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邹芹 向刚强 +1 位作者 罗文奇 王明智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回顾了传统磁性材料的发展,概括介绍了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给高熵合金作为软磁性材料提供了可能,分析了当下磁性高熵合金研究的关注点和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了传统磁性功能材料和磁性高熵合金材料的性能,结合高熵合金的特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传统磁性材料的发展,概括介绍了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给高熵合金作为软磁性材料提供了可能,分析了当下磁性高熵合金研究的关注点和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了传统磁性功能材料和磁性高熵合金材料的性能,结合高熵合金的特点总结了元素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高熵合金磁性表征的影响,进而指出了高熵合金在磁性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巨大前景,最后对后续磁性高熵合金材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功能 矫顽力 饱和磁化强度 高熵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刚石工具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武美玲 尹育航 +6 位作者 丁冬海 肖国庆 段锋 彭凯 杨潘 张立 敬臣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共15页
金刚石工具多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但此方法存在能耗高、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弱、石墨模具污染环境等缺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不仅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而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温有助于金刚石表面形成碳化物,能使结合剂与金... 金刚石工具多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但此方法存在能耗高、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弱、石墨模具污染环境等缺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不仅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而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温有助于金刚石表面形成碳化物,能使结合剂与金刚石形成化学冶金结合。因此,SHS制备金刚石工具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基于相关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绝热温度),分析了SHS制备金刚石工具的可行性;综述了原料配比、稀释剂、金刚石浓度及排布方式、引燃方式及碳化物的形成等因素对Ni-Al、Ti-Al及Fe-Al体系SHS制备金刚石工具材料的影响;然后,对比了所制得的金刚石工具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SHS制备金刚石工具材料潜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抑制SHS反应过程中金刚石石墨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金属结合剂 金刚石工具 致密化
原文传递
金刚石粒度和含量对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结合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彭凯 杨潘 +6 位作者 尹育航 陶洪亮 马邵伟 段锋 肖国庆 丁冬海 张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38,共8页
以Ni粉、Al粉、金刚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NiAl结合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的粒度和含量对Ni-Al体系燃烧温度和燃烧波蔓延速度的影响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降低了Ni-Al体系的燃烧温度和燃烧波... 以Ni粉、Al粉、金刚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NiAl结合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的粒度和含量对Ni-Al体系燃烧温度和燃烧波蔓延速度的影响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降低了Ni-Al体系的燃烧温度和燃烧波蔓延速度,并提高NiAl基体的抗压强度和维氏硬度。但随着金刚石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NiAl峰升高,Ni_(3)Al峰下降。随着金刚石的粒度降低,Ni-Al体系的燃烧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燃烧波蔓延速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维氏硬度降低,Ni_(3)Al峰先升高后降低,NiAl和Ni峰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当金刚石含量为10 mass%、粒度为150~180μm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体积密度为3.28 g/cm^(3),抗压强度为92.0 MPa,维氏硬度为122.06 HV,Ni3Al峰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燃烧温度 燃烧波蔓延速度 金刚石工具 Ni-Al体系
原文传递
不同烧结温度时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和性能
4
作者 刘泓 刘仲武 尹育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9,共6页
