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邬子林 周志飞 +2 位作者 郑彬 许立新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腰段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子宫肌瘤手术(ASAⅠ~Ⅱ级)60例,随机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右旋美托咪啶硬膜外麻醉组(LD组)。L组常规消毒穿刺后硬膜外注...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腰段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子宫肌瘤手术(ASAⅠ~Ⅱ级)60例,随机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右旋美托咪啶硬膜外麻醉组(LD组)。L组常规消毒穿刺后硬膜外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L+生理盐水2 mL,LD组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L+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2 mL)。记录年龄、身高、体重、ASA级、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等一般情况;评估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监测和记录硬膜外给药前(0)、硬膜外给药后5、10、20、30和60 min MAP、HR、SpO2和BIS值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战等不良反应;从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度和牵拉反应3方面评估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大于L组(P<0.01),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L组(P<0.05),20和30 min最大运动阻滞评分高于L组(P<0.05)。与L组比较,LD组疼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BIS值于20 min后降低(P<0.05,P<0.01),LD组BIS值于20 min后低于L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MAP分别于硬膜外注药后20和10min时降低(P<0.05,P<0.01),LD组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与L组比较,LD组MAP和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LD组寒战发生例次低于L组(P<0.01)。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镇痛作用增强,麻醉效果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酰胺类 左旋布比卡因 麻醉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应及其对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晓玲 胡宏东 +1 位作者 张欢欢 许学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诊断异位妊娠、处于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心率>100次/min,休克指数≈1,出血Ⅱ级),并拟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探查患者32... 目的研究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诊断异位妊娠、处于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心率>100次/min,休克指数≈1,出血Ⅱ级),并拟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探查患者32例,按术前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6)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6),术前30 min C组常规肌肉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D组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2μg/kg。所有患者采用2 mg/kg氯胺酮、0.9 mg/kg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患者诱导插管前镇静程度及术前用药前(T0)、氯胺酮诱导前(T1)、氯胺酮诱导后3 min内(T2)测得的最高平均动脉压(MAP)和最快心率(HR)以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T3)测得的最高MAP和最快HR。记录两组患者心动过缓、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点两组患者均表现为HR快、MAP正常或略低于正常;C组和D组患者T1时点MAP和HR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诱导后两组患者均表现为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2时点最高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患者HR增加幅度小于C组,C、D组HR最快分别为(119.6±25.4)次/min和(101.7±22.3)次/min(P<0.05),气管插管应激引起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3时点最高MAP均有所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时点最快HR C、D组分别为(121.5±28.1)次/min和(106.7±23.7)次/min(P<0.05),两组均无出现心动过缓和镇静过度患者。结论术前肌肉注射2μg/kg右美托咪定镇静程度适当,并有利于维持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术前用药 诱导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混合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索琨 佘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患者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应用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单纯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布托啡诺1,2,3mg组(B1,B2,B3组),每组15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左...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患者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应用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单纯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布托啡诺1,2,3mg组(B1,B2,B3组),每组15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生理盐水8ml,B1,B2,B3组硬膜外分别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布托啡诺1mg或2mg或3mg+生理盐水,总量18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时间;评价腹部肌松效果、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L组比较,B1,B2,B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部肌松效果改善(P<0.05);以B2,B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组相比,B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混合2mg,3mg布托啡诺均可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麻醉 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 子宫切除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PCEA方法安全性的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源洪 佘守章 +2 位作者 钟伟 许立新 刘焕仪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883-884,共2页
