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陶华 张洁茵 +1 位作者 孙超文 周煦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2期9-12,共4页
探讨在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选取广东医科大学本部2019级245例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n=122)与观察组(n=123),教学内容为神经病学癫痫、周围神经和脊髓疾病。对... 探讨在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选取广东医科大学本部2019级245例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n=122)与观察组(n=123),教学内容为神经病学癫痫、周围神经和脊髓疾病。对照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问题式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提升情况、临床决策能力评分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有效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联合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明显,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对联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医学影像学 本科教育 问题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市级三甲医院门急诊管理经验的探讨
2
作者 张琼 吴家园 +6 位作者 王维安 杨军琪 朱波 余丽君 杨建军 杨建华 张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S0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加强门急诊管理在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门诊入口处设立三通道分诊,同时于急诊大厅分诊台补充分诊,分诊工作人员将筛查出的发热患者直接领送至发热门诊就诊;急诊科采用水银... 目的探讨加强门急诊管理在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门诊入口处设立三通道分诊,同时于急诊大厅分诊台补充分诊,分诊工作人员将筛查出的发热患者直接领送至发热门诊就诊;急诊科采用水银体温计复测就诊患者体温,严格执行急诊分诊,严明急诊流程,对收住患者严格把关;最后,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各区域按标准做好消毒和人员防护。结果门急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未出现漏检漏诊现象。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科医护人员未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结论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实施急诊患者第二站式分诊,保证阻击疫情中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能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急诊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内感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聪 周玉兰 +4 位作者 荆霞 曾俊杰 邹日艳 熊兴东 曾庆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0-605,631,共7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多态性与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804例冠心病患者和979例对照个体的mTOR...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多态性与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804例冠心病患者和979例对照个体的mTOR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检测mTOR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2295079和rs1883965的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各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rs2295079和rs1883965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两个位点构建的单体型rs2295079C-rs1883965A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是8.3%、6.5%,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携带rs2295079C-rs1883965A单体型个体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OR=1.29,P=0.047),该单体型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更为显著(OR=1.73,P=0.009)。[结论]mTOR基因的单体型rs2295079C-rs1883965A与冠心病遗传易感密切相关,且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更加明显,提示该单体型可能是增加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冠心病 遗传易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高尔基体及内质网中UBIAD1蛋白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青云 许志亮 张远起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13-114,F0003,共3页
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D1)是一种多功能的异戊烯转移酶,广泛表达于生物各个组织,在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上均有表达。UBIAD1蛋白功能多样性与其不同空间定位相关。UBIAD1在线粒体可合成维生素K2,维持线粒体结构和... 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D1)是一种多功能的异戊烯转移酶,广泛表达于生物各个组织,在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上均有表达。UBIAD1蛋白功能多样性与其不同空间定位相关。UBIAD1在线粒体可合成维生素K2,维持线粒体结构和细胞内正常能量供应;在高尔基体合成抗氧化剂辅酶Q10,通过抗氧化及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以保护心血管;在内质网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相互作用,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内质网相关降解调节细胞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转移酶 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胆固醇代谢 氧化还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临床技能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浩俊 何艳霞 +1 位作者 陈航 林挺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临床技能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技能学》学习的2018级和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学生128名作为试验组,采用网络平...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临床技能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技能学》学习的2018级和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学生128名作为试验组,采用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2018级学生128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综合技能成绩及理论成绩分别为(85.31±6.07)分、(90.45±3.8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75±7.23)分、(85.88±5.