制备了轴承内圆精密磨削用陶瓷基立方氮化硼(cBN)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界面成分分布,并用轴承内圆磨床测试了磨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界面成分扩散深度缓慢增加... 制备了轴承内圆精密磨削用陶瓷基立方氮化硼(cBN)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界面成分分布,并用轴承内圆磨床测试了磨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界面成分扩散深度缓慢增加,烧结温度从700℃升高到800℃,扩散层厚度从大约3μm增加到6μm左右;界面强度增加速度大于陶瓷基体材料强度增加速度;当烧结温度为750℃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与陶瓷基体材料强度相匹配,磨削时复合材料进给量达到8μm/r,磨耗体积比达到310--370,具有良好的锋利度和耐磨性能,磨削后的复合材料能观察到cBN磨损、破裂、脱落和陶瓷基材桥断裂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立方氮化硼 烧结温度 界面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新趋势下金刚石工具行业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浩钧 魏菊 陶洪亮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建筑陶瓷新业态下,金刚石工具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的梳理与分析,力图整理出建筑陶瓷加工用工具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 建筑陶瓷 金刚石工具 综述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导热Cu-B/Dia复合材料
6
作者 马邵伟 潘亚飞 +2 位作者 文平 周浩钧 罗丰华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铜/金刚石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散热材料,在未来大功率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铜基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相层特性对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xB合金和Cu-xB/Dia复合材料,... 铜/金刚石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散热材料,在未来大功率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铜基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相层特性对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xB合金和Cu-xB/Dia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体积分数和B含量对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元素在Cu-xB合金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会降低Cu-xB合金的热导率。在Cu-xB/Dia复合材料中,B元素通过扩散与金刚石颗粒反应形成了B4C界面层,改善了铜基体和金刚石颗粒的结合状态。X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证实了Cu/Dia界面处碳化硼(B4C)的形成。此外,Cu-0.5B/Di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Cu-1.0B/Dia复合材料,这是由于过量的B元素残留在铜基体中,使得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下降。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先增加后减小,这是由于过量的金刚石会导致复合材料相对密度下降。当金刚石的体积分数为50%时,Cu-0.5B/Di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达到了614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xB/Dia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方法 热导率 B4C界面层 X光电子能谱仪(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基金刚石工具材料的热力学研究
7
作者 陶洪亮 杨潘 +3 位作者 尹育航 文平 周浩钧 张立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计算了Ni-Al体系及Ni-Al-金刚石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绝热温度,运用物质自由能函数理论,对主要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合相图预测了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并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自蔓延高... 计算了Ni-Al体系及Ni-Al-金刚石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绝热温度,运用物质自由能函数理论,对主要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合相图预测了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并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物相生成过程。结果表明:4Ni-2Al反应的驱动力比Ni-Al体系的大,4Ni-2Al体系绝热温度为1816 K,可实现燃烧波自维持,根据相图预测产物是NiAl和Ni_(3)Al,确定最佳的Ni-Al体系配比为4Ni-2Al。4Ni-2Ali-10%(质量分数)金刚石体系与4Ni-2Al-15%(质量分数)金刚石体系的绝热温度分别为1709 K和1655 K,均可实现燃烧波自维持,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均为NiAl、Ni_(3)Al及部分Ni。热力学分析结果与XRD、FESEM及EDS能谱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温度 热力学计算 自蔓延高温合成 NiAl基金刚石工具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金刚石磨块的研发与应用
8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15年第4期80-81,共2页
