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技术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控 被引量:14
1
作者 兰国冠 姜琳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针对工程项目各专业间构件易产生碰撞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该文对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技术的工程项目成本管控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表明,通过增强协同设计、净高碰撞检查、管线碰撞检查、空间优化、... 针对工程项目各专业间构件易产生碰撞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该文对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技术的工程项目成本管控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表明,通过增强协同设计、净高碰撞检查、管线碰撞检查、空间优化、可视化设计及交底、自动审图等途径,BIM碰撞检查技术可排除约90%的图纸错误,减少超过60%的返工,降低超过10%合同价款额.相比传统2D碰撞审查,其排误率及审图效率均有很大提高,从而降低因碰撞造成的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碰撞检查 成本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5G+VR技术打造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国冠 《福建建材》 2021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5G技术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具有的明显优势。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5G技术能解决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上的应用,可模拟高危险或难以实现的实践教学场... 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5G技术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具有的明显优势。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5G技术能解决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上的应用,可模拟高危险或难以实现的实践教学场景,减少实验教学的耗材等费用投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VR技术创造的真实感、交互性、沉浸性等场景特征,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5G+VR技术将对实践及实验教学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VR 工程实践教育 沉浸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VR技术的高校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3
作者 兰国冠 《福建建材》 202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针对土木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过程存在互动性差、理论与实操分割、大型实验条件不足、个别演示性实验周期长、缺乏竞技性的训练、教学的效果考核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5G+VR技术的高校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及设想,通过建立虚实相结合的全... 针对土木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过程存在互动性差、理论与实操分割、大型实验条件不足、个别演示性实验周期长、缺乏竞技性的训练、教学的效果考核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5G+VR技术的高校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及设想,通过建立虚实相结合的全沉浸式VR力学实验教学平台,形成虚拟教学与现场实践教育相互补充的全新力学教学模式,可极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VR 力学实验 沉浸式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脆性岩石试样的破坏特征数值验证
4
作者 罗涛 黄正濛 +3 位作者 李兵磊 刘谦 刘辉 陈志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为模拟岩体中原生裂隙的真实破坏行为,基于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开展了相应的离散元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内部次生破坏率先出现在内置二维裂隙下部和三维裂隙周围,且次生拉裂纹与预制裂隙在走向方... 为模拟岩体中原生裂隙的真实破坏行为,基于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开展了相应的离散元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内部次生破坏率先出现在内置二维裂隙下部和三维裂隙周围,且次生拉裂纹与预制裂隙在走向方向上完全平行呈条带状分布。裂隙倾角的增大对岩样的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裂隙倾角逐渐减小,次生拉裂纹越来越明显,翼裂纹的曲率越来越大,内置三维裂隙附近的拉裂纹簇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同时,次生剪裂纹的产生也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发育越来越明显,连通性增强,试样越容易发生破坏,说明随着预制裂隙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试样强度呈现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三维裂隙 声发射 PFC 3D模拟 颗粒位移矢量场 裂隙发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煤系地层高填方路基边坡致灾机理及其处治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兰国冠 许华南 +1 位作者 邱占林 王小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7-62,共6页
煤系地层高填方路基边坡遇水易软化、崩解,透水性差,易产生滑坡病害。设置抗滑桩费用高,且设置抗滑桩后,滑动面以上的滑坡体仍然存在,滑坡风险无法完全解除。针对山区煤系地层高填方路基边坡病害时有发生的现状,此文以福建省内某山区典... 煤系地层高填方路基边坡遇水易软化、崩解,透水性差,易产生滑坡病害。设置抗滑桩费用高,且设置抗滑桩后,滑动面以上的滑坡体仍然存在,滑坡风险无法完全解除。针对山区煤系地层高填方路基边坡病害时有发生的现状,此文以福建省内某山区典型路段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地层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填方土成分等方面对煤系地层填方路基致灾成因进行了分析。连续降雨、水沿裂缝下渗是煤系地层边坡失稳的关键因素,填土层透水性差抬高地下水位会加速滑坡的形成,加剧致灾程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既满足稳定性要求,又可大幅降低造价的处治方案。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对其工程造价、适用范围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填方路基 致灾机理 处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