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免疫组化仪在基层医院病理科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梁颖雯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基层医院病理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在2022年1—12月期间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12例患者的126份病理组织切片作为研究资料。选取常用的21种抗体检测,将同一抗体的3张切片分别采用手工免疫... 目的:探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基层医院病理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在2022年1—12月期间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12例患者的126份病理组织切片作为研究资料。选取常用的21种抗体检测,将同一抗体的3张切片分别采用手工免疫组化、Dako Link48自动免疫组化仪和百凌LYNX310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时间及制片质量。结果:Dako Link48自动免疫组化仪、百凌LYNX310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时间短于手工免疫组化,Dako Link48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时间短于百凌LYNX310自动免疫组化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ko Link48自动免疫组化仪、百凌LYNX310自动免疫组化仪制片质量评分高于手工免疫组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免疫组化仪在基层医院病理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免疫组化效率及制片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免疫组化仪 手工免疫组化 检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斌才 肖冠英 +2 位作者 王春华 黄桂芳 梁颖雯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各自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两种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各自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两种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病理形态相同点为:不同区域可表现为脊索瘤样组织学改变,黏液样背景中出现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同时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不同点为:脊索瘤样脑膜瘤往往部分区域见有脑膜瘤细胞特征,而脊索样胶质瘤瘤细胞常可见胶质细胞分化,并有胶质纤维突起。免疫组化显示EMA、PR、GFAP等抗体在两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结论两种肿瘤的组织形态相似,容易混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脑膜瘤 脊索样胶质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斌才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注意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和D2-40组合最适宜鉴别诊断。Ki-67抗原标记指数不能作为肿瘤分型的依据,Galectin-3特异性较差,不建议在脊索样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脑膜瘤 神经胶质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PTEN的表达与良性脑膜瘤复发和演进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冠英 赵宋礼 +4 位作者 苏展敏 梁颖雯 潘斌才 王春华 黄桂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2-13,15,共3页
目的探讨DJ-1蛋白和PTEN蛋白在各类型脑膜瘤的表达及其与良性脑膜瘤的复发和演进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10-2014年手术切除脑膜瘤病例72例,其中良性(WHOⅠ级)术后无复发的脑膜瘤50例,术后复发良性脑膜瘤12例,高级别脑膜瘤(WH... 目的探讨DJ-1蛋白和PTEN蛋白在各类型脑膜瘤的表达及其与良性脑膜瘤的复发和演进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10-2014年手术切除脑膜瘤病例72例,其中良性(WHOⅠ级)术后无复发的脑膜瘤50例,术后复发良性脑膜瘤12例,高级别脑膜瘤(WHOⅡ~Ⅲ级)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J-1及PTEN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DJ-1及PTEN在术后无复发的、术后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及高级别的脑膜瘤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J-1、PTEN的表达强度与良性脑膜瘤的复发和演进呈正相关。结论 DJ-1、PTEN的表达与良性脑膜瘤的复发和演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PTEN 良性脑膜瘤 复发和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复合性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斌才 王春华 +5 位作者 黄桂芳 梁颖雯 黄嘉裕 徐伟玲 郑晓昀 李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2329-2334,共6页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CH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局部侵袭性中间性/交界性血管肿瘤,本文分析研究1例发生于膀胱的CHE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患者女,58岁,膀胱与右侧...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CH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局部侵袭性中间性/交界性血管肿瘤,本文分析研究1例发生于膀胱的CHE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患者女,58岁,膀胱与右侧输尿管下段交界处见一不规则肿物,镜下显示肿物内丰富的血管成分呈浸润性生长,部分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梭形细胞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样良性血管肿瘤成分,同时可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及高分化血管肉瘤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31,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VIII-RAg)等血管标志物,同时灶性表达CD56,Syn神经内分泌抗体;手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CHE的可变及多种血管瘤成分共存的特征使得临床工作人员在鉴别诊断及判断评估其生物学行为时需强调其独特形态学特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 膀胱 组织形态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和mTOR表达在良性脑膜瘤复发中的意义
6