新型金刚石磨块是本公司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发并实现批量化生产、销售的用于替代传统菱苦土结合碳化硅磨块的新产品,与普通碳化硅磨块相比,平均使用寿命提高100倍以上,磨削效率提高20%,使用成本、电力消耗、工业废渣排放分别是菱苦土结... 新型金刚石磨块是本公司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发并实现批量化生产、销售的用于替代传统菱苦土结合碳化硅磨块的新产品,与普通碳化硅磨块相比,平均使用寿命提高100倍以上,磨削效率提高20%,使用成本、电力消耗、工业废渣排放分别是菱苦土结合碳化硅磨块的75%、60%、1%,实现了建筑陶瓷磨削抛光工艺向高效、节能、环保,低排、低成本发展的目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磨块 应用 研发 技术性能指标 陶瓷磨削 碳化硅 寿命提高 使用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烧滑板磨削加工用Fe-Ni-Cu-Sn金属基金刚石工具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呼丹明 段锋 +3 位作者 丁冬海 李杰 尹育航 彭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1,共7页
Al_(2)O_(3)-C不烧滑板作为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在炼钢领域中受到广泛应用,而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在滑板磨削加工中起到关键作用。本工作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Fe-Ni-Cu-Sn金属基胎体和Fe-Ni-Cu-Sn金属基金刚石工具,首先研究烧结温度、保温... Al_(2)O_(3)-C不烧滑板作为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在炼钢领域中受到广泛应用,而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在滑板磨削加工中起到关键作用。本工作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Fe-Ni-Cu-Sn金属基胎体和Fe-Ni-Cu-Sn金属基金刚石工具,首先研究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烧结压力对金刚石工具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优化的胎体烧结工艺参数并为后续制备金刚石工具奠定基础;其次研究不同的金刚石磨料对金刚石工具力学性能及磨削不烧滑板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金刚石的浓度、粒度、品级与加工工具磨削效率、寿命及锋利度的关系,从而得到磨削加工不烧滑板的金刚石工具中金刚石磨料的优化参数,通过SEM对金刚石工具表面胎体与金刚石磨料的结合状态、金刚石的磨损情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工具胎体的最佳烧结工艺参数是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和保温时间分别为785℃、170 MPa、240 s;金刚石工具中的金刚石磨料最优选择为金刚石浓度25%、粒度45/50、品级SMD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工艺 金刚石磨料 不烧滑板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氧化锆研究
10
作者 高镨 张凤林 +2 位作者 向刚强 陶洪亮 尹育航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氧化锆陶瓷拥有高的强度、硬度、断裂韧度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在3C电子、生物医疗、化工、机械、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氧化锆陶瓷器件磨削加工效率低、工具磨损严重,难以获得高的表面质量。磨削加工过程中冷却润滑方式... 氧化锆陶瓷拥有高的强度、硬度、断裂韧度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在3C电子、生物医疗、化工、机械、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氧化锆陶瓷器件磨削加工效率低、工具磨损严重,难以获得高的表面质量。磨削加工过程中冷却润滑方式对氧化锆陶瓷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了不同纳米粒子微量润滑条件下电镀金刚石工具磨削加工对氧化锆陶瓷的磨削力和表面质量。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金刚石、石墨烯、MoS2纳米冷却液的微量润滑条件下可以降低氧化锆陶瓷的磨削力,其中MoS2纳米冷却液的磨削力最小;而使用浇注式冷却条件下的法向磨削力最大,干式磨削条件下的切向磨削力最大;不同冷却方式加工的氧化锆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微量润滑 电镀金刚石工具 氧化锆陶瓷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磷硼改性酚醛树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燕琳 尹育航 +1 位作者 薛群虎 杨玉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5-669,共5页
按照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钼磷硼含量的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以分子量为检测指标,选出最优方案,并利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苯酚质量为基准,当钼酸铵、磷酸、硼酸的含量为1%、1%、5%时为较优配方,... 按照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钼磷硼含量的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以分子量为检测指标,选出最优方案,并利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苯酚质量为基准,当钼酸铵、磷酸、硼酸的含量为1%、1%、5%时为较优配方,此时改性酚醛树脂的热分解温度为499℃,700℃的残炭率为52.3%,抗弯强度达到58.12 MPa,冲击强度达到0.27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 分子量 热分解温度 残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金刚石磨具用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青 尹育航 薛群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本文采用三元碱R2O-Al2O3-B2O3-SiO2系为基础陶瓷结合剂(编号1#),添加适量的碱土金属氧化物MgO、ZnO和氟化物CaF2(编号2#)以及在此基础上外加适量的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编号3#),制备出1#、2#和3#三种陶瓷结合剂,研究添加剂对陶瓷结合剂... 本文采用三元碱R2O-Al2O3-B2O3-SiO2系为基础陶瓷结合剂(编号1#),添加适量的碱土金属氧化物MgO、ZnO和氟化物CaF2(编号2#)以及在此基础上外加适量的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编号3#),制备出1#、2#和3#三种陶瓷结合剂,研究添加剂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40℃下烧结,2#陶瓷结合剂试样抗折强度达到87.69 MPa,较1#陶瓷结合剂试样提高了50.7%,熔融温度从840℃降到770℃;而3#陶瓷结合剂试样在该烧结温度下抗折强度达到92.05 MPa,较1#陶瓷结合剂试样提高了53.1%,熔融温度降到730℃,高温润湿性良好;2#陶瓷结合剂和3#陶瓷结合剂都有新晶相锂霞石生成,其热膨胀系数都明显低于1#陶瓷结合剂。