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清 张琳 王小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8-729,共2页
目的比较亚低温疗法与常温其他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3例需要手术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和以往43例同样需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后比较。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及预后等均明显好... 目的比较亚低温疗法与常温其他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3例需要手术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和以往43例同样需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后比较。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及预后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失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 颅脑损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国勤 黄继良 +3 位作者 陈炫幸 詹尚欣 刘礼健 白锡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多层螺旋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玉清 张琳 +1 位作者 陈锭光 杨东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70例SAP并发ACS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探查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70例SAP并发ACS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探查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程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灌洗治疗SAP并发ACS,能有效阻断炎性介质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并迅速降低腹腔内压力,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腹腔置管灌洗 腹腔间隔综合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置管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腔间隔综合征(ACS)患者采用腹腔置管灌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所收治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26例,B组25... 目的探讨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腔间隔综合征(ACS)患者采用腹腔置管灌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所收治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26例,B组25例,A组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方案,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具有统计学(P<0.05),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置管灌洗与传统手术效果相当,操作简便快捷,可替代开腹手术,具有重要的医学及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置管灌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肠穿孔治疗40例体会
5
作者 刘玉清 王小勇 +1 位作者 张琳 赖建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4期76-76,共1页
目的:总结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12月外伤性肠穿孔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均进行剖腹探查,进行一期肠修补32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6例,肠吻合外置2例。术后1期愈合36例... 目的:总结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12月外伤性肠穿孔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均进行剖腹探查,进行一期肠修补32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6例,肠吻合外置2例。术后1期愈合36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无发生腹腔脓肿、肠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手术方式、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药物,是影响肠穿孔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肠穿孔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48例的手术治疗体会
6
作者 高映辉 方永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对手术指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48例病人中,32例采用肝叶(段)切除,12例采用血管溜摘除术,瘤体缝...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对手术指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48例病人中,32例采用肝叶(段)切除,12例采用血管溜摘除术,瘤体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等方法4例。1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多见。结论:直径大于5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考虑手术治疗并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肝叶(段)切除、血管瘤摘除术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适应证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