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邵彤 熊良益 +5 位作者 陈锦霞 梁浩明 林碧珊 傅咏梅 高永坚 张蜀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有“十方九归”之称。含当归的经典名方通常将当归的有效成分作为方剂的质量控制成分。本文通过对涉及当归药材基原、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综述当归基于...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有“十方九归”之称。含当归的经典名方通常将当归的有效成分作为方剂的质量控制成分。本文通过对涉及当归药材基原、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综述当归基于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发现目前对经典名方基准样品中当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进行质量控制,建议当归用量大的名方建立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含当归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古代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耳环双标多测法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快速筛选法的建立
2
作者 吴嘉琳 李志超 +3 位作者 纪温铎 傅咏梅 张蜀 邓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目的:建立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双标多测法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双标线性校正法准确定位猴耳环中5个成分色谱峰,以没食子酸为参照物,计算没食子酸与其余4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对各成分... 目的:建立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双标多测法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双标线性校正法准确定位猴耳环中5个成分色谱峰,以没食子酸为参照物,计算没食子酸与其余4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将所得结果与外标法进行比较。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快速筛选猴耳环中具有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结果:双标线性校正法相比于相对保留时间更能准确地预测待测组分在未知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相对校正因子法和外标法结果的RSD<2.00%。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可以快速筛选出猴耳环中7-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杨梅苷等不同程度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双标多测同时测定猴耳环中5个成分的方法准确可行,采用离线DPPH-HPLC法及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能快速、灵敏、高通量筛选猴耳环中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 双标多测法 离线DPPH-HPLC法 亲和超滤液相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蠲痹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的建立及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凤友 汤春花 +5 位作者 高永坚 曾杉 林碧珊 李秀娴 刘勇 陈雨平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的建立蠲痹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分别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 目的建立蠲痹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分别对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4种成分进行测定。结果15批蠲痹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确定特征峰10个,相似度值均>0.90。龙胆苦苷、蛇床子素、甘草酸铵、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分别在相应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其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9%、98.7%、97.5%、100.5%,RSD≤2.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为蠲痹汤基准样品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汤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罗布麻颗粒UPLC特征图谱及6个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咏梅 卢伟玲 +5 位作者 王欢 黄后楷 陈静 车轸潮 罗锦波 梁砚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99-506,共8页
目的:建立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同时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目的:建立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同时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mm,1.6μm),流速为0.33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得到15批复方罗布麻颗粒特征图谱,确定特征峰14个,相似度值均大于0.95。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分别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00.8%、99.9%、97.6%、101.1%、100.6%,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可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和控制复方罗布麻颗粒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罗布麻颗粒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凤友 高永坚 +2 位作者 汤春花 林碧珊 曾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通过试验考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以及有效成分地骨皮乙素、桑皮苷A、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 通过试验考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泻白散基准样品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以及有效成分地骨皮乙素、桑皮苷A、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验证其稳定性与可行性。结果:通过试验考察了饮片粒度、煎煮容器材质、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对出膏率、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制备工艺为:取炒桑白皮2.95 g、地骨皮2.95 g和炒甘草0.30 g,粉碎过10目筛,加入粳米2 g,置陶瓷锅中,加水300 mL,浸泡30 min,200 W煎煮30 min,至煎液约180 mL,过滤,即得泻白散基准样品,并通过工艺验证证明了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结论:通过试验考察,确定泻白散的现代化制备工艺并进行了工艺验证,为复方制剂的制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白散 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6