目的 研究腰 -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吗啡PCA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阴式全宫切除术的患者 75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 3组。A ,B组 (n各为 2 5 ) ,选择腰 -硬联合麻醉 (CSEA) ;C组 (n =2 5 )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 目的 研究腰 -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吗啡PCA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阴式全宫切除术的患者 75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 3组。A ,B组 (n各为 2 5 ) ,选择腰 -硬联合麻醉 (CSEA) ;C组 (n =2 5 )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 3组术毕均保留硬膜外导管 ,回病房开启PCA泵 ,行PCEA ,双盲对照观察。其中A ,C组采用单泵 ,镇痛液为 0 .2 %罗哌卡因 (Rop) +0 .0 1%吗啡 (Mor) ,以LCP模式给药 ,负荷剂量 ( 5ml) +持续剂量 ( 1ml /h) +PCA剂量 ( 1ml/次 ) ,锁定时间 10min ,4h限量为 12ml。B组采用双泵给药 ,一泵镇痛液为 0 .2 %Rop ,用持续输注模式给药 ( 4ml/h) ,另一泵镇痛液同A ,B组 ,仅用PCA模式给药 ,Bolus剂量为 1ml/次 ,锁定时间 10min。结果 各组各时点VAS评分基本相似 ,B组患者舒适评分有所改善。另外 ,3组患者术后 4h均无运动阻滞。B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A ,C组 (P <0 .0 1) ;B组吗啡的用量显著小于A ,C组 (P <0 .0 1)。副作用 :恶心呕吐、瘙痒、嗜睡等B组明显减少 ;术后各组无呼吸抑制和术后头痛现象。结论 腰 -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PCA用于阴式全宫切除术后镇痛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 吗啡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 PCEA C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继云 佘守章 +2 位作者 董原洪 索琨 阮祥才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43-44,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高位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9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n=13)。胸段硬膜外穿刺选择T2-4,颈段选择C4-5。R0.25组为硬膜外腔单纯注入0.25%罗哌卡因(R...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高位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9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n=13)。胸段硬膜外穿刺选择T2-4,颈段选择C4-5。R0.25组为硬膜外腔单纯注入0.25%罗哌卡因(Rop);R0.33组为硬膜外腔注射0.33% Rop;R0.5组为硬膜外腔注入0.5%Rop。麻醉前后观察:MAP、HR、SpO2、RR、PETCO2、VT、VC、FEV1、麻醉效果和其他副作用。结果 R0.25组麻醉止痛效果较差,R0.33和R0.5组麻醉止痛效果较好(P<0.05)。R0.25组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而R0.33和R0.5组对心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R0.5组更为显著(P<0.05),各组对血压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R0.33和R0.5组对呼吸功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未见发生。结论3种浓度的Rop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循环影响小,Rop随浓度增加对心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呼吸功能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加强心电监测和面罩供氧辅助呼吸,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循环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眼科手术中发生恶性高热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斌 凌洪锋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眼科手术 恶性高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1 位作者 索琨 苏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19-20,共2页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麻醉效应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Ⅱ-Ⅳ级、拟行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根据芬太尼用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的大剂量芬太尼(40~50μg/kg)麻醉,观察组60...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麻醉效应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Ⅱ-Ⅳ级、拟行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根据芬太尼用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的大剂量芬太尼(40~50μg/kg)麻醉,观察组60例选用小剂量芬太尼(15~20μg/kg)复合麻醉,比较两种方法麻醉效应、术后恢复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切皮后恢复,循环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为早,术中知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循环变化状态稳定、术中知晓率低及术后恢复更为迅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芬太尼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镇静时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
8
作者 苏健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67-68,共2页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时患者的镇静程度及其用药剂量。方法32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A组)及中青年组(B组),在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静注咪哇安定(midazolam,MDZ)0.1mg/kg,并予0.03mg/(kg·h)术中维持,记录给药前(T0)...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时患者的镇静程度及其用药剂量。方法32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A组)及中青年组(B组),在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静注咪哇安定(midazolam,MDZ)0.1mg/kg,并予0.03mg/(kg·h)术中维持,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2min(T1)、5min(T2)、清醒(TW Wilson评分为2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BIS)值及停药至清醒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清醒时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诱导2min后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时(评分达到4~5级),A组的BIS值(64.6±9.45)较B组(71.5±6.92)低(P<0.05);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的BIS值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时两组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较青年组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52.7±29)min和(43.4±15)min。