个性化干预。为今后中西医结合延缓血管衰老相关泛血管疾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泛血管疾病 老年人 血管功能障碍 脉管系统结构老化 病证结合 中西医结合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谭文彬 李佳 +2 位作者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7期2092-2100,共9页
骨质疏松症(OP)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除了年龄、性别、种族等一般致OP危险因素外,共患疾病及其相关治疗均可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OP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拟从流行病学特征、骨量流失特点、相关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除了年龄、性别、种族等一般致OP危险因素外,共患疾病及其相关治疗均可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OP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拟从流行病学特征、骨量流失特点、相关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骨损害机制、OP预防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脑卒中 脊髓损伤 多发性硬化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癫痫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贺婷 李佳 谭文彬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7期2101-2112,共12页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SOP)在临床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循环系统疾病继发骨质疏松时,由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其继发骨质疏松的风险常被低估,及早预防和治疗SOP对于提高...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SOP)在临床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循环系统疾病继发骨质疏松时,由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其继发骨质疏松的风险常被低估,及早预防和治疗SOP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疾病引起骨代谢失衡的机制与治疗方案各有不同,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骨代谢变化与骨损害特点及诊治进展4个方面对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合并骨质疏松进行综述,以期为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高血压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陈钡钡 李佳 谭文彬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7期2082-2091,2112,共11页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SOP)与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有关。骨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可打破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增加OP及骨折风险。为有效管理内分泌代谢病所致的...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SOP)与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有关。骨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可打破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增加OP及骨折风险。为有效管理内分泌代谢病所致的SOP,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本文从SOP在不同内分泌代谢疾病群体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激素失衡及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等发病机制、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等骨损害特点,以及诊疗进展4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患者防治SOP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高泌乳素血症 性腺功能减退症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对候选药物W1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冯艳果 杜丽 +7 位作者 李慧 韩春光 原美茹 齐越 张方圆 熊良钟 王振 刘永学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对候选药物化合物W1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0 mg/kg)、氯吡格雷联合给药组(氯吡格雷10 mg/kg+奥美拉唑组80 mg/kg)、W1组(3 mg/kg)、W1联合给药组(W1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对候选药物化合物W1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0 mg/kg)、氯吡格雷联合给药组(氯吡格雷10 mg/kg+奥美拉唑组80 mg/kg)、W1组(3 mg/kg)、W1联合给药组(W1 3 mg/kg+奥美拉唑组80 mg/kg)。灌胃给药4 h后,检测各组动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P2Y12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分子Akt和Erk磷酸化水平,并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给药组均显著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20.4%)相比,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42%)显著升高(P<0.01);W1+奥美拉唑组(30.9%)与W1组(20.5%)比较亦显著升高(P<0.01),且W1联合给药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联合给药组(P<0.01)。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后,对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的表达无影响,但对其下游信号通路上Akt、Erk的磷酸化水平均有上调的作用,且对W1的上调作用弱于氯吡格雷。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给药能抑制氯吡格雷和W1的抗血小板作用,但对W1的抑制作用弱于氯吡格雷,提示奥美拉唑与W1联合用药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 奥美拉唑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P2Y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强度对重症中暑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文达 彭娜 +4 位作者 刘帅 童华生 唐柚青 刘靖华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C组的NE-SFI值均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合并DIC组患者的血清dsDNA、MPO、CitH3水平[分别为(372.93±135.77) ng/ml、(108.32±38.58) pg/ml、(600.18±183.74) ng/μl]明显高于HS未合并DIC组[分别为(30.14±7.01) ng/ml、(56.39±34.64) pg/ml、(320.26±89.60) 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第1~3天的NE-SFI值与发病第1天的dsDNA、MPO、CitH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病第2天的NE-SFI值对HS合并DIC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为0.921(95%CI0.820~1.000,P<0.001)。结论 NE-SFI可作为早期诊断HS并发DIC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对热联合内毒素打击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9
作者 易万华 古正涛 +1 位作者 文强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热联合内毒素(LPS)打击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PMVECs,建立热联合LPS双重打击PMVECs模型。将PM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HS组)、内毒素打击组(LPS组)及热联...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热联合内毒素(LPS)打击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PMVECs,建立热联合LPS双重打击PMVECs模型。将PM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HS组)、内毒素打击组(LPS组)及热联合内毒素打击组(HS+LPS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2种鞘氨醇激酶亚型(SphK1/2)、3种1-磷酸鞘氨醇膜受体(S1PR1/2/3),以及相关紧密连接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SphK及S1PR mRNA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S+LPS组及DMS预处理热联合内毒素打击组(HS+LPS+DMS组),采用SphK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酶活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EVOM跨膜电阻测量仪检测细胞跨上皮电阻(TEER),并观察特异性抑制SphK1表达对细胞活力和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热联合内毒素打击后,细胞SphK1和S1PR3蛋白、mRNA表达及酶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细胞活力、TEER值、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较对照组下降;采用SphK1特异性抑制剂DMS预处理PMVECs细胞后,明显提升了细胞活力[63.3%±7.1%vs.41.3%±4.5%,P<0.05]、TEER值[(154.3±16.0)(Ω·cm2)vs.(84.7±9.6)(Ω·cm2)],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phK1的激活可以促进热联合LPS打击小鼠PMVECs通透性的增加,主要参与的下游1-磷酸鞘氨醇(S1P)细胞膜表面受体可能为S1PR3,特异性抑制SphK1表达可减轻PMV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肺损伤 SphK1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今文献分析梨膏临床应用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诗怡 张兰鑫 +1 位作者 朱卫婷 张清怡 《河北中医》 2023年第2期325-329,共5页