作者 梁凤友 汤春花 +5 位作者 高永坚 林碧珊 曾杉 李秀娴 刘勇 陈雨平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系统分析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建立百部标准汤剂的多成分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根据质谱信息、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匹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和鉴定。利用UPLC法测定百部标准汤剂中3种绿原酸类成...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系统分析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建立百部标准汤剂的多成分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根据质谱信息、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匹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和鉴定。利用UPLC法测定百部标准汤剂中3种绿原酸类成分的质量分数,检测条件为:采用Waters CORTECS UPLC T3(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百部标准汤剂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包括11种酚酸类成分及16种生物碱类成分。15批百部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74、1.478、1.033 mg/g,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6.90%、61.62%、49.63%,不同批次间转移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UPLC-Q-TOF-MS法分析了百部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并利用UPLC法建立了其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本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好,为深入研究百部的药用价值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标准汤剂 UPLC-Q-TOF-MS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粒度的分布研究及对溶出度的影响
7
作者 肖艳 高永坚 +2 位作者 梁标志 梁思韵 区淑蕴 《海峡药学》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建立激光衍射法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的粒度及分布,探讨颗粒粒度分布对药物制剂体外溶出的影响。方法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仪,DPF-110干法进样器;背景测量时间15s,样品测量时间15s;遮光率范围为0.50%~5.00%,样品折射率为1... 目的建立激光衍射法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产品颗粒的粒度及分布,探讨颗粒粒度分布对药物制剂体外溶出的影响。方法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仪,DPF-110干法进样器;背景测量时间15s,样品测量时间15s;遮光率范围为0.50%~5.00%,样品折射率为1.584,颗粒吸收率为0.01;材质密度为1.271 g/cm^(3),分散压为150 kpa,进样速度为40%,进样口宽度为6 mm,样品量为3.0 g。结果激光衍射法可准确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体颗粒的粒度分布,方法精密度和样品测定值RSD值均符合要求;4批自制样品粒径分布值d 0.5分别为321.458、398.026、417.958、669.346μm,且颗粒粒度越大,制成的制剂的溶出速度越慢。结论本方法适用于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间体颗粒粒径分布的测定,且颗粒的粒度分布对溶出有显著的影响,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进行粒度控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粒度分布 干法测定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的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
8
作者 肖艳 高永坚 +1 位作者 梁标志 区淑蕴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DB-5)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8~1.0020 mg/mL(R^(2)=0.9999);回收率为92.55%~102.01%,RSD为2.93%;精密度RSD...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DB-5)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8~1.0020 mg/mL(R^(2)=0.9999);回收率为92.55%~102.01%,RSD为2.93%;精密度RSD为3.87%;检测限为0.2386μg;定量限为0.7952μg。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片 残留溶剂 乙醇含量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文洁 朱建梅 +2 位作者 李婕 袁广明 向飞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和防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卵蛋白致大鼠及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并观察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改善作用;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测定IgE效价,并观察药物对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的...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和防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卵蛋白致大鼠及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并观察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改善作用;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测定IgE效价,并观察药物对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1.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连续用药7 d,大鼠IgE抗体水平降低,抗血清样本呈阴性;连续用药14 d,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过敏鼻炎症状,与模型组比较P<0.01。2.对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玉屏风颗粒组症状好转率﹥80%;玉屏风颗粒治疗组鼻黏膜的嗜酸细胞增多,鼻黏膜溃疡、腺体增生以及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大鼠和豚鼠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被动皮肤过敏(PCA) IGE 玉屏风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创中药新药红珠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维 苏薇薇 +2 位作者 古淑仪 王永刚 郭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为建立红珠胶囊(其内容物为化橘红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珠胶囊中柚皮苷、野漆树苷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珠胶囊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溶出度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显示薄层鉴别... 为建立红珠胶囊(其内容物为化橘红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珠胶囊中柚皮苷、野漆树苷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珠胶囊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溶出度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显示薄层鉴别专属性强;总黄酮质量浓度在0~27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1.95%(n=9);柚皮苷在0.2012~2.01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为2.80%(n=9)。表明该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红珠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珠胶囊 薄层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柚皮苷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龙胆泻肝片中重金属砷的含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华庆 刘国慧 +1 位作者 朱颖虹 张毅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1,共3页