作者 潘斌才 肖冠英 +5 位作者 赵宋礼 梁颖雯 王春华 苏展敏 黄桂芳 李智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DJ-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各类型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良性脑膜瘤复发和演进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并随访的脑膜瘤病例72例,其中术后无... 目的:探讨DJ-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各类型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良性脑膜瘤复发和演进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并随访的脑膜瘤病例72例,其中术后无复发的良性(WHO I级)脑膜瘤50例,术后复发良性脑膜瘤12例,高级别脑膜瘤(WHO II^III级)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J-1和mTO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DJ-1和mTOR在术后无复发和术后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及高级别的脑膜瘤中表达不同,DJ-1在3种脑膜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分别为3,5和6例,mTOR的高表达分别为3,4和5例,DJ-1和mTOR在高级别和复发性良性脑膜瘤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0.05)。mTOR与DJ-1的表达有关(P<0.05),DJ-1,mTOR的表达强度与良性脑膜瘤的复发有关(P=0.001)。结论:DJ-1和mTOR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良性脑膜瘤的复发,结合组织学分级,二者的高表达可能是预测良性肿瘤复发的有临床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脑膜瘤 DJ-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mTOR蛋白在IDH1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及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斌才 梁颖雯 +4 位作者 王春华 黄桂芳 黄嘉裕 徐伟玲 伏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TEN和mTOR蛋白在IDH1基因分型-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组织标本共52例(其中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0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42例)... 目的研究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TEN和mTOR蛋白在IDH1基因分型-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组织标本共52例(其中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0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42例),检测PTEN和mTOR蛋白在这两种不同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和73.81%(31/42),mTO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7/10)及35.71%(15/42),PTEN和mTOR蛋白在IDH1两种基因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TEN和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4,P<0.01)。结论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两个位点调节因子PTEN及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GBM中分别表达降低及增高,且两种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提示PTEN和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通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MTOR IDH1基因 胶质母细胞瘤 P1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表达的 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斌才 梁颖雯 +4 位作者 王春华 黄桂芳 徐伟玲 黄嘉裕 伏慧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2050-2056,共7页
目的:探讨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行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后组织蜡块标本共62例(其中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2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 目的:探讨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行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后组织蜡块标本共62例(其中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2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50例),检测P53和ATRX蛋白在这两种不同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75.00%(9/12)和30.00%(15/50),ATRX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及94.00%(47/50),P53和ATRX蛋白在IDH1两种基因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53及ATRX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1基因分型、年龄及性别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大部分的IDH1野生型的GBM的患者缺乏P53基因及ATRX基因的突变。IDH1野生型GBM是显著影响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对成年GBM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 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P53 ATRX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和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宋礼 潘斌才 +1 位作者 付汐 卢国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表达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9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癌组织行Gale...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表达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9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癌组织行Galectin-3、VEGF表达水平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指标。结果年龄<45岁组与≥45岁组之间、鳞癌组与非鳞癌组之间、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宫颈癌组织表达Galectin-3、VEG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间质浸润≤1/2肌层组与>1/2肌层组之间、肿瘤直径≤2cm组与>2cm组之间,宫颈癌组织表达Galectin-3、VEG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表达Galectin-3以及VEGF与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莎 郑晓昀 +7 位作者 黄正旺 钱向东 苏仕炜 冯舒茵 许肇芳 程彦 林伟成 王春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各模型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分级诊断中的标准平...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各模型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分级诊断中的标准平均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D)、快速扩散所占的容积分数f(f)、扩散分布指数(DDC)及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ADC、D、DDC及α值在胶质瘤Ⅰ级分别与Ⅱ、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实体部分的D与标准ADC值及DDC值、DDC与标准ADC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脑胶质诊断有效补充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指数 双指数 拉伸指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莎 郑晓昀 +7 位作者 黄正旺 钱向东 苏仕炜 冯舒茵 许肇芳 程彦 林伟成 王春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8期2821-2823,共3页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应用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2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高宽b值的IVIM双指数模型来描述胶质瘤的扩散和灌注信息,并...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应用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2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高宽b值的IVIM双指数模型来描述胶质瘤的扩散和灌注信息,并与常规DWI单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双指数模型D值均显著低于单指数模型标准ADC值,标准ADC值、D值及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组标准ADC值和D值明显低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f值低于低级别组,组间差异较大(P <0. 05),除在胶质瘤Ⅲ级与Ⅳ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级别胶质瘤之间标准ADC、D、f值的差异性(P <0. 05)。结论:IVIM磁共振成像能够为脑胶质分级诊断提供检查依据,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分级诊断 双指数模型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细胞因子对鼻咽癌细胞体外移动效果及其特征性差异蛋白质组的改变
