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姜超临界CO_2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孟青 冯毅凡 +2 位作者 郭晓玲 陈耕夫 蔡健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0-752,共3页
目的:建立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本品进行鉴别;并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 目的:建立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本品进行鉴别;并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总酚及有效成分6姜酚的含量测定。结果∶总酚在9.668~38.67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96%;6姜酚在0.20~2.0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33%。结论∶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原料的全面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提取物 干姜 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平均回收率 质量控制标准 6-姜酚 线性关系 薄层色谱法 有效部位 醋酸乙酯 硫酸溶液 含量测定 有效成分 展开剂 冰醋酸 石油醚 显色剂 香草醛 RSD 专属性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川芎藁本内酯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家校 何伟 +1 位作者 李勇 姚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72-2175,共4页
目的优选川芎藁本内酯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藁本内酯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川芎藁本内酯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8.8... 目的优选川芎藁本内酯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藁本内酯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川芎藁本内酯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8.87℃,含乙醇量70.72%,提取时间2.32 h,料液比1∶25,提取2次,藁本内酯理论质量分数可达6.87 mg/g,实际测得平均值为6.83 mg/g,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 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川芎中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预测性好;优选工艺提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藁本内酯 响应面分析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红 区洁雯 +2 位作者 张蜀 林华庆 曾淑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6-888,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芥子、甘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可检出芥子、甘遂的特征斑点;延胡索乙素在16.59~165.9μg/mL的浓度范围内... 目的:建立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芥子、甘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可检出芥子、甘遂的特征斑点;延胡索乙素在16.59~165.9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2.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芥子 巴布剂 TLC HPLC 延胡索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类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蜀 谭载友 陈济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目的 阐述聚乳酸类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结果 综述出聚乳酸类聚合物作为载体的微球、纳米囊、纳米粒、凝胶等的制备方法、释药特性等。结论 聚乳酸类聚合物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 目的 阐述聚乳酸类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结果 综述出聚乳酸类聚合物作为载体的微球、纳米囊、纳米粒、凝胶等的制备方法、释药特性等。结论 聚乳酸类聚合物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性质 ,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缓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 控释注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漩 梁汉明 冯毅凡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建立高良姜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对高良姜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高良姜样品,用醋酸乙酯提取其黄酮类有效成分并以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建立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以薄层扫描法对色... 目的:建立高良姜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对高良姜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高良姜样品,用醋酸乙酯提取其黄酮类有效成分并以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建立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以薄层扫描法对色谱图进行定量扫描,结果以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从整体上比较其特定(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建立了高良姜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共有11个斑点构成了高良姜黄酮类的薄层色谱(特定)指纹图谱。以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结果,能够对药材的产地分类判别。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高良姜,并评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薄层色谱 黄酮类 特定(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薄层色谱法 高良姜素 指纹图谱 图谱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高良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红瑞 陈玲 +1 位作者 冯毅凡 张志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8-260,共3页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高良姜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黄酮纯度和得率,作为纯化效果的评价。并对各种可能影响黄酮粗提物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较佳的纯化工艺参数,经纯化后的高良姜黄酮的含量可达到9...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高良姜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黄酮纯度和得率,作为纯化效果的评价。并对各种可能影响黄酮粗提物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较佳的纯化工艺参数,经纯化后的高良姜黄酮的含量可达到90.32%,得率为4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薄膜包衣异型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唐春萍 金描真 +3 位作者 陈一岳 冯毅凡 欧少英 孟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29-831,共3页
目的:研究了1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po 两种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异型片500 mg 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5 ,1,1-5 ,2 ,3 ,4,6,8,10 h 的血... 目的:研究了1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po 两种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异型片500 mg 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5 ,1,1-5 ,2 ,3 ,4,6,8,10 h 的血样本,用HPLC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结果: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一级动力学一室模型。受试制剂扑热息痛薄膜包衣异型片( 康司达) 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5-51 ±1-24)mg·L-1 ,tmax= (1-03 ±0-43)h ,t1/2ka= (0-27 ±0-16)h ,t1/2ke =(2-60 ±0-51)h,AUC0~∞= (34-91 ±7-96)mg·h·L-1 ,MRT= (3-65 ±0-22)h。参比制剂( 必理通) 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 (5-81 ±1-01)mg·L- 1 ,tmax =(0-88 ±0-32)h,t1/2ka = (0-14 ±0-07)h,t1/2ke = (2-71 ±0-93)h,AUC0 ~∞= (33-14 ±5-67)mg·h·L-1 ,MRT= (3-60 ±0-10)h。两种片剂药代动力学参数(除t1/2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薄膜包衣异型片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园 陈桐楷 +2 位作者 林华庆 张蜀 邓红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建立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Hup A-SLN)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透析法、超滤法分离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的含量。结果超滤法能有效地将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与游离石杉碱甲分离,回收率... 目的建立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Hup A-SLN)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透析法、超滤法分离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的含量。结果超滤法能有效地将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与游离石杉碱甲分离,回收率为98.09%,测得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57.63%。结论超滤法方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固体脂质纳米粒 包封率 透析法 超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参术调脂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姣 何伟 +1 位作者 陈宝田 李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优选复方参术调脂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薄层扫描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女贞子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5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丹参等其余药材优选提取工艺为加水... 目的:优选复方参术调脂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薄层扫描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女贞子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5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丹参等其余药材优选提取工艺为加水7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各活性部位提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调脂胶囊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女贞子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胶囊剂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燕忠 岗艳云 +3 位作者 金志忠 阳怡 单萍萍 朱家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0-154,共5页