关键词 龙胆泻肝片 原子荧光光谱法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对PM2.5致Th17/Treg失衡诱发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雅 冯淬灵 +3 位作者 孟玉凤 杜建超 岑锦裳 魏永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PM2.5致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诱发的大鼠肺损伤及不同中药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和中药2组。采用气道滴注方法建立PM2.5致肺损伤模型,模型组和正常... 目的观察PM2.5致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诱发的大鼠肺损伤及不同中药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和中药2组。采用气道滴注方法建立PM2.5致肺损伤模型,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1组和及中药2组分别予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灌胃。ELISA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黏蛋白(MUC)5AC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Foxp3、IL-1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BALF IL-8、IL-17、NE、MUCAC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肺组织IL-1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ox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组及中药2组血清和BALF IL-8、IL-17、NE含量明显降低,BALF IL-10明显升高,中药2组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IL-1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ox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PM2.5可通过引起Th17/Treg失衡诱发肺损伤,玉屏风散及过敏煎合止嗽散均可明显改善PM2.5致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并可改善PM2.5导致的TH17/Treg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过敏煎合止嗽散 PM2.5 肺损伤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创中药红珠胶囊基于RRLC-ESI-MS/MS技术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维 吴万征 +4 位作者 邹威 朱芳绘 王永刚 王建壮 郭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2,共4页
采用快速液相-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RRLC-ESI-MS/MS)技术,在电喷雾质谱正模式和负模式下,对红珠胶囊内容物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质谱中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匹配,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对比,与对照品比对并结合参考文献鉴... 采用快速液相-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RRLC-ESI-MS/MS)技术,在电喷雾质谱正模式和负模式下,对红珠胶囊内容物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质谱中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匹配,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对比,与对照品比对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确证和指认了红珠胶囊中的新北美圣草苷、樱桃苷、柚皮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橙皮内酯水合物、7-(2″-α-鼠李糖基-6″-(3″″-羟基-3″″-甲基戊二酰)-β-D-葡萄糖基)柚皮素、异橙皮内酯、柚皮素9个化学成分。研究揭示了红珠胶囊的化学物质基础,为控制该药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珠胶囊 化学成分 RRLC-ES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角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维熙 王葳 +3 位作者 杨柏荣 张璐 苏薇薇 王文静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704,共8页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inn.)为苏木科酸角属的亚热带常绿大乔木经济植物。酸角各部位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迄今的研究证明,酸角叶、果肉、籽及根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炎、解毒、止痛、降血糖及...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inn.)为苏木科酸角属的亚热带常绿大乔木经济植物。酸角各部位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迄今的研究证明,酸角叶、果肉、籽及根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炎、解毒、止痛、降血糖及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人们在对酸角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中分离鉴定了多种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引起广泛的关注。作者以近年来有关酸角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酸角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皂苷成分及其单体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凤 向飞军 伍杰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9-1005,共7页
