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广东省三水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蔡静诚 钟宏桢 刘进 《医学与社会》 2008年第10期12-14,共3页
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广东三水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进行了考察研究。真实展现了麻风病康复村所面临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沙梨园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了探索,试图寻找改善村民的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 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广东三水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进行了考察研究。真实展现了麻风病康复村所面临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沙梨园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了探索,试图寻找改善村民的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康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康复村 社会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陈独秀文学思想中的两对矛盾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康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本文从陈独秀鼓吹文学工具论又主张文学的独立与自由以及对《红楼梦》等四部古典小说的评述三个方面 。
关键词 陈独秀 文学思想 工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作为“主观社会现实”的情感——一种社会学的新阐释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景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0,共6页
本文从社会学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结合的视角把情感界定为“主观社会现实”。情感“主观性”的实质强调情感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库存性情感”和“场域性情感”展示了具有丰富多彩意义的个体情感的主观性。“社会事实”与“... 本文从社会学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结合的视角把情感界定为“主观社会现实”。情感“主观性”的实质强调情感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库存性情感”和“场域性情感”展示了具有丰富多彩意义的个体情感的主观性。“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构成了情感“社会现实性”的根本特质。将情感视为“主观社会现实”的范畴,是我们力图超越客观与主观、社会结构与能动作用二元对立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情感 社会现实 社会学 主观 阐释 人生意义 社会行动 社会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郭景萍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7,共6页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文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文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文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文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文化机制有:生产消费文化、媒体消费文化和都市消费文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文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消费文化 社会意义 社会性别 代理消费 男权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35
5
作者 郭景萍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46,共21页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形成时期虽然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情感的研究颇有步步为营之势,非理性主义思潮也偶露峥嵘。在情感社会学发展时期,社会危机论、情欲革命论、批判理论、...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形成时期虽然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情感的研究颇有步步为营之势,非理性主义思潮也偶露峥嵘。在情感社会学发展时期,社会危机论、情欲革命论、批判理论、冲突论成为情感研究的主流导向和强势声音;成熟阶段的情感社会学研究朝着学科化和现实化两个方向发展。情感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五大特征(或五大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 发展脉络 五大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 被引量:48
6
作者 郭景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6,共6页
集体行动是多维的,情感所采取的形式作为对集体行动性质的表征建构起来。无论基于团结需要,或冲突需要,集体行动都必须有情感的唤起。集体情感程度与触犯人们利益需要的程度、与触犯人们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正相关, 而与社会控制程度负相关... 集体行动是多维的,情感所采取的形式作为对集体行动性质的表征建构起来。无论基于团结需要,或冲突需要,集体行动都必须有情感的唤起。集体情感程度与触犯人们利益需要的程度、与触犯人们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正相关, 而与社会控制程度负相关,这是集体行动情感变化有可能呈现的逻辑规律。集体行动情感兼有对社会有利和不利两种可能后果。“新社会运动”浪潮的兴起意味着情感性因素不再是集体行动的发泄物或副产品,而成为新运动内在的本质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情感 集体行动情感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与情感:情感劳动与情感管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景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工作与情感的紧密联结是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市场由生产转向消费的结果。工作与情感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外部的情感关系,即情感劳动;另一个就是工作内部的情感关系,即情感管理。前者满足的是顾客的情感需要,后者满足的... 工作与情感的紧密联结是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市场由生产转向消费的结果。工作与情感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外部的情感关系,即情感劳动;另一个就是工作内部的情感关系,即情感管理。前者满足的是顾客的情感需要,后者满足的是员工的情感需要。