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与64排增强CT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差异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敏 张进 陆玉 《肝脏》 2020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Gd-EOB-DTPA-MRI)和64排螺旋CT(64-MDCT)对小肝癌(SHCC)病灶诊断表现分析。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经Gd-EOB-DTPA-MRI、64-MDCT检查SHCC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3.3±10.4)岁。纳入标准...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Gd-EOB-DTPA-MRI)和64排螺旋CT(64-MDCT)对小肝癌(SHCC)病灶诊断表现分析。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经Gd-EOB-DTPA-MRI、64-MDCT检查SHCC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3.3±10.4)岁。纳入标准:术后诊断为HCC(手术切除、超声下引导穿刺活检)且病灶直径≤2 cm;接受Gd-EOB-DTPA-MRI和64-MDCT检查,检查间隔<4周;非转移性肝癌或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典型SHCC病灶MDCT或Gd-EOB-DTPA-MRI表现为动脉期病灶高强化,门静脉或延迟期强化迅速下降。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60例SHCC患者病灶74个(手术切除26个、超声下引导穿刺活检48个)。64-MDCT动脉期时SHCC病灶高增强68个(91.9%)、等增强6个(8.1%)、低增强0(0),Gd-EOB-DTPA-MRI肝胆期时SHCC病灶高增强1个(1.4%)、等增强4个(5.4%)、低增强69个(93.2%)。诊断SHCC病灶时,64-MDCT敏感度、特异度为79.5%、91.4%;Gd-EOB-DTPA-MRI敏感度、特异度为81.6%、82.0%;64-MDCT联合Gd-EOB-DTPA-MRI敏感度、特异度为67.8%、100%;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敏感度、特异度为94.2%、93.0%。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0.92)AUC值分别显著高于64-MDCT(0.84,P<0.05)、Gd-EOBDTPA-MRI(0.81,P<0.05)及64-MDCT联合Gd-EOB-DTPA-MRI(0.85,P<0.05)。结论64-MDCT动脉期联合GdEOB-DTPA-MRI肝胆期对SHCC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助于SHC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脊髓束区胶质瘤对运动功能影响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2
作者 申旭东 徐新华 +5 位作者 宋敏 邓翔 刘桂娥 廖礼强 沈桂权 高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胶质瘤对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皮质脊髓束区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32例),均不伴运动皮质受累,徒手肌力测...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胶质瘤对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皮质脊髓束区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32例),均不伴运动皮质受累,徒手肌力测定(MTT)测定对侧膝关节肌力,DTI测量患侧和对侧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相对部分各向异性(rFA)值,DTT测量患侧和对侧皮质脊髓束纤维密度指数(FDi)和相对纤维密度指数(rFDi)。结果 45例患者MTT分级2级6例(13.33%),3级12例(26.67%),4级21例(46.67%),5级6例(13.33%);均存在不同程度皮质脊髓束损害,1级21例(46.67%)、2级6例(13.33%)、3级18例(40%)。不同肌力损害组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H=38.560,P=0.000)、rFA值(F=37.453,P=0.000)和rFDi值(F=6.73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TT分级2级组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高于(Z=-4.088,P=0.000;Z=-3.317,P=0.001)、rFDi值低于(t=-3.850,P=0.000;t=-3.481,P=0.001)MTT分级4级组和MTT分级5级组、rFA值低于MTT分级3级组、MTT分级4级组和MTT分级5级组(t=-8.218,P=0.000;t=-8.898,P=0.000;t=-12.028,P=0.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肌力与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呈负相关(rs=-0.840,P=0.000),与内囊后肢患侧和对侧rFA值(rs=0.615,P=0.000)以及患侧和对侧rFDi值(rs=0.567,P=0.000)呈正相关。结论皮质脊髓束区胶质瘤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程度与运动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锥体束 运动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合并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6例
3
作者 高中度 许锡元 +2 位作者 茅爱武 周希法 姜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87-487,共1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与放疗同时合并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反应、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对36例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采用总UT60—70GY/6—7wk6—15mvX线照射,同时采用经皮穿刺在左支气管动脉、食管固有动... 目的评价和比较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与放疗同时合并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反应、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对36例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采用总UT60—70GY/6—7wk6—15mvX线照射,同时采用经皮穿刺在左支气管动脉、食管固有动脉或胃左动脉插管,沿导管灌注阿霉素、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或鬼臼乙甙、顺铂等化疗药物,3wk一4wk1次,2次疗程,同时选用38例仅用单纯放射治疗为同期对照.结果单纯放疗组38例中CR+PR+MR共18例,有效率为47.4%,放疗合并动脉灌注化疗组36例中,CR+PR+MR共24例,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放化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放组.两组患者随访18mo,单放组生存率为26.3%,1a生存率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结论通过本文临床观察,放疗合并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一种疗效及生存期高于单纯放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治疗 抗肿瘤药 多剂联用/治疗应用 阿霉素/投药和剂量 丝裂霉素类/投药和剂量 氟脲嘧啶/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