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为(21.45±3.08)分、(21.44±3.08)分、(20.31±4.21)分、(21.25±3.32)分、(20.35±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96±3.99)分、(20.04±3.99)分、(18.75±4.21)分、(19.64±4.03)分、(18.71±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临床技能学》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实践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翻转课堂 成绩 教学模式 临床技能学 传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华 吴家园 +2 位作者 钟国辉 翟景威 谭小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3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观察组(接受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治疗...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3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观察组(接受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治疗,共40人)和对照组(接受预防性使用窄谱抗菌药治疗,共43人)。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前黄疸、术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和术前胆道支架植入等特征。比较两组的阳性胆汁培养率、感染指标(PCT、白细胞计数、CRP、术后发热),以及术后腹部感染、腹腔出血、迟延胃排空(DGE)、CRPOPF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结果 术后第一天,两组术前的感染指标(PCT、白细胞计数、CRP)均高于术前水平,而组间相比,观察组的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12例发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热组和正常体温组之间的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率发热组要高于正常体温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阳性胆汁培养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切口感染、腹部感染、迟延胃排空(DGE)和腹腔出血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部感染、迟延胃排空(DGE)和腹腔出血方面有一定效果,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开放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EFHC1基因p.T272M杂合错义突变的特发性癫痫1例
7
作者 肖琳 刘杨 +3 位作者 陈增强 陈军 周煦 陶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癫痫患者中,约70%缺乏明确的外源性病因,一般考虑特发性癫痫,推测与基因突变相关,主要分为家族遗传和新生突变[1-3]。含EF-手型结构域钙结合蛋白1(EFHC1)是一种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的微管相关蛋白,在神经元迁移和皮层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 在癫痫患者中,约70%缺乏明确的外源性病因,一般考虑特发性癫痫,推测与基因突变相关,主要分为家族遗传和新生突变[1-3]。含EF-手型结构域钙结合蛋白1(EFHC1)是一种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的微管相关蛋白,在神经元迁移和皮层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5]。目前,已有大量研究[6-12]报道EFHC1基因突变与青少年型肌阵挛性癫痫(JME)相关,但是国内罕有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携带EFHC1基因p.T272M杂合错义突变的特发性癫痫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迁移 特发性癫痫 肌阵挛性癫痫 错义突变 基因突变 家族遗传 微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2b-3p抑制物在阿尔兹海默病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的抗癫痫效应
8
作者 陶华 吴郑娟 +2 位作者 张小璐 刘杨 周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4-7,I0002,I0003,共6页
目的:评估miR-92b-3p抑制物在阿尔兹海默病(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的抗癫痫效应。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筛选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调控分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评估miR-92b-3p和ADAM1... 目的:评估miR-92b-3p抑制物在阿尔兹海默病(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的抗癫痫效应。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筛选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调控分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评估miR-92b-3p和ADAM10在神经元细胞和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水平,经鼻腔给药方法给予miR-92b-3p的抑制物,评估其在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的抗癫痫效应。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双荧光素酶实验,Western Blot条带及其灰度分析,确认miR-92b-3p可转录后调控ADAM10,且在神经元细胞中对ADAM10调控作用较强。与AD动物模型组相比,miR-92b-3p在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AD+EP)组中显著上调。与AD+EP组相比,经鼻腔给予miR-92b-3p抑制物的治疗组癫痫发生率,Racine 4级以上发生率均显著减少。Racine 4级以上发作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miR-92b-3p抑制物在AD并发癫痫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癫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癫痫 MIRNAS miR-92b-3p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章松林 严玲玲 吴家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鼻咽癌残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实验组采用鼻内镜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鼻咽癌残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实验组采用鼻内镜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术后CD4+、CD4+/CD8+上升,CD8+水平下降,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机体组织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开放式鼻咽癌切除术 鼻咽癌残留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对脑胶质瘤辐射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力扬 李锦宏 +5 位作者 陈兵 杨帆 岑学程 廖壮槟 龙霄翱 王思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X射线照射条件下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生存的影响。