将此三种陶瓷结合剂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成金刚石磨具,其中用3#陶瓷结合剂制备的金刚石磨具抗折强度和洛氏硬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种陶瓷结合剂,分别达到59.34 MPa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磨具 陶瓷结合剂 碱土金属化合物 稀土氧化物Ce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硼酸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燕琳 尹育航 +1 位作者 薛群虎 杨玉鹤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为了制备改性酚醛树脂,固定配方中苯酚和甲醛的量分别为470和325 g,引入不同比例的磷酸-硼酸复合酸(磷酸和硼酸加入量分别为苯酚质量的0和0,3%和3%,3%和1%,1%和3%),以草酸为催化剂,在70℃反应1 h后,升温至90℃反应2 h,制备了改性酚醛树... 为了制备改性酚醛树脂,固定配方中苯酚和甲醛的量分别为470和325 g,引入不同比例的磷酸-硼酸复合酸(磷酸和硼酸加入量分别为苯酚质量的0和0,3%和3%,3%和1%,1%和3%),以草酸为催化剂,在70℃反应1 h后,升温至90℃反应2 h,制备了改性酚醛树脂,检测了90℃反应不同时间后的转化率,反应产物的流动性和热分解特性,以及加乌洛托品热压成型试样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结果表明:1)在70℃反应1 h,再升温至90℃反应2 h,各试样的反应转化率均达90%左右。2)与未改性酚醛树脂相比,加入磷酸、硼酸制备的改性酚醛树脂的聚合度高,热分解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大。3)当磷酸和硼酸加入量分别为苯酚质量的1%和3%时,合成的改性酚醛树脂的性能最好,其热分解温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达到500℃、114 HRA、51.76 MPa和0.15 J·cm-2,分别比未改性树脂的提高25.9%、3.4%、17.6%和1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硼酸 热塑性酚醛树脂 流动性 热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金刚石颗粒表面钛包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雯 揭晓华 +4 位作者 蒙云开 尹育航 陶洪亮 柯明月 魏菊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27-30,36,共5页
采用真空蒸发镀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钛处理,将镀钛金刚石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对金刚石颗粒的表面形貌、成分及其物相等进行分析,并采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对其进行强度... 采用真空蒸发镀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钛处理,将镀钛金刚石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对金刚石颗粒的表面形貌、成分及其物相等进行分析,并采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对其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金刚石在880℃时开始碳化;钛包覆层只和碳化的金刚石发生界面反应,在880℃热处理温度下TiC先以点状形式析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长大成雪花状,热处理温度为920℃时,镀层逐渐被氧化成TiO;TiC包覆层能够提高金刚石颗粒的热稳定性和静压强度,相对普通金刚石而言静压强度提高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Ti镀层 界面反应 静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铬金刚石在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柯明月 揭晓华 +2 位作者 蒙云开 徐江 陶洪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铬处理。利用SEM、XRD对镀铬金刚石颗粒进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对金刚石进行力学性能测定。检测镀覆前后金属烧结体力学性能,并对...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铬处理。利用SEM、XRD对镀铬金刚石颗粒进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对金刚石进行力学性能测定。检测镀覆前后金属烧结体力学性能,并对比金刚石锯片刀头中的实际破坏形态及出刃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刚石在镀层的保护下,单颗粒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镀层实现了与基体的结合,金刚石工具的性能和寿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铬 金刚石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TiC薄膜对金刚石工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雯 揭晓华 +3 位作者 蒙云开 徐江 陶洪亮 魏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0,共5页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TiC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检测金刚石的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以相同型...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TiC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检测金刚石的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以相同型号和粒度的普通金刚石颗粒为对比样品,讨论了镀TiC处理对金刚石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且致密的TiC薄膜,该薄膜以柱状方式沿垂直于金刚石表面方向生长。在镀层的保护下,金刚石的单颗粒强度和冲击韧性得到了提高。由于镀层改善了金刚石对胎料的润湿性,金刚石工具的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阴极等离子溅射 TiC镀层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颗粒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铬镀层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超 揭晓华 +3 位作者 刘烨 徐江 陶洪亮 魏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1-364,374,共5页