目前从三七叶中分离鉴定出26种活性皂苷单体,分别为人参皂苷:Rb1、Rb2、Rb3、Rg1、Rg3、Re、Rc、Rd、Rh1、Rh2、F1、F2、C-K、Mc、20(R)-Rg3、20(R)-Rh2、C-Y、C-Mx、25-OCH3-PPD;三七皂苷:R1、Fa、Fc、Fe;七叶胆苷:X、Ⅸ、ⅩⅦ。三七... 目前从三七叶中分离鉴定出26种活性皂苷单体,分别为人参皂苷:Rb1、Rb2、Rb3、Rg1、Rg3、Re、Rc、Rd、Rh1、Rh2、F1、F2、C-K、Mc、20(R)-Rg3、20(R)-Rh2、C-Y、C-Mx、25-OCH3-PPD;三七皂苷:R1、Fa、Fc、Fe;七叶胆苷:X、Ⅸ、ⅩⅦ。三七叶皂苷与地下部分皂苷显著不同,富含地下部分稀少的人参皂苷Rc、Rb2、Rb3,以Rb1、Rb3为主。三七叶总皂苷(LPNS)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水解提取法等;其单体分离方法有硅胶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胶束电动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文对三七叶植物来源、三七叶皂苷种类、提取及单体分离纯化方法做了综述,为三七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苷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抗抑郁活性提取物PnGL中皂苷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华林 郭静 +2 位作者 袁春平 项辉 古练权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建立三七叶抗抑郁活性提取物PnGL中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香荚醛-高氯酸比色法,分别以人参二醇及人参皂苷Rb3为对照品,测定总皂苷的含量。采用HPLC法,Ultimate AQ-C18色谱柱,甲醇-水(69∶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 目的建立三七叶抗抑郁活性提取物PnGL中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香荚醛-高氯酸比色法,分别以人参二醇及人参皂苷Rb3为对照品,测定总皂苷的含量。采用HPLC法,Ultimate AQ-C18色谱柱,甲醇-水(69∶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柱温为25℃,同时测定PnGL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b1、Rb2、Rc、Rb3的含量。结果以人参二醇及人参皂苷Rb3为对照品所测定的总皂苷含量,分别为97.25%、95.76%,差异不大。HPLC检测基线平稳,人参皂苷Rb1、Rb2、Rc、Rb3分离良好,分离度1.5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4%(RSD=1.63%)、96.41%(RSD=1.21%)、96.81%(RSD=0.86%)、100.16%(RSD=1.84%)。结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PnGL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三七叶皂苷 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明莹 傅咏梅 +3 位作者 张蜀 邓红 王若楠 赖昌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3,共9页
【目的】对12批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建立同时测定辣木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维采宁-2、异牡荆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UPLC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苷和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 【目的】对12批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建立同时测定辣木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维采宁-2、异牡荆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UPLC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苷和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 Kinetex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4 nm;体积流量0.35 m L/min;柱温30℃。测定12个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计算相似度,通过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指认色谱峰,并建立外标法测定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及4种黄酮成分(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异牡荆素和维采宁-2)含量的UPLC法。【结果】12批辣木叶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有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即1个酚酸成分[绿原酸(3号峰)]和5个黄酮类成分[维采宁-2(5号峰)、牡荆素(A号峰)、异牡荆素(7号峰),异槲皮苷(8号峰)、紫云英苷(10号峰)];12批辣木叶提取物中异槲皮苷、绿原酸、紫云英苷、维采宁-2和异牡荆素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18%、2.28%、2.17%、1.38%、0.32%,5种被测成分总含量最高的产地为广东东莞、广东江门和云南玉溪。【结论】U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可为合理评价辣木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指纹图谱 黄酮 含量测定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硝苯地平浓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秀华 袁春平 +3 位作者 张冬林 刘宇 陈倩 刘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硝苯地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HPLC-MS/MS)分离法。方法以咪达唑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HPLC-MS/MS分离-分析。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7.7∶23.3);流速:0.3 mL.mi...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硝苯地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HPLC-MS/MS)分离法。方法以咪达唑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HPLC-MS/MS分离-分析。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7.7∶23.3);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监测,硝苯地平和内标咪达唑仑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69.1/224.2和m/z 325.9/291.0。结果硝苯地平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205~241.000 ng.mL-1,r=0.996 9。定量下限为1.205 ng.mL-1,方法回收率85%~115%。批内和批间RSD<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硝苯地平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血浆浓度 药动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焕丹 朱颖虹 +2 位作者 陈晓颖 苏薇薇 廖华卫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玉屏风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芪甲苷的浓度在2~1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7),平均回收率为96.5%,RSD=3.31%(n=8)。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剂 黄芪甲苷 薄层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颖虹 张清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建立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苦味酸与盐酸小檗碱物合物。结果 :该法稳定 ,平均回收率为 10 3.3%。结论 :建议增加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项目。
关键词 三黄片 盐酸小檗碱 苦味酸 比色法 药物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