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Ts杂化粒子改性PP/PGA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苍琼 张鑫 杨海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协同增容体系,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GA/CNTs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NT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GMA通过SIP成功接枝在CNTs表面。采用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旋转流变和降解试验等方法研究了CNTs@PGMA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降解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GA/PP-g-MAH体系中加入CNTs@PGMA后其相容性得到提升,随杂化粒子用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升,PGA结晶逐渐受限甚至无熔融峰出现。杂化粒子的加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熔体弹性,熔体表现出更强的非牛顿性和剪切变稀行为,同时PGA的降解过程受到抑制。当CNTs@PGMA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41.25 MPa,断裂伸长率为66.03%,PGA在42 d时的降解率下降至10%以内,拉伸强度维持率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醇酸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反应增容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水废液的处理探讨
2
作者 赵秀云 赵彩霞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而随之产生的废水废液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的重要议题。由于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其产生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这些物质如果未...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而随之产生的废水废液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的重要议题。由于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其产生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这些物质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探讨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水废液的处理方法尤为重要。文章从实验室废液处理原则入手,基于常见的废水废液处理方法,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室不同类型废水废液的处理方式,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化学 实验室 废水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建军 樊博 +5 位作者 袁钰龙 葛峻宏 李春雨 牛东泽 张晋 沈云鹏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97-104,共8页
以罗红霉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罗红霉素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罗红霉素能力的菌株,命名为RJJ-3。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及其16S rR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JJ-3对罗... 以罗红霉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罗红霉素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罗红霉素能力的菌株,命名为RJJ-3。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及其16S rR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JJ-3对罗红霉素降解的降解效率;然后对RJJ-3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到的罗红霉素降解菌RJJ-3,经分子鉴定其与GenBank中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3相似度为99.85%,因此命名该菌为P.aeruginosa RJJ-3;菌株RJJ-3对罗红霉素降解最优条件为:pH为7.0、温度30℃、转速200 r/min、接种量1.5%;在100 mg/L罗红霉素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作为共代谢碳源,以不加葡萄糖作为对照,避光培养4 d后,罗红霉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00%和95.5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JJ-3在罗红霉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污水中锌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秀云 张鑫 +2 位作者 赵彩霞 朱劼 金凤明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71-174,178,共5页
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对ICP-OES测定污水中锌含量实验中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计算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实验结果中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工作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和仪器稳定性等。通过合成各不确定度分量,可... 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对ICP-OES测定污水中锌含量实验中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计算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实验结果中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工作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和仪器稳定性等。通过合成各不确定度分量,可得ICP-OES法测定污水中锌含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079 mg/L,扩展不确定度为0.16 mg/L。当置信水平达到95%时,该污水中锌的含量为(8.69±0.1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锌含量 不确定度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PGMA增容PLA/PBA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晔 张鑫 +1 位作者 杨海存 何明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离子交联和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纳米粒子(CSPGMA),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C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联和SIP成功制得CS-PGMA改性纳米粒... 采用离子交联和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纳米粒子(CSPGMA),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C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联和SIP成功制得CS-PGMA改性纳米粒子,且分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以CS-PGMA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CS-PGMA三元复合材料,采用SEM、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动态热机械分析、热重和降解试验等考察了CS-PGMA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界面相容性、热稳定性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AT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CS-PGMA能有效增容PLA/PBAT共混物。随CS-PGMA含量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降解率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热稳定性逐渐下降。少量CS-PGMA可促进冷结晶,但当其质量分数超过2%时,冷结晶逐渐受限。当CS-PGMA质量分数为4%时,拉伸强度最高为47.85 MPa,断裂伸长率为225.03%,满足柔性包装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壳聚糖 三元复合材料 反应增容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聚合制备聚乙醇酸及其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鑫 殷鹏 +1 位作者 黄少娟 李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8,共6页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增加,PGA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催化剂用量为0.03%时,制得PGA的重均分子量(Mw)为8.92×10^(4),拉伸强度为94.3 MPa,且在(7~9)×10^(4)分子量范围内变化不大。低含量的PGA能诱导PLA冷结晶,出现PLA双熔融峰,随PLA含量减小,作为分散相的PLA倾向与PGA形成共晶,PLA冷结晶峰和双熔融峰强度逐渐下降,PGA出现熔融肩峰,且主熔融峰向低温移动;PGA作为分散相且质量分数低于20%时,PGA结晶完全受限,随PGA含量增大,其结晶峰强度逐渐增大,且结晶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合金中PLA含量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减小。PLA对PG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合金的降解速率减小,PLA/PGA质量比为50/50的共混合金降解42 d的质量保持率为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聚合 聚乙醇酸 聚乳酸 合金 热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磷酸酯共聚物阻燃HDPE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鑫 苍琼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以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多聚磷酸、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酸酯共聚物,以其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WF)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并评价了阻燃剂含... 以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多聚磷酸、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酸酯共聚物,以其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WF)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并评价了阻燃剂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酸源、气源和碳源为一体的磷酸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常规磷系阻燃剂,阻燃剂含量为20%(w)时,HDPE/WF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高达31.5%,残炭量提高了21.5%(w);随阻燃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磷酸酯共聚物 木粉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班主任工作与SWOT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鑫 黄少娟 邹国享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4期149-152,共4页
“三全育人”初心在“人”,中心在“育”,重心在“全”,对于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研究者、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高校班主任在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 “三全育人”初心在“人”,中心在“育”,重心在“全”,对于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研究者、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高校班主任在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班主任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班主任工作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等院校 班主任 SWO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基四元共聚物改性PVC/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鑫 苍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9,26,共7页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和旋转流变等方法对共聚物和改性PVC/ABS合金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对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以及不同投料质量比下共聚物对PVC/ABS合金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有机硅用量会导致单体转化率降低,共聚物分子量减小且T_(g)升高;共聚物对PVC/ABS合金起到增容作用,共聚物含量为5份时,随着有机硅投料质量比的增加,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升,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频区复数黏度的频率依赖性明显下降。当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为3∶1时,共聚物分子量为1.55×10^(5),T_(g)达到131.6℃,改性合金的拉伸强度为58.7 MPa,维卡软化点温度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有机硅 四元共聚物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合金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教学改革与探讨
10
作者 高大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9-21,共3页
实现“双碳”目标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 实现“双碳”目标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该文通过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及其与资源循环利用之间的关系,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可为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讲授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 创新 教学改革 工程能力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反应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11
作者 高大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38-40,共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生产力,更加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反应工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反应器设计与操作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对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解...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生产力,更加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反应工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反应器设计与操作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对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至关重要。该文从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及对新时代科技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提出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相符合、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及学科竞赛相结合、更新实践教学设备、加强课程思政,可为培养新时期化工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反应工程 教学改革 科技创新 实践教学 工程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