通过FIB-SEM观察了镀覆温度为850℃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镀铬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利用TEM、XPS分析了镀层厚度、微观结构及表层元素价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酸洗后金刚石的镀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镀覆后的金刚石在其表层... 通过FIB-SEM观察了镀覆温度为850℃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镀铬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利用TEM、XPS分析了镀层厚度、微观结构及表层元素价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酸洗后金刚石的镀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镀覆后的金刚石在其表层形成了厚度约为500 nm的柱状结构镀层,镀层晶粒尺寸约为10 nm;酸洗后镀层仅出现轻微脱落,说明金刚石铬镀层十分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阴极等离子溅射 镀层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静压成型工艺对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青 尹育航 刘鸿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9-1383,共5页
本文以Al2O3-B2O3-SiO2系玻璃中加入三元碱制备的陶瓷结合剂为基础,再添加适量碱土金属化合物MgO、ZnO、CaF2和稀土氧化物CeO2添加剂制成陶瓷结合剂,研究冷等静压成型工艺对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等静压成型压力... 本文以Al2O3-B2O3-SiO2系玻璃中加入三元碱制备的陶瓷结合剂为基础,再添加适量碱土金属化合物MgO、ZnO、CaF2和稀土氧化物CeO2添加剂制成陶瓷结合剂,研究冷等静压成型工艺对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等静压成型压力在100~260 MPa范围内,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随之增加,当成型压力为220 MPa时,试样的体积密度达到2.34 g/cm3后趋于恒定,较双向压制的试样提高了15.8%;在该压力范围内,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再压制的试样体积收缩率增大,烧结后试样收缩率约在0.18%上下波动,而烧结后试样的抗折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当成型压力为180 MPa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93.48 MPa,较双向压制的试样提高了42.5%。经冷等静压处理的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洛氏硬度为71和85的硬质合金及45#钢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比双向压制的低,且划痕浅而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静压 成型压力 收缩率 抗折强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金刚石含量对圆葱碳烧结制备聚晶金刚石(PCD)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芹 王明智 +5 位作者 余强化 李艳国 柯雨蛟 唐虎 赵玉成 尹育航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以OLC_(11)(1 100℃/0.1 Pa条件下制得的OLC)与微米金刚石为原料,在1 200℃/5.5 GPa/15 min条件下烧结制备了无添加剂聚晶金刚石(PCD),研究了微米金刚石加入量对PCD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米金刚石加入量低于50%时,随着微米金刚... 以OLC_(11)(1 100℃/0.1 Pa条件下制得的OLC)与微米金刚石为原料,在1 200℃/5.5 GPa/15 min条件下烧结制备了无添加剂聚晶金刚石(PCD),研究了微米金刚石加入量对PCD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米金刚石加入量低于50%时,随着微米金刚石加入量增加,OLC11转化的金刚石晶粒尺寸逐渐均匀且越来越大,微米金刚石与OLC_(11)转变的金刚石基体间结合得越好。当微米金刚石含量高于50%时,随着微米金刚石含量增加,微米金刚石与OLC_(11)转变的金刚石基体间不能有效结合,PCD硬度逐渐降低。微米金刚石含量为50%时,PCD硬度及晶粒尺寸最大,分别为44.7 GPa及20 nm。加入适量的微米金刚石可以增强样品内部传压,并作为晶种,提高OLC转化率,提升PCD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圆葱碳 微米金刚石 烧结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玉鹤 尹育航 +1 位作者 周浩钧 房佳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0-344,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磨耗比,结合考虑磨具的力学性能,综合地研究了不同石墨种类、粒度和含量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wt%、粒度为80目的鳞片状石墨时,金属结合剂...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磨耗比,结合考虑磨具的力学性能,综合地研究了不同石墨种类、粒度和含量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wt%、粒度为80目的鳞片状石墨时,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磨耗比最大,达到206.62,并且力学性能良好,锋利度高。故其综合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石墨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 磨耗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