目的基于古今文献分析,总结梨膏古今应用特点,探讨梨膏在食养食疗领域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获取中医古籍中的梨膏应用记录,并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资源进行校对与补充。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 目的基于古今文献分析,总结梨膏古今应用特点,探讨梨膏在食养食疗领域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获取中医古籍中的梨膏应用记录,并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资源进行校对与补充。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整理梨膏现代研究并总结其药理作用。结果《中华医典》检索所得条目总计42条,涉及古籍27本,梨膏名称明确者9种,包括梨膏、雪梨膏、水梨膏、楂梨膏、梨藕汁膏、润肺雪梨膏、玄霜雪梨膏、胡氏保肺雪梨膏、姜汁雪梨百花膏。其中,梨汁、蜜、糖、萝卜汁、藕汁、姜汁等是最常见的组成成分。梨膏多有清热润肺,养阴益胃之功,病位多在肺。共纳入梨膏现代药理研究11篇,结果显示,梨膏具有镇咳平喘、化痰,抗炎,解热,抗氧化,增强免疫,抗疲劳,抗肿瘤,抗应激,抗寒,肝肾防护作用,降血糖,抑菌等功效。结论梨膏疗效确切,其应用除中医临床及食养食疗领域外,也有待其它领域的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膏 药膳疗法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瘀程度对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浆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11
作者 徐仕晗 刘艳飞 +3 位作者 刘凤岚 王青 徐凤芹 刘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索冠心病(CAD)血瘀证积分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CADMCI)血瘀证的血浆代谢谱改变,并进一步探索不同血瘀程度对CADMCI患者血浆代谢物谱的影响。方法:依据CAD及CAD血瘀证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索冠心病(CAD)血瘀证积分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CADMCI)血瘀证的血浆代谢谱改变,并进一步探索不同血瘀程度对CADMCI患者血浆代谢物谱的影响。方法:依据CAD及CAD血瘀证诊断标准,连续纳入来源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CADMCI血瘀证组与CAD血瘀证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瘀证积分与MCI之间的关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灵敏性和特异性。依据血瘀证积分分别将CADMCI血瘀证组及CAD血瘀证组中前30位患者分为血瘀轻证及血瘀重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各组患者进行血浆代谢物检测,按照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差异倍数(FC)<0.67或>1.5,P<0.05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所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对各分组样本的区分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6例CAD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AD血瘀证积分与MC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比值比(OR)=1.619,95%置信区间(CI)1.223~2.142,P<0.001,ROC曲线AUC为0.615(95%CI 0.547~0.683,P=0.001)],表明CAD血瘀证积分对M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CAD血瘀证与CADMCI血瘀证组间主要差异代谢物为脂质类代谢物,其中磷脂酰胆碱[20∶4(5Z,8Z,11Z,14Z)/P-18∶1(11Z)]具有最佳的区分效能(ROC曲线AUC=0.867,95%CI 0.754~0.942);进一步对血瘀轻证与血瘀重证差异代谢物分析表明,血瘀轻证与血瘀重证间同样以脂质类差异代谢物为主,其中1α,25-二羟基-2β(-2-羟基乙氧基)维生素D3具有区分CAD血瘀轻证与重证的最佳效能(AUC=0.813,95%CI 0.649~0.951),磷脂酰胆碱34∶2具有区分CADMCI血瘀轻证和重证的最佳效能(AUC=0.819,95%CI 0.640~0.941)。结论:CAD血瘀证积分与MCI存在显著相关性,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在CADMCI血瘀证及血瘀重证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CAD血瘀证积分结合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的检测能够为制定CADMCI的早期高效识别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轻度认知障碍 血瘀证积分 代谢组学 相关性 磷脂酰胆碱 LOGISTIC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柯君 李健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和诊断制品等。血液制品是指源自人类血液或血浆的...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和诊断制品等。血液制品是指源自人类血液或血浆的治疗产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病毒灭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心脑同治及其中药转化研究:历史、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青 刘艳飞 +3 位作者 徐仕晗 刘凤岚 刘玥 徐凤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71-178,共8页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疾病负担。心脑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脑同治”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探究二者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疾病负担。心脑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脑同治”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探究二者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通过对“心脑同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溯源,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源,心脑以血为基、神明相统;并阐述了心脑同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相同、共患疾病夹杂,而神经体液反射失调、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紊乱等可影响彼此功能。同时探讨了心脑同治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效应,发现此类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调控起到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结合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医药心脑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实践策略做出思考与展望,从关注重点人群、聚焦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价值、科学阐释心脑同治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转化应用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中药 现状 转化研究
原文传递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困境与对策探究
14
作者 李佳 谭文彬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7期2075-2081,共7页