方法 U87细胞经采用5μmol/L IWR-1-endo处理后,用X射线照射,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验细胞相关蛋...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X射线照射条件下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生存的影响。方法 U87细胞经采用5μmol/L IWR-1-endo处理后,用X射线照射,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验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人脑胶质瘤U87细胞辐射后,照射组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低(P<0.05);经IWR-1-endo处理的细胞增殖和平板克隆形成率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降低β-catenin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虽然能降低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但可能通过保护细胞线粒体的方式增加胶质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 Β-CATENIN 辐射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pylori治疗对胆石症患者胆汁H.pylori DNA、PLA-2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朱蔓然 宁雪莲 +3 位作者 姚卫民 郭勇杭 何丽娟 卢如相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883-888,共6页
背景胆石症发病与胆道系统动力学、胆汁成分改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因素有关.H.pylori感染一方面能引起胆汁中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释放增加,可促进胆固醇沉淀,引发结石;另一方面,H.pylori... 背景胆石症发病与胆道系统动力学、胆汁成分改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因素有关.H.pylori感染一方面能引起胆汁中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释放增加,可促进胆固醇沉淀,引发结石;另一方面,H.pylori感染可对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胆石症合并H.pylori感染抗H.pylori治疗,能否降低PLA-2活性、改善免疫功能,目前并不确切.本研究初步探讨抗H.pylori治疗与胆汁H.pylori DNA、PLA-2、免疫功能关系.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实施抗H.pylori治疗对其胆汁H.pyloriDNA、PLA-2活性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4-06/2018-03因胆石症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或外科胆管取石行T管引流术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例予以抗H.pylori治疗者为研究组,40例常规施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胆汁H.pylori DNA转阴率、PLA-2活性、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胆汁H.pylori DNA转阴率为92.50%,较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LA-2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免疫球蛋白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ylori治疗可通过提升H.pylori DNA转阴率、降低胆汁PLA-2水平,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抗H.pylori治疗 胆汁H.pylori DNA 磷脂酶活性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文英 刘建军 +2 位作者 丁瑜 杨拉维 任晓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差异蛋白谱,以发现黏液型P.a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来自于临床囊性纤维化患者分离的3株黏液型P.a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以确定它们的同源性;采用同位素相对和绝...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差异蛋白谱,以发现黏液型P.a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来自于临床囊性纤维化患者分离的3株黏液型P.a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以确定它们的同源性;采用同位素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LC-MS/MS)技术分析3株黏液型与对照组1株非黏液型P.a的差异蛋白谱,并采用RT-q PCR方法对5个共同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3株黏液型P.a菌株不具有同源性,i TRAQ结果没有明显差异。3组共有219个上调和101个下调差异蛋白。pa2815、pa2018、dnak、pa5046和acef基因转录水平与i TRAQ结果一致。结论不同黏液表型P.a的i TRAQ结果没有明显差异,219个上调和101个下调差异蛋白可以作为研究黏液型与非黏液型P.a致病机制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63-3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玉 王亚红 +1 位作者 许志亮 刘刚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miR-363-3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样本各26、21例份,常规培养人NSCLC细胞株A549及高转移性NSCLC细胞株H44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及细胞中mi... 目的观察miR-363-3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样本各26、21例份,常规培养人NSCLC细胞株A549及高转移性NSCLC细胞株H44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及细胞中miR-363-3p相对表达量。将对数生长期的H44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63-3p mimics组、miR-363-3p inhibitor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转染对照miRNA、miR-363-3p mimics、miR-363-3p inhibitor。转染30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迁移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侵袭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表达。结果发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miR-363-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1±0.153、0.128±0.336,二者比较P<0.01。A549、H441细胞miR-363-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39、31.45±1.158,二者比较P<0.01。