结论 MDZ用于硬膜外麻醉能发挥其抗焦虑、镇静和遗忘的作用;BIS能指导其用药,并达到较完善的镇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镇静 脑电双频谱指数 麻醉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祖荣 曹培如 +3 位作者 刘继云 佘守章 邓恋 黄希照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44-845,共2页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产妇 90例分成S组、F组和C组。S组和F组镇痛方法采用CSEA +PCA ,镇痛药物S组用舒芬太尼 ,F组用芬太尼 ,C组不行镇痛。镇痛组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并与C组比较产程情况及...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产妇 90例分成S组、F组和C组。S组和F组镇痛方法采用CSEA +PCA ,镇痛药物S组用舒芬太尼 ,F组用芬太尼 ,C组不行镇痛。镇痛组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并与C组比较产程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各产程情况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镇痛组间 ,在 5min和 90minVAS评分及首次需加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对新生儿影响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与芬太尼相比 ,起效更快 ,镇痛更强 ,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麻醉 副作用 阴道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继云 邬子林 佘守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静脉输注,并观察受术者的循环、呼吸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受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逐步增高(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术中有6例诉疼痛,5例诉头晕,3例诉肌颤等;RP组受术者给药前、后血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P组受术者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均有一过性呼吸暂停,而后逐步出现深大呼吸,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分钟通气量(MV)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ETCO2 低于术前水平(P<0.01).3组受术者镇痛效果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注射,镇痛效果较好,有协同作用,循环系统稳定,呼吸抑制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受术者 无痛人工流产术 联合 镇痛效果 血压 目的观 水平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卢贵明 廖锡强 +2 位作者 佘守章 李卫明 赵崇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宫切除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A组:地佐辛5 mg+0.1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B组:地佐辛10 mg+0.1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C...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宫切除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A组:地佐辛5 mg+0.1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B组:地佐辛10 mg+0.1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C组:地佐辛15 mg+0.15%左旋布比卡因100mL;D组:0.0075%吗啡+0.1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其设置参数为背景剂量为2 mL/h,PCA量为1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开始镇痛后0、2、6、12、24和36 h的VAS和Ramsay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术后B、C、D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比A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Ramsay评分C、D组明显高于A、B组(P<0.05,P<0.01);术后不良反应中4组呕吐分别为1例(4%)、1例(4%)、4例(16%)和5例(20%),以C、D组发生率最高;皮肤瘙痒患者C组3例(12%),D组7例(28%),D组较高(P<0.05),综合满意度以B组最高。结论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其中以地佐辛10 mg+0.1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药液行PCE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更为满意,值得在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量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贾杰 佘守章 +3 位作者 胡祖荣 黄希照 陈祥楠 黎昆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及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1%罗哌卡因15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1组);1%罗哌卡因13 mg复合5μ...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影响及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1%罗哌卡因15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1组);1%罗哌卡因13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2组);1%罗哌卡因10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3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L3-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液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术中麻醉效果、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胎心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和碱剩余(BE)值、术后不良反应与处理,用概率单位回归方法建立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直线方程,计算ED50(50%可信区间)及ED95(95%可信区间)。结果SR3组麻醉效果分级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及达到Bromage 3级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R3组麻醉平面消退至T12的时间及Bromage分级恢复至0级的时间均短于SR1、SR2组(P<0.01)。SR3有12例(60%)Bromage分级达到3级,低于其他两组(P<0.05)。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直线方程为:Y=-3.117+8.046logX,决定系数(r2)为0.997。ED50和ED95分别为8.3~11.6 mg、14.5~18.3 mg。3组在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率、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及脐动脉pH值和BE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有任何神经并发症。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安全用于剖宫产麻醉,罗哌卡因的ED50及ED95分别为8.3~11.6 mg和14.5~18.3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舒芬太尼 麻醉 脊髓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晓青 奚彬 +2 位作者 佘守章 许立新 赵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20例,ASAⅠ级或Ⅱ级,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药物配置为:B1组:采用0.2%左...