目前我国面临着骨质疏松症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诊治及随访管理仍缺乏规范性的难题。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多个系统疾病,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的医务工作者紧密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制订完备的疾病管理方案。本文... 目前我国面临着骨质疏松症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诊治及随访管理仍缺乏规范性的难题。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多个系统疾病,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的医务工作者紧密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制订完备的疾病管理方案。本文分析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SOP)诊治现状、困境及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SOP规范化诊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 筛查 治疗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仕晗 刘艳飞 +3 位作者 刘凤岚 王青 刘玥 徐凤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85-191,共7页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认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随着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化,“瘀”与“毒”对两者并病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学界关注。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异病同治”理论为中医临床辨治病机相同的不同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符合现代医学对多病共存整体性和个体化的防治原则。基于此,本文系统提出了“瘀毒互结”为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探讨了活血解毒方药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酰胺代谢,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抑制细胞焦亡、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分裂和调节DNA甲基化等方面异病同治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和认知障碍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法 异病同治 冠心病 认知功能障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和低氧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琥珀酸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方圆 任建平 +6 位作者 高全胜 杜丽 齐越 原美茹 冯艳果 李慧 刘永学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2-666,672,共6页
目的利用心肌缺血、低氧模型大鼠,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琥珀酸(盐)受体(GPR91)表达的变化,以分析心肌缺血、低氧与GPR91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模型、模拟高原环境所致心肌低氧模型。前者由结扎大鼠心脏左冠... 目的利用心肌缺血、低氧模型大鼠,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琥珀酸(盐)受体(GPR91)表达的变化,以分析心肌缺血、低氧与GPR91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模型、模拟高原环境所致心肌低氧模型。前者由结扎大鼠心脏左冠脉前降支诱发,包括假手术组、左冠脉结扎12 h组和24 h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显示心肌组织梗死程度并计算梗死比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 Tn-T)的含量变化,对制备模型加以鉴定;后者利用专用低压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诱发,设正常气压组、低气压环境生存1、3、5和7 d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血清中LDH、CK及c Tn-T含量的变化。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大鼠心肌组织GPR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每组动物检测3只。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冠脉结扎12和24 h组大鼠的心电图均表现为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分别为(23. 18±3. 46)%及(34. 85±2. 22)%(P <0. 05),血清中LDH、CK及c Tn-T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 <0. 01);与正常气压组比较,低压环境生存1、3、5和7 d组大鼠血清LDH、CK及c Tn-T的含量升高明显(P <0. 01)。GPR91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冠脉结扎12、24 h组大鼠心肌组织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上调(vs假手术组,P <0. 01、P <0. 05);低压1、3、5和7 d组大鼠心肌GPR91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vs正常气压组,P <0. 05),其蛋白表达增加以7 d组最为明显(vs正常气压组,P <0. 05)。结论大鼠心肌在缺血、低氧过程中,反映心肌组织受损的血清学指标LDH、CK及c Tn-T含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心肌组织GPR9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提示GPR91具有心肌缺血、低氧防治的潜在靶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低氧 琥珀酸盐 GPR91 大鼠 心肌肌钙蛋白T L-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辐射诱导树突状细胞促进Treg分化及肺上皮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泽文 梁鑫 +6 位作者 郗停停 贺琦多 杨陟华 王易龙 顾永清 潘秀颉 朱茂祥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激活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能力,以及在Treg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的小鼠CD4+CD25-常规T细胞(conventio...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激活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能力,以及在Treg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的小鼠CD4+CD25-常规T细胞(conventional T cells,Tcon)与60Co-γ线照射(6 Gy)后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72 h后采用流式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通过磁珠分选后的Treg与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共培养72 h后取MLE-12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细胞表面蛋白C(prosurfactant protein C,Spc)以及间充质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Treg比例>90%,效果良好;树突状细胞照后抗原提呈功能增强,能显著诱导Tcon分化为Treg; 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证明,Treg能明显促进上皮标志E-cad和Spc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N-cad和vimentin表达升高。结论树突状细胞照射后能显著诱导Treg分化,而Treg能明显诱导肺上皮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抗原提呈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上皮间充质转化 钙黏着糖蛋白 肺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不同阈值负荷下吸气肌训练对重症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豆艺璇 黄怀 +4 位作者 何莲 邢然然 钱绮雯 程天豪 白建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2-70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吸气肌训练对重症患者肺功能、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14例及中等强...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吸气肌训练对重症患者肺功能、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14例及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0%的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作为起始阈值负荷进行吸气肌训练,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的MIP作为起始阈值负荷行吸气肌训练。训练6周后评估MIP、用力肺活量、膈肌厚度及移动度、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共40例患者完成训练,三组患者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对照组膈肌移动度低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P=0.021),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与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间也存在差异(P=0.036)。三组患者在监护室中的住院时间存在差异(P=0.034),对照组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但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6)。中等强度的吸气肌训练与对照组、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相比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低强度的吸气肌训练和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均可以提升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促进患者肺康复。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并且中等强度的吸气肌训练可能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更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重症患者 肺功能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