采用微丸技术制备了法莫替丁(FM)脉冲控释胶囊剂,建立了FM体外释放度和体内血浓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释放度试验中,0~1h和10~12h有二次脉冲释药;三名健康志愿者口服FM脉冲控释胶囊后,血浓经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第一峰在服药后1~2h,第... 采用微丸技术制备了法莫替丁(FM)脉冲控释胶囊剂,建立了FM体外释放度和体内血浓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释放度试验中,0~1h和10~12h有二次脉冲释药;三名健康志愿者口服FM脉冲控释胶囊后,血浓经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第一峰在服药后1~2h,第二峰在服药后13~15h。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与口服普通片剂相比,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脉冲控释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测定方法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伍振峰 何伟 马建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6-967,共2页
关键词 天麻 天麻素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热清颗粒中丹皮酚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蜀 邓红 +2 位作者 谢小燕 林华庆 余楚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研究提高夜热清颗粒中丹皮酚稳定性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将丹皮酚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处方工艺筛选。结果筛选出丹皮酚最佳包合工艺是:丹皮酚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12,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 目的研究提高夜热清颗粒中丹皮酚稳定性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将丹皮酚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处方工艺筛选。结果筛选出丹皮酚最佳包合工艺是:丹皮酚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12,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0 h。结论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夜热清颗粒中丹皮酚的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热清颗粒 丹皮酚 Β-环糊精包合物 饱和水溶液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超声法制备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小燕 吕竹芬 +3 位作者 陈燕忠 王国强 林嘉成 邓广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优化薄膜-超声法制备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法考察硬脂酸和大豆卵磷脂的用量、吐温-80和聚乙二醇-400的体积分数对包封率的影响,优选最佳处方。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电位/纳米粒度分... 目的优化薄膜-超声法制备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法考察硬脂酸和大豆卵磷脂的用量、吐温-80和聚乙二醇-400的体积分数对包封率的影响,优选最佳处方。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电位/纳米粒度分析仪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用透析法评价体外释药特征。结果以最佳处方制备的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95.8±11nm,Zeta电位为-20.65±0.6mV,平均包封率为86.31%,72h体外累积释放87.32%。结论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药 薄膜-超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溶性药物纳米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小圆 林华庆 雷伟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研究表明,在药品开发流水线中水溶性差的药物大约占40%,在药物合成高通量筛选过程中大约占60%,并且这些药物中的大部分同样也难溶于有机溶剂[1-2]。近年来常用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采用水溶性载体将药物与带电粒子偶联以增加... 研究表明,在药品开发流水线中水溶性差的药物大约占40%,在药物合成高通量筛选过程中大约占60%,并且这些药物中的大部分同样也难溶于有机溶剂[1-2]。近年来常用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采用水溶性载体将药物与带电粒子偶联以增加生物利用度,例如环糊精。但是,载药量和包封率低,操作繁琐,是上述方法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不依靠添加剂或载体的方法,提高药物溶解度[3],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药物晶体制备技术使这一设想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理化特性 制备 给药途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七痛经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毅凡 孟青 梁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建立田七痛经胶囊(三七,延胡索,小茴香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田七痛经胶囊中延胡索、川芎、木香、蒲黄、五灵脂;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56(n=5)。结论:... 目的:建立田七痛经胶囊(三七,延胡索,小茴香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田七痛经胶囊中延胡索、川芎、木香、蒲黄、五灵脂;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56(n=5)。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田七痛经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痛经胶囊 质量标准 人参皂苷RGL HPLC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丽明 林华庆 +2 位作者 刘国宏 邓红 张蜀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优选抗病毒口服液中广藿香、连翘、郁金、石菖蒲等4味药材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收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药材粒径、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细... 目的优选抗病毒口服液中广藿香、连翘、郁金、石菖蒲等4味药材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收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药材粒径、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细段(<10 mm),加入8倍量水,浸泡3 h,提取6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连翘 郁金 石菖蒲 挥发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手性药物左旋沙丁胺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良葵 林华庆 张蜀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左旋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 合成 药效学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茶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建春 何伟 伍振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08年第3期73-75,共3页
甜茶是近年发现的新茶种,甜茶素为其主要活性和甜味成分。现对甜茶素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药理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甜茶素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茶 甜茶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滴丸制备工艺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吉国辉 李勇 +2 位作者 朱家校 江斌 何伟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参芎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基质组成、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温度和滴距等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研究参芎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基质组成、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温度和滴距等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人参皂苷Rg1、Re的质量分数。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PEG4000-PEG6000(质量比为2∶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质量比为1∶3,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冷凝剂温度为8-10℃,滴距为8 cm。人参皂苷Rg1在0.2035~6.105μg、人参皂苷Re在0.2005~6.0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为100.79%,RSD为1.14%( n=6);人参皂苷Re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72%( n=6)。结论优选得到的参芎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参芎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滴丸 制备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人参皂苷薄层色谱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漩 冯毅凡 郭晓玲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参皂苷薄层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对人参皂苷在6种不同展开剂下的薄层色谱保留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展开剂,并由分析结果选择了色谱分离机理互补的两展开剂,优化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二维分离。结... 目的: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参皂苷薄层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对人参皂苷在6种不同展开剂下的薄层色谱保留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展开剂,并由分析结果选择了色谱分离机理互补的两展开剂,优化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二维分离。结果:人参皂苷薄层色谱二维分离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结果。结论:本法可用于其他药物尤其是复杂中药的薄层色谱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人参皂苷 薄层色谱分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