12
作者 赵宋礼 潘斌才 +1 位作者 付汐 卢国英 《海峡药学》 2016年第5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ing growth factorα,TGF-α)对人体鼻咽癌细胞株CNE2特征性差异蛋白质组的影响,研究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鼻咽癌中的作用信号途径。方法将人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两组,以TGF-α作为配体从而...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ing growth factorα,TGF-α)对人体鼻咽癌细胞株CNE2特征性差异蛋白质组的影响,研究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鼻咽癌中的作用信号途径。方法将人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两组,以TGF-α作为配体从而激活EGFR信号通路,有TGF-α作用的为观察组,无TGF-α作用的为对照组,通过无血清细胞培养法对其进行培养24h,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两组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进行分析,鉴定两组特征性差异蛋白质。结果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验证得到包括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EF-Tu precursor、Nucleoside-diphosphate kinase、Hemoglobin beta chain、Annexin A1等15种特征性差异蛋白在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它们在信号转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侵袭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结论 EGFR可能是通过以上特征性差异蛋白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发挥作用,促进了鼻咽癌细胞的凋亡、侵袭等体外移动效果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TGF-Α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体外移动 特征性差异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国信 王文新 +1 位作者 钱向东 潘斌才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其中18例术前行CT及MRI检查,4例术前直接行MRI检查。结果 1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均为单发;222例...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其中18例术前行CT及MRI检查,4例术前直接行MRI检查。结果 1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均为单发;222例囊肿呈占位效应,周边水肿带形成,中线结构偏移;319例呈单囊改变,3例出现分隔改变;422例囊肿边界清楚,囊壁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5囊液密度、信号大致均匀,扩散不受限,18例CT呈偏低密度,平均CT值19 HU;22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18例T1WI呈偏低信号,4例呈偏高信号;21例T2WI呈高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621例囊肿内见少许出血沉积。结论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病 囊肿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儿童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国信 常莎 +4 位作者 钱向东 叶建军 黄正旺 郑晓昀 潘斌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PMA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MA,男4例,女2例;年龄16~54个月,中位年龄32个月。术前,5例行CT平扫检查,6例行MRI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6例PMA肿瘤...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PMA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MA,男4例,女2例;年龄16~54个月,中位年龄32个月。术前,5例行CT平扫检查,6例行MRI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6例PMA肿瘤均为单发。4例位于视交叉-下丘脑-第三脑室区域,1例位于视交叉-下丘脑-右侧基底节区域,1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5例肿瘤边界清楚,1例肿瘤部分边界不清。6例肿瘤均为囊实性,并呈偏心性大囊变;实性部分CT呈低密度;MRI上呈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T2-FLAIR高信号,DWI呈等-低信号。1例行MRS检查,Cho/Cr升高,NAA/Cr降低。6例肿瘤囊壁均呈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4例,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2例瘤内少许出血,2例瘤周轻度水肿。6例均见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1例术后复查发现脑脊液播散。结论儿童PM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下丘脑-视交叉-第三脑室区域,通常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多呈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多呈渐进性强化,常继发梗阻性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鼻咽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中特征性蛋白质质点的差异
15
作者 赵宋礼 潘斌才 +2 位作者 陈永发 余洁 陈俊忠 《中国校医》 2016年第7期546-548,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血清中特征性蛋白质质点的差异,为鼻咽癌患者的诊断及侵袭转移预测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53例鼻咽癌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分析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血清中特征性蛋白质质点的差异,为鼻咽癌患者的诊断及侵袭转移预测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53例鼻咽癌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质点自动识别的蛋白质双向电泳(2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鼻咽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鼻咽癌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特征性差异蛋白质质点差异。结果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验证得到sICAM-1、SAA、及HSP70等3种特征性差异蛋白且3种蛋白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在鼻咽癌有转移组中的分布明显高于鼻咽癌无转移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CAM-1、SAA、及HSP70等3种特征性差异蛋白可作为临床上针对鼻咽癌诊断及侵袭转移预测的蛋白指标,针对3种蛋白进行检验有利于临床上鼻咽癌患者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诊断 胞间粘附分子1/分析 血清淀粉样蛋白A蛋白/分析 HSP70热休克蛋白质/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