miR-363-3p inhibitor组、对照组、miR-363-3p mimics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Vimentin、MMP-9、MMP-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miR-363-3p可能通过升高Vimentin、MMP-9、MMP-3蛋白表达及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而促进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R-363-3p 迁移 侵袭 E-CADHERIN VIMENTIN MMP-9 MM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能诱导THP-1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文英 杨拉维 +1 位作者 潘庆军 邱丽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36,共9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设置EV71处理组和DMEM对照组,EV71处理组是用感染复数0.1感染THP-1巨噬细胞2、8和16 h,对照组是用D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即是0 h组。CCK-8检测EV71对THP-...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设置EV71处理组和DMEM对照组,EV71处理组是用感染复数0.1感染THP-1巨噬细胞2、8和16 h,对照组是用D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即是0 h组。CCK-8检测EV71对THP-1巨噬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V71在细胞内病毒核酸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THP-1巨噬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Hoechst 33342染色法和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分析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用3-MA和Ac-DEVD-CHO抑制剂分别检测EV71对THP-1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结果EV71作用THP-1巨噬细胞2、8和16h的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细胞内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增多(P<0.01);可见细胞内自噬小体和病毒颗粒;总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EV71处理组LC3转化量(LC3-II/LC3-I)逐渐增多,而p62蛋白逐渐减少,cleaved caspase 3蛋白增多,Bcl-2和caspase-3蛋白减少(P<0.01),而cleaved caspase-8无差异(P>0.05);与PBS对比,在8 h时3-MA明显抑制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自噬,LC3-II/LC3-I比值减少,而p62蛋白增多(P<0.01);与DMSO对比,Ac-DEVD-CHO明显抑制EV71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5.5%和7.7%(P<0.01)。结论EV71能感染THP-1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且能诱导自噬和凋亡,其可能与激活LC3/p62自噬途径和caspase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THP-1巨噬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体磷蛋白3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紫杉醇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镇南 郑玉菡 +2 位作者 黄海丽 何惠娟 贾庆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处理hela细胞时,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对细胞自噬的调控和对紫杉醇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上调hela细胞中Golph3的表达;通过转染siRNA方法下调hela细胞中Golph3的表达;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 目的探讨紫杉醇处理hela细胞时,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对细胞自噬的调控和对紫杉醇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上调hela细胞中Golph3的表达;通过转染siRNA方法下调hela细胞中Golph3的表达;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的自噬小体;免疫印记检测自噬标记物LC3II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自噬抑制剂3-MA抑制hela细胞自噬。结果 Golph3慢病毒可上调hela细胞Golph3蛋白表达,siRNA可抑制hela细胞Golph3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Golph3过表达组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增多,siRNA组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减少。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olph3组细胞中自噬标记物LC3II表达增强,p62表达减弱;siRNA组LC3II表达抑制,p62表达增强。凋亡检测结果显示,Golph3组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上升(P<0.01)。自噬抑制剂3-MA单独处理不会显著增加hela细胞凋亡率。3-MA处理同时下调Golph3表达可以促进紫杉醇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结论紫杉醇处理hela细胞时,上调Golph3促进hela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下调Golph3抑制hela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Golph3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影响紫杉醇引起的hel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化疗 自噬 高尔基体磷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9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肺腺癌中表达的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文铧 范欢 +2 位作者 陈婷 王永存 刘曙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1-806,共6页
目的:对hsa-miR-497进行靶基因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后续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实验理论指导,并对其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PubMed检索miR-497相关文章,通过miRBase在线工具分析miR-497碱基序列... 目的:对hsa-miR-497进行靶基因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后续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实验理论指导,并对其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PubMed检索miR-497相关文章,通过miRBase在线工具分析miR-497碱基序列、染色体定位等信息。应用Targetscan及miRDB两种预测工具对miR-497进行靶基因预测取其交集,应用R中clusterProfiler包进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及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RT-PCR定量检测miR-497在新鲜肺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R-497在多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功能富集分析预测的结果显示miR-497调控的靶基因集合功能主要富集于输尿管芽生长、穿膜受体蛋白激酶、肽结合、分支形态发生和膜筏等过程(P<0.05)。KEGG生物通路显著富集于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癌、Wnt及Rap1信号通路等(P<0.001)。miR-497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97通过靶基因调控多个生物学过程及疾病通路,尤其在肿瘤方向的生物学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miR-497在肺腺癌中低表达为研究肺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7-5p 靶基因 基因功能注释 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中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分析