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和相关性,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了员工的情感满足程度和满足质量,他们在为顾客提供的情感劳动也会是保质保量的;顾客的情感满足感又会促使工作绩效增加,使员工形成工作的愉悦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劳动和情感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促成了情感在公共领域的运用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内在感受。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对外开展情感劳动,对内搞好情感管理,则将在市场上立足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感劳动 情感异化 情感管理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尔干:整合社会的集体感情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景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以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感情为法律的基础,强调现代分工社会中情感纽带的道德作用,力创“社会团结感”,是涂尔干集体感情主义追寻的理论和实践视点。涂尔干的基本思路是,把个人感情归结为集体感情,并用集体感情来解释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的... 以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感情为法律的基础,强调现代分工社会中情感纽带的道德作用,力创“社会团结感”,是涂尔干集体感情主义追寻的理论和实践视点。涂尔干的基本思路是,把个人感情归结为集体感情,并用集体感情来解释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的秩序。这种视角不仅把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与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区分开来,而且在社会学研究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整合 集体感情 法律制裁 社会团结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被引量:64
9
作者 郭景萍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社会记忆既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性社会记忆可分为愉快记忆与创伤记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唤起社会记忆的两类基本载体。社会记忆的过程是人的情感不断选择的过程。冲突性社会记忆是社会冲突产生的... 社会记忆既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性社会记忆可分为愉快记忆与创伤记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唤起社会记忆的两类基本载体。社会记忆的过程是人的情感不断选择的过程。冲突性社会记忆是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之一。情感社会学关注社会记忆的情感价值,认为社会记忆是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情感性社会记忆 冲突性社会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郭景萍 《学术论坛》 2004年第1期59-63,共5页
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显示地位)的事物(如财富、声望、权力等),因此消费文化成为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的基本范式和角度。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主要体现为生产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显示地位)的事物(如财富、声望、权力等),因此消费文化成为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的基本范式和角度。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主要体现为生产消费文化与媒体消费文化的作用;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特征表现为炫耀性、类别性、区隔性、品位性、冲突性和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社会分层 地位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景萍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孔德关于情感与社会秩序的研究抓住了情感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孔德遵循整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原则来... 孔德关于情感与社会秩序的研究抓住了情感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孔德遵循整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矛盾,从而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情感实证主义路径。孔德的实证主义被赋予了人性色彩。孔德对情感的研究同样具有社会学的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社会秩序 人性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情感逻辑形成、运行与功能的三维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景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107,共8页
法律情感逻辑机制可从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一是形成机制:情感法律化源于互利性正义的破坏,利己主义成为个人法律情感发生的根源;基于公道性正义的情感,则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上,这是国家法律情感的发生逻辑。二是运行机制:"场域"... 法律情感逻辑机制可从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一是形成机制:情感法律化源于互利性正义的破坏,利己主义成为个人法律情感发生的根源;基于公道性正义的情感,则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上,这是国家法律情感的发生逻辑。二是运行机制:"场域"与"过程"构成法律情感运行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法律场域的特殊性必然连带各种情感的卷入和较量,法律情感的博弈与冲突存在于多种场域。法律程序化的运行过程分为立法、司法、执法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着相应的情感逻辑;而在千变万化情境中的法律情感运行有可能呈现出多种律动。三是功能机制:法律情感的积极运用能够起到防御犯罪、发泄愤怒、改造罪犯、调解纠纷的功能;但法律纠结于情感有时带来很大风险,法律情感的作用将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情感逻辑 形成机制 运行机制 功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文研究和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成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7,共2页