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20例,ASAⅠ级或Ⅱ级,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药物配置为:B1组:采用0.2%左旋布比卡因+0.04%布托啡诺;B2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6%布托啡诺;B3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8%布托啡诺;M组(对照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1%吗啡。取T11-12与L3-4椎间隙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3~5 mL试验剂量后阻滞平面达T6,术毕留置T11-12行术后PCA。4组麻醉方法相同,即其PCA采用持续输注+PCA模式(LP)持续输注1 mL/h,Blous 1mL/次,锁定时间为1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4,8,12,16,24 h VAS评分,并同时记录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1/D2比值以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4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术后4,8,12,16,24 h 4组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12,16 h B2组、B3组与M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B1组(P<0.01);而B2组、B3组与M组各时间段VAS记分相似。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是3.33%,6.67%,20%,26%;瘙痒发生率则为0%,3.33%,6.67%,10%;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情况。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PCA以LP模式给药时0.2%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06%布托啡诺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布托啡诺 吗啡 左旋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希照 胡祖荣 +3 位作者 孙艺娟 刘晶 杨世辉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90-2492,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1μg/kg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及拔管前后气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先天性唇腭裂患儿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Dex(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以8%七氟醚面罩诱导(8 L/min)入睡后开...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1μg/kg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及拔管前后气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先天性唇腭裂患儿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Dex(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以8%七氟醚面罩诱导(8 L/min)入睡后开放静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04 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D组术毕前30 min使用微量泵10 min内泵注Dex 1μg/kg,C组则泵注生理盐水。记录小儿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术毕前20 min、术毕、拔管时、拔管后(T1~T7)患儿的生命体征(ECG、MAP、HR、SpO2),观察停药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及不良事件(拔管时是否躁动、需要托下颌、重新气管插管、气道痉挛、氧饱和度最低值),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T0~T7期间HR、MAP、SpO2变化相似(P>0.05);D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12±4.2)min]与C组[(11±6.0)min]基本一致(P>0.05),但D组需要托下颌辅助患儿概率明显小于C组(P<0.05),D组与C组出现气道痉挛者分别为1例(6.7%)和3例(20%);D组患儿无烦躁,而C组有3例(20%);两组均无需要重新气管插管病例。结论唇腭裂修补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Dex(1μg/kg)对患儿苏醒期具有安静和舒适作用,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患儿无烦躁,可有效地降低气道高敏反应性,可在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先天性唇腭裂 气道高敏反应 小儿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弘峰 佘守章 谢晓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在颈椎后一前路手术的术后镇痛强度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颈椎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F1组)、芬太尼组(F2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3),双盲对照观察。镇痛药物配方...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在颈椎后一前路手术的术后镇痛强度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颈椎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F1组)、芬太尼组(F2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3),双盲对照观察。镇痛药物配方:F1组:芬太尼1000μg+氟比洛芬酯100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F2组:芬太尼1000μ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F3组:氟比洛芬酯100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Ramesay镇静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组芬太尼用量、D1/D2均显著低于F2组,3组患者在相同时点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F3组有2例患者在镇痛期间需要追加吗啡,而在开启镇痛机后的4h和6h,F2组的Ramesay评分显著高于F1和F3组(P〈0,05),PCA后患者综合满意度评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减少患者因术后镇痛导致呼吸抑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自控镇痛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傲冰 许立新 +1 位作者 许学兵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004-2007,共4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与单独Dex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下颌骨骨折或颈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和Dex+Ket两组,每组20例。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Dex组泵入Dex 1μg/kg(10 min泵入完...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与单独Dex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下颌骨骨折或颈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和Dex+Ket两组,每组20例。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Dex组泵入Dex 1μg/kg(10 min泵入完毕),Dex+Ket组同时泵入Dex 0.7μg/kg与氯胺酮0.5mg/kg(均在10 min泵入完毕)。给予药物后即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经鼻气管插管。