17
作者 吴家园 赖天文 +3 位作者 潘振宇 李筱 刘华锋 吕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估算中国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预测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制定下一阶段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公布的疫情数据,采用传染病... 估算中国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预测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制定下一阶段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公布的疫情数据,采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对现阶段我国NCP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进行估计,并采用指数平滑法来预测基本再生数R0的未来趋势。在现有的高效防控措施下,全国NCP疫情正逐渐好转,但湖北省的防疫形势仍比较严峻。继续保持目前的防控手段不松懈,对控制疫情的发展非常关键。同时,调动更多的资源支援疫情重灾区湖北省,有利于集中力量扑灭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本再生数 SIR模型 指数平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鑫 袁超文 +1 位作者 王莹莹 冯瑜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5期99-1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primer amplification,CPA)检测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为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幽门螺杆菌尿霉素B基因(UreB)为...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primer amplification,CPA)检测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为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幽门螺杆菌尿霉素B基因(UreB)为靶序列设计3套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方法的特异性引物,随后对反应体系的扩增温度、Bst DNA聚合酶浓度和扩增时间进行优化;选取2株幽门螺杆菌与其他7株致病菌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尿素呼气法(UBT)为参考标准,检验CPA法对75例临床胃黏膜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旋菌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幽门螺杆菌反应最佳引物组合为HCPA-3,最优反应温度为62℃、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6 U、反应时间为60 min;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且检测灵敏度为1.26×102 cfu/mL;75例临床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PA方法共检测出阳性标本26例,检出率为34.57%,准确率为96.30%(26/27)。结论 CPA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霉素B基因(UreB) 交叉引物 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临床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OGG1调控顺铂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探讨
19
作者 凌华宇 王亚红 +1 位作者 吴华 刘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11-2219,共9页
目的:探讨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人肺癌细胞中调控顺铂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线粒体拷贝数和膜电位检测等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结果:顺铂可诱导8-羟基-2... 目的:探讨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人肺癌细胞中调控顺铂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线粒体拷贝数和膜电位检测等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结果:顺铂可诱导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浓度升高,8-OHdG的浓度及细胞凋亡分别与OGG1 mRNA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外源性表达OGG1促进其DNA修复活性,可降低顺铂诱导的8-OHdG水平,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活力,并抑制顺铂诱导的NSCLC细胞凋亡,而OGG1沉默则表现相反的结果。此外,过表达OGG1减少顺铂导致的线粒体DNA损伤和功能障碍,沉默OGG1增强顺铂诱导的MAPK/p38通路的激活,导致NSCLC细胞发生凋亡。结论:OGG1的下调有利于提高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体外证实OGG1介导的DNA修复在顺铂耐药中的作用,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G1 细胞毒性 P38通路 8-OHDG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G1与Smad7蛋白相互作用的具体区域鉴定
20
作者 方耀威 许志亮 +3 位作者 王亚红 高胜兰 吴铿 刘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体外探究8-氧鸟嘌呤DNA糖化酶1(OGG1)蛋白和Smad家族成员7(Smad7)蛋白相互作用的具体区域。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OGG1和Smad7的蛋白截段体,通过GST蛋白纯化和pull-down实验验证两个蛋白不同截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将OGG1与Sm... 目的体外探究8-氧鸟嘌呤DNA糖化酶1(OGG1)蛋白和Smad家族成员7(Smad7)蛋白相互作用的具体区域。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OGG1和Smad7的蛋白截段体,通过GST蛋白纯化和pull-down实验验证两个蛋白不同截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将OGG1与Smad7进行pull-down实验,发现两者存在相互作用。将含有1-346个氨基酸(1-346 aa)全长片段的OGG1及其截段体1-242 aa、1-138 aa、1-63 aa和34-346 aa,与Smad7全长(1-428 aa)进行pull-down实验,发现OGG1全长(1-346 aa)及其截段域(34-346 aa)与Smad7具有相互作用。将OGG1截段域(34-346 aa)与Smad7全长(1-428 aa)及其截段体1-308 aa、1-240 aa和1-128 aa进行pull-down实验,发现只有Smad7截段体1-128 aa与OGG1截段体34-346 aa不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初步判断OGG1(34-346 aa)和Smad7(128-240 aa)可能为OGG1与Smad7发生相互作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G1 SMAD7 蛋白截段体 pull-down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