当前 ,加强人文研究和教育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要切实提高人文研究和教育的水平 ,就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大意义 ,并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研究 人文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海姆:社会重建时代的理性与非理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景萍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曼海姆指出,现代西方社会危机根源于理性与非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失调,主要表现在:人类控制非理性能力发展的不均衡与分配的不平等;工业社会的功能理性导致实质理性的丧失;大众政治的非理性对现代民主的威胁;个人和社会处在一种“有组织... 曼海姆指出,现代西方社会危机根源于理性与非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失调,主要表现在:人类控制非理性能力发展的不均衡与分配的不平等;工业社会的功能理性导致实质理性的丧失;大众政治的非理性对现代民主的威胁;个人和社会处在一种“有组织的不安全”状态。曼海姆基于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试图通过弘扬教育、实施民主、制定计划,来重建一种理性与情感协调的社会,以解决社会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海姆 社会重建时代 理性 非理性 功能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叙事——师陀的还乡之旅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建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62,共6页
长期以来研究者都把师陀视为讽刺性和批判性的作家,并把他纳入到以鲁迅为代表的致力于国民性批判的作家行列中。而在批判和讽刺之上,师陀的创作有更基本的维度,这就是弥漫在作品中的绵绵不绝的乡愁,以及由之对时间之流中生命的关怀。乡... 长期以来研究者都把师陀视为讽刺性和批判性的作家,并把他纳入到以鲁迅为代表的致力于国民性批判的作家行列中。而在批判和讽刺之上,师陀的创作有更基本的维度,这就是弥漫在作品中的绵绵不绝的乡愁,以及由之对时间之流中生命的关怀。乡愁是作家写作的动力,亦是写作的归宿。因此对于师陀,他的故乡书写就是一次次的还乡之旅,“抒情的批判”则成为作家抒情表达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还乡病患者 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视情感社会化与情感社会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景萍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情感社会化是人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情感性质的两重性、情感发展的层次性、情感表现的角色性以及情感交流的整饰性等特征, 是情感社会化的依据。情感社会化失调会导致情感失范乃至情感犯罪等社会问题,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情感社会化是人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情感性质的两重性、情感发展的层次性、情感表现的角色性以及情感交流的整饰性等特征, 是情感社会化的依据。情感社会化失调会导致情感失范乃至情感犯罪等社会问题,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提高个人情商力和社会情商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消除社会中情感能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同时避免情感过分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情感失范 情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民主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景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0,共5页
吉登斯把其"交往理性"应用到情感领域中,提出了"情感民主"的理念。建立情感民主既是现代性的需要,又是积蓄坚持和恢复传统的动力和压力的结果。人类爱的情感经历了三步曲:激情之爱、浪漫之爱和融汇之爱,融汇之爱是... 吉登斯把其"交往理性"应用到情感领域中,提出了"情感民主"的理念。建立情感民主既是现代性的需要,又是积蓄坚持和恢复传统的动力和压力的结果。人类爱的情感经历了三步曲:激情之爱、浪漫之爱和融汇之爱,融汇之爱是迄今为止情感民主的最理想形式。吉登斯倡导要通过变革,实现亲密关系向纯粹关系、信任关系的一系列转化,以达到情感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亲密关系变革的实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民主 纯粹关系 亲密关系的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劳动者收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静诚 《理论月刊》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1]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第一的理念。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收入,逐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 就业 收入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美尔:文化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景萍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0期73-76,共4页
社会文化是西美尔研究情感的基本视角。西美尔把情感与货币、商品、娱乐、卖淫等大都市现象联系在一起 ,着眼于探讨情感的现代性品质 ,从现代文化的矛盾中揭示了现代人情感的困境。情感来源于文化世界 ,但在文化世界中情感却找不到自己... 社会文化是西美尔研究情感的基本视角。西美尔把情感与货币、商品、娱乐、卖淫等大都市现象联系在一起 ,着眼于探讨情感的现代性品质 ,从现代文化的矛盾中揭示了现代人情感的困境。情感来源于文化世界 ,但在文化世界中情感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情感来源于完整的个人 ,但在个人的生命中它却失去了美好的感觉。西美尔形成的是一种悲观主义的“情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文化矛盾 货币文化 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心灵·价值——布伦塔诺哲学疏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亿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101,共9页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的多层性。布氏的"心灵学"是对亚氏"灵魂论"的扬弃,其创发之处是对"心灵现象"的厘清和类型划分。布氏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伦理思想是对前人相关思想的重大突破,他以"明智的经验主义"与"真实的个体主义"为尊严、平等和仁爱等重要的普世价值奠基。布氏哲学是对以"认识你自己"为鹄的的哲学的实质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兹·布伦塔诺 第一实体 心灵现象 内在价值 内知觉明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