记录基础值(T0)、局麻5min后测量值(T1)、镇静药物输注结束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评价患者耐受插管情况;记录发生低氧和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情况;术后随访记录声嘶、咽喉痛发生情况、插管知晓率,并记录患者对插管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均良好耐受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与T0比较,Dex组MAP与HR在T2时明显降低,T3时明显升高,Dex+Ket组MAP在T3时明显升高,各时点HR均无明显变化;与Dex+Ket组比较,Dex组MAP与HR在T2时明显降低,T3时明显升高;麻黄素、阿托品使用率Dex组高于Dex+Ket组(P<0.05);术后声嘶、喉咙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ex组比较,Dex+Ket组术后插管知晓率明显减少(30%vs 65%,P<0.05),患者对整个插管过程体验的满意度明显增高[1.76(1.51~2.06)分vs 2.12(1.81~2.47)分,P<0.05]。结论配合完善的局部麻醉,单独使用Dex或小剂量氯胺酮复合Dex镇静下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均可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Dex可减少插管知晓率,患者插管体验更满意,且可减少Dex的不良心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右旋美托咪定 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佘守章 肖建斌 +3 位作者 许学兵 徐中和 许立新 谢晓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 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 (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 )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R组 (n =2 0 ) :采用PCRA法 ,镇痛药 0 3 %罗哌卡因 (Rop) ,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 目的 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 (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 )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R组 (n =2 0 ) :采用PCRA法 ,镇痛药 0 3 %罗哌卡因 (Rop) ,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 93 0 0型PCA泵镇痛 ,按LCP模式给药 ,即负荷量 (5ml) +持续量 (2ml/h) +PCA剂量 (2ml/次 ) ,锁定时间 2 0min ;B组 (n =2 0 ) ,镇痛药 0 3 %布比卡因 (Bup) ,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 ;C组 (n =2 0 ,对照 ) :术后不使用PCRA ,仅在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 (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 ,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 ,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 ,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 ,C组 10 0 %患者需肌注 2~ 3次盐酸哌替啶 ,每次 5 0~ 10 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 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0 3 %罗哌卡因或 0 3 %布比卡因均有效 ;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 ,且并症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自控镇痛 区域镇痛 臂丛神经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焱 佘守章 +2 位作者 许立新 邬子林 李恒昌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808-811,共4页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胺0.8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Ⅱ组为咪唑安定0.06mg/kg,喷他佐辛0.6mg/kg,罗库溴胺0.8m.g/kg;Ⅲ组喷他佐辛为0.8mg/kg.三组均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等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气管插管诱导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三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②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的MAP和HR明显高于Ⅰ组,Ⅲ组在各时点MAP和HR与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异丙酚在气管插管诱导期间的总用量,Ⅰ组为88,2±11.3mg,Ⅱ组为124.1±17.2mg,Ⅲ组为90.9±13.1mg,Ⅱ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Ⅰ组和Ⅲ组,Ⅰ组和Ⅲ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喷他佐辛可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0.8mg/kg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邬子林 周志飞 +1 位作者 佘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79-2483,共5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Dex)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者共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KD组,每组30例,每组按Dex靶控浓度的不同随机分为5个亚组(n=6),D组(D1~D5...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Dex)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者共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KD组,每组30例,每组按Dex靶控浓度的不同随机分为5个亚组(n=6),D组(D1~D5)浓度分别为0.54、0.64、0.76、0.90和1.07 ng/mL;KD组(KD1~KD5)浓度分别是0.30、0.37、0.46、0.57和0.70 ng/mL。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睫毛反射;以呼之不应(OAA/S评分≤2)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意识消失指标,观察和记录30 min内每组及其亚组患者意识消失的例数及其对应靶浓度,采用概率单位法(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的浓度-效应曲线方程及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结果 D组和KD组中各亚组间随着时间推移和亚组间随着靶浓度增加,意识消失率逐渐上升,BIS值逐渐下降(P<0.05);KD组EC50(0.445 ng/mL)和EC95(0.603 ng/mL)显著低于D组EC50(0.738 ng/mL)和EC95(0.990 ng/mL),KD组量效曲线相对D组平行且左移;与基础值比较,两组第3、4、5亚组15 min后MAP逐渐下降(P<0.05),D组第3、4、5亚组5 min后HR逐渐下降,第1、2亚组10 min后HR下降(P<0.05),KD组第3、4、5亚组于20~30 min HR下降明显(P<0.05)。SpO2不同时间SpO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Dex靶控输注血浆浓度增加,镇静深度增加,小剂量氯胺酮能够降低Dex意识消失所需的靶浓度,增强其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靶控输注 意识消失 浓度-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致心跳骤停1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燕云 索琨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48-1248,共1页
关键词 骨水泥 心跳骤停 并发症 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右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