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卓越 黄伟 +4 位作者 李颖 毕嘉琦 周俊立 陈小凤 姚振江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blaIMP和aac(6')-1b;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blaIMP和aac(6')-1b;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从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这些菌株对哌拉西林(PIPC)、头孢他定(CAZ)、头孢匹罗(CPR)、头孢吡肟(CFPM)、盐酸头孢唑兰(CZOP)、舒巴坦/头孢哌酮(S/C)、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PM)、叠氮脱氧胸苷(AZT)、阿米卡星(AMK)、妥布霉素(TOB)、庆大霉素(GM)、硫酸异帕米星(ISP)、左旋氧氟沙星(LVFX)产生耐药或中介。其中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号到9号菌株,都检测到了blaIMP和aac(6')-1b基因,10号菌株没有检测到blaIMP和aac(6')-1b基因。检测到blaIMP基因表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检测到aac(6')-1b基因表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RAPD PCR实验结果显示1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5个基因型,其中1、2、3号菌株基因型谱一致,可判定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A类。5、6、7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也一致,可判定这几株菌株间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B类。4号和8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一致,判定这两株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C类。9号菌株和10号菌株有别于其他菌株的型谱,分别将其归为D和E类。结论 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株携带blaIMP和aac(6')-1b基因,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经RAPD PCR分析,得出5个基因型,其中发现有几株菌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耐药基因PCR检测和RAPD PCR分析可得出比单纯药敏试验更为精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铜绿假单胞菌 泛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的醇沉淀物体外抗RSV有效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旭玲 黄晓晖 +5 位作者 王德全 周俊立 邹志辉 林晓晖 刘伟东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筛选甘草的醇沉淀物经柱层析后具有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作用的洗脱部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出甘草的醇沉物,经大孔吸附树脂HPD722、HPD750、D101柱层析、蒸馏水洗脱出多个部位;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MTT法检... 目的筛选甘草的醇沉淀物经柱层析后具有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作用的洗脱部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出甘草的醇沉物,经大孔吸附树脂HPD722、HPD750、D101柱层析、蒸馏水洗脱出多个部位;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MTT法检测洗脱部分与甘草酸在Hep-2细胞中的药物毒性及抗RSV效果。结果 HPD722水部位、HPD750水部位、D101水部位、甘草酸、利巴韦林对RSV感染的治疗指数(TI)依次为13.698、261.578、1.461、1.708、27.895。结论甘草醇沉物在体外对RSV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PD750水部位可能是其主要的有效部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抗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醇沉淀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HLA-DRB1*07、DQB1*02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晓晖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07、DQB1*02基因与无、弱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 342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28人作为病例组,在有应答者中按性别匹配随机抽取12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PCR-SS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HLA-DRB1*07、DQB1... 目的探讨HLA-DRB1*07、DQB1*02基因与无、弱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 342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28人作为病例组,在有应答者中按性别匹配随机抽取12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PCR-SS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HLA-DRB1*07、DQB1*02基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携带HLA-DRB1*07基因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为不携带此基因的4.83倍(1.76~13.24),携带HLA-DQB1*02基因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为不携带此基因的2.58倍(1.38~4.83);同时携带HLA-DRB1*07基因和HLA-DQB1*02基因者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比不携带这两个基因者大(OR=5.64,95%CI1.84~17.27)。结论 HLA-DRB1*07、DQB1*02基因均与无、弱应答的发生有关;两种基因联合作用可提高无、弱应答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07 HLA-DQB1*02 乙肝疫苗 无、弱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勒流镇工人职业病危害接触及防护行为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晓敏 张俊国 +4 位作者 王晓霖 余海峰 谭艳秋 王燕芳 郜艳晖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勒流镇企业工人职业病防护行为及影响因素,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以勒流镇2 909例职业体检人群为对象,调查其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知识、单位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行为,以及职工对防护必要性与单位防...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勒流镇企业工人职业病防护行为及影响因素,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以勒流镇2 909例职业体检人群为对象,调查其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知识、单位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行为,以及职工对防护必要性与单位防护满意度等内容。结果职业接触最多的前6类人群分别是噪声、粉尘、震动、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溶剂和高温作业工人;与防护措施差的单位相比,防护措施中与好的单位其工人个体防护行为率较高,具体为单位防护措施为中的个体(噪声OR=3.29,95%CI为2.00~5.40;震动OR=2.55,95%CI为1.31~4.96;高温OR=3.58,95%CI为1.15~11.14)、单位防护措施好的个体(噪声OR=6.95,95%CI为3.90~12.40;粉尘OR=3.28,95%CI为1.37~7.87;震动OR=3.55,95%CI为1.80~7.02;高温OR=6.18,95%CI为1.73~22.15);对单位措施满意会增加个人防护行为发生率(粉尘OR=3.12,95%CI为1.37~7.87,有毒有害气体OR=2.85,95%CI为1.62~5.03;有毒有害溶剂OR=2.20,95%CI为1.21~3.98),也可能作用相反(震动OR=0.61,95%CI为0.40~0.93)。结论佛山市顺德勒流镇职业病防护的重点和难点是接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和溶剂人群的防护,改善单位防护措施对提高个人防护行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防护 防护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保民 陈海珍 董敬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9期2670-2671,2673,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10~11月深圳市平湖镇1 498例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析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10~11月深圳市平湖镇1 498例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析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体质量指数、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总患病率为9.2%;男性为11.9%高于女性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血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TG、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是深圳中青年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高TG、高血糖,应尽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醇沉淀物有效部位对RSV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旭玲 黄晓晖 +2 位作者 周俊立 邹志辉 陈思东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793-796,共4页
目的比较甘草的醇沉淀物乙醇提取部位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Molish反应定性鉴定甘草乙醇提取部位;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这些提取部位对Hela细胞的药物毒... 目的比较甘草的醇沉淀物乙醇提取部位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Molish反应定性鉴定甘草乙醇提取部位;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这些提取部位对Hela细胞的药物毒性作用及抑制RSV作用。结果HPD 722-乙醇部位、HPD 750-乙醇部位、D 101-乙醇部位均不含甘草酸、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对RSV感染的治疗指数(TI=TC50/EC50)依次为123.93、3.13、5.35。结论甘草醇沉淀物中HPD 722-乙醇部位在体外具有显著抑制RSV作用,可能是新的抗RSV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抗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醇沉淀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